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90天

经文: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他,要听 神的道。他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路加福音 5: 1-7, 和合本) 耶稣公开传道不久,祂的名声已传遍了加利利一带地方。在革尼撒勒湖(又称加利利海、提比哩亚海)边,众人拥挤耶稣,要听神的道(1节),这说明当时人们心裏非常饑渴,他们要听耶稣传讲天国的信息。这一节经文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莊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约翰福音4:35)的景象,正如先前祂对门徒所说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正是为何耶稣要行这个「捕鱼」神蹟的外在背景。 至於神蹟的内在背景,则是主耶稣要在加利利湖上让彼得和他的同伴真正的认识祂。在此之前一年间,彼得及他的同伴早就见过耶稣至少两次了(参约翰福音1:40-42; 马太福音4:18-22),但是他们并不真正认识主。要认识主,必须要从心灵里面遇见祂,在内心深处里去经历祂。若不在心灵里面认识主,就没有认识主的路。这是耶稣行这神蹟的内在背景。 从心灵里面认识主,最大的阻碍是人「自以为是」的学识,经验,和眼见的事物,这些东西充塞在人的心里,叫人不能把心向神打开。不打破这重重阻碍,人是找不到真正认识主耶稣的途径。彼得是在加利利海长大的渔夫,对那里的水文状况和鱼群动态,可说是瞭若指掌。一个晚上打不著鱼,很难使他相信在白天也能打到鱼。主耶稣叫他「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4节) 的时候,他实在是勉强得很。耶稣是木匠出身,彼得是职业渔夫,渔夫为什麽要听木匠的?但他又不好意思拒绝主,勉强地撒下网 (5节),不料这一个简单顺服的动作(虽有些勉强),竟然产生意想不到、使他们的船几乎无法负荷的丰硕成果:「甚至船要沉下去」(6-7节)! 这神蹟又对你我有何意义呢?这是值得我们现在深思的。多少时候,我们无法遇见主耶稣,不是主不向我们显现,而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都是属地的东西,这些东西遮挡了我们心灵的眼睛,叫我们看不见主。这些东西若不从我们身上拿去,我们就很难在心灵里面遇见主。「水深之处」代表一个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挑战。

365天灵修之旅-第89天

经文: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 4:12-17, 和合本 一一一一 在施洗约翰被囚下监之前,主耶稣并未公开地服事。当施洗约翰下了监,再无人听见约翰的声音後,主耶稣才开始公开地传道。祂所传的第一个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17节),请注意,这与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一模一样 (参马太福音3:2)!作为天国的先锋约翰所传的是「悔改」的信息,耶稣这位天国的君王接上来亲自传讲的还是「悔改」的信息!时间可以过去,境遇可以变迁,但天国的基础讯息却没有改变, 马太福音很重视有关「天国」的信息,而天国的建立首先要求人的「心思」改变,人的心思不改变,天国出现的路就给堵住。当时的犹太人以为他们的信仰正走在正确方向上,而主耶稣却指出他们需要悔改。「悔改」不是改良、修理,或一点点改变,而是一种心思上完全的改变,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回。人们走错了方向,现在必须回头,走回正确的方向,就是刚好相反的方向。 「悔改」使人的心归向神。但是,悔改只能使人远离恶行,却不能使人属於天国,也不是给人进入天国的资格。既是这样,为什麽主耶稣还是要传悔改的道呢?因为没有悔改的心,就不能向神打开接受恩典的路,悔改使人有一个準确的心思等候在神面前,準备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不信耶稣基督,悔改就没有属灵的价值和意义。信耶稣的人一定有「悔改」作基础,而不悔改的人肯定是不会真正信耶稣的。 主耶稣来了,也是发出同样的提醒:「你们要悔改, 因为天国近了。」国度的王已经在那裏,天国已经藉著一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主耶稣。祂已经在那裏,但祂还说:「天国近了」。为什麽呢?因为祂需要有一群人,听祂的话,肯悔改,那麽他们就成为祂的国。按著历史,不是按著预言,对我们而言,天国如今已经在这裏;但按属灵方面来说,对神的子民而言,天国还没有来临,但已经很接近,已经不远了。 一一一一一 迦百农这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13节)。主耶稣为何不选别处,却以迦百农为住处呢?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预言 :「从前神使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视,末後却使这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荣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9:1-2)。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赛亚在高山之巅伫足,目光越过他所处时代的阴霾,遥遥望见将要来临的「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也遥见以马内利临到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这是先知所处时代受亚述人苦害最重的两地。以赛亚说亚述人的攻打带来的荒凉过去之後,将有新的曙光出现在加利利。 这预言的属灵意义在於:当神为救赎而临到祂的百姓时,祂总是临到黑暗最深的地方。耶稣就是要应验这个预言,在黑暗中成为那大光,临到坐在死荫之地的百姓 (16节; 以赛亚书9:2)。神的国临到第 一个让我们看见的就是「大光」。黑暗代表死亡、痛苦、焦虑、没有光明、盼望和出路。所有世人都在黑暗里面,但耶稣成为他们的光,而活在这光里头是不能被夺去的,因为祂是真光,祂并要作我们的光,带领我们直到永远。这是一段安慰的信息,给当时的人们,也给现在正渴望光明的人们。

