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352天

经文: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笑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加福音 23:39-43 那个垂死犯人的「信心」故事可以说是耶稣基督一生事工中最奇妙的一个。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那个犯人在十字架上所作的,是最奇妙的信心表现。这犯人在十字架上经历了什麽呢?他首先听到一个惊人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参昨日经文);他也听到官长的声音,讥笑祂自称是弥赛亚;他又听到兵丁的笑声,嘲弄祂自称是犹太人的王;最後,他听到另一个被钉的犯人也加入讥诮耶稣的行列 (39节)。就在这个黑暗遍佈的悲剧时刻,这个犯人忽然从十字架上发声,责备另一个犯人:「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麽?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40-41节)。 这些话显露了一个事实:这个人的灵魂裏面,起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是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犯人,那就是罪大恶极之人。但是,我们听见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承认有「神」,「还不怕『神』吗?」并且承认他受的惩罚是「应该」的。这就是「悔改」。然後更加出人意外的是,他竟转而对耶稣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42节)。这实在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这个犯人已濒於死境,他知道耶稣也一样快要离世。如果说在这以前,耶稣行了许多神蹟时,要信祂不难;若在耶稣复活後,亲眼见过这惊人的神蹟後,要信祂也不难。但是现在耶稣被钉在十架上,看起来最软弱无力、自己都不能救自己的时候,他突然从耶稣身上发现还有另一个宝座,一个高过罗马帝国的宝座,那裏有一位父,可以施慈爱怜悯。他也看见,耶稣有权柄向那宝座、向那位父祈求。於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希望都投在耶稣的身上:「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这就是「信心」。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裏了」(43节),这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第二句话,是给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的应许,赐给本该灭亡者永生的福分,因为他真心悔改,并向耶稣表现了他的信心。圣经里有一个真理,凡提到「得救」都是强调「信心」,也就是说不是看你自己像不像一个得救的人,最要紧的是,你是否看见自己是一个「罪人」,并相信耶稣基督是你唯一的救主。这强盗没受过洗,也没进过那个教会,他悔改的时刻是在自知已必死无疑的时候,但他却是个真正得救的人,可见得救的关键不在乎仪文,只在乎是否真的悔改重生并接受耶稣作救主。 在耶稣两边一同被钉十字架的犯人表明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位嘲笑耶稣的无能,嘲笑耶稣不过是个不能救自己的弥赛亚;另外一位则看见了耶稣的不同凡人,而愿在信心中大胆投靠。别人只有在嘲笑中,才会称呼耶稣为王,但这一个临死的犯人却比任何人都看清楚了耶稣国度的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对强盗可以代表所有历史上的人对十字架的不同选择。好比罗马人只尊敬那些大有能力的神祇,却实在看不出来掛在木头上的耶稣有哪一点像神;敬虔的犹太人,总是纪念全能的耶和华,却对这位自称是神的儿子的人,毫无敬仰之意。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以致没有信心的眼睛,像这犯人一样可看见那肉眼所看不见的属天真理。但我们也千万不可误解这个强盗得救的启示,而认为可以慢慢来,先在世上悠哉荒唐一下,至临死时再信耶稣也不迟,正如那位强盗不会太迟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你如何知道自己临死前能有机会信耶稣呢? 从主的话中,我们知道「天堂」与「地狱」是实实在在的,全看我们怎样对待十字架上的耶稣。到目前为止,主耶稣所说的话,充分展现祂对全人类的爱—当祂在身体极其痛苦,心裏十分难过的时候,仍然只顾念著别人的需要。昨天我们看到祂顾念钉死祂的人,为他们祈求饶恕;今天我们又看到祂顾念与祂同钉的人,应许他天上的乐园:「『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裏了」(43节),这强盗所求的是『将来』的福,但耶稣却答应他『今日』的福——远超过他所想所求的 (以弗所书3:20)。 『乐园』原文意指四面围著墙的花园,是用在一个国王选召所喜悦的臣民,邀请他到花园一起散步,以向他表示特殊的恩宠的场合。耶稣给这位悔改的罪犯之应许,并不只不朽的生命而已,祂还应许他一份光荣的身份,与祂在天庭中的花园作伴。神好像藉这件事告诉我们,耶稣一生都在救人,连在十字架上的这一刻还救了一个灵魂,甚至在自己最痛苦之际仍在救灵魂,我们的主真是了不起,祂走到什麽地方,就把神的荣耀带到什麽地方。 你可曾想过这件事对耶稣有何意义?让我们试著虔诚地进入耶稣的心意中去揣摩。祂那时正被门徒遗弃,被官长嘲笑,被暴民唾弃辱骂,突然之间,祂见到一丝荣耀的亮光,有一个人承认祂救赎的王权,并愿意完全投身依赖祂的慈爱。就在那个时候,祂多少看见了祂的灵魂所受的苦难,已在这个垂死的犯人身上结出美好的果子。主的心是否感到一丝丝的安慰呢?祂打开天国的门迎接这个垂死的犯人 时,虽然仍在忍受十字架的痛苦,但祂已经进入那摆在祂前面的喜乐中了。 愿我们用「信心」向著主,并全然仰望祂、倚靠祂,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聪明,使主的心也能因我们得安慰!

