365天灵修之旅-第225天

经文: 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开讲,先对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我又告诉你们,凡在人面前认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认他;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人带你们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面前,不要思虑怎么分诉,说什么话;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 路加福音 12:1-12 当我们念这段经文时,便会想起犹太人对讲道一辞所下的定义──Charaz,这即是串珠的意思。这一段经文,正是以数个珠子穿聚而成,并不是紧密的联繫,而是互为段落,但当中却含著几个重要的观念。虽然当时有「几万人」聚集在耶稣旁边,注意耶稣讲话的对象却是门徒。因为耶稣知道祂复活以後,普天下将要传扬神国的福音,现在隐藏和掩盖的弥赛亚将要被人知道,并为人宣扬,且因此祂的门徒就要为祂的名受苦受害。因此,祂重複一些教训,来告诫并勉励门徒当作的事。事实上,今天的经文所含括的主题已散见於早先的每日灵修,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複习一下。 (一)它告诉我们当禁戒的罪行——就是假冒为善。这是法利赛人的酵 (1节,6月30日的灵修),是主的门徒不可不防的恶行。「假冒为善 hypocrite」这个用字原指演员,戴上面具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以取得别人的掌声。伪善者是永不真诚的;他常常在演戏。神宁愿接纳一个坦白诚实的罪人,也不喜欢矫饰造作的伪善者。 (二)它指示我们信仰生活的正确态度,也就是一种无惧的态度。因为隐藏的事必定显露,没有一件假冒为善的事,会不为人所知,真相必会大白,所以不要惧怕 (2-5节,参6月13日灵修)。 (三)神的眷顾是无微不至的。神看顾微不足道的麻雀,岂不更看重人吗?(6-7节,6月14日的灵修) (四)基督徒生活双重的忠诚。若有人今生忠於耶稣基督 (基督徒的责任),耶稣基督在来世亦会忠实於他 (主的责任)。人若以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主为荣耀,耶稣基督也以承认他为祂的僕人为荣耀。(8-9节,6月15日的灵修) (五)它表明不得赦免的罪,这就是亵渎圣灵的罪。(10节,5月21日的灵修) (六)它说及圣灵的帮助,当门徒被控诉的时候,圣灵会指教当说的话 (11-12节,6月13日的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224天

路加福音 11:33-36 “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路加福音 11:33-36 一一一一一 南方女王和尼尼微人,在犹太人眼中都是不蒙神怜悯的”外邦人”,但是神的话一光照他们,他们都接受了。「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裏,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臺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33节),这话是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所说的神蹟是隐藏的,从来没有人特为隐藏光而点灯,我所说的神蹟,也是人人都可以知道的!」主屡次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这「点灯」的比喻 (参马太福音5:15;马可福音4:21;路加福音8:16-17) 来提醒犹太人,他们所求的其实是明明可见的,只是他们的心眼瞎了,因而视若无睹。神让主耶稣作世界的光,正如人点灯是要照明进来的人,使他们得见亮光。神既不是把光放在遮蔽的地方,而是明明的放在人的眼前,能不能接受光照,问题全发生在人的身上。人若是摀住眼睛, 他虽在极强烈的光中,仍是把自己留在黑暗中,看不到真相。 人必须活在「真光」里,心里面的光才不会黑暗。「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裏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34-36节)。耶稣这句话是用人看得见的身体器官来解释看不见的属灵真理。从身体上看,眼睛叫全身光明,如果眼睛健康,人就能看见光;但如果眼睛生病,或瞎了,光便不能进去;在属灵上也相同,如果一个人心灵的眼睛明亮,诚心要知道耶稣是否神所立的基督,神必会向他启示,但如果他心灵的眼睛昏暗,就是心里刚硬,因著自己的骄傲,偏执於人为的知识学问和属地的智慧,而拒绝神的光照,那麽他裏头必是黑暗无光的景况。听耶稣说话的法利赛人和文士,自以为非常聪明,他们以为自己全身光明;但主耶稣警告他们要注意,在他们里头的光事实上是黑暗了。他们自己假装的智慧和优越感使他们远离祂,也远离了救恩。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眼睛看不见,而是有眼睛却看不见 (参约翰福音9:39-41)。有些人看到宇宙万物的奇妙存在,却看不到宇宙万物背後的创造主;看见天理昭昭,却领悟不到把辨别是非善恶放在人心中的真神。眼睛是身体的灯,灯一亮全身就光明,才能看清楚,看得远,看得透。属灵的眼睛,就是人内心的眼睛,需要主耶稣来亲自打开。当祂打开了,全身就光明,不再被黑暗笼罩,也不会再活在黑暗裏,而看不清生命的目标和生命的价值。心灵眼睛若明亮,就会对準生命的焦点,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因为肉体眼睛的看见是暂时,唯有灵裏的看见才是永恒。

