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28天

经文: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 马太福音 6:19-24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19-20节) 是主耶稣对门徒非常严肃的劝诚。主耶稣十分清楚表示在神与玛门之间,并无中立地位.人若听得进这样的劝告,他就能作正确的决定,就不会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许多会衰残的事物。只是能听得进这些话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地上的名利、和各种私慾,叫人只管眼前,不管永远。人的本性倾向都是如此。「属地的事物」都有实体,可以看,可以摸,最能满足人的感官需要,因此人就给圈定在这个范围里。一说到「属天的事物」,人本能的反应就是太虚渺,太玄,既不能捉摸,也无从寻找,不如属地的事物那样实在、能满足人。 从肉体的感觉来说,这也不能说是假的,但是人常忽略属地事物的共同性质,就是会衰残,会朽烂、会丧失 (19节),即使黄金也会失去光彩,贵重的珍珠也会变黄。认识神的人都知道,只有神是永存的,属天的事物也因著神而永存。因此认识神的人若是不把他的心放在天上,而把心留在地上,那是大大受亏损的事! 这是一个人「眼光」的问题。主耶稣在这事上作那麽严肃的劝告,乃是要我们有「属天的眼光」。「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21节),指出了人不认识属天的事,乃是因为人的心给属地的事物霸占了。人若心里所想的都是地上的事,他就不可能认识天。地上的事可以满足人暂时的慾望,但它却没有给人预备真正永恒的前途。要擦亮你的眼睛,看清楚属地的虚幻短暂,及属天的真实永恒! 「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22-23节) 『瞭亮』的原意是一块布没有折叠或褶痕,这里应是指眼睛没有散光,对焦淮确;『昏花』的原文指的是斗鸡眼或翘起的眼,把一物看成二形。耶稣用这些生动的词语教导我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24节),当一个人的眼睛是斗鸡眼,一眼定睛在地上的「玛门」(财利。亦泛指一切抢夺神在我们心里的地位的人、事、物),一眼又注视天上属灵的财富,他是一心两用,鱼与熊掌都想兼得,耶稣说,这是不可能的。 耶稣并非说我们不可以有钱,但祂却强调,我们绝不可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不必理会金钱的诱惑而忠心事主的,那是完全不切实际而自欺欺人的高调。基督徒是否真正尊主为大,先看看他对待钱财的态度便可知晓。「你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24节),这是对今天在经济掛帅的社会裏,既想得『地宝』,又想得『天财』的人的当头棒喝。

365天灵修之旅-第127天

经文: 太6: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马太福音 6:13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12节),是论我们已往的罪过,求神赦免。今天的祷文:「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兇恶」(13节上),是论我们未来的遭遇。「兇恶」在原文有「那恶者」(即撒但) 的意思,而「试探」就是从撒但来的 (马太福音4:3)。圣经从不讳言我们正处在一场看不见的属灵战争之下 (参以弗所书6:12),每个人都无法自外於这场争战。试探的攻击有时来自外界(约伯记1,2章),有时来自我们心裏的私欲 (雅各书1:14),有时甚至来自我们自以为是的优点 (参路加福音22:33)!不论如何,如果我们裏面没有甚麽可以让试探立足的地方,试探就无法打败我们。但不幸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弱点,试探就是从这些弱点上向我们发出攻击的。 当我们祈求神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兇恶」就是承认自已的软弱,是谦卑地知道,自己在试探底下是绝对赢不了的,因而寻求神的保守,使我们知道怎样逃避撒但的诡计和作为;而当我们实在无法躲避那恶者攻击的时候,则求神因我们的祷告,按著祂的信实施行拯救,为我们开一条出路 (参哥林多前书10:13)。 主祷文是以颂词为结尾:「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13节下)。『国度』是神掌权的範围;『权柄』是神能力的运作;『荣耀』是神的光辉,是神的美善以及一切真实、永恒的本质的表达。这些都是神的,不是撒但的。以颂词来结束祷文,是对神的敬拜,也是讚美,因为神配得我们一切的敬拜和讚美。 祷文的最後是以「阿们」作结束。「阿们」的意思很丰富: 第一个意义就是『坚定、稳固、可靠』。启3:14:“那阿们,那忠信真实的见證人”。基督的名就是阿们,祂是那位坚定稳固并可靠的一位。在宇宙中,只有祂是那独一的一位。 阿们的第二个意义,是『同意、赞同』的意思。当我们在聚会中,听见弟兄们的交通,听见他们的话语,说『阿们』来赞同他们所说的是出於神的话。 第三,阿们的意思,就是『是的、真的、的确如此』,即 YES 之意。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27天

