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第一章

得:1:1-5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1:1-2摩押地位於死海的東部。在士師以笏時代摩押曾是壓迫以色列人的國家之一(參士3:12-30),與以色列之間存有敵意。當時,以色列發生了極嚴重的飢荒,以致以利米勒領着全家移居摩押地。儘管當時的以色列已擊敗了摩押,兩地的關係仍十分緊張。 好几条干河分布在摩押地区之 上,这地雨量充足,土壤吸收力强,宜于耕种。以利米勒 一家人大概北上耶路撒冷,经过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大 道,在耶利哥附近的渡口涉渡约但河。大道在此朝东上到 希实本,与南北行的王道交会,从此通往摩押各地。视乎 他们在何处定居,这旅程当有七十至一百哩长,需时大约 一个礼拜。 寡婦的困境 :寡婦在古代近東是失去一切社會 地位的人,有時更同時失去政治和經濟地位;寡妇是极为悲惨的,她们被社会遗弃,几乎处于贫困不堪的境地。因此,在神的律法中特别规定,与死者有最近血缘关系的亲属应负起承担照顾遗孀的义务。但是,在摩押地拿俄米没有亲属,而且她也不知道在以色列的亲属是否还活着。 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詩篇 68:5 和合本) 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命記 10:18 和合本)

Continue reading路得记第一章

路得記绪论

路得的故事发生在士师时代,约公元前1375-1050年间,書末的家譜若 是沒有跳代的現象,本書的事 跡最合理是發生在主前十二世紀下半,大約與耶弗他、參 孫同時。。那是以色列的黑暗时期,(参士17:6;21:25)。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尽管邪恶和罪恶笼罩着当时的社会,但仍有尊贵的爱和敬虔的信仰存在.拿俄米和路得对神所表现出的忠诚、以及她们彼此之间的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爱和信赖就越發難能可貴。 猶太聖經(也叫希伯來聖經或塔納赫),是將“士師記”與“路得記”合為一卷的·聖經書卷的排序,會將士師記與路得記連在一起。這是因為士師記最後的內容,是第17至21章所講述的一些可怕事件,將路得記加插在士師記的後面,使士師記和路得記這些關於士師時代的記載,能有一個美滿的結局!翻開路得記,我們看到的是需要救贖者的婦人。 即使在最艱難的境況中,神也有他深不可測的目的。當我們讀到這書卷的頭幾頁內容,已經深受觸動,因為書中彷彿每一個人,都身處於苦難和逆境中。這故事發生於士師執政的亂世: 人禍:(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上來攻打他們,對着他們安營,毀壞土產,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因為那些人帶着牲畜帳棚來,像蝗蟲那樣多,人和駱駝無數,都進入國內,毀壞全地。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士師記 6:3-6 和合本) 天災:加上當時以色列遭遇飢荒,使亂局雪上加霜(1:1)。 以利米勒帶着家人遷移到別處去以逃避飢荒(1:2),但這次遷移並沒有什麼好結果。以利米勒死了(1:3),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離世(1:5),拿俄米所有的遭遇都極不順利。 他們前去摩押地有錯嗎?全國皆陷入飢荒,因而想到別的地方求生,這很難說是有什麼不對,只是他們所做的抉擇,並沒有緩解他們的困局。其中與摩押女子結婚,更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俄珥巴所敬拜的肯定是摩押的偶像(見1:15)。這一家人嘗試去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卻反過來毀了他們的生活,其中三人更因而丟了性命。 不過,後面的故事清楚表明了在最悲慘的苦況中,神也有他的計劃,他甚至能把我們的過錯扭轉,使它變成對我們有益的事。將咒詛變為祝福! 讀路得記的眼光(角度) 故事是因為以利米勒做了一個錯的決定,以至招來禍患嗎? 以利米勒從書中並不能看出信仰如何? 「以利米勒」:「我的神是王」的意思。 ●「瑪倫」:可能是「有病的」的意思。 ●「基連」:可能是「釘住固定」、「衰弱」、「憔悴」的意思。??[信.望.愛] 「瑪倫」與「基連」這兩個名字都出現在烏加列文件中,显示這是典型的迦南名字。

