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37天

经文: 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 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路加福音 7:11-17 拿因城距离迦百农大约有一天的路程,是位於加利利南部的一个村莊,靠近拿撒勒,两城相距约十公里。它坐落於隐多珥和书念之间;也就是旧约先知以利沙救活了另外一个寡妇的儿子之所在地 (参列王记下4:18-37)。耶稣一行人在拿因城门外碰到一个送殡的行列,是寡妇丧了独子。犹太人的寡妇通常命运都很悲惨,她既不能承继丈夫留下来的产业,也不能留在丈夫的家族,除非丈夫的至亲中有人愿与她成亲。所以一个寡妇时常是无依无靠,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律法裏特别吩咐以色列人要将田间收割的庄稼、葡萄、橄榄等东西留下一些给寡妇 (申命记24:17-21)。新约教会特别规定要人善待寡妇和救济她们 (提摩太前书5:16)。现在,拿因的寡妇连独生子都死了,她还有什麽盼望呢? 感谢神,她遇见了耶稣!「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13节) 『怜悯』(Compassion) 是神主动地向人采取行动,这种主动的作为,完全是因为神感受到人间疾苦,使祂情不自禁地向人伸出援手,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的行动完全不要求妇人、亲友有甚麽信心,完全是出於祂主动的怜悯恩典。「怜悯」一词在福音书中出现过十二次,有时译作「动了慈心」(如路加福音10:33,15:20)。此字有「情绪被牵动」、「内心深处被触动」的意思。 在福音书里,耶稣共复活了叁个人,其他那两次都是託人去求耶稣来医治,後来耶稣来复活他们的。 可是,这位寡妇从始至终并没有求耶稣。 这个神蹟的上文是耶稣在迦百农医治了百夫长的僕人,从迦百农到拿因城有大约30多到40公里左右的路程。 耶稣是『次日』就到了拿因城。 可见耶稣是专门来怜悯她的。 主耶稣最知道每个人的痛苦,对你我也是一样。   主耶稣是有「属天权柄」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但祂的权柄不是叫人畏惧,祂的权柄一出来,总是叫人得释放,从綑绑中得自由,从悲伤中得安慰,从困苦中得喜乐,从死亡中得生命。从今天的经文,我们看到原来耶稣的权柄,除了带有震撼性的能力外,还带著主动的怜悯与深情的温柔。原来神爱人,祂对人的感受是那麽关切,祂是一位深情的上帝,祂是爱得那麽真诚,那麽无条件的,祂对人的苦痛、困境,是深深触动的。这位神绝不是隔岸观火、冷看世情的神。 凡摸抬死尸之槓的,就算为不洁。但主耶稣不怕这样的不洁。这件事说明了救恩的真理:整个世界都死在罪中(弗2:1),好像这寡妇的儿子死了一样。死了的人再也不能做甚麽。但神怜悯我们,不待我们求,便差派耶稣,不惧污秽,主动到这受罪恶污染的世界,带来救恩,使我们可以从死裏复活,与祂的生命连在一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3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36天

经文: 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求他说:“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痛苦。”耶稣说:“我去医治他。”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耶稣听见就希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 马太福音 8:5-13  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会看到一位有爱心的百夫长,他对耶稣「属天权柄」的深刻认识与对神的莫大「信心」带来耶稣的称许。这位百夫长在新约的舞台上,虽然只有惊鸿一瞥,却是福音故事中最富吸引力的人物之一。 「百夫长」这个官阶略当於今日部队的连长,官阶虽不高不低,却是罗马军队的最重要骨幹。 这个故事特别强调百夫长的「信心」(10节),这正是神最看重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百夫长的信心是建立在他对「权柄」的认识上。因他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不住的经历著「权柄」的事实,因而使他对「权柄」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接受权柄,他也使用权柄:「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僕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9节)。权柄乃是一个能力,叫一切在那权柄下的都得要服从他的命令。百夫长认识权柄,又认定主耶稣有超越物质世界的「属天权柄」,神的话语一发出,事情就要成就 (参诗篇33:9)。所以他请耶稣不需要到现场去,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了,因为属天的权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 百夫长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於,他能从认识地上的权柄,透过信心的眼睛,看到耶稣那「属天权柄」的本质,又因他的信心,使耶稣的属天权柄完完全全显明在人的面前。 这位百夫长是第一位对耶稣表达信心的外邦人,耶稣听见百夫长对祂有这麽的大信心就觉得希奇。耶稣生平一共两次称讚有「大的信心」的人都是外邦人,包括这位百夫长和那个迦南妇人(马太福音15:28)。这位百夫长是外邦人,又是罗马官员,在当时犹太人的眼中,有这些身份的人都是卑贱的狗、非我族类。但是百夫长诚恳地接待耶稣,承认祂的地位,称呼祂为「主」(6,8节)。在路加福音里他所请托的犹太人长老一次都没有称呼耶稣为主 (路加福音7:4)。这真是一幅讽刺的图画。 百夫长没有犹太人那种辉煌的宗教历史,但是他对耶稣有热切的信心;他没有典型犹太人的宗教背景,但是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耶稣是弥赛亚;他没有文化的优越性,但是他有「信心」的确据。莫怪耶稣有感而发的对犹太人群众说:「这麽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裏去,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齿了」(10-12节)。 在神的眼中,没有犹太人或外邦人,「信心」超越社会藩篱,犹太人和外邦人都适用。当审判的那日,在神的眼中,只有信耶稣与不信耶稣的人。