365天灵修之旅-第351天

路加福音 23:34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路加福音 23:34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十字架上的耶稣挣扎著,用祂虚弱的身体,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的吐了出来。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於十字架上,看我们的主受苦的景象。当耶稣身体的重量使得身体坠向下时,钉子用力压迫到手腕里的神经,闪电般的剧痛从手掌穿过手臂到达头脑,从头到手痛的好像要爆炸那样。当祂反射式地用脚将身体顶上来一点时,全身的重量就加在两只脚压在那根钉子上,又是火烧撕裂般的剧痛从中足骨间的神经发出来。祂的手臂渐渐疲乏无力,肌肉开始一阵阵剧烈的痉挛抽搐,造成连续不断、要命的剧烈痛苦。这时候耶稣失去了控制双臂肌肉的能力,躯幹垂掛在两臂下,胸肌麻痹了,肋间肌没有办法工作,空气可以吸入肺里,可是没有办法呼出来。耶稣挣扎著把身躯顶上来一点,好稍稍换一口气。祂暂时能够随著痉挛的抽动将身躯往上顶一下、顶一下,让肺里的空气得一点交换。在这样痛苦的情况中,祂靠著那短促的呼吸,向父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这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第一句话,是耶稣向慈爱的天父所发出的宽恕祷告。根据四福音记载,耶稣在十架上一共说了七句话,句句都是在撕彻心肺的痛苦中发出的。在这第一句话中,耶稣向天父发出真挚的呼求,祂没有祈求减少痛苦,也没有期待天父马上报复这些施暴的人,祂甘心受苦,为钉死祂的人向天父祈求,也用祷告向钉死祂的人显明祂宽恕和无限的爱。 为什麽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竟会有一个为人求赦免的祷告呢?难道祂心里面不觉得受到任何委屈和冤枉吗?『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这是何等叫人受感又心折的话!儘管那些兵丁正在捻阄瓜分祂的衣物,儘管那些拒绝祂的人还在十字架下讥笑祂 (参昨日经文)。主耶稣不但是忍受住了肉身和心灵的创痛,还为伤害祂的人求赦免。这种赦免的生命的宽宏,越过了人的顶撞和误会,是爱那些敌对自己的人的具体表现 (马太福音5:44,参4/29灵修)。这些人真是不知道他们在作甚麽,连神的儿子也杀害,在世人的行为中,还有比这更严重的罪麽?谁能承担这样的罪呢?但是我们却听见主耶稣为这些人向天父祈求『赦免他们!』 耶稣有过许多奇妙的说话,但没有比这话更为奇妙的。再没有一事比基督在十架上的宽恕更为可贵,更为希奇的。当我们的内心因未能饶恕人而痛苦挣扎的时候,就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我们的主,为钉祂的人祈求赦免:「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那是人性的最高点,人性中再没有比说这句话的人子耶稣更伟大的了。祂的心中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丝毫隐藏的意愿,要惩罚那些苦待祂的人。人们常常推崇武力,对重击在敌人身上的拳头啧啧称羡,但听了耶稣这裏的祷告,就知道惟一适用武力的地方就是地狱。如果那是人性的登峰造极之处,那麽它也显明了神最深处的事实——就是神对人无限的赦免,「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後书3:9)。宽恕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坚定不移的『爱』。我们的正义感告诉我们,人应该为自己犯的错付上代价。然而宽恕是爱的力量,足以打破人自以为是正义的报复法则。宽恕且是神独特的爱,在十字架上的祷告完全向我们显明了。在耶稣的眼中,若接受祂的赦罪之恩,则没有罪不可赦之人。 当你默念主的这句话时,心中的滋味如何呢?『赦免』与『饶恕』就是『爱』的具体实现,是一个作为跟随主耶稣的人,必须学习的功课。但在我们的经历中,为什麽许多时候我们不能有这样的代祷呢?是因为我们经常顾念的只是自己而已!这真是我们怎麽学也学不会的功课,除非我们也能学会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他们不晓得」?是的,世人们真是不晓得,我们的主是这样的爱他们,爱到为他们在十架上身体被撕开,还在为他们祈求赦免。既然他们不晓得,那麽我们这些晓得的人该负什麽责任?是的,因为他们不晓得,所以责任是我们的。父啊,请差遣我,让普天下不晓得的人,可以晓得!

