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第一章

得:1:1-5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1:1-2摩押地位於死海的東部。在士師以笏時代摩押曾是壓迫以色列人的國家之一(參士3:12-30),與以色列之間存有敵意。當時,以色列發生了極嚴重的飢荒,以致以利米勒領着全家移居摩押地。儘管當時的以色列已擊敗了摩押,兩地的關係仍十分緊張。 好几条干河分布在摩押地区之 上,这地雨量充足,土壤吸收力强,宜于耕种。以利米勒 一家人大概北上耶路撒冷,经过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大 道,在耶利哥附近的渡口涉渡约但河。大道在此朝东上到 希实本,与南北行的王道交会,从此通往摩押各地。视乎 他们在何处定居,这旅程当有七十至一百哩长,需时大约 一个礼拜。 寡婦的困境 :寡婦在古代近東是失去一切社會 地位的人,有時更同時失去政治和經濟地位;寡妇是极为悲惨的,她们被社会遗弃,几乎处于贫困不堪的境地。因此,在神的律法中特别规定,与死者有最近血缘关系的亲属应负起承担照顾遗孀的义务。但是,在摩押地拿俄米没有亲属,而且她也不知道在以色列的亲属是否还活着。 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詩篇 68:5 和合本) 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命記 10:18 和合本)

Continue reading路得记第一章

路得記绪论

路得的故事发生在士师时代,约公元前1375-1050年间,書末的家譜若 是沒有跳代的現象,本書的事 跡最合理是發生在主前十二世紀下半,大約與耶弗他、參 孫同時。。那是以色列的黑暗时期,(参士17:6;21:25)。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尽管邪恶和罪恶笼罩着当时的社会,但仍有尊贵的爱和敬虔的信仰存在.拿俄米和路得对神所表现出的忠诚、以及她们彼此之间的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爱和信赖就越發難能可貴。 猶太聖經(也叫希伯來聖經或塔納赫),是將“士師記”與“路得記”合為一卷的·聖經書卷的排序,會將士師記與路得記連在一起。這是因為士師記最後的內容,是第17至21章所講述的一些可怕事件,將路得記加插在士師記的後面,使士師記和路得記這些關於士師時代的記載,能有一個美滿的結局!翻開路得記,我們看到的是需要救贖者的婦人。 即使在最艱難的境況中,神也有他深不可測的目的。當我們讀到這書卷的頭幾頁內容,已經深受觸動,因為書中彷彿每一個人,都身處於苦難和逆境中。這故事發生於士師執政的亂世: 人禍:(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上來攻打他們,對着他們安營,毀壞土產,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因為那些人帶着牲畜帳棚來,像蝗蟲那樣多,人和駱駝無數,都進入國內,毀壞全地。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士師記 6:3-6 和合本) 天災:加上當時以色列遭遇飢荒,使亂局雪上加霜(1:1)。 以利米勒帶着家人遷移到別處去以逃避飢荒(1:2),但這次遷移並沒有什麼好結果。以利米勒死了(1:3),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離世(1:5),拿俄米所有的遭遇都極不順利。 他們前去摩押地有錯嗎?全國皆陷入飢荒,因而想到別的地方求生,這很難說是有什麼不對,只是他們所做的抉擇,並沒有緩解他們的困局。其中與摩押女子結婚,更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俄珥巴所敬拜的肯定是摩押的偶像(見1:15)。這一家人嘗試去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卻反過來毀了他們的生活,其中三人更因而丟了性命。 不過,後面的故事清楚表明了在最悲慘的苦況中,神也有他的計劃,他甚至能把我們的過錯扭轉,使它變成對我們有益的事。將咒詛變為祝福! 讀路得記的眼光(角度) 故事是因為以利米勒做了一個錯的決定,以至招來禍患嗎? 以利米勒從書中並不能看出信仰如何? 「以利米勒」:「我的神是王」的意思。 ●「瑪倫」:可能是「有病的」的意思。 ●「基連」:可能是「釘住固定」、「衰弱」、「憔悴」的意思。??[信.望.愛] 「瑪倫」與「基連」這兩個名字都出現在烏加列文件中,显示這是典型的迦南名字。