365天灵修之旅-第135天

经文: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马太福音 7:24-29 今天的经文是耶稣『登山宝训』的总结,祂在这段经文中生动描绘了两栋房屋与两位建造者的图画。这又是一个人生的「选择」,每个耶稣的门徒都必须对耶稣的话有所回应,并作出决定。昨天我们读到:耶稣教我们用「生命」的原则来分辨假先知。因为「生命」是假冒不得的,一个人无论假冒得如何逼真,其生命本质的自然流露是藏不住的。但是,要能具体使用这个原则,自己的生命先要学像耶稣的生命。若自己的生命不对,又怎能用「生命」的原则来正确判断呢?若勉强行之,岂不是易流於「论断」的地步,甚或因无法判断而被诱走入宽大但灭亡之门? 这是很严肃的课题,因此,主耶稣在『登山宝训』的总结裏说:「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24节)。这磐石就是指耶稣的话。耶稣似乎预见一般人的软弱,就是「听道容易」、「行道难」。但能在天国里承受神应许的,必须要有神的生命,而唯独有神生命的人才有可能去遵行神的旨意,也才能作正确的判断,分辨假先知。这样的人,即使经历「雨淋,水冲,风吹,撞著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25节)。没有人能够永远一帆风顺,我们若在耶稣的生命上建造,照祂的话去做,我们的品格就可以经得起风吹雨打;倘若我们不在其上建造,倘若我们听见了却不遵行,就没有别的根基我们可以在其上建造 (哥林多前书3:11),经得起风吹雨打而存留到那日。 耶稣的『登山宝训』不是空洞的教训,而是祂的门徒们必须遵行的命令。我们一定要成为「行道的人」,而不是停留在只是听道的人。这是最难的一步,因为撒但极力拦阻我们。撒但不怕我们去参加查经班或主日学,牠只怕我们「实行」所学到的真理。若只因听过,读过或研究过某个真理,我们便以为具备了这份真理,那是愚弄自己。若不实行,我们所有的查经都是徒然。耶稣说:「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24节) 祂又说:「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  圣经不是用来增加我们的知识,乃是用来改变我们的生命。(取材自《标竿人生》)

