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20天

经文: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马太福音 5:48 耶稣用一句话来总结祂对律法精神的诠释:「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完全』就是完美毫无瑕疵,按希腊文的意思,一件东西倘若完成了它被造的目的,就称为『完全』。 所以一个人倘若成全了他受造的目的,他就是『完全』。那麽,人受造的目的是甚麽呢?在圣经裏有明确的指示:「神说:『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纪1:26)。人受造是为要有神的形像和样式,要具有神的一切美善,有慈爱、公义、圣洁的本质。这也是耶稣给我们行事为人所定的标准,是过去登山宝训的实现,也是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可能无法达到完全的地步,但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在追求的路上? 回顾过去一週所读的经文,耶稣定义了什麽是「胜於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马太福音5:20)。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只是按著律法的明文规定行事的义,神的义却超乎这一切,因为神是鉴察人的内心 (参历代志上28:9;箴言16:2;路加福音16:15),连那些隐藏的不良的动机,在祂面前也无所遁形。这就是神所定的进天国的标準。 主耶稣对我们的要求多麽高,竟要我们的完全(完美)像天父的完全一样,我怎麽可能做得到?不必害怕,主既吩咐我们追求完全,就必定会帮助我们。主看重的是一颗「愿作的心」(哥林多後书8:12),只要我们愿意,祂会带领我们一生朝著「完全」的目标前进。 耶稣说祂靠著天父才能做事(参约翰福音5:19),这是主给我们的一条钥匙,可以开启活出「天国的义」的门,要诀就是「效法基督」(哥林多前书11:1)。我们要多多默想主耶稣的生平事蹟和言行,不断加深对耶稣的认识,并不断提高心灵品格完美的标準,让耶稣住在我们心裏,掌管我们的行事为人 (约翰福音15:5)。也就是说,凡主耶稣靠著神所能作到的,我们靠著主的帮助也同样能作到。 每一个信主悔改,蒙恩得救,获得属灵生命的神的儿女,都应该是开始追求完全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肯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也就等於有罪不肯悔改一样。耶稣的要求固然极高,但是换个角度想,这岂不是说明主耶稣祂无限地爱我们、宝贵我们、看重我们吗?就是因为祂希望我们今生活得有意义,在将来还要带我们到天上去,在永生中和祂同享荣耀。祂是如此深爱我们,因此才对我们的心灵品格提出如此高的要求。祂对我们的要求越高,也就是祂越爱我们的明證!

基要真理一 第24课: 基督徒的敬拜生活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拿供物来进入他的院宇。当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全地要在他面前战抖。” 诗篇96:8-9 在英文中,“敬拜”(worship)一词是由worth与ship所组成,所以敬拜神是指把神应得和配得的荣耀归给他。在旧约希伯来文中,“敬拜”是hishtawah,新约希腊文是proskynein。前者含有鞠躬、吻手之意,表示谦卑;后者有“俯伏跪拜”之意①。latreuo是公开敬拜、服事或崇拜之意。 因此敬拜神是敬畏神又带有爱之感情。因着他的创造及他在我们一生中的拯救作为,我们要在敬拜中对他发出敬畏、感谢、赞美及爱戴。 敬拜是人和 神之间爱的交流,它包含了动作和情绪,但真正的敬拜还不只这样,它也包括了人被 神的爱所吸引而从内心发出的爱慕和颂赞。 敬拜是一种生活方式!敬拜是人对这位伟大 慈爱 圣洁⋯的神的回应! 敬拜是人对神应尽的本分,人的生命意义是荣耀神,人这样做虽然不能为神增添什么,但神命令人敬拜他是因着他名的缘故和祂的所是,人只有在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的状态中才能活出生命的尊贵 荣耀 能力和福分。人在以生命敬拜神,与神交通时,是天地 天使 万有震动,神的恩典 能力大大降临的时刻。 一. 敬拜生活是神的命令 敬拜生活是神的命令(出20:1一11) (来10: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敬拜。(两个族类的出现-(该隐与亚伯献祭),(方舟敬拜)-立约,(逾越节敬拜)-出埃及,(旷野会幕敬拜)-旷野40年,(圣殿敬拜)-所罗门时期,(会堂敬拜)-被掳时期,(马可楼及初代教会-120个门徒 )五荀节