365天灵修之旅-第350天

经文: 太27:32-44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他。在他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他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 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 神, 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 神的儿子。’”那和他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地讥诮他。 马太福音 27:32-44 这是最黑暗的一天,邪恶似乎得胜,公理不能伸张。这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事实,但仍有许多真理亮光在经文当中,等待我们去发掘。接下来几天的经文说到主耶稣在十架上受苦和受死的经过,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经文很难解,我们的心必须充满敬畏和虔诚。今日我们来读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多少世纪以来,属灵前辈及解经家所汇聚的亮光,使我们能看见一些当时的人绝对无法看见的事。但我们知道,即使到了今天,对当日所发生的 事,我们还是无法全然明白。 在这些经文裏,有主的孤单,和无法解释的莊严。其中有些事太深奥,超过言语所能表达,有些事是我们有限的心思所无法明白的。这故事似乎充满了矛盾,但又有奇妙的完整性。我们若只把它当作人间的历史来读,那麽它是一段羞辱和惨败的故事。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是带著这种眼光来读。但是,几千年来,已经有一个事实向我们启示,那血腥残酷的罗马刑具,原来是属灵国度的宝座。 任何人站在十字架前面,无不感到无能为力。到了这裏,除了偶而对一些边缘的事物,恭敬地稍加解释之外,只得停止解经。至於那奥祕的中心,没有一种解经能以洞悉。马太福音在这一点上也保持缄默。其它几卷福音书的作者,比马太告诉我们的多一点,然而他们同样都在十字架之前,虔诚的保持缄默。当彼拉多因众人受祭司挑唆而狂乱喊叫,就把耶稣交给他们时,当祂还在巡抚衙门中被犹太暴民所包围时,甚至在十字架的现场,应该有许多事可以记载,但马太在他的福音书中,只是保持莊严的缄默。 我们往下读的时候,这「缄默」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他对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那一段,未加丝毫的描写,只是简短的一句「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27:35)。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要记得,钉十字架发生在34节与35节之间。彷彿当马太记述主耶稣的这段故事的时候,他到了这裏就转换了题目;他似乎以此对福音书的读者说,我就是连注目仰望也不敢。但愿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也谨守著这态度。 从耶稣的受审至受死,正应验了旧约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以赛亚书53:7-8)。被钉十字架的人必须背负他的十字架的棋木,直的那一根木头早已放在受刑的现场等候著。罪犯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到达受刑之处,好使许多人看见这幅凄惨局面,可以得到警戒。 「髑髅地」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该地名的希伯来文为「各各他」(Golgotha),希腊文则叫「加略山」(Calvary) 。这叁个词都代表同一地方。当地地形似死人头盖骨,且是个刑场,散布著死人头骨,故以死人头骨为名,象徵死亡之地。 在那可怕的地方,罪犯要被绑在十字架上,钉子要穿过手心。这个时候,为了止痛,罪犯要喝一种由耶路撒冷富有的妇女们为行善所豫备的药酒。有人拿这种酒给耶稣喝,但是祂却拒绝了 (34节),祂决定以清醒的头脑,毫不含混的感知,来面对死亡最可怖的一面。除了腰间所围的一块麻布以外,罪犯是赤裸裸地钉在十字架上,囚犯的衣服成为兵丁们的津贴 (35节)。十字架的死刑类似凌迟,是叫被处死者的痛苦拖延最久、残酷异常、凌辱最大的。因此,罗马政府不将这种死刑加在有罗马公民权的人身上,只用来处决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强盗、叛党、逃兵和被掳掠的人,以及犯法的奴僕。 当时彼拉多使用希伯来、罗马(拉丁)、希腊等叁种文字,在牌子上写著:「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19:20)。希伯来文是给本地犹太人看的;罗马文是官方文字,给罗马人看的;希腊文则是给外国人、以及从外地来的犹太人看的。意思就是将主耶稣被控告的罪名昭告天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当然,他也有私心——罗马皇帝日後若要追究此事,彼拉多也可拿这罪状来文饰自己误判之过。然而,在这事的背後却显示出,主耶稣不仅是犹太人的王,也是罗马人的王,更是希腊人的王。「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这面牌子,原本带有讽刺的意味在。因为一个君王,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剥光衣服,同时钉在十字架上,这像什麽君王的样子?但彼拉多的讽刺之举,却刚好应验了主耶稣是「普天之下,万民之王」的事实。 但这只是当事者自以为的智慧,这种反讽羞辱的作为,从神的眼光来看,其实是愚拙无比的 (参哥林多前书1:20)。就在那个黑暗的下午,看见这面牌子的人,或许依然不明白其中的真义,但是其上所写的却是绝对的真理。因为主耶稣是胜利的君王,祂的死亡与复活,使神永恒的国度与权柄,就这样在地面上被建立起来。数千年来,主耶稣不仅是犹太人的王、罗马人的王、希腊人的王,甚至是全人类的王。彼拉多和犹太领袖的反讽,却无意描述了不折不扣的真理! 本段经文的最後几节叙述那些过路的人、犹太的权威人士、以及与祂同钉的强盗,对於耶稣的辱骂与讥诮。他们的辱骂都围绕一个中心──耶稣的自称,以及祂在十字架上明显的无助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50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9天