365天灵修之旅-第223天

经文: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马太福音 12:42 所罗门是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一位空前绝後的智慧君王,神亲口对他说,他的聪明智慧「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没有像你的」(参列王记上3:10-12)。所罗门王的特点在於「智慧」,他的智慧达到一个地步,从前没有一个像他的,以後也没有一个像他的。原来,神的计划是要在旧约时代立下一个人,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所有的人,神要用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来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才真正是宇宙中最有智慧的人,因为智慧原本就是主的别名,我们的主乃是创造的主宰,是智慧的化身 (参箴言8:22-36)。我们的主原来是千万人中的第一人,没有人比我们的主更有智慧。「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这是主耶稣给我们的一把钥匙,开启我们认识祂自己,并通往智慧的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主耶稣的话就像所罗门所说的智慧话,是人所渴慕的。「她(南方女王)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南方女王” 就是示巴女王 (参列王记上10章),示巴(Sheba)意”誓言”,乃古时含族人之後裔 (创世纪10:7)。示巴的位置大约在今日的非洲衣索匹亚。示巴人长於经商,以黄金,香料。宝石为贸易,可称为富足之国 (列王记上10:2; 以赛亚书60:6; 诗篇72:15; 耶利米书6:20; 以西结书27:22,23)。示巴女王从地极而来,就带了这些黄金,宝石,香料为礼物送给所罗门王,亲自觐见,渴慕聆听王之智慧话,称颂神 (列王记上10:1-10)。「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这是耶稣的第二个对比,是以南方的女王,来和那世代相比。耶稣说外邦人都存著这样的渴望及受教之心来讨教,而法利赛人连这些外邦人都不如。 耶稣用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来与法利赛人作对比,还有另一层意义。以色列人是立约的百姓,熟知神的话语和应许,而尼尼微人是约外之民,他们没有以色列人所拥有的”神的选民”的身分;至於南方的女王更属遥远之国,完全没有选民的一切权利和福气。这些人受到较少的启示,听见的是较浅显的道理和教训,他们却遵守了。「看哪,在这裏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这人就是主耶稣自己,祂就站在他们面前,向他们说话,但是他们听不进去。他们称为「神的选民」,可是他们对待神的态度比外邦人都不如。所以主说,外邦人都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 他们应受定罪,这是十分明显的。 主耶稣所说过的话都是智慧话,并且祂话语的背後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主就是智慧的化身。但是很可惜,人今天宁可要人的智慧,不要神的智慧。有很多人在圣经学校里面,所读的不是圣经,而是评论圣经的书。但愿我们能够记得,这些评论圣经的书,不过是人的智慧。只有当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我们才会遇见智慧的本身。这就是主耶稣要告诉我们的:「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

