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06天

经文: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马太福音 5:4 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是八福之二。在这句经文里,『安慰』与『哀恸』在神的恩典之中联结在了一起。 这正是「安慰」一词在圣经里的意义所在。 在圣经里,尤其是在新约里,『安慰』是神赐给人类恩典和帮助的代名词,同时也成为人类从神那里得著拯救和力量时那种平安喜乐的心情的写照。 在旧约圣经裏 (参创世纪23:2; 利未记10:6; 撒母耳记下3:31; 尼西米记8:9; 约伯记5:11,14:22; 传道书3:4; 以赛亚书61: 3,66:10),『哀恸』这个词归纳有下述含义:(1) 这是一种自己无法排解的哀痛;(2) 这是一种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的哀痛;(3) 这是一种看到自己被罪孽捆绑、被世界奴役的哀痛;(4) 这种哀痛不仅发生是情感上的,更是以最强烈的方式发生在灵魂最深处的;(5)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06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05天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 5: 1-3 马太福音5-7章记有耶稣「上了山」向门徒宣讲的教训,故称『登山宝训』,为马太所记耶稣五篇较长讲道中的第一篇。其馀四篇见10章、13章、18章和24-25章。『登山宝训』其实就是天国生活的预演。它提到八个「有福了」,描述了八种品格,是耶稣希望在其跟从者中能找到的。祂说能活出这些品格的人为有福,因为神已为他们预留了特别的东西。每一个祝福都与社会典型的生活方式互相矛盾。在最後一个祝福中(10-11节),祂甚至指出努力认真追求这些品格会引致别人的反对与逼迫。 今天我们要看第一个福:「虚心之福」。耶稣说「虚心(poor in spirit)」的人有福了,虚心的人是什麽样的人呢?就是那些感到绝望、感到没有盼望的人,因为他们才会把希望放在神那裏。 我们必须做个选择,是要继续用拥有的一切来建築让自己感到安全的城堡,还是相信神将供应你需要的一切?我们往往为自己设想得太过周到,以致神没有插手的空间;耶稣说虚心、贫穷反而有福,是因为在贫乏绝望中,你才会放弃靠己力挣扎,把心裏的空间让给神来工作,因此神才能在你的生命裏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说易行难,人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承认自己一无所有,因为我们眼中所看,心里所想的,总以为自己虽不至於说是很丰富,但总不至於是贫乏而一无所有的;对「罪」的态度亦然。但一个真心追求天国的人,有一天终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他在神的面前真的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一无可誇!所有自己以为拥有的东西,在神眼中毫无价值,他在神面前根本就是个不配的人!人若真走到这地步,他就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一一一一一 耶稣所说的第一个「有福了」(3节)和第八个「有福了」(10-11节)的结局,都是「天国是他们的」,这就涵盖了整个八福的中心点就是「天国」,天国就是神心中要给人的那完整的祝福。天国是人享用神的所有,并且承受神的所有。 天国不是单单享用眼见的丰富,更且是人与神的联结,将人的性质从属土的改变成属天的。从外表看,天国好像是神要求人去追寻的;但从深处看,天国却是神要把祂整个自己赐给人。天国的福是属天的,不像属地的事物会朽坏,乃是存留到永远的。人要得著真正「永恒的祝福」,就必须要以「天国」为追求的目标。得著了天国就是得著了神自己,得著天国的人所得著的乃是神的一切。因此,天国的本身就是福,在天国以外没有真正永恒的祝福。