Continue reading路得記绪论

《圣经小拚图🧩》7:好撒玛利亚人法

在许多国家,有一个专门为那些,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病人提供热心救助的自愿者而设的保护法案:《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 这个法案,保护自愿者,在好心提供帮助时,却因过失造成伤亡,事后被免去 追究法律责任.该法案的名称来源于《圣经》中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我们来看看耶稣的比喻.耶稣时代,犹太人蔑视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是混血的异族人.有一天,有一个律法师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怎么写的?” 律法师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说:“你回答的对。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律法师为要试探耶稣,并显扬自己,就又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就说了一个比喻: “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城去,半路落在强盗手中。强盗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有一个尊贵的祭司从这条路经过,看见他躺在那里,怕惹事,就远远的从旁边绕过去了; 不久又有一个受人尊敬的利未人走过来,他看见这个受伤的人躺在那里,怕惹麻烦,也照样绕路走了。  后来有一个被以色列人所轻看的撒马利亚人从那里经过,看见那受伤的人,就动了慈心, 他上前去帮助他,并为他包裹伤口,然后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一家酒店里去继续照顾他。 第二天这个撒玛利亚人因为要赶路,没办法再留下来照顾这个受伤的人,就拿出银子来交给店主,并拜托店主说:‘请你继续照应他,如果这些银子不够,我回来的时候必补还给你。’  耶稣问律法师: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那人的邻舍呢?” 律法师回答说:“是怜悯他的那撒玛利亚人。”耶稣就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就是耶稣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今天已成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和口头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Continue reading《圣经小拚图🧩》7:好撒玛利亚人法

《圣经小拼图🧩》 5:大卫与歌利亚的典故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今天更被用来表达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逆袭成功的事情.特别是NBA球场上Allen Iverson的绝地反击,更是使大卫与歌利亚之战成为一个典故.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出自于圣经.当扫罗做王的时候,非利士人来攻打以色列.那时非利士营中有个名叫歌利亚的巨人,他身高三米, 头戴铜盔,身穿重达五十七公斤的铠甲,他连续40天,每天早晚来向以色列骂阵,要以色列出一个人与他单挑,决定战争的胜负.扫罗王和所有以色列人看到巨人歌利亚,都胆战心惊,不敢出去迎战 . 那时年幼的大卫,在家为父亲放羊,他的三个哥哥们跟随扫罗王出征.一天大卫的父亲让大卫去军营,给哥哥们送食物去. 当大卫来到军营,正好碰到以色列军与非利士人摆好阵势,两军对垒,歌利亚像往常一样岀来向以色列军骂阵,以色列人一看见歌利亚都竞相奔逃,极其害怕.大卫很惊讶,问旁边的人:这非利士人是谁?竟敢向永活上帝的军队骂阵! 大卫的哥哥们听到他的大话,很生气,让大卫回家放羊去,但大卫知道争战的胜负全在乎上帝,上帝必帮助以色列. 有人听见了大卫的话,就去告诉扫罗王,扫罗王便派人来召大卫。 大卫对扫罗王说:“大家不要因这个非利士人而丧胆,让仆人去战他。” 扫罗王说:“你不能去,你年纪还小,他却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 大卫说:“我一直替父亲放羊,有时候狮子或熊会从羊群中叼走羊, 我会去追打它,把羊从它口中救出来。 我曾打死过狮子和熊。这非利士人竟敢向永活上帝的军队骂阵,他的下场也必像狮子和熊一样。 上帝曾经从狮子和熊的利爪下拯救我,祂也必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我。”扫罗王看见大卫的信心,就对大卫说:“去吧,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宽大的战袍给大卫穿,大卫却对扫罗王说:“我穿着这些无法作战,因为我不习惯。” 他就拿着放羊的杖,在溪里捡了五块光滑的石头放进牧人用的袋子,拿着投石器向歌利亚走去。 歌利亚见大卫是个面色红润、相貌英俊的少年,就藐视他。 他对大卫说:“你拿着棍子来和我作战吗?我要把你的肉丢给天上的飞禽和地上的走兽。” 大卫答道:“你是靠刀枪来攻击我,我是靠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以色列军队的上帝来迎战你。