钉痕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喜欢骂人、骂髒话、讲狠话,已经成了习惯。 有一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要求他说:「你每次想发脾气开骂的时候,就把一根钉子钉到篱笆上去。」 第一天,小男孩钉了叁十七根钉子到篱笆上。 几星期以後,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他每天钉到篱笆上的钉子越来越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不发脾气,比把钉子钉到篱芭上要来得容易。 有一天,小男孩发现他已经完全能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了,可以不必再钉钉子了。他把那袋剩下的钉子拿去还给爸爸。 他爸爸反过来要求他:「从现在开始,每次当你能够自我控制住,把骂人的话吞回肚子去的时候,就可以把一根钉子从篱笆上拔出来。」几天过去,小男孩告诉爸爸,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於是爸爸牵著儿子的手一起去看篱笆。 爸爸说:「儿子,你做得很好!显然你已经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可是你看看这些篱芭上的洞,千疮百孔,篱笆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你要知道,只要你一发脾气,就伤了人。不管事後怎麽弥补,都还是会留下疤痕的,哪!就像这篱笆现在的样子。」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言 15:4 和合本) (摘录自”一念之间:100个心灵故事” 页111-113)

365天灵修之旅-第222天

经文:  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马太福音 12:41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说要赐给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惟一的神蹟,就是先知约拿的神蹟。祂以约拿来暗示祂将要行的「最大的神蹟」——就是从死裏复活!接下来祂的话题一转,转到要对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的「审判」上头。祂说:「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裏有一人比约拿更大!」这句话有几个古今的对比 (请参阅旧约圣经约拿书):第一、旧约的先知约拿并不真正关心尼尼微人。尼尼微人是以色列国家民族的大敌,神却差他去尼尼微城,呼唤他们悔改,免受惩罚。他十分不情愿地去了,却没想到尼尼微竟全城悔改,归向上帝,免於灭亡。约拿因此十分生气。他气神为什麽要救尼尼微人,甚至气得痛不欲生,求神取去他的性命 (约拿书3:10-4:3)。这样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先知,向罪恶深重的尼尼微人传道时,他们竟然悔改了!第二、谁也没想到一个外邦人的尼尼微城,会严肃认真地聆听一个以色列人的话。可是他们却听了,也悔改了。对比之下,耶稣这位神的儿子,祂比约拿大多了,祂对以色列民的爱也比约拿的爱心大多了,祂且来到自己的子民 (不是外邦人) 当中,可是他们竟然拒绝祂!为了这些原因,有一天那些古时听见那位没有爱心的先知约拿的话就悔改归向神的尼尼微人,将要作见證定他们的罪,因为他们有这样好的机会却不肯接受! 主耶稣在这裏说出一件很重要、但常被人所忽略的事,就是「审判」。将来在审判臺前,神要自己定他们的罪麽?不!神只坐在那裏,叫尼尼微人起来定他们的罪。尼尼微人,不过听了一个约拿的话就悔改了。看哪,在这裏有人比约拿更大!今天的人有神的儿子亲口的话。有谁没有听过圣经呢?有谁没有听过神的儿子耶稣的名呢?今天没有人敢推诿说完全没有听过神儿子的话。将来的审判,没有人可以逃脱。在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站起来说,我听了约拿就悔改,你们听了神儿子的福音还不悔改,难道还可逃罪麽? 神是轻慢不得的,若我们的罪不得赦免的话,将来的审判是可怕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221天