365天灵修之旅-第104天

经文: 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 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马太和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奋锐党的西门,雅各的儿子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路加福音 6:12-16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可3:13-19 主耶稣要开展祂的工作,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就特别在所有跟随祂的门徒中选了十二个使徒。这十二使徒的拣选是建立神的国度的基础,因此祂为这件事整夜的祷告(12节),一面把前面的工作交托给神,一面从父神的手中接受神的安排。使徒在希腊文的意思,是指「奉派出去的」,这个名辞可用在使节和大使身上。马可福音叁章十四节告诉我们,祂选召使徒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使徒便是耶稣遣派出去的大使。 主召十二门徒到祂跟前来。十二是个永远的数字,也是个完全的数字。旧约有肉身的十二支派,正预表新约的十二门徒,表示全以色列人及新约教会的全体事奉。在旷野的以琳有十二股活泉解人口渴。大祭司的胸牌上有十二颗宝石,上面刻了十二支派的名字,表示神的爱,如何将祂僕人的名字放在心上,掛在胸上,以祂僕人为荣。   使徒约翰看见的异象中,有一个妇人头戴十二星冠冕,代表教会在世上发光。将来的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又写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这些足够说明主耶稣选召十二门徒不是偶然的一个数目。主耶稣把这十二门徒作为一个榜样,一个模型,他们是说到一个完全的见證和完全的榜样。 由於圣经的记载非常简略,我们无法清楚知道所有十二个人的背景。只知道其中四个是渔夫(彼得、安得烈、约翰、雅各),一个是税吏马太(犹太人眼中的卖国贼),另一个是奋锐党人西门。奋锐党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发誓儘可能要杀死所有的卖国贼和罗马人。马太和奋锐党人西门理论上是死对头,因此他们能够在耶稣身边和睦相处,不可不说是一个神蹟。除了这六个人之外,我们对其他几位的社会背景可谓一无所知。至於人格方面,西门彼得口快又衝动;约翰和雅各两兄弟是雷子(脾气暴躁);腓力和安得烈是容易亲近的人;拿但业是个虔诚但有成见的人;多马是多疑的;不用说,加略人犹大是个贪爱钱财,卖主求荣的小人。 这十二人中可说没有一个学者名流或达官贵人。他们只是一群草根阶层的小市民。 为甚麽耶稣不特别拣选那些有学问、地位、钱财和权势的人?是祂对那些人有偏见麽?还是那些人中没有善良的人麽?都不是,而是要叫世界知道,没有人能凭著学问、地位、金钱或权势来作耶稣的门徒。耶稣是为全人类而来的,不是为少数特殊阶层的人而来的。圣经告诉我们,那最先听见福音信息的是一群牧羊人,一些一无所有的平民 (路加福音2:8-17);那最先被拣选作使徒的也是一群平民,十二个一无所长的小市民。

365天灵修之旅-第105天

经文: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 5: 1-3 马太福音5-7章记有耶稣「上了山」向门徒宣讲的教训,故称『登山宝训』,为马太所记耶稣五篇较长讲道中的第一篇。其馀四篇见10章、13章、18章和24-25章。『登山宝训』其实就是天国生活的预演。它提到八个「有福了」,描述了八种品格,是耶稣希望在其跟从者中能找到的。祂说能活出这些品格的人为有福,因为神已为他们预留了特别的东西。每一个祝福都与社会典型的生活方式互相矛盾。在最後一个祝福中(10-11节),祂甚至指出努力认真追求这些品格会引致别人的反对与逼迫。 今天我们要看第一个福:「虚心之福」。耶稣说「虚心(poor in spirit)」的人有福了,虚心的人是什麽样的人呢?就是那些感到绝望、感到没有盼望的人,因为他们才会把希望放在神那裏。 我们必须做个选择,是要继续用拥有的一切来建築让自己感到安全的城堡,还是相信神将供应你需要的一切?我们往往为自己设想得太过周到,以致神没有插手的空间;耶稣说虚心、贫穷反而有福,是因为在贫乏绝望中,你才会放弃靠己力挣扎,把心裏的空间让给神来工作,因此神才能在你的生命裏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说易行难,人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承认自己一无所有,因为我们眼中所看,心里所想的,总以为自己虽不至於说是很丰富,但总不至於是贫乏而一无所有的;对「罪」的态度亦然。但一个真心追求天国的人,有一天终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他在神的面前真的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一无可誇!所有自己以为拥有的东西,在神眼中毫无价值,他在神面前根本就是个不配的人!人若真走到这地步,他就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耶稣所说的第一个「有福了」(3节)和第八个「有福了」(10-11节)的结局,都是「天国是他们的」,这就涵盖了整个八福的中心点就是「天国」,天国就是神心中要给人的那完整的祝福。天国是人享用神的所有,并且承受神的所有。 天国不是单单享用眼见的丰富,更且是人与神的联结,将人的性质从属土的改变成属天的。从外表看,天国好像是神要求人去追寻的;但从深处看,天国却是神要把祂整个自己赐给人。天国的福是属天的,不像属地的事物会朽坏,乃是存留到永远的。人要得著真正「永恒的祝福」,就必须要以「天国」为追求的目标。得著了天国就是得著了神自己,得著天国的人所得著的乃是神的一切。因此,天国的本身就是福,在天国以外没有真正永恒的祝福。

