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69天

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约翰福音 6: 1-14) 「五饼二鱼」是耶稣所行的神迹中,唯一一个四本福音书皆有记载的神迹,这说明了这件事在福音书的作者对耶稣的认识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神蹟的重要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们要知道,福音书记载耶稣的神蹟,绝对不仅仅是證明耶稣有施行神蹟的能力而已,每一个神蹟的背後,都有它重要的属灵意义,把我们引到天上的真理。约翰在记述了这整个故事之後特别有一段讲论(约翰福音6:26-58),说明这个故事有其象徵的意义。 有两段旧约经文值得我们思考:一个是神赐「吗哪」给在旷野的以色列人的神蹟 (出埃及记16章),另一个是先知以利沙用二十个饼餵饱了一百人的神蹟 (列王记下4:42-44),耶稣作的也类似 (不过比以利沙提供的範围要大得多了)。犹太人希望弥赛亚来时,能再赐给他们吗哪 (参约翰福音6:30-31),说明这样的神迹就是弥赛亚的表示。 耶稣固然重视人的属灵生命的需要,但耶稣也顾念人身体的需要。天将晚的时候,门徒按照常理,要求将群众散去,好自己买吃的 (马太福音14:15)。但耶稣却转向腓力说:「我们从那裏买饼叫这些人吃呢?」(5节) 耶稣是否跟祂的门徒开玩笑呢?在场的光是男人就大约有五千人 (马太福音14:21),问这样的问题,岂不是太过於强人所难?这是圣经记载惟一耶稣问人该怎麽作的地方,除了这裏,再找不到有任何地方说到祂请问别人。这事发生六十多年後,老约翰在圣灵感动下,对耶稣这个问题下了一个颇有启发性的註解:「(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6节) 原来,耶稣这样问,是给腓力机会,试试他是否意识到这位大有能力的主就在他身旁,而来倚靠祂。「二十两银子」(7节) 差不多是一般人一年的工资,试想,有多少人能够一次拿出一年的工资请人吃饭呢?腓力的回答已经是根据一个人的最大程度「理性计算」了,但却不是根据主的能力。他的回答毫无信心,在这场试验中彻底失败了。反倒是另有一个人把问题往前推进了一步。那就是安得烈,他说:「在这裏有一个孩童,拿著五个大麦饼,两条鱼」(9节上) 这裏的「孩童」和「鱼」都是指「小」的意思,但是请注意安得烈话语中所反应的意思,几乎是一种觉得可笑的反应:「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麽呢?」(9节下) 五个饼和两条小鱼?安得烈作了一次信心的冒险,对於自己的建议却又觉得有点好笑。 耶稣并没有责难这两个门徒。祂接受了安得烈所建议的这孩童的五饼二鱼,紧接著就行了这个神迹。对这孩童而言,他所提供的食物是绝对不够的;但在主手中,这个不足却成为远超过所需,不但喂饱了超过五千人,而且还绰绰有馀,剩下的竟盛满了十二个篮子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69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68天

经文: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马太福音10:40-42 一一一一一 耶稣说:「人接待你们,就是 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40节) 耶稣是用犹太人常用的方法来说这番话。犹太人认为,接纳一个人的使者,就好像是接纳了他本人一样。对一位大使表示崇敬,也就是对差他的君王表示崇敬。耶稣把受差遣的门徒与祂自己,并与天上的父联结在一起,把他们带到极崇高的地位上。虽然在世人看来,他们好像没有得著甚麽,甚至连性命都要不保,但在神的国里,他们被赐与主同一的地位。不止如此,他们还要把荣美的祝福带给人:「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41节) 这是属天赏赐的输送,是极佳美的应许。你是否想过,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作先知,宣扬并传讲神的话语,但你若殷勤招待神的使者,将要得到与先知同样的赏赐;我们不能全部以义人的姿态站立在世人面前,但你若接待一个义人,就可以得著义人的赏赐。这也是与主联合的另一方面表现,不管是传道的、接待的,都在主的生命上有分,都与主联结在一起。 耶稣甚至更进一步指出,祂与门徒之间合一的密切,密切到一个地步,祂与门徒是不可分的。「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42节)。一个人不论作多作少,是大或小,只因他作在门徒身上,就是作在耶稣的身上,因此他就有份在属天的赏赐。给一杯凉水,在东方国家,不论过去和现在,都表示起码的礼貌和热情。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认为这样做应得什麽报偿。可是,即使这样简单的接待,都还能从神得一份赏赐,果真如此,那麽这些受差遣的门徒们将要从主所得著的赏赐,又该是何等样的大呢?耶稣的这一段话,表面看来好像在鼓励人接待受祂差遣的门徒,但实际上,祂却是在勉励门徒,告诉他们:作门徒的代价很高,但作门徒的身价更高!因为他们是与祂联结的。 愿耶稣的话提醒我们:凡是为真理的传扬所做的每一件事,神都会记念和赏赐,绝不会归於徒然。在天堂里,神将会公开赏赐那些没没无闻的僕人——那些我们在地上从未听闻过的人。就算是最微小的事奉,神都知道,并会奖赏。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教会中,对所有事奉主的人能尽一份当尽的本份,领受他们的教导、给他们一些鼓励,神都会赐福。因为耶稣说,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应当有一个接待耶稣基督的心。