经文:  当时,有几个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神迹给我们看。”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 马太福音 12:38-40 马太在这之前已经记载了耶稣所施行的神蹟,包括各种医治的神蹟,可是很多人,特别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存著不信的心来到耶稣面前,挑战耶稣「显个(天上的)神蹟给我们看」。这些人多次看过主行神蹟,他们就是不信,他们认为耶稣只能在地上行神蹟,不能在天上显神蹟。从不信的生命出来的,就是一千个,一万个不信。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想看神蹟,而是挑战耶稣的身分和角色。法利赛人质疑耶稣行神蹟权柄的来源,他们要求耶稣行神蹟,他们认为有权验證耶稣的神蹟是否真实。细看四福音书,耶稣从未因为人要求祂證明祂出自於神而显任何神蹟,耶稣所显的神蹟都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大多出於怜悯人的苦痛 (如医病赶鬼),而不是单单为了显神蹟而行的。这些人的要求不仅无理,甚且傲慢。 耶稣的回答很不客气,祂称他们为「邪恶淫乱的世代」(39节上)。淫乱这两字并不是按照字面的解释,而是「背信者」意思,这个字描述比身体的淫乱更坏的事,它描述对神不忠而产生的一切肉体与灵性的罪恶。在它的背後衬托著一幅旧约先知常用的图画:以色列与神的关係被当作是一种「婚姻」的关係,神是以色列的丈夫,以色列是神的新妇。每当以色列离弃神而去拜偶像,就说这国家犯了淫乱,是与异国的假神行淫。对於这样的世代,「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蹟以外,再没有神蹟给他们看」(39节下),耶稣的意思是,光听祂所传讲的信息,及医治赶鬼等神国降临的记号,就应该足以使犹太人知道弥赛亚的降临而悔改,就如同尼尼微城的居民单单因约拿的信息而悔改一样。如果这样还不悔改,就算显再多的神蹟,他们也是一样不会悔改的。 旧约有那麽多神蹟,为何耶稣特别使用约拿这一个神蹟?因为约拿从鱼腹中叁天叁夜後重见天日的事情,正是预表耶稣在坟墓中叁天後的死而复生,而这才是最大的神蹟!(关於约拿的神蹟,请参阅旧约约拿书) 法利赛人这一次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把一个「属灵的原则」颠倒来使用。他们要求耶稣给他们显一个「神蹟」(他们自己说的),这是要求神顺从他们,接受他们的指挥,照他们的指示去作工。这一件事是大错特错了,只有人跟随神,不可能有神跟从人。神的儿女们常发生软弱,也是在这个属灵的原则上出了毛病。从祷告中就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往往只求神听我们的,却难得有人求神帮助我们去做神所喜悦的。愿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的错误提醒我们,在灵里面时时儆醒,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求神帮助我们!

365天灵修之旅-第220天

经文:  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 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路加福音 11:23-28 今天经文中,耶稣说了一个「污鬼的比喻」。比喻的背景是,法利赛人不惜使用流言诽谤,宣称耶稣之所以有能力赶鬼,是因为祂与鬼王为友 (路加福音11:14-23;马太福音12:24-30;马可福音3:20-30)。关於这一部分,我们已於5/21读过,(https://www.songofpsalms.com/?p=2576)虽然我们不确定这是否同一件事、或在同样地点发生,但它们的信息相似. 当时的法利赛人亵渎圣灵,诽谤耶稣是靠鬼王赶鬼,还要求耶稣行个从天上来的神蹟;耶稣则反称那个时代为「邪恶淫乱的世代」(马太福音12:39;16:4),法利赛人听了非常生气,因为他们尽一切的努力来防止犹太文化希腊化,是当代的宗教改革家。他们高举摩西律法,不与流行的希腊文化妥协,怎麽会是邪恶淫乱呢?因此耶稣说了这个比喻来警告他们。这个比喻提到一个污鬼离了人身後,想再找机会回到人的体内。看见里面空閒,打扫乾净,修饰好了,便去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结果那人末後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在比喻的结尾,耶稣说:「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马太福音12:45),究竟这个比喻是什麽意思呢? 耶稣的这个比喻,指出一种不易被人发现的「邪恶」:就是倚靠「自己的努力」,不倚靠「神的恩典和能力」。法利赛人教导人用自己的力量遵守摩西的律法,自以为义,形成律法主义。耶稣倚靠神的能力赶鬼,却被法利赛人诬蔑为靠鬼王赶鬼。耶稣靠神的灵彰显天国的大能,叫被鬼附,又聋又哑的人得自由,得医治;法利赛人却叫人靠自己的力量背负律法的轭,使人活在劳苦重担,不得安息的歎息中。法利赛人和以色列百姓虽然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却只是宗教仪式上的悔改,以为人可以藉著守律法,将内心打扫乾净,修饰整齐,却不知末後的景况会更糟糕——糟糕到无法分辨现今的时候,甚至盲目无知到一个地步,将打开天国恩典之门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宗教的外表敬虔是魔鬼綑绑人的一种方法,叫人在自定的敬虔的标準下,自己欺哄自己,人也恃著宗教的外貌去拒绝赐人生命的主。主耶稣用污鬼去而复返的比方,提醒人别落在「自欺」的圈套里。人为宗教意识所作成的敬虔,在人的心里仍是一片属灵的空白,因为若没有主耶稣,人心中的空间是永远无法填补的。然而,人却会因这个空白的敬虔而沾沾自喜,结果只是落在更深的愁苦里。人心若不接受主耶稣,始终是活在魔鬼的权柄下(亦参罗马书6:16-18),所分别的只是一个鬼的辖制,还是七个更恶的鬼的辖制。 基督徒要特别小心这种情况。虽然我们不至於作奸犯科,可是却会不知不觉掉在「律法主义」的陷阱中,想用自己的努力和表现来赢得神和人的讚赏,并肯定自我的价值。然而我们真正该做的,是迎接主耶稣来住在我心,不但是「住」而已,还要「常住」才行。因为请一个人来家里玩玩、坐坐、吃顿饭,甚至小住是一回事;长期作客则是另一回事。同样,耶稣来我家作客人是一回事,但「让祂作主」又是另一回事。绝大多数的人拒绝福音、甚至信徒不愿意委身奉献,癥结都是在此。但耶稣若不能全部作主,祂就全不作主!因为祂是宇宙的主宰,所以祂有权作如此的要求。若是我们在短暂的年日中,都不愿意让耶稣作主,怎麽能够在永恒当中,尊耶稣为主呢?