365天灵修之旅-第134天

经文: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马太福音 7:15-23  几天前我们读到耶稣教导我们要有「属灵的分辨力」吗(参5/11灵修)?耶稣在『登山宝训』将近末了的时候,十分严肃的提醒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著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15节)。耶稣要我们小心谨慎,特别分辨出混在我们当中的「假先知」来。假先知是些什麽样的人呢?假先知是混在神的子民中的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物。『狼』是他们的名号 (以西结书22:27; 西番雅书3:3-4; 使徒行传20:29; 马太福音10:16)。在旧约的日子,他们假托耶和华的名说神没有说的话 (耶利米书6:14,8:11)。今天,这些人也一样的在说神没有说的话。凡是把耶稣基督和祂的救赎工作加以任何改变的,就是假先知;凡是把人的眼光从基督耶稣的身上移开,而专注在地上的人、事、物,拿神的名或神的话作为幌子,实际上把人 (特别是假先知自己) 作为一切目光焦点的,都是假先知。 假先知们既是披上羊皮,那就不太容易认出他们来。他们总是以有头有脸的形象出现,他们所散播的道理往往很属灵也很吸引人。若不是主耶稣说要防备假先知,谁敢怀疑他们是假先知呢?我们又如何分辨假先知呢?主耶稣给了一个原则:「凭著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黎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16-18节)。外面的现象都可以假冒,但是生命却是假冒不来的。从「生命的本质」去辨认假先知,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一接触到生命的事实,所有的假冒都无所遁形。不管在道理上假冒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只要在「生命」上一有接触,假冒的就要现形了。 耶稣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分辨假先知的原则。「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麽?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21-23节)。耶稣不是看一个人外面的工作表现,因为即使魔鬼撒但也能作出许多显著奇异的事。主耶稣所要看的是「生命」。想想看,有多少人能够传道、赶鬼、行异能呢?但希奇的是主耶稣说从来不认识他们,祂和他们没有一点关係,因为他们是假先知,没有属天的生命。这是十分严肃的问题,因为主耶稣是「当那日」(末日审判的日子) 才说出这句话,到了那日,就再没有可补救的机会了。 所以对我们来说,不论听任何讲道,参加任何聚会、讲座、专题,只要用一个简单问题来判断:它是否使你更注意神的事,并催促你爱慕天上的事?这就是「生命」的原则。若是出於神的,必然带有属天的生命,会领人注意神的事,爱慕天上的事;若是出於人的,就使人只专注地上的人和事。 「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翰一书5:12),因此,就是假借了耶稣的名字作了许多大事,也不能因此有「生命」。不要被外在的工作果效而迷惑,也不要被神蹟异能所吸引,只要单单著眼在神的儿子—耶稣身上,因为没有任何的工作与道理可以给人有生命,也不能代替生命。

365天灵修之旅-第133天

经文: 太7:12-14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马太福音 7:12-14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12节上) 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这是天国子民对待人的原则。有人称这句话为「金律」。你对待人的方法,乃是根据「要人怎样对待你」,不是根据「人怎样对待你」。这可说是耶稣给整本旧约圣经的一个总结。 世界教导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耶稣却教导我们,如果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就算他是敌人,我们也要怎样待他们。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可以爱敌人,为他祝福,为他祷告的原因。为什麽耶稣要我们这样做呢?祂说:「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12节下) (原文无”的道理”叁字)。「律法和先知」所要表达的就是「基督」 (参路加福音18:31,24:27,44; 罗马书10:4)。耶稣的意思是,因为祂这样做,所以我们也当照样做。 神的话语不是给我们欣赏研究用的,那对我们一点益处都没有。神的话语是要我们去「遵行」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我们也得活出像神的模样。神没有保留祂最爱的独生子,把祂给了我们;耶稣也毫无保留的为我们捨己。神是这样的待我们,祂也愿意看见我们同样的去对待别人。我们若这样做,就是活出「世上的光」的见證,就能叫人把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天国的生活也就可以在我们身上看见。 然而,若照我们的本相,是不会愿意照神的心意作的。因为我们往往认为,那是牺牲与委屈,更看不见立即的好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寻求神,常常是为了眼见的恩典和祝福,而不是舍弃自己来满足神的心意。若真要照耶稣要求的来生活的话,许多人可能宁可连神也不要了。因此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13-14节)。主耶稣从来没有带领祂的门徒在地上走宽敞的路,不但如此,祂更教训祂的门徒要认真选择自己的路,不要挑宽的门、大的路去走,因为那道路往往引向死亡。人多喜走舒适容易的路,窄门和小路是人所不愿意走的,甚至也根本不会想去找这样的门和路。然而事实是,属地的一切看似肥美,却好比一堆沉重的担子,把人堵绝於永生的窄门之外。讽刺的是,属地的事物再美,到头来什麽也带不走。每个人终究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个抉择 (申命记30:19;耶利米书21:8)。