经文: 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路加福音 23:17-25 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彼拉多并不想判耶稣有罪。他的良心告诉他,判耶稣有罪是有违公义的事。他曾经不下四次的尝试避免宣判耶稣的死刑,但可惜的是,他最後还是屈服了。让我们来思考彼拉多所作的这几次嚐试。故事的开头很有意义,当耶稣被希律送回来之後,「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长,『并百姓』」(13节,参昨日经文)。早先并不是这样,那次聚集的都是与祭司长、长老、文士和公会的人 (参马可福音15:1)。现在彼拉多不仅传他们,他也传来『百姓』。为什麽?他可能想要藉著众人来释放耶稣,犹太人领袖们因嫉妒耶稣 (马太福音27:18),所以欲置耶稣於死地,但百姓总该理性一点了吧?因此彼拉多再吩咐犹太人自行调处这事 (约翰福音19:6-7),并尝试把这案子转交希律不果之後 (昨日经文),他召集百姓,尝试说服他们接纳耶稣为逾越节特赦的罪犯 (马可福音15:6),甚至又提出一种妥协,声明他会把耶稣先加以鞭打才释放 (22节)。 百姓是理性的吗?「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马太福音27:15),彼拉多向来「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但这一次他没有让他们自由选择,他只限他们在两个人中间选一个:「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马太福音27:17)。彼拉多表示今年不同,我只给你们(犹太人群众)两个囚犯去选择,你们可以选巴拉巴,也可以选耶稣。他以为他们会毫不考虑地选耶稣,因为这巴拉巴是「在城裏作乱杀人」(19节) 而被捕的,犹太人却没有控告耶稣杀人。 然而彼拉多的盘算落空了,他原想使用群众来释放耶稣,但群众是善变的,耶稣进圣城时,他们欢迎祂,以为祂来为他们开创「大卫的国」(马可福音11:10,参10/1灵修);但当耶稣被捕後,他们看见耶稣那裏像一个君王的样子?他们的愿望破灭了,就由拥戴变为憎恶。既然耶稣不能为他们开创国度,他们转而选择巴拉巴——一个革命分子和杀人犯,曾参与对抗罗马政府的革命。 讽刺的是,巴拉巴所犯的罪正是耶稣被犹太人控告的罪 (5节,参昨日经文)!接著呢?「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23节)。约翰福音记载,在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之後,他还继续尝试释放耶稣,但「犹太人喊著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约翰福音19:12)。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还能听到那一群因仇恨而失去理智,蛮横残忍的人所发出的呼喊。他们叫嚣著要流耶稣的血,於是彼拉多就将拿撒勒人耶稣交给他们。只因为一群半疯狂的人所发的怒吼,他就屈服於他们的声音之下。 彼拉多受犹太人的辖制而屈服,导因於任内发生的叁件重大不名誉的事:(1) 他首次巡视耶路撒冷的时候,他的部队不顾犹太人的禁忌,高举著有皇帝的雕像的军旗,进入圣城,由於犹太人不顾生死的顽抗,彼拉多终於妥协;(2) 他想动用圣殿裏的奉献,兴建新水道,还用武力压制暴动的犹太人;(3) 他在希律王的旧宫裏,安放了许多刻有皇帝提庇留(Tiberius)名字的盾牌,犹太人把它们当作是外邦的神明,要彼拉多拆除,但他拒绝,最後犹太人向皇帝投诉,彼拉多被迫拿下它们,颜面全失。换句话说,彼拉多的政绩记录非常不好。历史资料显示,犹太人若是向罗马政府上告他轻忽犹太人的传统,引起骚动,他就会丢官。犹太人就是抓住他的这个弱点,迫使他就範。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9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8天

经文: ​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他。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路加福音 23: 1-16 今天起我们要看耶稣在罗马官方受审及被钉十字架的过程。这是人类犯罪史上最沉重的一天,却是救恩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由於四福音书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各有不同重点,为了解全貌则不可偏废任何一处记载,因此将四福音经文一起阅读(太27:2 ,11-14 ;可15:1-5;约18:28-38。) 现在是星期五早上约五点钟,主耶稣从该亚法的府邸被押送到总督府,交给巡抚彼拉多。在当时,犹太人没有权力执行死刑。死刑得由罗马总督裁决,并且由罗马的官员执行。犹太人要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道理便是在此。再没有比犹太人加在耶稣身上的罪名,更能看出他们的恶毒无良。 在公会的时候,他们控诉耶稣的罪名是亵渎神 (马太福音26:63-66,参12/9灵修),因祂竟敢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而在彼拉多之前他们对此却绝口不提,因为他们知道,这罪名乃是一些犹太人的宗教纷争,罗马人是绝对不会理会这种指控的。