365天灵修之旅-第219天

经文: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路加福音 10:41-42 面对马大的抱怨,主轻柔的回答,却一句句指向马大内心深处:「马大,马大,妳为许多 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份,是不能夺去的。」主耶稣的回答,表面上似乎指出马大的不是,实际上却是为她开了一条「出路」。主耶稣并没有说不要去作工,祂也没有说一个人半天去作属世的事,半天专心於属灵的事;祂并没有对马大说,妳作许多的事是不对的。马大可以作许多的事,但是主耶稣提醒马大,千万不要让这些事进到她的心裏面,而叫她思虑烦扰。因为思虑烦扰,是由於服事的对象不是主自己;她在不知不觉中,已将服事的对象从主身上,转向工作表现和自我期许。 马大办事能力强,对事情的要求一定高。能幹的她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平日餐风露宿的主和门徒,享受丰盛的招待。经历一番忙碌之後,她终於心力交瘁。突然瞥见坐在主前安舒快乐的妹妹,相形之下,马大便落入嫉妒、自怜的陷阱。更令人气结的是:主耶稣竟然没有为她的「可怜困境」说一句话。 马大却没有想到,若与主同在的时刻是最要紧的,其他的事就不必尽善尽美。虽然服事仍须有人承当,但是不必以此为目标和偶像。主的同在既是优先,必要时,人订的工作标準应可降低,手中的工作也可放下。这就是马大的出路。 马大的问题,是按著「自己的看见」,自以为是地在爱主,马利亚却是「显出人的软弱和不能」,然而她却有一颗「渴慕的心」,在主脚前坐著听祂的话。我们总是觉得若爱主的话,就一定要为主做些什麽事情,却忽略了主看重我们与祂的关係,远重於我们为祂做了些什麽。若没有注重与主亲密的关係,事工往往会发展成为信徒的偶像,使属灵的生命不自觉地在其中腐蚀萎缩。怎麽知道自己是不是落在这样的光景呢?很简单,用圣经的话来验證便可:我是不是在某些事上「思虑烦扰」,因而丧失了喜乐平安呢?我是不是在忙碌的事情当中,仍时时刻刻都渴慕那「那上好的福分」呢?我是不是能在正确的时间点上,放下一切忙碌的事务,像马利亚一样,专心的到主前,渴慕寻求主的同在与滋润呢? 我们应当殷勤作工,不可懒惰。外面勤劳作事是应该的,但是心裏必须安静,且只渴慕主耶稣基督。马利亚已经拣选了那「上好的福分」——就是与主同在和交通。我们应当学习,外面的事情可以很忙,但是心裏面一直是与神交通著的。这就是主耶稣在这故事中要我们看见的信息。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在所作的一切事工上,都有这样的态度。