365天灵修之旅-第103天

经文: 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他怎么进了 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耶稣离开那地方,进了一个会堂。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有人问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于是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马太福音12: 1-14 今天我们看到,当时的正统犹太宗教领袖,对於耶稣终於获致了最後的决定──除灭祂(14节)。争议的导火线,首先是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来吃。因为根据当时极其繁杂琐碎的拉比律法规条,他们犯了四项大罪:(1) 掐麦子—犯收割的罪;(2) 搓揉麦子—犯簸穀的罪;(3) 把麦子和糠秕分开—犯打穀的罪;(4) 这整个吃麦子的过程—犯了在安息日準备饭食的罪(安息日所喫的之物必须在前一天準备妥当)。 不论从什麽时代的眼光来看,这些规条都显得荒谬可笑,但法利赛人却是很认真的。安息日成了他们攻击主耶稣的题目,他们认定主耶稣不是从神来的,因为祂触犯了律法,而触犯律法的人是不该活著的。耶稣知道他们的目的,就引用历史上大卫吃陈设饼的事(撒母耳记上21:1-6) 来回答他们;又再引用律法上的定规,安息日祭司在圣殿里工作,也是没有罪的(5节),因为作在殿里,是向著神作的。律法不是呆板的,在特殊的环境里就可以有例外。更何况主耶稣比圣殿更大(6节),作在祂面前的就没有抵触律法,因为是作在神的心意里,「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7节)。神的心意是顾念人的需要,而不是冷冰冰的仪文规条。神喜爱人内心的诚实敬拜,而不是外表的形式。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叫法利赛人愤怒。耶稣安息日在会堂裏医治枯乾手的人,我们看到文士和法利赛人都在会堂裏,并不是巧遇,而是敌意的窥探侦查(路加福音6:7)。法利赛人感到他们的律法被破坏,他们的权威也被挑战,因而动了杀机。但主耶稣却不因他们的恼怒而停止祂使人得「安息」的宣告, 到祂面前来的人,祂都给他们医治。 耶稣如此作,并不是故意和法利赛人作对,乃是要叫人看见,祂是「安息日的主」(8节)。祂所在意的是人,祂来了就叫人得著安息。没有主,安息日是空洞的。人守安息日却没有主,那安息日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一一一一一 安息日是积极的安息,包括敬拜、充分享受天父的赐福。 从这个意义上,安息日的主才在圣经中宣布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太12:12)主耶稣既是安息日的主,他就最有权规定安息日当作什麽和不当作什麽。过去我们常把安息日当作创造的标记,通过今天这段圣经教导,使我们知道安息日也是救赎的标记,是揭开捆绑。 安息日的主就是创造主,也是救赎主。主的安息日是纪念上帝的创造,也是纪念上帝的救赎。 耶稣就是是安息日的实际应验。所以我们新约的信徒不必守安息日。因为有主就有安息,守不守安息日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得著这位主耶稣做我们的真安息。

365天灵修之旅-第102天

经文: “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过见证。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约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情愿暂时喜欢他的光。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 神的爱。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 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们;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约翰福音 5:31-47 在昨日的经文当中,主耶稣指出:自己拥有「神的儿子」的身份,而且祂与上帝之间,拥有「密不可分」的关係。此外,又提起祂从上帝所领受的有双重的使命,就是「赐下生命」与「施行审判」的使命。然而,主耶稣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是否可靠?在犹太人的观念当中,至少需要有两叁个见證人,才表示这种说法可以采信 (申命记17:6,19:15)。 由於主耶稣所宣称「祂是神的儿子」这样的身份,犹太人根本无法相信。所以,接著在这段经文当中,主耶稣便接连著提出四个见證者,从四方面来说明祂就是神子。不是祂自称为神子,而是有几个严肃的见證,每一样都明明的指出主耶稣就是神的儿子。 第一个见證是施洗约翰的见證 (33节),参约翰福音1:29-34,3:27-36。对犹太人来说,约翰所作的见證已经够强了,因百姓相信约翰是先知 (马太福音21:26)。 但约翰虽是点著的明灯 (35节),他见證的光还是微弱,因此主耶稣摆出更大更强的第二个见證,就是祂所作的事 (36节)。这些事或说是「神蹟」,或说是「记号」,若没有神同在则无人能行,参约翰福音3:1-2。耶稣所作的事都是天父交给祂去成就的 (36节中),为要把神显在众人的眼前,叫人明白神的心意。 接下来,耶稣更把见證者的程次提升到天父自己为祂所作的见證 (37节),是耶稣受洗後从天上来的声音为祂作见證:「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参马太福音3:16-17;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2。耶稣一提说这事,当时在场的人应当都记得那一回事,也印證那一回事。天父为自己的儿子作的见證,人再怎麽不信也抹杀不了。 最後一个是圣经为主作的见證 (39节),那时的圣经是指著旧约而说,裏面的应许是带进基督的。犹太人很注重读圣经,他们每个人都读经,每天都读经、早也读、晚也读,在殿裏读、在树下读,在家裏也读,但因著不信,结果读来读去也读不出基督。耶稣就明明给他们指出,神的话是指引他们到赐生命的主那裏,只是他们不领会。犹太人心裏并不寻求神的荣耀,只是注重人的事 (44节),所以没有把神的话裏所启示的基督领会过来。 对真正寻求神的人来说,已经可以从这些见證裏肯定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人的偏见叫人的眼睛迷糊. 生命之道极奇妙,它绝对不是任何「民间传说」、「规条教义」、「伦理道德」所能展现的,它唯有通过降世为人的救主基督,以祂「极奇妙」的身分、行事、言论,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365天灵修之旅-第101天