365天灵修之旅-第167天

经文: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马太福音:10:34-49 跟随耶稣的门徒不但要受别人的逼迫,耶稣更毫不隐瞒的说:「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34-36节) 这段经文不易理解,甚至经常引起误会。为什麽耶稣来到世上,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带来纷争,甚至兴起刀剑呢?为什麽跟从耶稣就会使家里的人成为仇敌呢?作门徒的代价怎麽这麽大呢?换个角度看,没有一处比这裏对耶稣的诚实的描述更为生动的了。耶稣老实不客气地告诉门徒:他们如果接受了祂给的身分和使命,将会面临一个争战,在这场争战中,仇敌往往就是自己家裏的人。当一个人决定跟随耶稣时,必然会面对抗拒的势力,而且这股抗拒的势力,多半来自至亲。例如:父母反对、妻子反目、家人排挤、甚至亲情决裂等等。这也是这场争战中最苦恼的事。特别在东方社会,作为基督徒,如果在日常生活不与世俗妥协,就会跟亲人发生衝突磨擦,关係变得非常紧张,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难题还没有结束呢,门徒(基督徒)们又面临另一个「抉择」。耶稣说:「爱父母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37节) 「爱..过於爱..」的原文是「恨」,它似乎是个很强烈的字眼。但耶稣说的是当时流行的亚兰语方言,亚兰文「恨」的原意是「爱得较少」,这句话我们若用「伦理」的角度来读,会觉得很不好受,但耶稣绝对没有教导我们做一个不爱家庭、不孝敬父母的基督徒。更何况在整本圣经都没有这样的教导(马太福音15:4)。耶稣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爱父母妻儿,但若要跟随耶稣作祂的门徒, 除非我们能爱祂比这些至亲更多。不然的话,还是别再跟随了。因为有一天,我们在面对患难逼迫的时候,就要在主耶稣和至亲之间作一个选择——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比如一个人,对他的妻子儿女爱得如此之深,使他不愿接受主的呼召;又或者害怕接受了呼召之後,会置家人於危难之中。果然,主耶稣说这话後不到五十年,基督徒就要在罗马皇帝的祭坛前作一个选择:该撒(凯撒)是主?还是耶稣是主?今天在一些地方,基督徒还在作这样的选择。然而因著神的怜悯,遭遇这种选择的人,可能不多,有的人可能从来也没有遇见过。但事实是这样,耶稣强调,在一切的忠诚中,仍以对神的忠诚为最重要。 过去几天我们所看的,耶稣对门徒讲的这些话,大概是耶稣的众多教导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但耶稣毫不留转圜的馀地,又说:「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38节)。当时的罪犯,的确是背著他们的十字架,到他们将要被钉的地方去。来听耶稣讲道的人都看见过人们在十字架的重压之下蹒跚而行,并在其上痛苦而死的情形。在这裏,十字架乃指世人所加诸耶稣身上各种不合理的对待,和痛苦的顶点。所以「背十字架跟从主」,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是代表各种「『为主的缘故』所忍受的苦难、羞辱与牺牲」。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权力,能够向另一个人作出这样绝对的、完全没有挽回馀地的要求,除了耶稣基督。 信耶稣不是像栽花养鱼,用来陶冶心灵;也不是因为对某些哲学和主义失去信心,就用耶稣来作心灵的寄托。基督徒要能够牺牲安逸与舒适的享受,也可能要牺牲在事业上的成就,他可能要把他的梦想放在一边,因为没有 一个基督徒再不能作「他所喜欢作的事」,他必须作「耶稣基督所喜欢的事」。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十字架」,跟随主的人,走的就是十字架这条代表牺牲与捨己的道路。 最令人踌躇的,是耶稣接著说的这番话:「得著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著生命」(39节),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属世的生命,第二个「生命」则是指属天的生命。不只是「背十字架」而已,耶稣更进一步,要求作祂门徒的必须「冒险」——把他们的生命摆上,因为被逼迫杀害的,必大有人在。提到「受苦」,许多人也许还可以忍受;但是讲到「失丧生命」,却不得不叫人再叁思量。然而这些话在教会历史上,一次一次在逐字逐句上證明了它的实在。一个人若拒绝「冒险」,可以轻易地救他自己的生命,但对主耶稣的门徒而言,「安全第一」的政策完全没有价值。门徒若选择安全、舒适,把自己的生命贮藏起来,他将失去一切使生命对别人和他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服事神的道路,就是付出无私的生命之道路,惟有如此,才能得著今生和来世的生命。 耶稣说的这番话就像一个大锤敲醒我们——祂要我们务必好好估量「作祂门徒」的代价;不要因一时衝动,在没有估量计算过代价,就贸然地说要跟随耶稣,作他的门徒。这样的门徒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还可以平安无事,但大难来时,肯定会半途而废。 作主的「门徒」,跟随耶稣,绝对没有中庸之道。到了一个地步,前面就是「十字架」,我们再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可是走这条路的人是不会羞愧的,因为生命的冠冕正等待著你。 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迟早会产生一种对生命成长的渴望和需要,迫使他朝著成为耶稣「门徒」的方向前行,因而早晚总要面对「认主?不认主?」「更爱主?更爱亲人?」「背十字架?不背十字架?」…种种的抉择。在这种矛盾中挣扎时,那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恭喜你!这种经验正是一个证据证明你真是神的孩子。那位看顾麻雀,数算你头髮的父,爱我们的主,正密切地注意著你,等著要将你向上提升!