Continue reading基要真理一 第24课: 基督徒的敬拜生活

365天灵修之旅-第119天

经文: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马太福音 5:43-47 「天国的义」是远远地超越人的天然生命所能作的,所以对我们的老我来说,耶稣在「登山宝训」的教导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今天的经文又是一个例子,它可说是登山宝训的中心部分。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44节)。爱那爱我们的人很容易,一般人都做得到;但要爱仇敌与逼迫我们的人,就必须要战胜人类的天性本能才行。谁能做到呢? 不要忘记:「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马太福音19:26)。主耶稣所说的话不是只给门徒的要求而已,而是祂用自己的生命,一一把天国的义活出来的见證:祂能体恤众人所认为不该怜惜的人;祂也能在十字架上为钉死祂的人求赦免。「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祷告」是惟有耶稣基督住在我们心裏,才能做得到的,因为只有神可以把人从自私的本性中释放出来。若没有耶稣基督的帮肋,没有人可以根据这些原则而生活。  耶稣的这个教导,或说是命令,简而言之,就是「爱」与「饶恕」。这正是天父在我们这些罪人身上的作为:祂爱我,赦免了我的罪,所以我也应该以「爱」回应,毕竟,得罪神这样的大恶都能被赦免,人们得罪我的小恶岂不也该被饶恕?「爱」与「饶恕」不是选择性的,不是只饶恕自己所爱的人而已,「因为他(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45节)。饶恕,不仅是一次的行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为的是要使我们进入基督的每一个应许里。 「饶恕」并不容易,「饶恕」不是要我们只提起情感去接纳别人,还要我们在道义上,从心底决定要除掉自己内心的憎恨。 饶恕别人正是我们经历神的饶恕的明證,是真正悔改的表现。我们若说是认罪悔改,却还抱有任何的不饶恕,那就是没有承认所有的罪。神的儿女们用「爱」与「饶恕」反映出天父的真实性情,我们行出爱与饶恕的时候,就是在向世人表明天父的本性,用行动来向他们述说:「神爱世人」(约翰福音3:16)。

365天灵修之旅-第118天

经文: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马太福音 5:38-42 在新约很少有经文所包含的基督教伦理,比这段经文更多。这是基督徒生活道德的特徵,它将基督徒与他人的行为分别出来。耶稣开始提到最古老的律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又可称为「一报还一报」。这个律法是旧约时代道德的一部分 (出埃及记21:23-25;利未记24:17-20;申命记19:21),虽然乍看之下这好像是野蛮与残忍的法律,实际上却是恩典的萌芽,是出於爱怜的动机,因为: 它对报仇加以限制,伤害人的必定要受刑罚,但决不能超过受害者所受的伤害; 它决不是放纵个人,给予他们一报还一报的权利,而是给法官一条秉公审理的原则(参申命记19:18-19); 即使犹太人自己,也没有完全照字面执行,因为按字意的执行可能反而成为不公正,它很可能将一只坏的眼睛或一坏的牙齿,代替了好的眼睛或好的牙齿,因此他们也使用罚金抵偿所造成的伤害; 读圣经不可以偏概全,这一段绝不是旧约道德的「全部」,旧约中也有极丰富的怜悯,如利未记19:18; 箴言24:29, 25:21-22。(取材自《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来了,祂将「律法的精义」向我们解开,祂告诉我们:不但不要冤冤相报,更不要与恶人作对 (39节)。这是祂这段话的中心思想。耶稣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原则。 第一个例子祂提到被人打右脸,就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人打 (39节),这裏的「打」是用手背打,是一种对被打者的侮辱。 第二个例子中,法庭只能取裏衣作保,外衣必须还给人作暖身之用,但耶稣却说连外衣也给他 (40节)。 第叁个例子乃指耶稣那时代,罗马帝国的军人常常骄傲地在其藩属国耀武扬威,他们有权当街强行抓伕,强迫非罗马公民替他们扛行李走一里路。一般人碰到这种事,都会愤愤不平,但是耶稣教训我们,碰上这种人,扛完一里路後,再主动替他们扛第二里路 (41节)。 第四个例子则要求我们,要情愿帮助别人的需要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18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17天