因此现在他们指控耶稣的罪名,就完全改了口,全是政治性的 (2节)。他们的每一个罪名都是一个谎话,而这一点他们是知道的。在近乎疯狂的私慾驱策底下,为要除灭耶稣,他们不惜处心积虑地造出这样恶毒的谎言。 彼拉多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分辨出来,耶稣并不是如同祭司长所控告的那样,真的有意图要来叛乱。他洞悉他们的来意;但另一方面,他亦不愿意开罪他们。所以他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麽?」(3节上)。每逢读到这裏,你是否难免会觉得,彼拉多的话裏带著刺呢?他讽刺犹太人的意味可能要多於讽刺耶稣。那时耶稣站在他面前,因为前一晚在犹太人的手中被苦虐而狼狈不堪,我们彷彿能看到那个高高在上的罗马巡抚,以一种奇特的、带著困惑的眼光看著祂,然後问说:「你是犹太人的王麽?」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耶稣回答了:「你说的是」(3节下)。 软弱、孤独、遭弃绝、被审判——只有在这种情形下,耶稣才显明身分,表明祂是基督,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的意思是:「你要造反吗?」如果耶稣真的是要造反,那麽根据罗马帝国的法律,耶稣必然要被判死刑。但是如果耶稣是宣称他是「神的儿子」,这是属於宗教层面的事,罗马政府通常是不管这种事的。因此最後他对犹太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甚麽罪来。」(4节) 犹太人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刻意提到耶稣来自『加利利』(5节),目的是要叫他们的指控能够火上加油,因为加利利素有『叛乱者之摇篮』之称,恶名昭彰。但这个提示,却为彼拉多另闢蹊径。加利利是希律安提帕的辖地,此时他正在耶路撒冷。於是,彼拉多便把这案件转送到希律那裏去。这一切是如何的滑稽!注意看那些敌对耶稣的人如何联合起来。原先彼拉多与犹太人祭司互相憎恨,彼拉多和希律也彼此有仇,但是他们在这裏都结成一党了 (12节)。耶稣少有遇上一些不可与言的对象,而希律却是其中的一个。为甚麽呢?从经文裏我们可体会到,希律根本瞧不起耶稣,他只是把耶稣视为一个可供观赏娱乐的人物 (8节)。得不到耶稣的回应後,希律就把耶稣视为一个笑柄,对耶稣的兴趣也打消了,他开始戏弄耶稣,『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11节),这句话的意思是:希律,和他背後的兵丁,都认为耶稣微不足道。 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包括信徒与非信徒,有意无意之间,认为耶稣无关紧要,他们相信自己不需要耶稣,大可以把耶稣从他们生命中除去。他们心中既没有、也不想给耶稣留下住处。这又与希律的心态有何两样呢? 经过一番折腾,耶稣又被送回彼拉多那裏。彼拉多再度说:「我…并没有查出他甚麽罪来。」(14节) 请注意福音书叁番两次记载,罗马人的长官也查不出耶稣有什麽罪来!为什麽?圣灵在这裏的用意,是要提醒圣经的读者,耶稣就是以色列人那没有瑕疵,没有残疾的『逾越节的羔羊』。正如以色列人选好逾越节的羊羔以後,要察验四天,看这羊羔是否有残疾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8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7天

经文: 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做“血田”。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马太福音 27: 3-10 今天我们将看到犹大的凄惨下场。犹大的结局只记载在马太福音,在这惊人的暗影之中,展示了犹大最後的一幕悲剧。看来犹大卖主之後良心并不平安,一直暗中尾随著留意那些宗教领袖怎样处置耶稣,所以才会那麽快知道耶稣已被定罪。犹大曾亲眼看过耶稣行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神蹟,他也见过耶稣叫死人复活。他对耶稣的「能力」应该是没有怀疑的。所以当初他出卖耶稣的动机,除了不满耶稣的作法之外,也不无可能是利用这个机会,迫使耶稣使用祂的能力,启动以色列复国的大业,这正是众门徒们跟随耶稣的动机;又或许他根本不认为犹太人逮捕耶稣的罪状有什麽了不起,应当不至於死。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耶稣竟然没有运用祂的能力,更且被犹太人领袖们判了死罪。 不过,不论我们如何尝试说明犹大的心意,至少有一件事情很清楚的──犹大现在看到他所做之事的可怕後果。於是,他在那裏叫祭司长和长老们把钱收回去 (3节);他们不肯,他就把钱扔给了他们,出去吊死了 (5节)。 犹大的自杀是他计画错误的一个最後的表白,并告诉我们有两件关於『罪』的重要真理:第一、犯罪最令人畏惧的,是我们不能使时光倒流。我们不能废除既成的事实。一失足成千古恨,再不能挽回!其次、犯罪有一个希奇的现象,就是人将会厌恨他藉著犯罪所得到的东西。他藉罪行所得到的报酬,可能使他感到厌弃、抗拒,直到扔掉它为止。多数人犯罪,都是以为他们只要得到那件追求的东西就会快乐。可是犯罪的结果,那东西常会成为他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这正是犹大面临的困境,也是给每一个罪人的忠告。 犹大的失败,是给每一个基督徒的鑑戒。他的失败并非一日造成的,而是个渐进的过程。犹大与其他使徒一样,是被主耶稣亲自拣选呼召的;他曾聆听主的信息,出去传道,医病赶鬼,亲见神蹟奇事。然而,他虽有事奉的机会与恩赐,却对主一直没有真正的信心 (约翰福音6:64,6/28灵修)。 正如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描述的”恶人”,他们口称耶稣为主,也传道、赶鬼、行异能,却与天国无份无关 (马太福音7:21-23,5/14灵修)。他身在服事的团队中,心却从不属於所服事的主。 