基要真理一 第25课: 以神为中心的教会生活

从我们信主那一天,那一刹那开始,我们的生命归入了圣而公之教会。 就开始领受主耶稣基督借着教会给我们的信息了。圣而公之教会就是上帝永远的新妇。我们属于教会的人,认识教会,进入教会,然后为教会祷告,并极积参与与教会的生活之后,享受蒙恩的人生。 一. 什么是教会? “教会”二字在希腊文(Ekklesia) 原本的意义是指一群蒙召出来之人的聚集。一是蒙神拣选永远属于天国"神的子民"的聚集 彼前2:9 惟 有 你 们 是 被 拣 选 的 族 类 , 是

Continue reading基要真理一 第25课: 以神为中心的教会生活

365天灵修之旅-第126天

经文: ​ 太6:12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马太福音 6:12 今天的祷文:「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单是我们对神的祈求,也是神对我们的要求。 又译为:“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债在这里,显然是指罪而言。「罪」并不是人所喜爱的字眼,无论是谁,都痛恶自己被称为「罪人」。多数人的难处是对於罪有错误的观念,他们同意偷窃、抢劫、杀人、姦淫的是罪人,他们从来也没有犯过这种罪,他们的生活正常、高尚、受人的尊敬,因此他们自认为罪恶与他们毫无关係。但主耶稣的这句祷文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罪人,在我们能够照主祷文如此祈求之前,必须先认识到自己有「罪」,并祈求神的饶恕。债者,人之责也。 我们中国字最有意思。 还债是人的责任,债还不清是最大的痛苦,使人失去自由与平安。 「赦免我们的罪」,證明赦罪的恩典是从神而来的。 惟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而且神也不是空口赦免人的罪,虽然他有赦罪的权柄。 为了符合他公义的要求,他牺牲了他儿子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血作了人类罪孽的赎价。 神赦罪的恩典是极其丰富的,不管我们犯了多重的罪,多少次的罪,只要我们肯承认,肯离弃,神都会赦免我们。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赛五五:七)「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馀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弥七,十八)「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九) 耶稣更进一步,祂把神赦免我们的罪,与我们饶恕别人的过犯等同!如果我们饶恕别人,神一定也会饶恕我们;如果我们不肯饶恕别人,神就不肯饶恕我们 (马太福音6:14-15)。也就是说,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与人有无法弥补的嫌隙与不能解决的争吵,再用这句话来祷告,显然就是求神不饶恕我们。 如果我们说:『我决不能饶恕他』,然後把这个祈求放在我们的祷告中,我们简直就是故意地求神不饶恕我们! 在原文圣经里,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以後有个「又」字:又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可见这两件有连带的关係:日用饮食是我们身体的需要,求免债是精神的需要。有了日用的饮食,而无赦罪之恩,仍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26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25天

经文: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马太福音 6:11 主祷文中的祷词包括七件向神祷告的事。 我们已经学了前叁件,都是关於灵性方面的事,後叁件也是灵性方面的祷告,惟有中间这一件是物质方面的。 可见主不但关心我们肉身的需要,而且很注重我们此种需要。 主曾经成为人子,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他亲身尝受到饥渴冷热,劳苦疲乏等等的滋味;因此他更能体恤我们,顾念我们。 饮食,代表一切肉身的需要。 祷告不是只能求灵性方面的事,不能求物质方面的事,我们「凡事藉著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六)。 物质生活与灵性生活有密切的关係,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过,物质生活在基督徒方面来说,必须被属灵生活所融化。 在基督徒看来,属灵与属世的事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因为在基督里,我们是新造的人,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後五:十七)。 而且我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麽,都是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  基督徒是人,基督也曾经成为人--道成肉身,人不能没有肉身的需要,基督也从来没有叫我们抑制这些需要,脱离人群,到山上去独善其身。 相反地,他差我们进入狼群,他要我们成为世上的光、世上的盐,光的目的,就是要照亮黑暗的角落;盐的目的,就是要把平淡无味的调成有味。 主叫我们深化在世人中,过超世而入世的生活。  饮食是必需品,非奢侈品。 这是我们祷告应当注意的事:我们所求的是需用品,不应该求奢侈品。 神会满足我们的需要,神不会满足我们的贪心,因为神并不溺爱我们,他晓得我们出於贪心而求的名利富贵,虚荣奢华,於我们非但无益,反而会招来灾祸. 「日用的饮食」的希腊原文用字只在主祷文出现,未见於他处经文。一直到主後五世纪的一卷埃及蒲草纸上,学者才发现这个字,原来指的是(军队)「每日配给所需的粮饷」。这才證实耶稣教导我们的是,祈求神按照我们一天所需的分量而赐给我们每天的饮食。当时的门徒听到这段话,脑海中一定浮现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时的景象,神从天上赐吗哪,各人按著自己一天的分量领取,除了为安息日之外,不准多拿一天的分量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25天