365天灵修之旅-第166天

经文: ​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10:32-33 尽管门徒去传天国的道,如同羊进入狼群一样,有生命的危险,耶稣却安慰他们,叫他们不要害怕,因为在天父的眼中,他们比什麽都宝贵。但人的本性是趋吉避兇的,当面对危险时,本能地都会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优先。因此耶稣又说:「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耶稣这句话既是勉励,也是提醒。从上下文来看,这裏的「认主」是指在逼迫门徒的人面前承认耶稣是他们的主,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他们的生命!耶稣说明了基督徒生活双重的忠诚。若有人今生忠於耶稣基督 (基督徒的责任),耶稣基督在来世亦会忠实於他 (主的责任)。人若以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主为荣耀,耶稣基督也以承认他为祂的僕人为荣耀。原来,我们在人面前认不认主,与将来主在天父面前认不认我们,两者息息相关。我们若因为怕人,而不敢在人面前承认主,将来就要得这个『怕』的後果。是人可怕呢?还是神可怕呢? 这句话在历史上成了最明显的事。如果在教会历史上,没有那些宁愿死亡,却不愿否认耶稣基督的基督徒,就不会有今天的教会。今天的教会是建立在那些对耶稣基督忠心不贰,虔守信仰者不变的忠诚上。 每一个逼迫都是一个「试炼」,是神用来除去我们生命中的渣滓,好使祂的生命在我们身上长成,使我们成为祂所要的样式。特别是服事主的时候,祂却允许逼迫患难临到,以致我们问:「神啊,为什麽?」这是因为,祂正在炼净我们,正在教导我们信靠祂。祂将我们从自己的力量拉开,转而倚靠祂的力量。祂全然知道该允许多少热度来熬炼我们的生命,祂绝不会将我们灼伤,但如果我们因觉得太热而从某个炼锅里跳出来,祂还是準备了别的炼锅等著我们。我们生命中的渣滓一定得除去,否则属灵的生命无法长大。 你知道古代的炼银者如何知道何时才算完工,终於可将热度降低吗?就是当他看著炼锅,能够从闪亮的银液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只要映照出来的影像模糊不清,有渣滓构成浮沫,他便知道自己必须继续工作。最後,当他的容貌终於能够清楚显明时,银便已经炼净了。神对祂儿女们的属灵炼净过程正是如此——祂的永恒计划便是使我们「像祂儿子的模样」(罗马书8:29)。这是一个出於「爱」的程序,虽有痛苦,滋味也不好受,却为我们的生命带来美好、成长与扩大,能够承接祂所赐的更大的福气。