Continue reading《圣经小拼图🧩》 5:大卫与歌利亚的典故

《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人,耶穌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他;他是圣经旧约中最后一位先知,也是唯一先知所預言要來的先知,他卻自稱自己是一道声音,这就是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在地上一年多的事工,与主耶稣在地上三年半的事工,藉着四本福音书,会发现有许多事工与时间点上的交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是一位祭司,与母親以利沙伯都是亞倫的後人,他 們在神面前都是義人。夫妻二人年紀老邁,却又不能生育.像亞伯拉罕與撒拉年老得子一樣,约翰的出生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施洗約翰是按照預言出 生的人。在他降生前700年,先知以賽亞即預言說:「有人聲喊 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 四十3); 在他出生前,天使對他父親預言说:「撒迦利亞,不 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 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一13) 天使預言約翰的出生,必使許多人喜 樂;他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淡酒濃酒都 不喝;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叫悖逆的 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路一14-17)。 施洗約翰的出生也可以說是神給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個印證。天使告訴馬利亞她將要从圣灵感孕生一個孩子: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

Continue reading《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经文: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约翰福音 21: 1-5 第二十一章是约翰福音的附篇,是使徒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著成以後,特意补续的。约翰福音到二十章已经全部完结,廿一章好像一个新的开始。除非这一章有特别重要的信息,否则不会把它加添在这裏。 本章有叁个重点:第一、记载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加利利海)显现与祂所行的神蹟;第二、显明耶稣怎样振奋使徒彼得因叁次不认主而带来的沮丧(15-17节);第叁、更正门徒论及约翰不死之谬误传言(18-23节)。 约翰福音信息的分段,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分,而是以「这事以後」(如约翰福音19:28) 或「这些事以後」(1节) 来划分 。因此,约翰用「这些事以後」(1节) 来开始二十一章,是要表明接下来所记载的耶稣显现,与之前的显现其意义是不同的。有什麽不同呢?耶稣起先在犹太地向门徒显现,是要消解门徒的疑惑,使他们确实知道主果真复活了;後来在加利利地及犹太地的显现,则是要栽培他们,对他们讲解神国的事 (使徒行传1:3),交代他们作祂的事工。 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看得见的说话」,是彼得说的「我打鱼去」(3节)。但这句话背後所隐含的「看不见的说话」,是值得你我反复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住它的气氛,方能明白这段经文所表现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群人,他们的情况如何呢?让我们设身处地想想:尽管复活的主叁番两次地显现在他们面前,但十字架的悲剧和他们的失败表现,却仍紧紧揪著他们的心,又怎能立刻就一笔勾销?不错,他们的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这与门徒何干?门徒中稍有良心的,都问心有愧:「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在主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作过什麽呢?在最後晚餐争论谁为大?在客西马尼园呼呼入睡?主被捕时弃主逃命?叁次不认主?躲在楼房上怕得要死?…… 连作犹太议士的约瑟和尼哥底母都比我们勇敢,因为他们去领主的遗体;就连弱质纤纤的妇女都比我们爱主,第一时间去到主的坟墓……」 只有不知羞耻的人,才会以为「主得胜」就等於「自己得胜」。主耶稣的复活虽令人惊喜,但却更深刻、更不留馀地地反映出门徒的一败塗地和一无是处。 现在,他们照著主的吩咐到了加利利,然而,他们到了加利利後,却未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他们本已问心有愧,不知该如何面对复活的主,该如何向祂解释自己的临阵脱逃和弃主求生;此时,他们在加利利等待,但始终不见主的踪影,看似无边等待的情况,更使他们的心情雪上加霜。他们心裏隐隐地觉得,没有希望了。「罢了,不如归去!」这是一个极度愧疚和自责的人,最常采取的方式,把一切的不如意都抛弃,重新回到最熟悉的事物上面寻求寄託。 於是彼得无奈地说:「我打鱼去」,其他门徒也附和说:「我们也和你同去」(3节),他们口中说的是「打鱼去」,其实反映的却是『自暴自弃』的心理:「算了吧,一切都完了,就当结束了,把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抛诸脑後,重新再来吧!」他们没有安息,而想要以最熟悉的工作求得解脱,可是他们并没有得著解脱;相反的,他们产生了另一种新的烦躁,因为他们一事无成 (3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21天