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父爱子,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着,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 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约翰福音 5:19-30 这是约翰福音中关於耶稣的长篇谈话中的第一篇 (约翰福音5:19-47)。如果我们要明白这段经文,我们必需设想自己站在一个犹太人的思想角度,第一次听见这段经文。 这是段惊人的经文,旨在宣告耶稣自己为应许的弥赛亚。这种宣告对我们来说也许不甚了然。但在犹太人看来却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会叫他们大大的吃惊。耶稣一定知道这样说话,在当日犹太领袖们听起来简直是亵渎神而且必招致杀身之祸。听到这些话的人只可能有两个反应——若非接纳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就必恨他是个亵渎者。 在今天的经文裏,耶稣给了我们叁个重要的宣告,每个宣告都是以「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开头。「实实在在」这个字,原文就是「阿们」,「阿们」是从希伯来文音译过来的。当耶稣要用到「实实在在」(truly,truly) 这个副词来强调祂说的话时,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宣告,要祂的听众留心聆听。 第一个宣告是关於『祂是谁』的宣告,19-23节。祂告诉我们圣父和圣子之间的关係:(1) 圣子所做的事是完全按照圣父的旨意来做(19-20节)。(2) 圣子在每一方面都与圣父同等,如使人复活、审判世人(21-22节)。(3) 耶稣说自己可以得著与父一样的尊敬(23节)。如果耶稣不是上帝,这就是彻底地亵渎的一句话。  第二个宣告是关於『祂的工作』的宣告,24节。耶稣很简单地说接纳祂就是生命,不接纳祂就是死亡。每一个人的肉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只是「生存」而已,早晚要死亡;唯有接纳耶稣的,才真正得到永恒的「 生命」,不被定罪,反得永生。 第三个宣告是关於『就是现在』的宣告,25-30节。信耶稣基督得救不是将来的事,而是现在信,现在就得著了。第二十五节的「死人」指的是灵性上死去的人,他们若是信了耶稣,就立刻得到生命。「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 这个审判的权柄是神赐给人子耶稣的。第二十九节的「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是新约一再重复的宣告,如约翰福音3:18,36;马太福音25:46;哥林多後书5:10;启示录20:11-15,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365天灵修之旅-第100天