第26课:基督徒在不同环境中得胜

基督徒的得胜,不是积极思想。是神已经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的事实。基督徒的得胜不是心想事成,而是神的旨意成就!得救后的基督徒,神在我们身上的旨意和托付是:荣神益人,建立国度. 基督徒如何在地上行事为人与所蒙的恩相称,荣耀见证主的名 一> 荣神益人,建立国度 神奥秘事的成全就在神儿女的生命中。(成儿子的形状) 天国的奥秘就在神儿女的生活现场里面。 以马内利神同在的证据和见证,就在神儿女生活的举止和行为当中。 天国的扩展和得冠冕的奥秘,就在神儿女地上的时光𥚃。 疆界和基业扩展的奥秘,就在神儿女所遇见的人事物当中。 在建设天国上所需用的一切资源,就在神儿女所领受的能力与恩赐中. 当神的儿女祷告时,这一切隐藏的奥秘都必显明出来 世人不认识神,却认识基瞥徒;世人不读圣经,却读基督徒的人生. 基督徒的身分虽是『超世』的,生活却是『入世』的;门徒的身体虽然『入世』,但心灵却要保持『超世』;并且基督徒必须凭『超世』的生命而活,才能『入世』而不致同流合污。基督徒不是脱离世界,而是必须胜过世界。 七个现场(环境) 一. 独处的现场~信心充满,应许充满,圣灵充满. (每个人里面都有内室,独处的生命怎么能得胜有余?就是权柄– 信心充满。信心充满在里面,信有神,凡事上察验何为上帝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基督徒的生命在神手中,有如弓箭在射箭者的手上。神正瞄准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用力拉开弓;基督徒却说:“我再也受不了。”神不加理会,反而继续拉紧,直至目标在望,才松手让箭射出。 “神在耶稣基督里已赴汤蹈火、不顾一切地救了我们;如今他要我们不惜牺牲一切,全心信靠他。我们里面还有许多地方是信心尚未耕耘过的,就是神的生命尚未触摸到的。在耶稣基督的生命里,却没有这样的光景,我们也不该有。“认识你……这就是永生。”永生的真正意义,就是一种面对任何事情而不动摇的生命。我们若有这种看见,人生就成为一页罗曼史,能够每时每刻经历到奇妙的事。神一直在操练我们,好使我们进入这能力的中心里去。”一

Continue reading第26课:基督徒在不同环境中得胜

365天灵修之旅-第132天

经文: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马太福音 7:7-11 一一一一一一一 昨天我们读到:耶稣不要我们去论断人,但又要我们具有属灵的判断力。在这两个要求之间,产生了一个困难。究竟「论断」与「判断」的尺寸该如何拿捏?我们怎样才能在两者之间划下界限呢?我们怎能知道什麽事应加以判断,什麽事不应该?主耶稣在这裏并未立下细则,祂只教导我们一个属灵的原则,祂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7节) 「祈求、寻找、叩门」就是得著智慧的钥匙。我们生活在众人之中,怎能作到又有分辨力,而又不论断人呢?答案就是要——「祈求、寻找、叩门」!我们必须经常保持与神之间的亲密良好关係,才能对人有合宜的态度。当我们「祈求、寻找、叩门」时,应门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天父!天父会赐我们智慧,助我们作出正确分辨的判断。 主耶稣的这个原则,将我们带到一切能力的源头,并把我们带到一切智慧的中心。若更深入去看耶稣教导的这个原则,就会发现它有更广泛的应用。「祈求、寻找、叩门」(8节),其原文时态是表示一种继续不断的、或重复性的动作。所以,耶稣是教导我们要不住地祷告。耶稣还用了三个例子:作父亲的,谁会有儿子求饼给石头,求鱼给蛇,求蛋给蝎子 (马太福音7:9-10, 路加福音11:11-12),来告诉我们『祷告必蒙垂听』,因此我们实在没有什么藉口不祷告。 耶稣说:「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11节)。神是乐意赏赐我们的父,耶稣的这段话正是根据神的性情说的。我们不要害怕求错了东西,因为神赐给我们的圣灵,会提醒并改正我们,使我们的求告合乎神的旨意 (罗马书8:26)。主耶稣要我们完全相信,「祈求、寻找、叩门」绝不会徒然;必能获得,必能找到;神的家、神的心必然开启,这就是祷告的果效。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抓住这个应许!因为耶稣用这麽多种形容来重复这个真理,可见这一个信息有多麽重要。 耶稣知道我们的心,对神疑惑、不信是何等自然,又多么容易安於形式化的祷告,不在乎有没有回应。因此对那些肯学习祷告的人,祂要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真理深深根植在他们心中:祷告的确是大有功效的;凡祈求的就得著。每一个祈求的人都必得著,这是神国度裏永恒的法则。如果你祈求了。却得不著,必定是因为祷告有缺失。尽管如此,你当持续不懈,让神的话和圣灵教导你正确地祷告,千万不要失去主耶稣再三提示的信心——每一个祈求的人都必得著。 天父的心意是:祂要天天与祂的儿女相交,垂听并应允他们的祈求。祂希望我天天带著明确的要求到祂面前﹔祂愿意天天成就我所求的。主耶稣等著要把这个真理刻在我们的心版上:祷告和回答是一体的——孩子祈求,作父亲的必然给予。让我们此刻就开始以单纯的心来相信。每当我们祷告的时候,让我们花时间聆听主的声音:「凡祈求的,就得著。」不要以脆弱的经验和不信的恶心作为信心的度量。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抓住这喜乐的确据:人在地上祷告,神必在天上垂听。让我们相信,主耶稣教导我们的祷告必能蒙应允。神愿意如此行,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祂今天赐给我们的话:「凡祈求的,就得著。」!(综合取材自《摩根解经丛书》及《在基督的祷告学校》)