经文: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马太福音 5:33-37 至今为止,耶稣的登山宝训中所有的讲论,都是犹太人早已知道的事情,是他们从小到大所听的教训。为什麽耶稣要再次提醒他们呢?因为犹太人只明白律法条文的表面,那只能处理人的行为,无法处理人的心思;但耶稣却把律法的「真义」告诉他们,是神放在律法中的心意。 今天的经文谈到「起誓」,在一般人看,简单的起誓没甚麽错,何况旧约圣经也没有禁止起誓,这也是神的律法所要求的 (出埃及记22:11)。堕落了的人说话难取信於人,才需要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 (希伯来书6:16)。神因为人的软弱不信,也曾指著自己起誓 (希伯来书6:13),因为神体恤人的软弱,只有指著自己来起誓。祂的应许本来坚定,添上起誓,双倍保證绝不更改 (希伯来书6:13-18)。(取材自《启导本圣经》)  那麽,为何耶稣却说「甚麽誓都不可起」(34节)呢?原来在耶稣的时代,「起誓」已发展出两种弊端:第一种是「滥用起誓」。人们常用最没有意义的方式,在不必要的时候起誓。比如说,许多人用『以你的生命』、或『以我的头』、或者『愿我永不见以色列受安慰』做他们话语的保證,他们口说神圣的言语,却毫无遵行誓言的诚意。第二种弊端是「虚假起誓」。犹太人若指著神的名起誓,就必须绝对的遵守 (民数记30:2);但若避免提及神的名所起的誓,比如说指天、指地、或耶路撒冷、或他的头起誓,就不一定要遵守。这是一种十足十的伪君子行为。耶稣禁止我们做这样的人。 耶稣不要我们藉著著一些东西起誓,其中原因有二:第一,你没有理由用一些东西起誓,因为它们根本不是你的。你不可以对神起誓,或是用自己或别人的生命起誓,「你不能使一根头髮变黑变白了」(36节),意思是你无法掌管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些都不是你的;第二,如果你用甚麽东西起誓,却又做不到你所保證的,那就羞辱了你藉以起誓的那样东西或那个人。人只有在自己的话不够好的时候才会起誓。因为在人的罪性面前,「起誓」已经变成一种工具。比如说,今天法庭上也要求人按手於圣经上发誓,这样就能保證他们一定说真话吗? 欲使誓言有效,先从自己的「心」开始吧!这也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一再强调的重点。 耶稣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37节),这才是起誓的真义:基督徒根本不需要起誓,他的品格应当使起誓成为完全不必要的,不用起誓来加强或保證他所说的是实在的。他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才是他的担保与證明。 “不可起誓”是一般原则,并非绝对原则.这裏并没有禁止在公堂上起誓。耶稣自己便曾在大祭司面前起誓,以證实祂的身分 (马太福音26:63-64)。保罗也曾起誓求神作證,證明他所写的是实话 (哥林多後书1:23;加拉太书1:20)。

365天灵修之旅-第116天

经文: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马太福音 5:27-32 不可奸淫」是十诫中的第七诫(出埃及记20:14;申命记5:18),犯此诫的人可被处死刑(利未记20:10)。 但耶稣所写下的乃是在神看来,姦淫不但是指禁止的「行动」,也指禁止的「思想」。祂特别指出这是「心中的罪」,即使人没有实际触犯律法所禁止的罪行,但他若生了恶念,那就是罪。 耶稣说的这话是何等严厉!但祂乃是发自爱心,为要把这已被「罪」所扭曲的人心矫正回到正途。主耶稣从十诫中选了杀人(马太福音5:21-22)、奸淫这些基本的事来讲论,就是要刻意来说明什麽是那「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马太福音5:20)。在耶稣所诠释的标準之下,令人不禁要问:谁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然而,神的圣洁使祂毫不妥协, 十分坚定,这就是神的标準! 我们知道,撒但像射火箭一样,忽然间射进我们的心思里面,使我们产生一个污秽的意念,这个不是罪;但是甚麽时候你从心里喜欢这个提议并接受它,这就变成罪了。我们永远不可禁止鸟从我们头上飞过,但是我们绝对可以拒绝鸟在我们头上做窝。所以耶稣讲到这段话以後,立刻接著说:「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29-30节) 首先,圣经里没有一个思想,要我们当右眼犯罪了,真的把眼睛剜出来;这不是耶稣的意思。关於主的话语,我们一定要明白其精髓和涵意,不能把它纯字句化了。这段经文是要我们除去所有犯罪的机会。当罪来到门口的时候,人没有拒绝那个罪,若等到它进入了内室,就已经太晚了。所以主告诉我们,对於犯罪的机会,要当机立断地拒绝。 在摩西之前的时代,以色列人对婚姻的态度是随便的,妻子不能因任何的理由与丈夫离婚,而男人却可以「任何理由」与他的妻子离婚。因此摩西定了一个制度来保护女性,使负心的丈夫不能随随便就将妻子撵出家门,他必须正式写休书 (参申命记24:1)。在写休书这段时间里,或者他会意识到自己的愚昧而留下他的妻子。但是耶稣更进一步解释,丈夫没有道德权利来终结婚姻关係,祂说:「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32节),暗示不贞洁(而不是随便写封休书)才是惟一准许离婚的理由,因为任何一方不贞洁的行为,是破坏了夫妻一体的命令 (参马可福音10:7)。