台湾原住民宣教之父

1895年甲午战争战胜,日本得到台湾领土。为了获取殖民经济资源,日本于台湾设置的最高行政机关 – 台湾总督府,开始于台湾进行大规模樟脑开发。总督府辖下设置樟脑局来进行樟脑产制与专卖。其中,樟脑所需樟木培栽开发不但遍及台湾西部山区,也远至多为台湾原住民居住的花莲地区。 1906年夏天,日本知名私人企业贺田组于花莲威里社设置的樟脑工场爆发激烈冲突。多为太鲁阁族的制樟脑劳方与日人为主的资方,因为劳资纠纷产生激烈战斗。战斗中,日方共有32人身亡。因为被害日人均被割取头颅,也有人认为事件起因之一,亦是该太鲁阁族威里社居民举行出草仪式所导致。经清算,死亡日人当中,包含了樟脑场内担任技术员的井上伊之助父亲 – 井上弥之助。 一九○六年七月卅一日,消息传回到日本时,井上伊之助原本是神学院的毕业生,刚好正在参加一场日本基督教会举办的灵修会,当他听到父亲被台湾原住民杀死的消息之後,心中非常悲愤,一直问说为什麽会这样?也很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去台湾替父亲「报仇」! 那次的灵修会演讲者当时正在讲解圣经信息「要爱你们的仇敌」(参考马太福音五:四四),随即他脑海中想起了耶稣所说的话:「两只麻雀固然用一个铜钱就买得到,但是你们的天父若不许可,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马太福音十:二九)使他猛然醒悟过来,认为父亲的死,必定有上帝的旨意。就在此时,耳边听到一丝轻微的声音告诉他:「最好的报复方式,就是用爱胜过恶」(参考罗马书十二:二一)。他终於明白圣经的教训:生命中最大的力量就是爱,也只有爱才能改变人,并不是军事武器,也不是政治势力,而是爱!因为只有爱,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消弭、平息。於是,他决定要到台湾来传耶稣福音的爱给原住民听。 当时日本政府的「理蕃政策」,正在有计画地要将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全部「神道化」,因此禁止任何传道者进入原住民部落传福音。井上伊之助知道这种限制之後,就进入医学院读书。一九一一年八月,他终於通过医师许可證,并随即在同年十月十六日来台湾,且获得准许进入原住民社区从事医疗工作。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要用医疗服务来传耶稣的福音给原住民,他说这是最好的「报仇」方式。不是用仇恨,而是用真心的爱来回应原住民杀死他父亲的悲痛。就这样,他的足迹遍佈罗东、花莲、桃园、新竹、南投雾社等原住民部落,长达卅五年之久。他在走过的部落里设立医疗站,医治原住民身体的疾病,并同时传福音给他们,滋润他们的心灵。 但是经过叁十五年的努力,当日本战败必须离开台湾时候,井上先生自己在回忆录上这样写,「我觉得很失败,这麽多年来没有一个人来信耶稣,我所做的一点果效也没有,我实在是愧对上帝」。没想到当日本来离开之後,许多宣教师进入台湾的原住民中宣教,许多原住民马上就相信了,因为他们曾经听过井上伊之助和他们讲过耶稣,原住民一个部落接著一个部落信主,台湾原住民信主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宣教奇蹟。 後来有一天井上先生年老时,他在医院住院中,那时专门以培养原住民传道人的玉山神学院院长高俊明牧师去看他,说到台湾原住民信主的事蹟,井上先生感动地流上眼泪说:「我只是一个撒种的人,是上帝教它生长」。 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井上伊之助後来被原住民称之为「台湾原住民医疗之父」,「台湾原住民宣教之父」.