365天灵修之旅-第218天

经文: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路加福音 10:38-40 耶稣及门徒来到了耶路撒冷东南方的伯大尼地方,该地一个村莊住著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姊弟叁人(参约翰福音11:1)。耶稣在世的最後几个月,常到此处借宿,为什麽?我们也许可以从今明两天的经文一窥究竟。路加写的短短几节经文,文字简洁有力,描写细緻生动,并且发人深省。我们对马大的第一印象,是她殷勤待客。她对耶稣和门徒主动而热情的接待,「接他到自己家裏」(38节)。这个温馨热情的家庭,对於「没有枕头地方」的主耶稣 (路加福音9:58),有很大的意义。虽为女子,面对当时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的敌视态度,马大却不改其热情和好接待人的本性,引导家人公开接待耶稣和门徒。但我们看到姐妹两人对耶稣的到来有不同的反应:作妹妹的马利亚,安静在耶稣脚前坐著听他的道;而作姐姐的马大,就像许多家庭主妇,忙著预备食物招待客人。有这麽尊贵的客人到访,马大当然特别卖力準备食物。 宴请耶稣,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马大看著眼前堆积如山的工作,又看到本该一同忙碌的妹妹马利亚,坐在耶稣跟前听道,而让自己单独面对工作。她所有的兴奋和热情,都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腔怨恨和不满。 忍不住心中的怨气,马大便来到主面前抱怨:「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40节) 这段描述展现出姊妹二人性情气质的差异。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往往没有对人的性格气质加以适当的重视。有些人天生活泼好动;有些人则天生文静。在活泼好动的人而言,颇难理解那些喜欢默坐静修的人;而那些潜心於沉静默想的,往往又轻看那些坐不暖席的。这裏所指的性格本身并无正谬可言。神并没有叫每个人都要一模一样。但这些经文裏,却寓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首先,它指出一种「错误的关怀」。试想这事发生时,耶稣是往那裏去?祂正往耶路撒冷去,赴十字架的死亡约会。儘管祂深知受死後复活,将是荣耀的显现,但迫在眉睫的却是死亡的阴影笼罩著祂。耶稣这时候需要的是什麽呢?马大为了善尽待客之道,来回奔走,尽她一己所能,把家中一切最好的拿出来款待耶稣。但这并不是耶稣所需要的。祂极需要的是一种安宁。为了摆在面前的十字架道路,祂极盼望能暂时离开不断向祂需索的群众,在伯大尼这个地方,找得一处安静之所,即使是一两个小时也是好的。马利亚的态度正切合祂的心意,而马大却在善意的尽力破坏。 其次,经文指出一种生命秩序的错误和本末倒置。当耶稣在他们当中说话的时候,这应是一个聆听的时刻,而非工作的时候。马利亚懂得分辨时候,安静在耶稣脚前,坐著听祂的道,那是主的话对她的生命产生吸引;马大的反应却刚好相反,她并未被耶稣的话吸引,而是忙碌在事工里。这不是马大不对,也不是事情不对 ,而是「时间点」不对—马大尝试做对的事,却做在不对的时间点上。敬拜是由「沉默」和「聆听」开始,不是从事工开始。这是马利亚已经学会了的,马大看来对这功课还陌生得很。她是否学到了这个功课呢?有兴趣者请参阅约翰福音12:1-2。 小心如果我们本末倒置了,或时间点错置,使我们所思念的不在於「主的本身」.事工就变成琐碎无趣的重担,喜乐的心就悄悄溜走,留下的就是不知何时开始发芽长叶的自怜自艾。