经文: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约翰福音 15: 5-8 本段经文再叁说到『常在我(基督)里面』,究竟这是甚么意思呢?基督徒在基督里面;基督在基督徒里面,这是只有属主的人才能明白的奥秘。我们有一个简易的方式来了解并经历它,这条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打一个比方,借助它来帮助我们了解真理。比方说有个人很软弱,很容易受到试探,逐渐堕落。所幸他有一个朋友,刚强勇毅,能够帮助他从颓靡的情况中爬起来。他必须不断和这位朋友接触,才有力量胜过试探。如果他不这样做,旧的试探会重新抬头并胜过他。人都有堕落的倾向,必须常常接触美善的事,始能胜过邪恶的试探。 『住在基督裏』正是这个意思。耶稣得胜生活的秘诀,乃在於他常与天父上帝接触;他常常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和父交谈。我们也必须常常与耶稣接触。与耶稣接触必须靠实际的行动,比方说──早晨向主祷告,那怕是一个简短的祷告,也能在那一天中产生防范的作用,一个人岂能在和耶稣接触过后就去接触罪恶呢? 『住在基督裏』的意思乃是经常和耶稣接触,同时也包含我们必须安排读经的生活,安排祷告的时间,安排安静的时刻亲近祂,使自己任何时刻都不会忘记耶稣。 许多人不领会「常在基督裏」的重要,故耶稣警告:「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乾,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6节)。枝子若脱离树幹,还可以青翠几天,但不数日终必枯干。若信徒不常在耶稣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乾,灵命终将枯萎。最後「人拾起来,扔在火裏烧了」,这里的『火烧』不是受永刑的意思,而是说信徒若不在祂裏面会变成无用,就好像脱离了主幹的枝子,变成枯枝,只可当柴烧罢了。人们不但不会尊重那失去见證的基督徒,反而会把他们引为笑谈,叫他们觉得羞愧,如同被扔在火里烧了一样。 耶稣又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7节),主耶稣在这里用一个很大的应许,来描述与祂连结的成熟的生命所将带出来的果效:「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这是何等大的福气,凡祈求的就必成就!在本段中,祂乃是说:「你们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里面」,可见主的话在我们里面,与祂亲身在我们裏面相等。这段话向我们开启一个新境界,看见神在基督裏的话,在我们属灵生命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对我们的祷告尤然。 解经王子坎伯摩根解释这一句的时候,把它希腊文的原意重译为:「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你们所要求的,就是你们所当得的,我就把它产生给你们。」事实上,「在主裏面」是一个关键,这是表明我们与基督连结之後,将会产生一个的美好结果。当基督徒住在主裏面到一个地步,主的话也住在他们的裏面,基督的心愿成为他们的心愿,他们能从主的话中知道神所要的,也知道神所不要的;这样的人,他们所愿意的,也就是神所愿意的,所以无论祈求甚麽,都能合乎神的旨意,也都是基督所要求的,祂就成全。「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8节),主耶稣告诉门徒这就是与祂连结的成熟生命的美好结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天父得到一切荣耀! 耶稣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祂都完全付出自己,为我们成就;而祂对每一句话的要求,就是要我们献上全人遵守祂的话,以接受其应验。祂可以完全将自己的旨意交付於信祂之人的意志,祂不怕赐下这样的应许:若我的话常在你们裏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凡是如此相信,又如此遵行的人,祂就会完全实现这个应许。神是信实的,祂说到作到. 过去我们为自己的祈祷不蒙应允找各种藉口,其实我们祈祷软弱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的生命太软弱——我们不能「常在主裏面」!献上一篇文辞并茂的祷告是很容易的事,以人的智慧就可以学习到;但是若要作上达天庭的祈祷,使其感动神,影响那不可见世界之权势,这样的祈祷,这样的言语,就全看我们是否真能「我常在主裏面,主也常在我裏面」了。 耶稣的话教导我们一个功课:当我们对一些事有所祈求的时候,不是先学习怎样迫切祷告,或是怎样禁食求告,更不是预备心思与神摔跤,而是先回到心灵里面,去省察我们与主耶稣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对了,思想与看法也会对,所求的就合神的心意,必蒙应允;关系偏差了,思想和看法就不对,无论怎样迫切直求,禁食祷告,神还是不会应允。记住主所说的:「你们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裏面」。