365天灵修之旅-第131天

经文: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马太福音 7:1-6 要认识关於耶稣基督的道理比较容易,但要在生活上显出基督就不容易了。尽管如此,神要在耶稣基督裏塑造我们 (以弗所书2:10) 却是一定要作成的事,因为神的旨意定规就是如此。耶稣叫门徒看见天国的要求,祂自己也立了榜样,叫门徒看见祂自己是活在天国的要求下。祂是用天国的内容来要求祂自己, 祂要我们明白也该是同样的要求我们自己。所以属天的生活一定是先从「要求自己」作起,否则一切属灵的知识就会使人成为审判官,错用作把人定罪的根据。这是马太福音第七章的要旨。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1-2节)。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论断」是指像法庭宣告判决那样的批评。耶稣为什麽说不要去论断人呢?祂是说量器的问题:「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2节下)。我们的量器完全不公正,因人的本性总是对人从严,对己从寛。如果一个人能作正确和厚道的论断,那应该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但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可以站在审判者的位子上论断人 (罗马书2:1)。我们作的都是错误的论断。与其去批评和更正别人的生活,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把「别人的过失」留给神。 耶稣用「刺」与「樑木」来形容论断人的人,「樑木」是粗大的木材,而「刺」是细小到不容易觉察的微屑。这是一幅强烈的对比,凡自认有权可以论断别人的人,他自己有更大的事可以被批评──他自己的眼中有樑木,因为他的爱好批评,正是他裏面缺少爱心的表现。从天国的要求看来,他的罪比他所找到的别人的罪更大。对这样的人 (注意:也许就是我自己!),耶稣说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5节),「假冒为善」的原文意为:「你这演戏的人哪! 」这演戏的人不光是演戏,而且还带著假面具。耶稣的责备好像一幅讽刺的图画,以今天的时空环境来说,一个论断批评人的基督徒,耶稣说他就是在教会里面演戏的! 然而,耶稣要我们不论断人,却没有要我们放弃判断力。祂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球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6节)。这是什麽意思呢? 耶稣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要去「论断」,但要懂得怎麽「判断」。「不要论断」不是不分好歹一概不说, 而是应以神的话为準则,来分辨真假、是非与善恶,并作出合宜的处理。狗和猪都是犹太人视为不洁净的动物 (出埃及记22:31; 申命记14:8),牠们对於圣物和珍珠并无辨别的能力,不知道它的神圣和贵重;若把圣物和珍珠给牠们,当然不会领受,反而把它们践踏,且误会为恶意的投掷而转过来咬你了。 论断与判断不同。论断是定罪别人,使自己更好;判断是帮助别人,使别人更好。我们要有判断力,但不要论断人。我们要学习判断别人的需要,帮助他们,使他们更好;而不是去论断别人,定罪别人,使自己更好。 求主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彻底拔除论断的毒根,并有正确的属灵判断能力,好叫神得荣耀,人得益处,己得造就。