365天灵修之旅-第88天

经文: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马太福音 14: 3-5 这裏的希律,被称为希律安提帕 (Antipas),他是大希律王的儿子。大希律王就是耶稣诞生时管治巴勒斯坦的王,曾杀害伯利恒一带两岁以内的男孩的那位。路加说希律安提帕是「分封的王」(路加福音3:19),因为当大希律王死後,罗马政府分割他的国土给他的叁个儿子,希律安提帕继承了加利利和比利亚的领土 (参右图)。他在福音书中的事迹毫不光彩,因他囚禁和杀害施洗约翰 (马太福音14:3-12;马可福音6:14-28);主耶稣说他是「狐貍」(路加福音13:31-32);他也曾审讯过主耶稣 (路加福音23:7-12)。希律安提帕原已娶妻,但当他去罗马拜访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腓力时,爱上了腓力的妻子希罗底(她是大希律的孙女,希律安提帕的侄女),并且诱骗她离开丈夫,改嫁给他,并因此与妻子离婚。 施洗约翰反对他的行为,他直接了当的指责毫无缘故的与妻子离婚是不合法的,并且与自己兄弟的妻子结婚也是不合理的,施洗约翰大胆的表示反对,因此招致希律的不高兴,将他下到监里,并想要致他於死地,但是因为百姓都拥护施洗约翰,希律不敢如此做。 犹太人的历史学家约瑟夫在他的古代史实的记载,可以稍微帮助我们,他说希律实际上早就想将施洗约翰杀死,因为施洗约翰在百姓中的名声已经威胁到他了。 希罗底造成了希律的衰败,因为她是一个非常残忍又狡猾的女人,当施洗约翰出言反对她的婚姻时,她内心已经有要报复的慾望。所以让她的女儿在希律的生日宴席上跳舞,她女儿的名字是撒罗米,她跳的是那种带著诱惑和性感的东方式舞。撒罗米可能才十六、七岁,她的母亲允许她跳这种舞,可见希罗底是一个没有道德意识的女人,当希律的情慾被撒罗米的舞姿激起时,那瞬间的兴奋及週遭人群的掌声,他说: 「你随意向我求什麽,我都给你。」(马可福音6:22) 而她的母亲事先已经教好她要求施洗约翰的头,当她如此要求时,希律想反悔,但因为已经起了誓,所以只好应允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 天使预言施洗约翰「  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 」(路加福音1:17),他的确像以利亚一样。当年以利亚毫不惧怕,当面斥责以色列的恶王亚哈 (参列王记上18:16-40),现在施洗约翰也毫不畏惧,在真理上绝不妥协。勇敢责备希律安提帕:「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4节)。因著这个指责,他甚至付上性命的代价。 施洗约翰的这件事教导我们一个属灵的功课:当你愈来愈接近神时,祂会测验你的信心。神不是故意跟你过不去,只是要你看清楚,你的信心有多强。神要透过试炼来让你明白你的信心。没有任何人能凌驾真理之上,真理不能被扭曲来迎合人。施洗约翰坚持真理,为讨神喜悦而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个试炼是大的,但他的信心也是极大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87天