Continue reading路得記绪论

《圣经小拚图🧩》7:好撒玛利亚人法

在许多国家,有一个专门为那些,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病人提供热心救助的自愿者而设的保护法案:《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 这个法案,保护自愿者,在好心提供帮助时,却因过失造成伤亡,事后被免去 追究法律责任.该法案的名称来源于《圣经》中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我们来看看耶稣的比喻.耶稣时代,犹太人蔑视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是混血的异族人.有一天,有一个律法师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怎么写的?” 律法师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说:“你回答的对。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律法师为要试探耶稣,并显扬自己,就又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就说了一个比喻: “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城去,半路落在强盗手中。强盗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有一个尊贵的祭司从这条路经过,看见他躺在那里,怕惹事,就远远的从旁边绕过去了; 不久又有一个受人尊敬的利未人走过来,他看见这个受伤的人躺在那里,怕惹麻烦,也照样绕路走了。  后来有一个被以色列人所轻看的撒马利亚人从那里经过,看见那受伤的人,就动了慈心, 他上前去帮助他,并为他包裹伤口,然后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一家酒店里去继续照顾他。 第二天这个撒玛利亚人因为要赶路,没办法再留下来照顾这个受伤的人,就拿出银子来交给店主,并拜托店主说:‘请你继续照应他,如果这些银子不够,我回来的时候必补还给你。’  耶稣问律法师: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那人的邻舍呢?” 律法师回答说:“是怜悯他的那撒玛利亚人。”耶稣就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就是耶稣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今天已成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和口头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Continue reading《圣经小拚图🧩》7:好撒玛利亚人法

《圣经小拼图🧩》 5:大卫与歌利亚的典故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今天更被用来表达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逆袭成功的事情.特别是NBA球场上Allen Iverson的绝地反击,更是使大卫与歌利亚之战成为一个典故.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出自于圣经.当扫罗做王的时候,非利士人来攻打以色列.那时非利士营中有个名叫歌利亚的巨人,他身高三米, 头戴铜盔,身穿重达五十七公斤的铠甲,他连续40天,每天早晚来向以色列骂阵,要以色列出一个人与他单挑,决定战争的胜负.扫罗王和所有以色列人看到巨人歌利亚,都胆战心惊,不敢出去迎战 . 那时年幼的大卫,在家为父亲放羊,他的三个哥哥们跟随扫罗王出征.一天大卫的父亲让大卫去军营,给哥哥们送食物去. 当大卫来到军营,正好碰到以色列军与非利士人摆好阵势,两军对垒,歌利亚像往常一样岀来向以色列军骂阵,以色列人一看见歌利亚都竞相奔逃,极其害怕.大卫很惊讶,问旁边的人:这非利士人是谁?竟敢向永活上帝的军队骂阵! 大卫的哥哥们听到他的大话,很生气,让大卫回家放羊去,但大卫知道争战的胜负全在乎上帝,上帝必帮助以色列. 有人听见了大卫的话,就去告诉扫罗王,扫罗王便派人来召大卫。 大卫对扫罗王说:“大家不要因这个非利士人而丧胆,让仆人去战他。” 扫罗王说:“你不能去,你年纪还小,他却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 大卫说:“我一直替父亲放羊,有时候狮子或熊会从羊群中叼走羊, 我会去追打它,把羊从它口中救出来。 我曾打死过狮子和熊。这非利士人竟敢向永活上帝的军队骂阵,他的下场也必像狮子和熊一样。 上帝曾经从狮子和熊的利爪下拯救我,祂也必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我。”扫罗王看见大卫的信心,就对大卫说:“去吧,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宽大的战袍给大卫穿,大卫却对扫罗王说:“我穿着这些无法作战,因为我不习惯。” 他就拿着放羊的杖,在溪里捡了五块光滑的石头放进牧人用的袋子,拿着投石器向歌利亚走去。 歌利亚见大卫是个面色红润、相貌英俊的少年,就藐视他。 他对大卫说:“你拿着棍子来和我作战吗?我要把你的肉丢给天上的飞禽和地上的走兽。” 大卫答道:“你是靠刀枪来攻击我,我是靠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以色列军队的上帝来迎战你。

Continue reading《圣经小拼图🧩》 5:大卫与歌利亚的典故

《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人,耶穌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他;他是圣经旧约中最后一位先知,也是唯一先知所預言要來的先知,他卻自稱自己是一道声音,这就是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在地上一年多的事工,与主耶稣在地上三年半的事工,藉着四本福音书,会发现有许多事工与时间点上的交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是一位祭司,与母親以利沙伯都是亞倫的後人,他 們在神面前都是義人。夫妻二人年紀老邁,却又不能生育.像亞伯拉罕與撒拉年老得子一樣,约翰的出生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施洗約翰是按照預言出 生的人。在他降生前700年,先知以賽亞即預言說:「有人聲喊 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 四十3); 在他出生前,天使對他父親預言说:「撒迦利亞,不 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 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一13) 天使預言約翰的出生,必使許多人喜 樂;他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淡酒濃酒都 不喝;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叫悖逆的 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路一14-17)。 施洗約翰的出生也可以說是神給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個印證。天使告訴馬利亞她將要从圣灵感孕生一個孩子: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