365天灵修之旅-第165天

经文: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马太福音:10:28-31 耶稣叫门徒不要怕那些逼迫他们的人 (26,28节),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门徒认清,惟一当怕的,是那位拥有永恒生杀大权的神 (28节)。那番话令人感到严肃敬畏.接着耶稣立刻用两个简单的例證,向他们说明他们所当怕的神之真相,却是满有慈爱恩惠的。第一个例證是:「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29节) 这句话按原文更传神的翻译是,神并不是当麻雀落在地上死了,才注意牠;麻雀每次在地上停歇或跳跃,祂都注意;没有一只麻雀落在地下,不为神所知道。 另一处经文:路加福音12:6-7,耶稣也问一个相似的问题:[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麽?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 就是你们的头髮,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这两段经文里,那第五只麻雀有一个很特别的意义:两只麻雀卖一分银子,四只麻雀卖两分银子,第五只麻雀不算钱。 当你一只、一只买的时候,前面四只麻雀都有价值,要半分银子﹔ 当你买四只的时候,就奉送一只:那第五只没有自己的价值。 在耶稣所说的两段话里,那没有价值的第五只麻雀,神却看它是有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的。耶稣的意思是,神若是如此关心不值钱的麻雀,岂不是更关心人类?何况祂是「你们的父」,祂怎会眼睁睁的看著儿子们受害而不伸出手去干预和解救呢?只值一分钱的麻雀神也看重,更何况是比许多麻雀的价值加起来还要贵重的儿子们呢! 第二个神爱我们的例證,「就是你们的头髮也都被数过了。」(30节) 耶稣的意思不止这样。「数过」这个词,耶稣的原意是我们每一根头髮都被编上号码。数算只是算一下数目,编号则每一个号码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耶稣是要告诉我们,神的无限细緻,正如祂的无限伟大一样。当祂的儿女为祂辛劳工作之馀,伸手擦去额头的汗,触动了他的头髮时,即使只有一根,天父也知道!祂是这麽温柔细腻的神,满有慈爱与恩惠。因此耶稣好像告诉我们,我们固然当敬畏神,但敬畏的目的不是使我们惶恐惧怕,而是为使我们无所畏惧。祂吩咐我们从敬畏中,产生无畏。既然天父连我们的头髮都数过,祂对我们的顾念到这麽深的地步,那还有什麽可以使我们害怕的呢?感谢讚美主,祂既差遣,祂就负责供应,祂也负责保守。不经过祂的允许,甚麽也不能使我们受害;若是经过祂的允许,祂自己就是我们能站住的力量。 面对前途的艰难险阻,耶稣告诉门徒:不要害怕那些逼迫他们的人,那些人最多只能伤害他们的身体,却不能杀他们的灵魂。作门徒的职责就是传扬耶稣的福音,不要惧怕——若没有天父的许可,任何人不能动他们一根毫髮,因为在天父的眼中,我们比什麽都珍贵。