让我们回忆过去一个月所读的经文,主耶稣不住地提醒犹大,他却不断忽略,因而失去了及时悔改的机会:最後晚餐前,主耶稣为他洗脚,暗示门徒不都是乾净的 (约翰福音13:1-11,11/2灵修);接著,主藉递饼明指犹大就是卖主的人(约翰福音13:25-26,11/4灵修)。犹大吃饼後,主耶稣再次提醒犹大,已知他要做什麽 (约翰福音13:27,11/5灵修)。在客西马尼园中,主再次对犹大说话 (马太福音26:50,12/5灵修)。主耶稣一再地给他机会,他却听若不闻。 实际上,其他十一个门徒都出卖了耶稣,他们都逃走了,彼得甚至叁次不认主;但是耶稣把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回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犹大如果没有自杀,耶稣也会把他找回来。犹大最後的结局只不过證实,站在耶稣的对立面,就会把祂钉十字架;站在耶稣的外面,就很难不卖主。我们都会有很多失败和跌倒,但是神不止一次、两次,而是不断的给我们机会。我们都当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正体察并掌握神给我们的机会了呢? 我们很难说犹大没有後悔他所作的事,因为他自己主动去认罪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6天

经文:  路22:63-65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他,打他,又蒙着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他。 路加福音 22:63-65 犹太人因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便说祂是亵渎神。其实他们才是亵渎神,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耶稣当作常人,并且用许多方法羞辱祂。今天的经文记载,犹太人因耶稣自称为先知,就以先知的能力来戏弄耶稣;但耶稣所受的羞辱还没完,以後我们会看到:希律王和罗马兵丁,因耶稣自称为王,就以君王的装束来戏弄耶稣。古今中外的人,都以被人吐唾沫在脸上为极大的羞辱 (民数记12:14, 申命记25:9, 约伯记30:10),而马太福音记载:「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马太福音26:67),但耶稣受公会和差役如此凌辱,却还是闭口无声。这些人的言行,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卑鄙、下流和邪恶的本性。我们所敬爱的主,是以那麽柔弱的姿态忍受众人的欺凌,祂是这样温和谦卑,「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託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2:23)。 用世界的眼光来看,耶稣的出生是失败的。马利亚怀的这个孩子是圣灵感孕的,可是出生时竟然连接纳祂的地方都没有,必须放在马槽裏 (参路加福音2:6-7,1/22灵修)。祂一出生就被人追杀,开始逃难,因希律王想尽法子要杀祂 (参马太福音2:13-15,2/7灵修)。用世界的眼光来看,耶稣的死也是失败的,因祂与罪人同钉,且死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用世界的眼光来看,祂一生的工作也是失败的,因祂一生只训练了十二个门徒,结果一个门徒出卖祂,其他的门徒都逃开了。这位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祂一生在地上,从出生到死,看起来似乎全都是失败的。现在,祂又像只柔弱的羔羊,任人宰割而不反抗。这是世人的脑海中对一个『王』应有的形像吗? 是的,耶稣的卑贱和贫困是无以复加了,他的柔弱和屈辱也是无以复加了,他的不幸、短命和凄惨也是无以复加了!然而,耶稣却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无以复加的事。历史的纪年,是以祂的诞生为标誌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越来越世界性的节日,原本都是为纪念祂而设立的。历世历代以来,祂的几十亿信徒遍及全世界。耶稣的话,只有几百句记录在福音书中,却已译成约两千种文字,在不同的文化中传播,发行量是历史上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耶稣进入了亿万人的心灵,拯救了无数堕落的人,成为生命之光。 美国史学家来德里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在《美国史评》(American Historical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6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5天

经文: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地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路加福音 22:59-62 昨日和今日的经文提到,主耶稣被綑绑著带进大祭司的住宅,彼得逞著血气之勇也跟了进去。结果就如主耶稣所预言的,彼得在人面前叁次不认主。路加福音的作者观察敏锐,他在福音书中记载了两段独家的报导,都值得我们再叁地深思。第一段的独家报导是在第59节:「约过了一小时」:这是彼得第一、二次不认主之後发生的事,你能够想像:在一个小时的时间裏,为何彼得都没有记起耶稣预言他不认主的事呢?毕竟已发生两次了,难道他的良心都不会觉得不安吗?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对今天在教会中热心事奉主的门徒,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因为我们常常落入如彼得一般的境地而不自知。