365天灵修之旅-第115天

经文: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马太福音 5:23-26 律法只能处理人的行为,却无法处理人的心思,就是在约束人的心思意念上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有消极的追讨作用。但神是鉴察人心的神,祂看到人里面的隐情,祂也万不以有罪为无罪,所以人虽没有犯罪的行动,但是却有犯罪的心思,这样在神面前已经是给判定有罪了。天国是重看人心里面的光景,外面虽没有行动,可是心里有了倾向,就已经落在定罪里了。因此,耶稣接著针对犹太人的「献祭」,深入说明它的真实意义。 神对献祭的人,有甚麽要求呢?「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来献礼物」(23-24节)。耶稣说这番话,目的在提醒犹太人去回想一个他们早已知道,也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原则:「献祭」的意义原是十分单纯的——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这行为破坏了神与他之间的关係,献祭是祈求神的饶恕并恢复彼此间的关係。但要使献祭有效果,必须包括「认罪」与「真实的悔改」,否则献上的祭物就完全没有用处。因此,若在献祭时想到了他与别的弟兄之间的嫌隙,即使他是被人得罪的一方,也必须主动去弥补那嫌隙,否则献祭是无效的。 耶稣很清楚的说明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必须先与人和好,否则就不能说我们已与神和好。主仿佛是要引导我们进入他自己美好的经历,就要我们对神所爱的人付出爱心与同情﹔没有一件事比这种心胸更能让我们在祈祷中自由的亲近神,有信心的能力。 有时我们不懂为甚麽祷告没有效力?原因也许正是自己未能清除这个障碍。但是耶稣知道,人的本性是爱惜自己,那怕是叫别人受损害,也要考虑怎样去保护自己。每个人在神面前最难对付的就是「自己」。要一个人去主动和好已属不易,尤其自己是”受害人”时,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祂用另一个例子来说明不愿和好的後果(25-26节),叫我们掌握机会去「及时和好」。祂话说的很严肃:「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26节)。这些话是很严厉,稍微顾惜自己多一点的人,甚至听不下去,更何况说要实际的去作。但耶稣已明明的说过,若不肯这样作,「献祭」就不会被神所接受,那结局就是永远不得见神的面。 神看中那些爱祂和遵行祂命令的人,也看中他们的供物。人不是因献祭而得神的喜悦,反而是因为人本身已得到神的喜悦,他的供物就得到神的悦纳。

365天灵修之旅-第114天

经文: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马太福音 5:17-22 一一一一一一一 耶稣在今天这段言论中要纠正犹太人对祂所持的错误观念,他们以为祂要来废除旧约的律法,以另一种新的宗教规条来代替,但祂却斩钉截铁地重申律法的权威。祂论到律法时那敬虔的态度,连犹太拉比和法利赛人都比不上。耶稣说的『一点』(18节),在形式上正如符号『,』,意思就是比一点稍大一些的字母都不能废去。字母中最小的部分为『一画』,就是我们所谓的衬线(serif),即在字母下的突出部分。例如英文字母’I’的上下两諯的细线。耶稣的意思是说:律法是如此之神圣,任何最细节的部分,也不许将它抹煞。 那麽问题在那裏呢?为什麽後来犹太人以耶稣破坏律法的缘故而致祂於死地呢?原来主耶稣不是说律法和先知错了,而是说「使用」律法和先知的人错了。犹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从旧约律法(神颁布的)原则中,又自行(不是神指示的)推论出成千上万的规则和条例来。比如说,律法说:「当遵安息日为圣,这一日不可工作」,他们就问:什麽叫做工作?然後定义一大串琐碎的规则条例,要求犹太人遵守。我们从第叁世纪的一本犹太律法摘要书——米示拿(Mishnah) 就看得出它是何等琐碎冗长:包括了六十三种不同法律,英文就有八百页之多。 犹太公会或长老执法时,注意的只是外面可以看到的违规行为,他们完全不在意人的「心思意念」如何。说实话,若要比「外表的敬虔」,没有人能够赢得过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以耶稣才会说:「你们的义、若不胜於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20节)。但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不能真的进天国,因为耶稣来,亲自将律法的真义向他们解开,祂把律法由「外在的行为」,剖析到「内在的意念」。如今日经文说,第六条诫命”不可杀人”(21节),祂的解释是:「凡骂弟兄是拉加(废物)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笨蛋)的,难免地狱的火」(22节)。耶稣对律法的诠释与扩张,达到了极致。将这原已难以落实的律法,再增加了无限的难度,使渺小无力的人,只能对律法作高山仰止的敬畏,与不可企及的完全绝望。 律法并不因为人做不到就被废弃,这是神给进天国的人所定的标准,是不能降低的,因为神是圣洁和公义的。神知道人靠自己绝对无法达到律法的要求,於是差遣独生子耶稣基督到世上来,藉著祂的死以满足律法的要求,使那些信祂的都被神算为义 (无瑕疵, 罗马书4:4-5)。这就是为什麽耶稣说他来是要「成全律法」(17节),而不是废掉律法。若是废掉律法,祂就不用死在十字架上了! 就在人对於律法严格的要求感到完全绝望的时候,藉著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凡信祂的人竟然就可以满足律法的要求!耶稣为人类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契机,使这令人心生畏惧的、冰冷的、人类无论在外表的行为或内心的意念都无法落实的律法,透过十字架的救赎,竟然一变成为新的温暖的爱的律法。这是神奥秘的智慧,也是神的爱,是我们有限的人永远也无法测透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113天