365天灵修之旅-第164天

经文: 太10:17-28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马太福音:10:17-28 主耶稣刚刚提醒使徒们,去传讲天国的道就像「羊进入狼群」(16节)。现在祂更具体说出他们将受逼迫的情形。耶稣描述的逼迫并未马上发生,有许多要等到祂升天後,使徒们开始在地上建立教会时才会发生。这些逼迫是很残忍严酷的。他们会被人拘捕、在会堂裏遭受鞭打、被带到君王前受审;不仅如此,甚至他们的至亲,兄弟父母儿女都要跟他们作对,并且害死他们。总而言之,为了传福音的缘故,他们必会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迫害,有宗教性的(犹太人)、有政治性的(外邦人)、也有家族性的(自家人)。为天国辛劳的人所遇上的风浪是又大又凶险的,地上的人用甚麽态度对待耶稣,也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跟从祂的人。人既把主钉死在十字架上,也要把跟从主的人赶进死地。在教会的历史中,这样的光景不住的发生,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 面对这些残酷的践踏,主耶稣告诉门徒说:「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甚麽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裏头说的」(19-20节)。这样的应许对处在逼迫中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安慰与鼓励。但我们千万不要曲解了主耶稣的意思,而成为懒惰的藉口。事实上,神要我们在凡事上都作万全的準备,包括事先充分的祷告寻求,以及彻底的预备。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无论面对任何情境,神都在看顾、神都会帮助,所以不需要担心,而绝不是说什麽都不必準备。耶稣又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2节) 「忍耐到底」并非指救恩中的得救,乃是指从这些凶狠践踏的环境中得救。这样的忍耐不容易,这不是一时的强忍,而是长期的接受践踏。我们要注意这句话背後所代表的意义,耶稣说这是「为我的缘故」(18节) 和「为我的名」(22节) 被人恨恶,祂这样说,乃是说出我们是站在祂那一边的,祂与我们一同在承当所发生的事,我们就能活在忍耐中。这种忍耐,是真正委身基督的凭据,也是敬虔生命应有的表现。跟从耶稣的人要预备好受苦的心志。主耶稣会负责带领我们走过这兇猛的风浪,祂给的安慰和激励使跟从祂的人有把握说,风浪虽是兇猛,总有尽头的日子,正像许多经过风浪的弟兄姊妹们说的:「我们并不是在等坐牢,也不是在等死,我们乃是在等候主再来」。 门徒不但要忍耐,也要有智慧,「有人在这城裏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23节) 从第十章的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是说,门徒面临犹太人逼迫时,只能继续前进,因为「在人子到来之前」,总会不断有给以色列人传讲天国的机会。耶稣鼓励门徒不断寻找机会去向以色列人传道,千万不要因胆怯而放弃自己的使命,也不要停在原地浪费时间。「人子就到了」是但以理书7:13的反映,那里不是说人子来到世上,而是到神的面前去领受权柄。耶稣经常使用这样的说法以表示从祂复活後显现到末日审判之前,在不同时候和不同场合下祂将要得的荣耀 (参马太福音19:28, 25:31, 26:64, 28:18)。耶稣说这段话的用意,并非作什麽预言性质的谈话,而是以祂将要显现,对门徒的传道起鼓舞的作用,鼓励他们坚持传道的任务,因为有作不完的工作正在等著他们。 世人凶狠的抵挡逼迫耶稣,却又奈何祂不得,因此他们所有的怒气都将要倾倒在跟随主耶稣的人身上。举例来说,如果主人都会被羞辱,家裏其他的人岂不是要受更大的凌辱吗 (24-25节)?耶稣的说法,无非是要使将来遭受逼迫的门徒,藉著想起耶稣所受的逼迫而得著安慰。因为耶稣受的逼迫,远大於祂的门徒要受的。身为老师的,都受了这麽残酷的逼迫,身为门徒所受的还算得了什麽呢?因此,在往後事奉的岁月当中,每逢遭受逼迫时,只要想起主耶稣的遭遇,就不觉得自己有什麽委屈了。「所以,不要怕他们」(26节) 耶稣的话实在是太有恩典了,也带著无限生命能力的供应。因为天国的来到是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阻止得来的,神所命定的天国,终必要在地上显现 (26节),所以只管坦然无惧地向世人宣告天国的信息,不要退缩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6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63天

经文: ⋯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10:11-15 耶稣差使徒们出去,他们的处境之险恶,就像「羊入狼群」。他们该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呢?主耶稣的教导是:「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16节下)。何以「要灵巧像蛇」呢? 这个词语的原文,是有关学习蛇的智力,以及其小心翼翼的特徵和辨别能力。蛇是个聪明的生物,只是蛇将牠的聪明运用在邪恶的地方。反之把聪明运用在发觉并抵挡邪恶的逼害,那叫做「灵巧 shrewd」。耶稣说:羊 (门徒们) 要进入狼的世界,首先要「灵巧像蛇」。也就是要有像蛇那样的聪明,能看穿恶者的计谋,然後才能抵挡魔鬼的诡计,保护自己。除了要灵巧像蛇,接著更重要的一句话:「驯良像鸽子」,「驯良 innocent」是「纯洁」的意思,即纯真坦诚的人;作这样的人不是要天真简单,而是要绝对诚实。耶稣要门徒们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因为进入罪恶的世界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著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让他们也同流合污,与恶者沆瀣一气。简而言之,耶稣的门徒不应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傻瓜,但也不应是耍诡诈骗人的奸诈之徒。 「灵巧像蛇」不是叫我们变成蛇,乃是提醒我们要有敏锐的属灵触觉,可以分辨环境的险恶;「驯良像鸽子」是让我们保持单纯倚靠神的心,因看见神的安排而坦然接受兇险的环境。这就是一面去保护自己,又一面不专注的去保护自己的原则。这两种性质放在一起,是一种很奇特的组合,却是一个完美的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灵巧像蛇,防範一切的危险与伤害。但更要勇敢,能承受各样的危险与伤害。要能背起基督的十字架,为基督受苦,勇敢走入世界。即使受伤害,爱仍永远没有退缩,才能领受耶稣的使命,完成祂交代的任务。