「事奉」从来只该是一种工具,透过事奉,我们追求生命的成长,能以更像我们的主耶稣,满有祂的爱、怜悯、忍耐与宽容;但往往「事奉」本身却成了基督徒追求的目的,只讲究果效,却不重在事奉当中张显主的生命;结果不但不造就人,甚且可能得罪了主尚不自知。这种描述绝非危言耸听,就像彼得一样,在大祭司的院子裏这段时间,他曾有丝毫想到他已经背弃了主了吗?从来没有!他倒是可能觉得,他为主大发热心,他正在为主赴汤蹈火呢!弟兄姊妹们,我们每个人都当暂时把手中的工作放下,常常在主面前静静地反思:我们是否只顾追求事奉的果效,心却早已离开了主而不自知呢? 彼得对主耶稣的关心与热情,使他落入撒但的试探网罗当中 (参路加福音22:31),他自己一点都没有感觉,但主耶稣却清楚他面对的危险。路加在福音中又为我们记载了第二段的独家报导,就是:「主转过身来看彼得」(61节)。彼得虽然没有体会到他已背叛了主,但是耶稣知道什麽时候才是提醒他的最好时机。耶稣的处境是何等危急。但这个时候,耶稣没有担心自身的安危,祂掛念的是这一位频频否认他的彼得。祂知道彼得已经身陷魔鬼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而祂能够给予的,是祂那充满怜悯和关爱的眼神。所以耶稣刻意转过身来,带有深意的看著彼得。因著耶稣慈爱的一瞥,彼得看到了自己的软弱、失败与醜陋。彼得突然明白过来,他已经背弃了自己跟随了叁年,并在不久前还发誓决不离开祂的主! 福音书没有记载耶稣是用怎样的眼看彼得,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揣摩,主耶稣绝不是因为预言中了,而幸灾乐祸的看著彼得;祂的目光应该没有责备的成份,只是充满了体恤、怜悯和关爱。耶稣对彼得没有怨言相向,只是看著他。如果耶稣转过身来,对彼得加以痛斥,相信他还承受得来;但那无声胜有声的眼神,却像利刃般刺透彼得的内心。刚才众人的一再指认,并没有使彼得心生畏惧而逃跑;但此时耶稣的一眼,却使彼得的心颤抖,他只有赶紧逃离现场,为自己的软弱失败而抱头痛哭。 彼得来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完全崩溃了。但耶稣的这一眼,开启了彼得生命建造的序幕,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彼得跌倒了,主耶稣却要使他爬起来。我们要到约翰福音二十一章,才看到复活的主耶稣是怎样重新地挽回彼得。而这个「建造」是从彼得的「痛哭」(62节)——也就是从他被「拔出」、「拆毁」开始的 (参耶利米书1:10;31:28)。 彼得在那个寒冷的清晨出去痛哭,那起伏的胸膛和破碎的心代表著甚麽?我们相信他仍爱著耶稣,但因他的软弱失败,他就丧失了勇气。也落入幽谷之中。这是否也是我们当中某些人的心情呢?也许你离开了主已经很久了,也许你一直怀著罪咎感,因此不敢再回来面对主。主耶稣转过身来,只是看著彼得,没有说任何一句话。那是怎样的目光?没有责备,只有爱,与无限的怜悯。虽然彼得不认祂,但耶稣的目光仍带著相信的光采。那是挽回的目光,是恢复的目光。那双眼睛在对彼得述说什麽样的信息呢? 有时候遇见苦难,我们会埋怨主,为何不看顾我们。但从彼得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主的爱从来没有离开,祂的眼神一直在我们身上,你我的需要祂都知道。祂知道什麽时候我们会望向祂,而祂必会让我们看见祂那慈爱温柔的眼光。 不管耶稣的目光多麽慈爱,如果彼得当时没有望向祂,这一切都归於徒然!这是事实。我们再度看见,这个发咒起誓不会不认主的彼得,因为将他的双眼望著耶稣,因此他的眼晴能捕捉到耶稣那充满慈爱的一瞥,而他重生的机会就繫乎於此。你愿意把你的眼目常常望向主耶稣,去捕捉祂那充满慈爱的眼神,而开启你我生命成长的契机吗?

365天灵修之旅-第344天

经文: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 路加福音 22:55-58 今明两天我们所读的这几处经文,记载著彼得生平最大的失败。彼得叁次不认主的经过,四本福音书所记不甚相同,因为它们的记载,是限於局部的。虽是如此,意思却仍一致。请注意:四福音书说明彼得叁次不认主,并不是说彼得用了叁句话,来回答叁个人;乃是说,彼得叁次被人认出是耶稣的门徒,便叁次不认主。他在否认中也许用了数句否认的话,来回答几个人的问话。 现在,让我们回顾当晚,耶稣被犹太人逮捕时,「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马太福音26:59,12/7灵修),耶稣是一个人孤单地面对不义的审判与十架苦刑。但是彼得和约翰却又偷偷回来跟著。有许多人责备彼得不认主,可是平心而论,彼得至少还肯冒险回来!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门徒,你有这个胆量跟去吗?彼得若像其他门徒那样逃避躲藏,就不至於有叁次不认主,自取这可耻的失败了。他怎麽不为自己面对之危险处境设想呢?显然他关心主耶稣被捕,较之关心他自己眼前会遇到的困境与危险更多。 也有人说彼得只是凭著血气之勇,但是我们看到,在大祭司宅邸的院子裏,彼得被一个婢女认出他是跟随耶稣的门徒 (56节)。经过这样的指认以後,胆小的人可能会立刻逃进黑暗之中,可是彼得并没有逃,他退到廊下继续观望。此时,彼得的内心必被两种情绪所纠缠,一种是使他想要逃跑的惧怕,另一种是促使他冒险留下的爱;可是他还是没有离开。他没有逃避可能受累的危险,这就是他的可敬爱之处。犹记得彼得曾经说过:「主啊… 我愿意为你捨命!」(约翰福音13:37,参11/7灵修),相信这不是虚假的誓言,乃是真心诚意、有感而发的心声。从他「一路跟随」的举动,显示他确实有这份心意。但是,彼得也有其软弱之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平凡人。因此,当旁人指认他与耶稣的关係时,他立即否认了。 就像一块石头,被划破了一道很大的裂缝,彼得的生命因著叁次不认主,留下了无可弥补的挫败。若不是被耶稣的恩典所修补,这一位被主称为坚石的彼得,恐怕将会成为一块无用的废石。 彼得太过分自信了。如果一个人像彼得一样声称:『我永远不会做这种事情』,这往往表示这类事情,正是他必须小心防範的。一次又一次的,有好些城堡之所以被攻破,乃因为攻 击的一方采取了那看来牢不可破,不可逾越的路线,那地方正是守兵不以为意的。 照耶稣所说,彼得的失败是撒但的作为 (路加福音22:31)。