365天灵修之旅-第309天

经文: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约翰福音 13:27-30 「犹大卖主」这一悲剧终於继续发展下去。主耶稣最後蘸了一点饼给犹大,对他表示特别的友好。犹大受了那一点饼之後,「撒旦就入了他的心」(27节上)。以前只是撒旦把卖主的意思给犹大 (2节,参11/2灵修),但是不断拒绝主恩的结果,撒旦就入了他的心,完全掌控犹大的心思意念与行动。撒旦入犹大的心之前,犹大还有自由意志抉择,但是当撒旦入了他的心之後,犹大便被完全控制。犹大的沉沦,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主给他再造生命的契机;他的堕落,是因为他甘愿作撒旦的奴隶。连主耶稣跪在他前面为他洗脚,都无法感动他的心,犹大彻底将灵魂卖给撒旦了。 耶稣再三地对犹大表现慈爱,想叫他回心转意,却终告徒劳无功。现在忽然来到一个重要的时刻,耶稣承认他所表现的爱失败了,於是祂说:「犹大,你所作的快作罢」(27节下)。因为实在没有再拖延的必要。那是主耶稣用权柄批准他的选择。我们的主好像在说:「我已向你表达了我的爱,你也作了你的选择,那就不要犹豫了。你若执迷不悟要这样作,那就乾脆快作罢!」犹大立刻就出去了。 门徒仍旧不明白耶稣所说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以为耶稣是差他去买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甚麽去賙济穷人 (28-29节)。因为传统上,逾越节是一个有无相通的节期,凡有的人要帮助那没有的,是一个賙济穷人的节期。下面跟著一句引人注意的话:「那时候是夜间了」(30节),犹大出去进入了黑夜。约翰很喜欢一字两用,在他的福音书中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从「上头来的」(约翰福音8:23),就是从神来的属天的上头世界;一种是从「下头来的」,就是现今的世界,正服在那恶者「世界的王」(约翰福音12:31,14:30,16:11) 的手下。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尖锐衝突,其对立之强烈,有如光明与黑暗,彼此不能相交 (参约翰福音1:5)。白天的反面是夜间;不过约翰指出还有另一种夜间,就是人离开耶稣基督去走自己的道路。 约翰用「犹大…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的景象,预示了一种属世的普遍情况,这下头世界就是在黑暗裏行走,以犹大为代表;并且「黑暗不接受光(耶稣)」(参约翰福音1:5),因此「不知道往何处去」(约翰福音12:35)。一个人若不听良善的呼唤, 而听从邪恶的特使,夜间就到了。一个人若离开耶稣就是进入夜间了;假如我们顺服耶稣基督,就是行走在光明中。在我们面前有光明之路,也有黑暗之路。神赐给我们智慧去作正确的抉择,祂也不断地给我们机会去作正确的抉择,但机会总有用尽的一天,到那时各人就要为自己最终的抉择,担负永恒的代价,是再也没有机会挽回的。 犹大不但失去荣耀,他在几乎进入天堂的时候,却选了通往地狱的入口。每一个人都要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犹大作了他的选择,所以进入了黑暗的夜间,永远不得再见光明。求主透过犹大的悲剧,让我们懂得把握每一个主给我们的机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愿神赐福你!