365天灵修之旅-第217天

经文: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 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路加福音 10:25-37 律法师是以研究圣经律法为职业的人,可以说是神学家。这律法师问耶稣:「我该做甚麽才可以承受永生?」(25节),这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问题,目的是要「试探」耶稣,希望耶稣说出任何他们认为不合律法的话,看有甚麽可抓的把柄没有。不管耶稣的答案为何,他自己却完全没有意思要真正去明白并去遵行。事实上他的问题并不正确,因为永生不是「做」什麽可以换得的,而完完全全是神的恩典。耶稣的回答带著无穷的智慧,祂反问这文士,律法上怎样说?祂把这人带回律法上,意思是,你问的问题,答案就在你所精通的律法书上。作为律法师,他又不能说不知道,只好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27节) 「尽心、尽性、尽力、尽意」意即以整个人,全生命的贯注去爱神,在此四重的说法旨在表强调之意。对犹太人来说,这句话是他们每天必须背诵的叁段经文之一 (申命记6:4-9,11:13-21; 民数记15:37-41),是他们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的。他们把这节出自申命记6:5 的经文放在一个经匣,绑在前额上,表示对神话语的忠心。「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则是出自利未记19:18。耶稣在马太福音22:34-40; 马可福音12:28-34 就是用这两节经文来总括十条诫命。这律法师能够把这两节经文串联起来,实在是了不起,不愧是个神学家。 耶稣称讚这律法师答得好,但一针见血指出他的问题所在:「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 他的问题不是不懂律法,而是完全没有意思要去遵行!现在,耶稣的话使他听到自己心裏的声音,他的心中已经开始在自责了。他定了自己的罪,因为他说出了律法上最大的诫命,自己却没有也无法遵行。他显然没法推脱应当「爱主你的神」的责任,但为了显明自己有理,只好在「爱邻舍」方面砌词:「谁是我的邻舍呢?」(29节) 耶稣用一个故事来回答他,就是有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我们读这个故事当注意的是,耶稣一直没有回答律法师的问题,而是在回答裏,改变了那个人问题的「重点」。那人说,按著律法我应当爱邻舍,但谁是我的邻舍?耶稣没有直接告诉他,谁是他的邻舍。耶稣回答的重点在,问题不在於谁是你的邻舍,而是,你是否是一个「邻舍」?耶稣在比喻中刻意用了「撒玛利亚人」作主角,因为撒玛利亚人正是犹太人的世仇。那个撒玛利亚人是这人的邻舍,但祭司和那利未人都不是邻舍,因为只有撒玛利亚人作了「邻舍」当作的事。当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耶稣实际上说,爱邻舍就是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你若真正「爱神」,你就会「爱人」。你自己先作一个邻舍,你何时尽了邻舍的本分,就会在那需要你帮助的人中找到邻舍;你若不爱神,就根本不会看他们一眼,自然找不著邻舍。祭司和利未人掉头而去,因为他们根本不爱神,所以他们心中没有怜悯。 最後律法师不得不承认,那撒玛利亚人才是真正爱邻舍的人。可是他还是胜不过自己对撒玛利亚人根深蒂固的鄙视,只愿说出:「是怜悯他的」(37节上),这句话就定了他自己的罪!因为他自己就是那没有怜悯心的人当中的一个。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衬托出犹太人宗教领袖的虚伪面目,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律法「爱主你的神、爱人如己」的要求却完全没有做到;反而犹太人鄙视的撒玛利亚人倒在真正实践这律法。这不正是世人的写照?人的情形常是「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书7:18)。靠自己,永远不能满足律法的要求。这个故事显出我们对救恩的需要,「恩典」和「律法」的差别就在此。律法说,如此行,你才能存活;但恩典说,你活著,就能如此行。耶稣的恩典所带给我们的新生命,不是要使我们脱离律法在道德上的要求,乃是帮助我们去遵行这些要求。 耶稣对律法师的一番话,正是要对我们说的──『你去照样『行』罢』,但唯有靠著耶稣所赐的生命,我们才做得到。愿主保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