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必引这俗语向我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我们听见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家乡里’”; 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风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就起来撵他出城(他们的城造在山上);他们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他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 路加福音 4:23-30 和合本 一一一一一一一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用以赛亚书61:1-2节来宣告自己第一阶段的任务。祂带来了犹太人引颈期盼了多个世纪的好消息,但祂的宣告却未被他的乡亲们所理解。他们口中虽「称讚、希奇」(22节),其实是带著轻蔑、不以为然的心态。 他们以为已经对耶稣的出身背景知道得一清二楚(22节),事实上他们甚麽也不知道。 耶稣自然明白他们心中所想的,所以就替他们说了出来:「你们必引这俗语向我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我们听见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家乡裏』」(23节),耶稣明指他们心裏的意念,不过想看神蹟奇事,要耶稣表现一下来證明自己罢了。祂并加了一个註脚:「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24节)。 耶稣又举了两个例子,说明神的大能和祝福如何临到外邦人。祂说,当以利亚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但神却宁可差遣先知以利亚到西顿的撒勒法,接受一个外邦穷寡妇的供养;也不接受以色列国寡妇的供养 (25-26节;详见列王记上17:8-24)。在以利沙的时代有许多长大痳疯的,唯有一个外邦的大痳疯病人乃缦得洁净 (27节;详见列王记下5章),而以色列国连一个痳疯病人也得不到医治。外邦的穷寡妇和痳疯病人,皆得洁净,蒙神悦纳,但神的选民却遭忘记,这是何等大的讽刺! 尤有甚者,在乃缦的故事中,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 (以色列人) 因贪恋乃缦的礼物,反招致大痲疯。 为什麽耶稣举以利亚、以利沙的神蹟来激怒乡亲父老呢? 原来,以利亚、以利沙都是以色列人非常敬重、有名的先知。这两个先知在以色列人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不过,对於这两个先知受上帝差遣去向外邦人、撒勒法寡妇和乃缦行神蹟这两件事在他们的历史上被认为是特例。是以色列人的痛处. 因为,被掳之前,以色列人根本不听先知的话,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神的选民,外邦人是不配认识上帝的。神不会毁灭自己的选民,即使他们到亡国之前都不听先知的话,认为神不会毁灭以色列。而他们也认为先知决不会传福音给外邦人的,外邦人终究要被神毁灭。只有他们以色列人才是神的选民,只有以色列人才会受割礼、得神的救赎。这就是犹太人硬心的结果。耶稣所提的历史正是以色列民心中不愿面对的痛处:「就算遍地大饑荒,神撇下自己的选民反而是拣选外邦民得救赎、得洁净。」 他们熟悉这历史,这些不光彩的过去,正是他们民族的耻辱。如今听见耶稣似乎偏袒外邦人的话,就为之大怒,要把祂推下山崖去。耶稣的传道事工才刚起头,就遭遇了激烈的反对。但反对的势力对祂毫无办法,「祂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30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8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86天

经文: 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四方。他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众人都称赞他。 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 神悦纳人的禧年。 于是把书卷起来,交还执事,就坐下。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稣对他们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路加福音 4:14-21 耶稣从南部犹太地方回到了北部加利利。路加说祂「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 (14节),祂的教训带有权柄,名声传遍各方,众人都「称讚」祂。「称讚」(doxa) 这希腊文字,是唯一的一次应用在人子耶稣身上,其馀皆应用在神的身上。由此可透视耶稣的神性,也同时显示耶稣初期的工作,是被犹太人所肯定和讚许的。 此时耶稣回到家乡拿撒勒,乃是抱著一个目的——在家乡父老亲友面前,正式公开地宣告祂的传道事工。这有点像主耶稣的正式就职礼:主在会堂裏念了以赛亚书第61章第1节和第2节的上半节。这段经文一直被公认为描述弥赛亚的事奉。经文中,以赛亚描绘犹太人亡国被掳至巴比伦後(主前587年),他们要从被掳中释放,就如禧年一样:所有的债项一笔勾销,所有的奴隶回复自由,所有财物归回物主 (参利未记25章)。 圣经告诉我们,到了安息日,照平常耶稣进了会堂,有人就把以赛亚书书卷交给祂,祂就站起来唸圣经。当时的旧约并未分章节,他们就把写在羊皮上的经卷,交给要唸的人,主就翻到今天以赛亚书第六十一章第一、二节那里。以赛亚书一共有六十六章,不分章不分节没有标点的,如果真的对圣经不熟的话,根本不会找到所要找的圣经。为什麽选这一段话,主耶稣现在唸这一段圣经的目的,祂要告诉他们说,为我作见證的就是这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稣读到以赛亚书61章第2节的上半节:「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19节) (以赛亚书作「报告耶和华的恩年」) 时就停止了。细看以赛亚书61章第2节,会看到接下去还有下半节:「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耶稣并没有读这一段。难道以赛亚书後面所说的那段话不重要吗?不是的。祂停下来的地方,正是当时祂在世上的使命——「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并且引导这禧年 (恩典时期) 的到来。祂要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的工作,引领门徒们寻找迷羊,将福音传到地极。   弥赛亚是来两次,祂先是作人类的救主,然後才是审判的主;第一次是神的羔羊,第二次来是犹大的狮子;第一次来祂要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但主第二次来的时候,祂要用铁杖管辖我们。第一次是骑著驴驹进耶路撒冷,第二次要骑著白马进耶路撒冷。当祂再来的那一天,恩典之门将会关上,祂就要宣告祂的第二个任务:「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以赛亚书61:2下)。那时,祂将是审判的主,祂要用铁杖打碎万国,像石头砸在人的脚上,砸个稀烂粉碎 (诗篇2:9)。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86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85天