重建破裂的关系及团契生活

标竿人生第二十天(摘要)  关係永远值得我们去重建。 生命就是学习如何去爱。假如你要神赐福你,并想成为神的儿女,你就要成为「使人和睦的人」。耶稣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因为这些人努力想办法解决纷争。使人和睦的人是少有的,因为使人和睦是艰巨的工作。既然你被造为要成为神家裏的一份子,神给你的第二个人生目的是学习如何去爱人及与人相交,因此,使人和睦便是我们要培养的重要技巧。使人和睦并不是逃避衝突,或假装问题不存在。使人和睦也不是姑息,总是让步,这不是耶稣的心意。其实耶稣在很多事情上都拒绝妥协,坚持立场去对抗罪恶。以下是根据圣经重建团契生活的七个步骤: 一. 与人谈话前,先与神谈话。把问题拿来与神讨论。若你能先与神商量,往往会发现用不著你的帮忙,神便已经改变了你的,或另一个人的想法了。正如大卫在诗篇所做的,以祷告来做垂直的交通讨论。告诉神你的挫折、哭求祂。祂绝不会为你的忿怒、伤痕、不安或其他情绪,而感到惊讶或生气。所以你尽可以告诉祂你真实的感受。 二. 采取主动。无论你得罪别人或被人得罪,神期待你采取主动,不要等待对方行动,先去找对方。耶稣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来献礼物。」当团契关係很紧张或破裂时,立刻安排和谈。不要找藉口逃避或托词改天再处理。快速的行动可以减少灵性上的伤害。 三. 同情对方的感受。多听少说。尝试解决事情前,先聆听对方的感受。专注於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事实;先同情再谋求解决之道。要重建关係,耐心容忍其他人无理的怒气是一种牺牲。但请记得这正是耶稣为你所做的。他为了拯救你而忍受无理恶意的怒气。「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四. 如果你认真想重建关係,就要先承认你自己的错或罪。耶稣说: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认罪是和好的有力途径。当你从谦卑承认自己的错来开始时,便消减对方的怒气并化解对方的攻击。 五. 对事不对人。解决衝突时,你怎麽说与你说什麽同样重要。如果你以攻击性的方式来说,对方便以防卫式的方式来听。圣经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六. 儘量合作。圣经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和平需付出代价。为了团契生活,儘量与人协调,适应别人,以别人的需要为前提。 七. 重视和好而非解决问题。要所有人一致同意每一件事是不合理的。和好乃是专注在关係上;解决问题则专注在问题本身。当我们专注於和好,问题本身就失去它的重要性,往往变得无关痛癢了。神期望合一,不是划一。这并不表示你放弃寻求问题的解答,你可能需要继续讨论,甚至辩论,但却是在一种和谐的气氛当中进行。和好的意思是把榔头埋起来,而不是把问题埋起来。 当你致力和好的工作时,正是做神要做的工,因此神称使人和睦的人为祂的儿女。