撒但是狡猾的,牠要进攻的,正是人『自信』的地方,因为这正是人最没準备之处。彼得的失败,让我们看见人实在很软弱。这一位与耶稣朝夕相处,甚至有勇气削掉人的耳朵,还对耶稣誇口「我愿意为你捨命」的彼得,竟然那天晚上被自己的表现所击垮。彼得自以为刚强,但实际上却是软弱无比。体会彼得的软弱,我们就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时刻,我们不需要主的恩典。 彼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的软弱。若要问彼得叁次不认主对不对,我们都会说:不对!但如果换成我们是彼得,恐怕我们的表现也是半斤八两,甚至更加差劲。许多人所忽略的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部份,在平安稳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固然不是太好,但也不会糟到那裏去,更相信自己能够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事。然而一旦事到临头,我们才惊觉原来自己很脆弱,才发现我们是何等的需要主,更实在需要祂的恩典! 我们当知道,圣经中那些被神使用的人,和我们一样都有人的软弱,只是不同的是,他们愿意靠著主的「恩典」来面对困境,而使困境成为他们的祝福。我们不知道,什麽时候我们会面对失败。在你我的生命中,很多失败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从彼得的失败当中我们看到,『信靠神』不应当是基督徒的口头禅,而应当是基督徒生活奉行不渝的準则。 许多基督徒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为有什麽事情发生时可以先靠自己来解决,若自己不行了再求主帮助。你若也这样想,就走上与彼得一样的道路!我们当谦卑承认自己的有限,承认若离开了主,我就不能做什麽 (约翰福音15:5,参11/16灵修)。圣经从来没有说,我们可以先靠自己的本事,若不行再求主帮助,而是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言3:5)。承认自己是软弱的,不是找一个藉口继续软弱,而是要让自己可以倚靠主。什麽时候我们自满了,不再觉得需要主了,很快就会掉进撒但的试探网罗中,成为牠的掳物.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43天

经文: 太26:65-68 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他说了僭妄的话,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这僭妄的话,现在你们都听见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回答说:“他是该死的。”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说:“基督啊!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27:1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 马太福音 26:65-68, 27:1 昨日经文提到,耶稣站在一群恨祂的人面前受审,他们要祂死,所以举行了一个意在嘲笑的审判,质问耶稣是不是他们长久以来所等的弥赛亚。耶稣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你说的是;然而我告诉你们,後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著天上的云降临」(64节) 犹太人的印象中,弥赛亚是位大有能力的君王 (参诗篇2篇),但眼前的耶稣被捆绑著受公审,那裏有「英明神武」的君王之姿?祂看来手无缚鸡之力,一副软弱无助的模样,却大言不惭自己就是弥赛亚。还有比这更令人反感的事吗?主持审讯的大祭司该亚法既没有调查,也没有给耶稣留机会,叫他们调查,看耶稣的话是否确实。他在这事上已经有了成见,故此藉著批评耶稣的话为僭妄,就成了他们的判决:「他说了僭妄的话,我们何必再用见證人呢?」(65节) 该亚法的意思是说,祂是人,反将自己当作神 (约翰福音10:33)。 该亚法这样凭耶稣的供词来定祂的罪,是完全不合犹太人的审判条规 (参昨日经文亮光)。既然耶稣已直认祂是弥赛亚,那是极其亵渎性的宣言,大祭司「演戏式」的撕裂衣服 (65节),以示事件的严重性。然而,祭司撕裂他穿著供职的衣袍,是违反神的律法的 (利未记10:6,21:10)。我们可以在利未记中读到,神明明白白地吩咐,大祭司虽在忧伤痛苦的时刻,也不得将衣袍撕裂。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象徵他们的态度,是将神的律法置於脚下践踏,而违法将耶稣置死。 耶稣十分清楚祂在做些甚麽,祂的话即时掀起了一陈亵渎的喊声;大祭司等人的外袍在人为的歇斯底里的愤怒中撕裂,耶稣被定了死罪 (66节)。然後接下去有人吐唾沬在祂脸上,用拳头打祂,用手掌打祂的脸,讥诮祂 (67-68节)。甚至连表面上的公义也忘记了,犹太权威人士憎恨的毒素整个爆发出来。那天晚上的聚集是以公义的法庭开始,结果却变成憎恨的疯狂发洩,连一点表面上的公义都不想维持。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證明一个『事实』,而只不过是要找一个定罪的『藉口』。所以当主耶稣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拿「他说了僭妄的话」来定他的罪。这个人是否真是神的儿子,他们没有兴趣去问,他们唯一的兴趣是在他既然说了这句话,他们就可以杀他了。他们还不明白自己正推开能够找到真正生命的惟一希望。 按照规定,犹太公会不能在夜间审讯犯人,因此,这个在凌晨提前召开的会议所作的决定无效,必须等到天亮正式开会才可以作出有效的判决 (马太福音27:1)。所以在正式的公会上,他们再次问耶稣同样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