经文: 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约翰福音 4:46-54 耶稣从巴勒斯坦南部的犹太地返回北部的加利利,开始了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他在加利利的时间约略是一年或一年半,迦百农是祂事工的根据地。今天经文记载了祂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地点也是在迦拿。有一个大臣在迦百农,儿子快死了,可能因他听说耶稣的事蹟,故不辞劳苦赶来见耶稣,求耶稣去迦百农医治他儿子。主耶稣并没有照他所说的到迦百农 (约10小时路程) 医治他儿子,祂只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50节)。大臣信了这话,於回程途中,从僕人口中證实他的儿子的确活了,发生的时间正在耶稣说那话的时候,他和全家便相信他所听见、所经历到关於耶稣的一切都是真的(52-53节)。 这段经文很短,却提了大臣叁次的信心:(1) 他信耶稣的神蹟奇事和能力(47节);(2) 他信耶稣的话,就回去了(50节)。这很不可思议,大臣怎麽会在并未确认儿子真的活了便返程呢?(3) 当他确认他的儿子活了,他的信心有了确据,他和全家就都信了(53节)。这并不是说他在这以前不信,乃是说他对主的信心有了长进:(1)从小信到深信;(2)从信靠到信服;(3)从客观道理上的相信,到主观经历上的相信;(4)从个人的相信,到全家的相信。 『信心』在圣经中是很重要的关键,是神非常看重祂的儿女必须具备的品格 (希伯来书11:6)。许多人的信心是忽高忽低的,事情顺就有信心,不顺就没信心,但这是错误的。圣经说的『信心』是指对神自己和祂的话有正确的认识和回应,信心是基於人对神的认识多少,对神的话回应多少而来的。信心不是建立在神蹟上(48节),而是要对準耶稣和神的话。从耶稣对待大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奇妙地,大臣的信心突飞猛进,从对神蹟奇事的相信,成为直接对主耶稣话语的相信,这是不是一个神蹟? 约翰福音所记的每一个神蹟都是一个「记号 sign」,有如一个指路牌,藉著可见的记号,把人从地上带到天上,指向神的儿子耶稣,让人从看得见的物质领域,进到看不见的属灵领域。表面看来,这个神蹟显出耶稣的「能力」;但实际上,它是要彰显更深的启示——耶稣的「身分」和「主权」。祂并没有按大臣的要求, 「下去」医治他的儿子(49节),而是以自己的时间、方式和主权来医治。 耶稣开始传道所行的第一件神蹟,也是在「迦拿」行的:於婚宴上使水变酒 (约翰福音2:1-11)。那次神蹟,耶稣也没有按马利亚的吩咐行事,祂以自己的时间、方式和主权将水变酒。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点。就如约翰自己说写福音书的目的是:「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翰福音20:31)。约翰记载这些神蹟,不是彰显耶稣的奇事异能,乃是彰显耶稣「身分」和「主权」的启示。 在迦拿的这两件神蹟不是单纯的巧合。第一个迦拿变水为酒的神蹟让门徒「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约翰福音20:31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约翰福音2:11);而第二件在迦拿的神蹟则是:「因祂的名得生命」(约翰福音20:31下)。第一个神蹟是为门徒而行;第二个神蹟则是为外邦人而行。 迦拿好比是两条线的起头:一条线是主耶稣要把他的救恩带给不信的外邦人;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85天