365天灵修之旅-第296天

经文: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24:45-51 今日经文有个长一点的故事,讲的要点与昨日经文的相同,也是说「作好準备」是有实际意义的。故事讲一个僕人,主人给他权柄在主人不在期间管理家业。他可以精心管理(45-47节),也可以胡乱应付(48-51节)。这不同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对「準备好」有更具体的理解:準备好并不是静坐乾等,而是要负责供给家里的人食物 (45-46节),也就是说要通过「尽忠负责」来準备迎接人子的再来。反之,「不準备」则包括为谋私利而剥削他人 (49节)。因尽忠而得的报偿是一个更高的长期负责的位置 (47节);因不忠而得的惩罚就是「重重地处治他」,照字面翻译就是「切成碎片」(51节)!并且「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他的命运将像假冒为善的人(如同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命运一样,假冒为善的人因未尽职而受到谴责,一个不尽忠的基督信徒也不能企望结果会比他们好。 我们的主正向我们传递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当作好準备!不要只是把期望建立在我的得救,我的服事,我对神的话语的认识或是某种的属灵经历,不论这类经历有多麽特别。如果我们要胜过生命中一切的危机,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属灵预备」。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我们最大的危机就是平时没有作好预备。有人曾经和主有个非常密切的关係,或是对神的话语和旨意都有清楚和明确的认识;但是突然之间,当个人生命或事业遭受衝击时,他却好像丧失了所有的勇气,完全崩溃。他们都是已经得救,已经从神而生并且经历过圣灵;但是当危机出现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足够的预备! 有足够属灵预备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的装备不是草率,随便就可以做到的。我们往往以为只要重生得救,就可以过一个「有準备的」基督徒生活。我们错误地以为,一旦天上发生重大变化时,就在那一刻我们「应该」能够及时预备好自己,面对危机。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作好预备」的意思,就是说有先见之明,在一切平安稳妥的时候,仍然勤奋地耕耘,把根基深深的建立在耶稣基督磐石上,他们用功卖力的程度,好像明天就会发生危机似地那麽投入。但很可惜的,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是从不未雨绸缪的一群,我们既不能预知未来,也不想在事先做好预算谋画,我们只是当突然间看到人生的漆黑风暴临到,才说:「快!快把地基挖深;我要把我的房子建立在耶稣基督这磐石上。」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预备」。许多人以为一见乌云密布,就马上快马加鞭地挖掘,以便能把根基立稳,只可惜已经太迟了。亲爱的弟兄姊妹,很不幸,那不是我们一夜之间所能完成的。(取材自《从撒迦利亚书看末世风云》) 谁能说人生不会遇见风暴?谁能说世界末日不会突然来到?一个医生的诊断、一通电话的噩耗、一封粉红解僱单,立时会让我们的人生进入风暴当中。往往在这个时候,那些人们都认为不会倒下的竟然都倒下;那些以为会倒下的,却在试炼中得胜。从教会的领袖到刚信主的人,别以为有任何一个人,会自然而然的胜过这场浩劫!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属灵的预备」。主耶稣不止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说到要「作好预备」。虽然有时我们确实非常明白这个真理,但是一旦实际去预备时,我们也可能会闲懒了。事情为什麽会这样?原因是我们长久以来,都接受主要再来的教导,听多了,我们心中就觉得我们作好了预备;奇怪的是,我们实际上什麽也没有做,因为那起初的警觉,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淡化消失了。 在作好准备这件事情上,我们必须求神赐我们悟性和智慧 (雅各书1:5)。并常常阅读神的话、默想神的话、遵行神的话(『看、想、行』),常常思想耶稣的言行,时时作祂所喜悦的事,天天这样作,使我们的生命深深扎根在耶稣基督这磐石上。愿神赐福你!

365天灵修之旅-第268天

经文 太20:17-23 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复活。”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马太福音 20:17-23 昨天我们看过耶稣的葡萄园比喻,把天国的「恩典」运作的原则向我们阐明。今天,耶稣又再次将赴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的事对门徒提出来 (17-18节)。耶稣这次提及十字架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是祂在「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 边」(17节) 很严肃的对他们说的。这次提到十字架的受难,承上是指出恩典的代价 (参昨日经文),接下是指出人接受神荣耀的道路 (22-23节)。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圣灵在马太福音中这样的安排,所要启示的意思。「恩典」不是没有代价的,只是那代价大到我们付不起,因此神的儿子为我们付了——这是耶稣对门徒重述祂上十字架的事所带给我们的信息。 当我们还像早来的葡萄园工人一样,斤斤计较著工资是多是少的时候,耶稣已定意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要为我们付上极重的代价。圣灵带领马太写到了第二十章,已经提说了两次约拿的神蹟 (参马太福音12:39-41及16:1-4,约拿的遭遇预表耶稣的复活,参6/30及8/10灵修),也两次明说耶稣要上耶路撒冷赴难被钉十字架 (参马太福音16:21-23, 17:22-23)。这表示耶稣在耶路撒冷将面临的事已成定局。现在紧迫感已经加剧,耶稣第叁次提到目的地耶路撒冷,表示这任务的尾声即将开始。耶稣每次提到十字架,总不会漏掉「复活」这一点。但是听在门徒的耳中,他们只听进「复活的荣耀」,却没有听进去「十字架的道路」。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只看见成功时的喜乐,却看不见成功过程的艰苦。 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是雅各和约翰,他们的母亲是撒罗米,可能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姐妹 (参马可福音15:40, 约翰福音19:25)。在路加福音9:51-56,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就是这两个人叫耶稣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 (参7/11灵修)。「那时」(20节) 就是主耶稣第叁次提起十字架的道路的时候,当然也是提说到神荣耀的恢复的时候。「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祂一件事。……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20-21节),说得坦白一点,就是让他们作国度裏的左右丞相。不久以前,耶稣才说了要撇下一切,包括亲属的关係,好专一的寻求神的国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2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