365天灵修之旅-第162天

经文: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10:16 耶稣一面给使徒们解释这次的差遣任务,但另一面祂也预见一幅景象:祂的使者们,就是站在身边的这些人,不久後将进入他们工作的新阶段,将面临新的难处。祂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16节上) 这是对於一个新过程的描写,和前几天我们所看的5-15节中所描写的完全不同。这一节的话,是马太福音第十章的转折点,它既是初次差遣使徒时所用,又是下一段受迫害主题 (24-42节) 的序言。 在正常的状况下,是狼入羊群,企图残害羊只;但是,耶稣却把差遣门徒入世服务比喻为「羊入狼群」。耶稣要使徒们明白,「出去收莊稼」这件在天上看是伟大而有永远价值的事 ,在地上却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危险的地带上。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仍然在魔鬼的掌控下,基督徒在世上传福音,宛如在敌人的领土上明目张胆地挑釁敌人的权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魔鬼必然会强加阻挠,也一定会竭尽所能地来抵挡门徒们一切的作为,且利用牠的代言人来迫害他们。在教会的历史上,这种迫害屡见不爽。直至今日,这样的情节仍在世上的某些角落发生。使徒们可能有人因第一次得权柄受差遣而感到兴奋,「初生之犊不畏虎」,但耶稣要使徒们明白自己的处境,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有生命危险的属灵战争。他们的处境照字面来看,就是「有死无生」!(你看过羊进入狼群还能活著出来的吗?) 既明白自己的处境,就得学会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但又不必专注的去保护自己。这些话好像是自相矛盾的,但在属灵功课的学习和操练上却是必须这样的

第30课: 受浸与擘饼

受浸 or 施洗 or 受洗  受浸是主在复活升天以前对门徒的吩咐,这个吩咐是在他已经得了权柄的事实基础上。旧约以色列人要守许多礼义,新约主亲自吩咐人在教会中要受浸和擘饼记念主。 经文        太28:18-20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至到世界的末了。” 罗6;3-4 岂不知我们这受浸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浸归入他的死吗?所以万民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起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西2:12 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 加2: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西3:3-4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问题:受浸可以使我们得救吗?罪得赦免吗?可以靠着称义吗?

Continue reading第30课: 受浸与擘饼

为耶稣多救一人

「One More for Jesus!」 标竿人生 华理克牧师 我的父亲做传道人五十多年,大半在乡间的小教会服事。他虽然是个平凡的牧师,却是个有使命的人。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带领义工队到世界各地为小教会建造教堂。他一生在全世界各地共建造了一百五十多所教堂。 1999年,先父死於癌症。离世前一个星期,这个病使他一 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半昏迷状态中。他作梦的时候,常大声说出他所梦见的。我坐在他床边,从聆听梦话得知很多关於父亲的总总,他不断地讲述一个个教堂建築的事。 在他临终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妻子及侄女都在他床边。他突然变得很活跃,甚至想下床来。但因他的身体很虚弱,我的妻子坚持他躺回床上,他却仍不停地试图下床。内人终於忍不住问他:「你想做甚麽?」他回答:「要为耶稣多救一人!(One More for Jesus!)要为耶稣多救一人!要为耶稣多救一人!」他不停地重複著这句话。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他重複著差不多有一百次:「要为耶稣多救一人!」我坐在他的床边,早已泪流满面,低头为父亲的信心感谢神。就在这时,父亲将虚弱的手放在我头上,用差遣的口吻对我说:「为耶稣多救一人,为耶稣多救一人!」 我决定以父亲的嘱咐为我馀生的宗旨,也邀请你考虑将此当作你人生的焦点,因为再没有一件事比这使命对永恒更有贡献。你若要被神所用,就要关注神最关心的事:祂最关心的就是祂所造的人得拯救。祂要祂迷失的儿女被寻回。对於神,没有任何事比这更重要:十字架證明了这事。我愿你警醒守望去「为耶稣多救一人」,好使你有一天站在神面前时能说:「任务完成! 」 (摘录自”标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