Continue reading重建破裂的关系及团契生活

365天灵修之旅-第124天

经文: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马太福音 6:1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神的国度』是耶稣信息的中心,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耶稣初次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是祂来到加利利传讲神国福音的时候 (马可福音1:14)。耶稣自己也说传扬神的国是託付给祂的一个责任 (参路加福音4:43;马可福音1:38)。什麽是「神的国」呢?国是一个政权的範围,凡政权所及之地都是国土。也就是说,「神的国」是神的旨意可以像在天上那样,完全的实行在地上的一个社会。 「愿你的国降临」,自古以来,人心切盼著公理、正义、和平能在人间彰显,但为什麽总无法如愿呢?因为现在地上的国是撒但的国,因全世界都握在那恶者手下。 故此,世界上充满了混乱、仇恨、纷争、嫉妒、痛苦、黑暗与罪恶。因人类背叛神、离弃神、不认神、拒绝神,神的国就不在人类中。耶稣来了,就是要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把叛逆的人类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把因「罪」而被破坏的完美秩序重新在人间恢复。数千年来,这场人类史上最大的心灵改造工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我们就是耶稣的帮手。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当神的旨意能通行在地上,如同通行在天上的时候,也就是「神的国」降临的时候。但是你知道吗?当那有形的国度还没有从天降临以前,我们可以将主耶稣迎接到我们心中做主,在我们心里建设一个小天国,预尝天恩的滋味。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权利与莫大的恩典—我们不止将来有盼望,今天就可以在地上过天上的生活! 「主阿!我愿意实行祢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天上的众使者实行祢的旨意在天上一样」。这更是行的问题,我们口里这样说还不够,要实际地去行才成。有了神的旨意去遵守、施行 如果我们整个的生活都在神的旨意之中,好像天上的众使者一样,那我们就等於活在天上,就等於过天上的生活,真是天在人间,人在天上了,这是一幅多麽美丽的景象!

365天灵修之旅-第123天

经文: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马太福音 6:9 「主祷文 The Lord’s Prayer」,这是耶稣教导门徒们的祷告。在开始之前,我们要注意两件事。第一、这是一个做门徒的人才能够做的祷告,惟有那接受耶稣基督的人,才能使这篇祷文产生意义。第二、耶稣在教导门徒这篇祷文以前,告诫他们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故意叫人看见他们的祷告;也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複话,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7-8节,参昨日经文)。这是我们複诵主祷文时该有的态度:有口无心,念了长篇大论的祷文,是没有用的;神不会被美丽的言词而感动,祂看重的是忧伤痛悔的心,祂接受的是心灵诚实的敬拜。 主祷文实际上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祷告人、如何过祷告的生活,并不是教我们单单背诵这些文句。表面的、仪文的东西在灵界都不发生什麽作用;惟有从心灵里发出的祷告,才能支取天上的力量。所以我们在读主祷文时,要很小心这件事,许多人将主祷文从小背惯了,顺口就这样念了出来,却从未思索默想其中的意义,这样的複颂是没有用的。 这段祷文的特色,在於「以神为中心」,尊神为大为圣,把神的事放在我们个人之事的前头。我们人有很多欲望,祷告时总以人或事为中心,祈求心想事成。但主祷文中祈求的次序,前叁个祈求是与「神」有关,後叁个祈求才与「我们的需要」有关。也就是说,惟有将神与人的位置放对了,万物才能各就其位。祷告决不是勉强神来符合我们的意思,而是要使我们的意思符合神的旨意。 在祷告的起头,耶稣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一开口,祂就指出了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神是父,我们是子。我们是属天的。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宣告,因为旧约裏虽然也有耶和华是以色列人之父的观念 (撒母耳记下7:14; 以赛亚书63:16,64:8; 耶利米书3:4,31:9),但实际上,以色列人从来都不敢这样的称呼神为「父」。耶稣教我们这样的祷告是破天荒的。这位父是『天上』的父,提醒我们父神的尊贵、超越和主权。神是创造天地的神,满有恩惠与能力,祂却顾念我们,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妇人即或有忘记她吃奶的婴孩,祂却不会忘记我们 (以赛亚书49:15)。 对这样一位父亲,还有什麽不敢求的呢? 对祂的答允,还有什麽可疑惑的呢?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是天父最关心的一件事,因为祂的名在这堕落的世界已被亵渎。祂要人知道祂的『名』. 『神的名』是什麽呢?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23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22天