经文: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 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 神当作平等。 约翰福音 5:10-18 一个人患了看来是不可医治的病,却被医好了,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件值得高兴和感恩的事,但犹太人却用冷漠刚硬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他们指责他犯了「安息日」的律法,因为他背著褥子行走。当初神设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记念神的「创造」(出埃及记20:8-11) 和「救牍」(申命记5:12-15)。但经过了一千多年之後却演变出了几千条琐碎的规则,其中一条就是安息日不準背东西,拉比的律法这样写著:「任何人故意在安息日背著东西从公共场所到私人住宅就要被石头打死。」这条规则是犹太人根据耶利米书17:21-27及尼西米记13:15-19扩大演绎而来。但尼希米13章15节写得很清楚,有问题的是在安息日做买卖如同在平时一般,但耶稣时代的拉比们却无限上纲地规定,在安息日中,如果一个人在衣服上带一枚针都是犯罪。 这个被医好的人後来在圣殿碰到耶稣,就立刻去向犹太人报告,看来似乎是恩将仇报,但可能因为怕死,所以才对犹太人打小报告,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个人的小报告点燃了耶稣与犹太人之间冲突的导火线,耶稣一语双关地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17节)。除了宣告自己的身份—神的儿子—之外,也暗示性地宣告了自己的任务。不错,根据创世纪2:1-2,神在第七日休息,但只是息了「创造」的工,更多的工作如「救赎」(本於祂的慈爱怜悯)与「审判」(本於祂的圣洁公义)仍然继续。 所以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暗示说:即使在安息日,(因神的慈爱怜悯) 神的(救赎)工作仍然进行,所以我也如此工作。 就是这一段话使犹太人震惊不已,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看自己与神平等,是亵渎的,是该处死的。但细思耶稣话中之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怜悯与慈爱:在人的苦难之前,神岂能安息呢?祂把人类的需要放在心上,没有一件工作大於解救人类的痛苦忧伤,所以祂不停工作,安息日亦然。 一一一一一 主耶稣医好这叁十八年的瘫子,也是给所有犹太人一个机会,叫他们反省,叫他们警惕,因为他们祖宗出埃及进迦南以前,因不听话悖逆神,整个一代人在旷野瘫痪了叁十八年,像这瘫子一样。直到第一代人都死去了,他们的後代才进了迦南,关於这点,每一个犹太人应时刻反省。 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路号称40年,实际38年 (参申命记2:13-15)。主耶稣医治叁十八年瘫子决非偶然。 祂所作之事都有意义。 在这段经文裏还可以看见另一个信息。当耶稣在圣殿裏遇到这人时,特地告诉他不要再犯罪 (“stop sinning”, 14节),否则更坏的事 ——狭义指更大的灾祸;广义指末後的审判——将会临到他身上。这倒不一定说这人的病是由於他的罪,但极有可能「罪」是他的病的主要原因。耶稣没有责备那人的过去,只是关切他的将来,要他努力过圣洁的生活,否则「罪」会给他带来更严重的後果和末後的审判。唯有解开罪的綑绑,人才能有真正的安息。这个真理不只适用在这病人的身上,也适用在所有的人身上。

365天灵修之旅-第99天

经文: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约翰福音 5:1-9 今天经文中这一个事件上显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生命软弱的人的帮助,是胜不过罪恶辖制的人的解救。这事可能发生在五旬节的期间,地点在耶路撒冷东北角靠近羊门的毕士大池,旁边有五个廊子。裏面躺著许多病人(3节)。这些人都是残缺不全的,他们在那裏等候一个希望,因为传说有天使按时来搅动池水,水动的时候,谁先到池子裏去,谁就可得医治。 究竟这传说是否真实的,圣经没有明说,但这传说却是吸引了一大群可怜的人,聚在那裏等候机会。耶稣「看见」一个人躺著,「知道」他病了许久,就主动上前问他:「你要痊癒吗?」(6节) 当然要痊癒!否则为甚麽会守在池边呢?池边哪一个病人不想痊癒?那麽耶稣为甚麽还要问他?也许这个人心中并不真相信可以痊癒。他人虽在池边,却不带著盼望。 他的答案答非所问,显示他缺乏信心:「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7节)。他连说「我要痊癒」的勇气都没有!面对这麽软弱无望的人,耶稣说的话是带著权柄的:「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8节) ,那人顺服了主所吩咐的,就「立刻」痊愈,起来走了 (9节)。 一一一一一一 这故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的提示。它仿佛告诉我们,人都在不自觉地为自己製造许多的枷锁与綑绑,然後在这些枷锁和綑绑中挣扎,越挣扎就越绝望,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全地的人都落在相同的情景中,儘管各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但自以为是的光景却没有两样,都是以自以为有的去代替神,结果在挣扎中不单是没有得著解脱,并且是越陷越深。就如这个病人一般,他既然知道没有人把他放进池子里,那麽又何必每日在池边苦等呢? 这人病了卅八年,可能大半时间都在池边苦等,他的人生,正是一般世人「无奈」的最佳写照:日复一日等,却不相信能得医治;但又不得不等,否则真永远不得医治。 一一一一一 「你要痊癒吗?」真正能够,也愿意帮助你的人——唯有耶稣!

第21课:祷告和医治 -2

一. 福音指出我们的疾病 属灵的病 ——> 不信,不认识神的体质<听不见神的声音> 《竭诚为主》我们性情中没有地方可以容纳神的话. 心里的病 《太 11:20》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哥拉讯你有祸了,伯赛大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 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这审判的日子,推罗 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 太11:7 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肉身&生活的病 (箴17:2222 喜 乐 的

Continue reading第21课:祷告和医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