第19课: 神的应许 – 2

【诗119:49】求你记念向你仆人所应许的话,叫我有盼望。  神在《圣经》里所赐给圣徒的诸般应许,就好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不仅需要充分认识其中的丰富,而且还要找到揭开这宝库的钥匙。  一.有关救恩的应许  得永生的应许“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灵魂得救的应许“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就会有新生命的表现,流露出好的行为,叫神得着荣耀。”(罗10:9)  作神儿女的应许“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  罪被洗净的应许“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霞,必白如羊毛。”(赛1:18)  因心称义的应许“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罗3:22)  犯罪得赦免的应许“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11:9)  蒙饶恕的应许“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比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  永远得救的应许“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取。”(约10:28—29)  神与以色列家订立新约的应许“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主又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领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来8:6、10-12)  得更丰盛生命的应许“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全家得救的应许“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二. 得着圣灵的应许  得着圣灵永远同在的应许“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约14:16)  得着圣灵为印记的应许“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弗1:13)  得圣灵的活水、永不干渴的应许“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  多赐圣灵的应许

Continue reading第19课: 神的应许 – 2

第19课: 祷告和应许 – 1

神儿女的祷告:祷告是神赐给祂儿女的权柄,是神让我们亲近祂的方法,是神儿女与天父的交通。祷告可以把我们带到神面前亲近神,认识神,享受神,经历神,与神建立最美好的关系。 祷告和应许:抓住神的应许,藉着祷告与神相交,明白神心意,体会神心肠,与神一起同工,成为国度的建造者.(塑造成儿子的样式:学会如何使用自由意志) 神说(应许)一 知道(读经)一 寻求明白 一 旨意成就(得到应许). 祷告 整本旧约圣经神都在成就祂自己的话: 创17:4-8 “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 神。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 以色列每一次呼求拯救祷告都在抓住神的这个宣告: 出 34:6-7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 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Paul washer:神在圣经上的应许,足够一个人哪怕活千万年,每天24小时祷告,去支取得胜生命所需要的一切.我们不需要去寻求新的应许,只是要记住所忘记的应许. 找到这些应许,紧紧抓住应许,让应许成就在我们生命中. 一. 信实的神,每个应许都是真实,阿门的 林后1:20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原文作“阿们”),叫 神因我们得荣耀。

Continue reading第19课: 祷告和应许 – 1

365天灵修之旅-第84天

经文: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约翰福音 4:39-42 叙加城的人邀请主在他们那裏住,主就在那裏住了两天。先是「那城裏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了信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證」(39节)。主在他们中间「住了两天」以後,「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41-42节)。除了提到耶稣「住」了两天,约翰福音没有详细交代耶稣有没有开展别的工作。但根据撒玛利亚人的话,可知他们是因为「听见」而相信耶稣是「救世主」。 这一小段看似平凡的结语,内中实在充满了「审判」和「恩典」。对比先前耶稣在耶路撒冷「行了神蹟」,有许多人就信了耶稣的名,但耶稣却不信任他们 (约翰福音2:23-25)。反观犹太人所鄙视的撒玛利亚人,耶稣并未「行神蹟」,他们竟单单因为「听见」就信靠耶稣!此外,即使是耶稣早期的门徒,也只能认知耶稣是「以色列人的王」(约1: 49),但被犹太人所轻视的撒玛利亚人却仅仅因为「听见」,就知道这是「救世主」。种种的对比,虽未在经文中明示,但细心观察,却处处可见作者记录这些事件的用心。 这段经文提及两种「相信」,第一种是因「别人的见證」而信的,这是间接的、客观的。另一种是「亲自遇见主自己」而建立起的信心,这是主观的、直接的,是从亲身的经历中得著的。在我们接触主的过程中,常常是从客观进入主观,从知识进入经历,但是不管怎样,这些事是清楚的摆明,主耶稣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传奇人物,而是神所立的基督,是神的儿子。祂是可以让人去经历的。祂是「道」,但不是虚渺的东西;祂是「光」,但不是捉摸不到的概念;祂是「生命」,但不是玄妙的名词。祂实实在在可以给人遇见,给人经历,叫人在经历了祂以後,不能不承认说,「这真是救世主」(4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