经文: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马太福音 6:5-8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谈论犹太人宗教生活三大主要工作之一的「施捨」(马太福音6:2),今天则看耶稣如何论他们的「祈祷」生活。当时的犹太人特别是法利赛人,他们伸出双臂,手掌向上,低下头,站著祷告,而且必须在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叁点做祷告。不论在什麽地方,只要是到了时间,就必须祷告。他们於是计算好,在这些时间出现在匆忙的街道角落,或在拥挤的市场,然後高声祷告,让所有人看见,动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虔诚。他们的祷告不再是和神说话,乃是对人说话。 耶稣怎麽评论这种现象呢?祂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5节) 。「已经得了」(apecho) 是当时的商业用词,指收到全部款项并发出一张收据。也就是说,他们已经『银货两讫』,再也得不著任何天上的赏赐了。 既然不要像法利赛人一样祷告,那麽该如何祷告呢?耶稣教导我们的第一件事,是要到「内屋(隐密处)」去祷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一处安静的场所,可以单独和神同在。地方可以更换,但它必须是隐密处,必定要有宁静时刻。耶稣三次提到「父」(6,8节),向我们描绘这间内室何等吸引人:「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必然报答你」、「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在内屋的祷告是要在那裏遇见天父,在其间呼吸与祷告的,正是神无尽的父爱。因此,我们所有的思想、祷告,都会像小孩一般单纯、恳切,交托在父的手中。这就是主耶稣要教导我们的:他将我们带到父的面前。在那裏我们的祷告必有功效。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複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7节)。外邦人用许多重複话,原因乃是他们著眼在生活的需要和个人的福佑,因此就拼命的缠著他们的神。但基督徒不该是这个样子,所以主耶稣继续说:「你们没有祷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8节)。乍看之下这句话似乎是说不必祷告了,因为我们所需用的,天父比我们知道得更清楚。但是当我们更深入思想这句话的意义,这个真理会大大增强我们的信心。一旦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中,确信所求的乃是照著神的旨意 (参约翰一书5:14-15),我们就可以说:「我的父知道我所需用的,祂一定会赐给我。」若神的应允迟延,这个真理也会教导我们在静默中忍耐等候:「父啊!你知道我的需要。」这样孩子般的单纯与自由,是何等的福气! 摩西对祷告并没有提出任何诫命或规条,先知们也很少直接提到祷告的责任﹔唯有基督教导我们如何祷告。在祷告学校中我们惟一的导师便是耶稣。 进入基督祷告学校的人,当领受这些教导,不断练习,相信祂会帮助我们臻於完全。多多待在内室,关上门 — 远离人,亲近神﹔父就在那里等候我们,主耶稣也在那里要教导我们祷告。在暗中单独与神同在,这将是我们最大的喜乐。相信天父必在明处报答我们暗中的祷告,我们绝不会不蒙祝福,这将成为我们每日的力量。天父知道我们的需要,我们所求的,我们能将一切需要带到施恩座前,确信我们的神必然照著他在基督里丰富的荣耀供应一切,这将使我们完全自由。

365天灵修之旅-第121天

经文: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马太福音 6:1-4 马太福音第五章里主耶稣的教导,都是关於怎样在人中间,把天父的荣耀显出来。天国的义不是在外面作出来的,乃是要从心灵里面活出来的。若不是从里面活出来的,一切在外面显露的都是虚假的。接下来在马太福音第六、七章中,耶稣更进一步的指出,该要怎样操练让里面的生命活出来。这是接下来我们要一同学习的课题。今天我们来看耶稣怎样论「施捨」。 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包含有三大主要工作:施捨 (2节)﹑祈祷 (马太福音6:5) 和禁食 (马太福音6:16)。这三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敬虔操练和表现。然而,他们的问题在於他们只著重外表。因此耶稣提醒他们,要注重内心的动机,因为神鉴察内心。 由於当时许多犹太人都是很贫困的,故「施捨」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美德。在施捨的时候,他们会找人来吹号 (2节),籍此呼叫一些有需要的人前来领取金钱物品。但实际上这是为表现自己的慷慨,并在众人的讚美中自我陶醉。他们这样做,固然赢得了人的称讚与欣赏。却失去了神的喜悦与赏赐。耶稣说:「你施捨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3节),做事时左手不知右手所作的,似乎不可能。耶稣显然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描写,祂强调左右手之间也可以互不知情,就是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无声无息的去作。 保罗说:「我若将所有的賙济穷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3)换言之,行善若是为求「自己」的功德或荣耀,就毫无「爱」可言,这在上帝的眼中是毫无意义的。 当人要寻求「人」的荣耀时,神就让他得到,然而得到後,便再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得到「神」要给予他的荣耀﹑赏赐,这是何等大的损失。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4节),天上的父一直观察属祂名下的人,看他们所作的每一点每一滴,并一一作了记录,都留在祂的记念中。人虽然连自己也不把所作的放在心上,但是在天上的父却不会不纪念,也不能不报答这些活在祂的心意中的人,把各种属天的福气赐给他们。「天父的报答」固然可能包括物质的赏赐 (申命记28:2-8),但最重要的还是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blessings) (参以弗所书1:3-14)。人若不求人间的讚赏,只求天上的神喜悦,他们在地上好像失去的事物,神必定以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赏还给他们,因为他们爱慕天上的记念,而轻看地上的欣赏。 《圣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愿意在地上为主受苦﹑愿意付出代价时,神要将荣耀的赏赐赐给他;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是属灵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