经文: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 5:13-16 一一一一一 我们已经查考了耶稣「登山宝训」的「八福」。其实,耶稣说的八福,就等於是叫人成为祂的门徒,只是祂没有明说罢了。知道了「八福」之後,接下去要怎麽做呢?这就是今天起要学的功课。现在耶稣明白地指出,实现这些品格的目的,就是要祂的门徒们产生「影响力」,去影响那些还在天国门外的人,他们必须『是』「世上的盐」(13节)、「世上的光」(14节),为天国的扩展起积极的作用。 注意耶稣不是叫我们「『作』世上的盐、世上的光」,而是说我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这不是行为的要求,而是「生命本质」的要求。用『盐』来比喻是什麽意思呢?『盐』有属灵的涵义:它有调味的作用,有医治(杀菌)的功能,有防腐的作用,更有立约的用意,表明永久。也就是说,耶稣要我们身体力行祂的教训,服务人群,仗义执言,像盐一样让世上的人领会天国生活的甘美,使人的生命风味美好,因为无论你上哪裏去,都把耶稣一併带去了。 耶稣又用『光』来比喻,如同人点灯就是要发光,灯就是要装在灯臺上的,灯不需要上什麽特别的课程,它就是被设计成发光的。「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14节)。这段话我们听来也许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犹太人一听就懂了,因为他们每年都要上到耶路撒冷去朝圣,而圣城是明显可见的。基督徒也是被设计来发光的,要在黑暗的世界裏发出光来,使人明显易见。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荣耀神」(16节)!耶稣是这样生活的,我们也应当这样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叫人看见神,在我们的行为上叫人遇见神,这是天国子民的生活态度,我们不是为自己活,乃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而活。  不要以为只有神蹟方能「显出神的作为」。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没从十字架上下来——没有我们所定义的「神蹟」出现,但是,十字架却是神的大能、神的智慧 (哥林多前书1:18-22)。神拯救世人的大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神怎样在我们身上得荣耀?不是藉我们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也不一定需有人所定义的「神蹟」,而是「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16节)。

基要真理一 第23课: 要过得胜有余的生活

灵界是真实存在,并不断地运行操作,发出实际的能力来影响物质世界的一切。基督徒当接受基督为生命的救主那一时刻,在属灵世界里恢复了神的儿女应该拥有的权柄和能力的同时,就面对仇敌各样的诡计和攻击。基督徒在现实生活里,如果能常常用属灵的眼光而判断;祷告从神得智慧,来处理各样事物,就能有力量并得胜;但如果失去属灵的眼光,就会失去属灵的力量,并要面对许多的艰难。 一. 我们所面对的环境 不要忘记有仇敌时常埋伏欺骗我们 它在看不见的空中掌权而活动,所以很容易被它欺骗(弗2: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在这个世界我们是客,是少数) 6:12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争战原意为摔跤) 引起人的无知、不信和疑惑、不顺从、骄傲  <创3:1-6,太4:1-11> 叫人失去属灵的眼光而成为肉体,时常被血气、情欲、贪心、争斗和憎恨、困扰   <创3:7-14,启12:10⋯因为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 时常暗示人使人受内疚感、自卑感、羞耻感、不安、忧虑、惧怕、捆绑  <创3:7-14,启12﹕10> 叫人胡涂,进入无方向、无秩序、无意义、无能力、无节制的混乱生活里   <弗5:15-17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16    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17    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装作“光明的天使”,常用人的宗教、伦理道德、人本主义、博爱精神…来欺骗   <林后11:13 

Continue reading基要真理一 第23课: 要过得胜有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