365天灵修之旅-第130天

经文: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马太福音 6:31-34  一一一一一一 耶稣说我们的天父既然连天上的飞鸟、野地的百合花都看顾,更何况是对祂的儿女们呢?有这样一位全能的创造主为我们的父,作祂儿女的就毫无必要忧虑。所以祂说:「不要忧虑说,吃甚麽?喝甚麽?穿甚麽?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31-32节)。耶稣说,要忧虑的应当是不认识神的「外邦人」,而不是基督徒。不信神的人既然不信,他们的重担便需自己背负;但神的儿女们不可以这样,若我们信神,就当相信「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32节)。我们会忧虑,是因为我们不信,「忧虑」其实就是「不信」的代名词,忧虑表示不信神会照著祂的应许成就。 怎样消除忧虑呢?耶稣接著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这是取用神丰富的方法。 天上的父既应许会负责供应,我们就相信一定不至缺乏。只是我们必须留心得著供应的条件,就是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原来第一个紧要的原则就是在追求的次序上要正碓,要先将神的国和神的义,属天的事放在第一。神的子民只要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所得著的就不只是神的国和神的义,连带也额外得著了生活的必需品:「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这是神的应许,祂也必会照祂所应许的成就! 人体贴了神的心意,神也必定记念体贴祂的人。在地上能体贴神心意的人是何等的少,那些体贴神的人在祂的眼中是宝贵的,祂怎能把他们忘记呢?祂既不忘记我们,我们就必须学习「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34节)。注意,耶稣不是要我们消极地得过且过,而是要我们积极地全然信靠天父! 也许有比「忧虑」更大的罪,但再也没有一件罪比它更使人无能为力了。「不要为明天忧虑」──这是耶稣的命令,也是通向平安与能力的途径。怎样不去忧虑明天的事?有两件事可做: 【1】记得上帝仍然坐在宝座上。因此,明天自有明天的难处,但也有明天的恩典。 【2】真正活在今天,活於此时此刻。我们要记得「昨天是已过 期的支票,明天是未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现金,可供任意运用」。 你心裏忧虑吗?你的难处像重担压在你的心头吗?鼓励你反复思想神的话:「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然後每天早上读主祷文其中的两句:「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马太福音6:11),透过这两句,求神赐你足够的恩典去面对每一天。 如果我们能活在「今天」,而不为「明天」忧虑,即是每一刻做甚麽事,就专心去做、全力去做。吃午餐时就享受午餐,不要担心午餐後的事;读经时就全心去读经,不要掛心其他的事;工作时就全力工作,不要掛虑工作以後的难题。学习倚靠神,让神带领你迈向未来。明天的忧虑不能把真正属主倚靠主的人压倒,我们能在任何的境遇中欢然歌唱。是这样的人生才能把天上的父活出来,是这样的生命才能成为世上的光,叫众人把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5:14-16)!

365天灵修之旅-第129天

经文: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马太福音 6:25-30 我们看到耶稣的教导,对承受天国的人来说,绝不能让「玛门」作我们的主,这是毫无疑义确定当走的方向。但立刻就引出实际的问题来了。一个人的心思,可能开始时在挣扎,到底决定要向著「神」还是向著「玛门」?一旦决定了要向著神,心思的挣扎就转了个方向,变成:「今後怎样生活下去呢?」人很容易把跟随主和生活上的缺乏连在一起。这是一个误解。圣经并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根』;而是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10)。拥有财富、金钱和物质的东西并不是罪恶,但拥有这些东西却容易使人迷失,被吸引去事奉它们,而成了神眼中所看为的恶。其实,拥有丰厚的财物是一个更重大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拥有许多的东西,你不要向他致贺,却要为他祷告,使他能够照神的意思来使用这些东西。 我们的主藉著今天的经文解释:神的应许不一定给我们物质上的丰富,但一定会使跟从主的人必不至缺乏。祂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麽,喝甚麽。为身体忧虑,穿甚麽。生命不胜於饮食麽?身体不胜於衣裳麽?」(25节)。神是我们的主,又是我们天上的父,祂知道我们所需要的。祂是神,祂就负我们的责任;祂是父,祂就作我们完全的供应。「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正是神的信实和怜恤的见證,神在它们身上尚且显出荣耀的丰富,祂对那些称为祂的儿女的人,岂不更加倍的显出荣耀丰富来麽?神的信实不会让祂忘记那些称为祂名下的人的。所以不必忧虑生活上的需要,只要学习信靠那位作主的天上的父。 耶稣的话指出了世人普遍的现象:人因整个身心都投入追求地上的财宝,以换取吃的、喝的、穿的,以为活著就是单靠这些,所以为了这些需用,忧心如焚。耶稣不要跟随祂的人和世人一样,终日为著每日的需用,心绪不安,充满忧虑的恐惧。祂用生动的自然界现象来告诉我们,神知道我们的需要,祂会在适当的时间(也就是祂的时间)把我们所需要的供给我们。神的时间可能与我们期待的不同,但时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祂一定会供应! 耶稣的话是真理,有力量,神了解我们心中的不安,祂愿意步步引领、时时相伴,成为我们的安慰与力量;祂未曾答应我们不遭遇风浪,但祂却应许我们平安抵达彼岸。愿神赐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