Continue reading《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经文: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约翰福音 21: 1-5 第二十一章是约翰福音的附篇,是使徒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著成以後,特意补续的。约翰福音到二十章已经全部完结,廿一章好像一个新的开始。除非这一章有特别重要的信息,否则不会把它加添在这裏。 本章有叁个重点:第一、记载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加利利海)显现与祂所行的神蹟;第二、显明耶稣怎样振奋使徒彼得因叁次不认主而带来的沮丧(15-17节);第叁、更正门徒论及约翰不死之谬误传言(18-23节)。 约翰福音信息的分段,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分,而是以「这事以後」(如约翰福音19:28) 或「这些事以後」(1节) 来划分 。因此,约翰用「这些事以後」(1节) 来开始二十一章,是要表明接下来所记载的耶稣显现,与之前的显现其意义是不同的。有什麽不同呢?耶稣起先在犹太地向门徒显现,是要消解门徒的疑惑,使他们确实知道主果真复活了;後来在加利利地及犹太地的显现,则是要栽培他们,对他们讲解神国的事 (使徒行传1:3),交代他们作祂的事工。 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看得见的说话」,是彼得说的「我打鱼去」(3节)。但这句话背後所隐含的「看不见的说话」,是值得你我反复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住它的气氛,方能明白这段经文所表现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群人,他们的情况如何呢?让我们设身处地想想:尽管复活的主叁番两次地显现在他们面前,但十字架的悲剧和他们的失败表现,却仍紧紧揪著他们的心,又怎能立刻就一笔勾销?不错,他们的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这与门徒何干?门徒中稍有良心的,都问心有愧:「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在主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作过什麽呢?在最後晚餐争论谁为大?在客西马尼园呼呼入睡?主被捕时弃主逃命?叁次不认主?躲在楼房上怕得要死?…… 连作犹太议士的约瑟和尼哥底母都比我们勇敢,因为他们去领主的遗体;就连弱质纤纤的妇女都比我们爱主,第一时间去到主的坟墓……」 只有不知羞耻的人,才会以为「主得胜」就等於「自己得胜」。主耶稣的复活虽令人惊喜,但却更深刻、更不留馀地地反映出门徒的一败塗地和一无是处。 现在,他们照著主的吩咐到了加利利,然而,他们到了加利利後,却未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他们本已问心有愧,不知该如何面对复活的主,该如何向祂解释自己的临阵脱逃和弃主求生;此时,他们在加利利等待,但始终不见主的踪影,看似无边等待的情况,更使他们的心情雪上加霜。他们心裏隐隐地觉得,没有希望了。「罢了,不如归去!」这是一个极度愧疚和自责的人,最常采取的方式,把一切的不如意都抛弃,重新回到最熟悉的事物上面寻求寄託。 於是彼得无奈地说:「我打鱼去」,其他门徒也附和说:「我们也和你同去」(3节),他们口中说的是「打鱼去」,其实反映的却是『自暴自弃』的心理:「算了吧,一切都完了,就当结束了,把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抛诸脑後,重新再来吧!」他们没有安息,而想要以最熟悉的工作求得解脱,可是他们并没有得著解脱;相反的,他们产生了另一种新的烦躁,因为他们一事无成 (3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因著爱

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蕾莎 (Mother Teresa) 是个阿尔巴尼亚农民的女儿。她因回应神的呼召,愿意到印度教书。但有一天她走在加尔各答的街上,看见病危垂死的妇女,被任意弃在路旁没人关怀,她把病人抱起,送到医院救治却遭拒绝,经她苦苦恳请,院方不得不施药。回家帮他洗澡、照料,不久就痊癒了。那时她听见一个声音说:「德蕾莎,妳要去关怀这些人。」 後来她组织一个叫做「仁爱传教修女会」,经过十馀年艰辛日子,由印度的十八个会发展到五大洲,专以救助贫病孤苦无依者,诸如垂死病人、痲疯病患、孤儿以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垂死的病人给予救治,又传福音给她们。 有一次一个大财主,到印度想要看名满天下的德蕾沙在做什麽。他被带到一个又髒又乱的贫民窟,看见她跪在地上,给一个又髒又臭的妇女洗脚上的烂脓,为她擦药。这个人脸上露出一个诧异的表情说:「给一百万我也不做这种事!」德蕾莎抬起头来平静的说:「先生!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做这种事!」 「 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太25:40)

犹太人的感恩节

       一光明节或修殿节 每年十二月的圣诞节是普天同庆的日子,但犹太人到今日仍对主耶稣抱持拒绝的态度,与二千年前无异.但每年与圣诞节相若的日子,犹太人郤有另一个节期,那就是圣经中的修殿节(约十22),也可以说是犹太人的感恩节 修殿节在主耶稣的时代已经存在,修殿节的来源虽未记在圣经中,但在历史中可以清楚稽考得到。 在两约中间的时代,犹太人被希腊人所统治。安提亚古四世统治期间,逼迫达到高潮。 公元前168年,他闯入耶路撒冷,大肆烧杀掳掠,并妄自闯入圣所,搬走圣殿节的一切.他把金、银、宝物,和凡是他能找到的被珍藏的财宝,统统据为己有。此後,安提亚古四世发布法令,强迫犹太人放弃对耶和华的敬拜及摩西律法,接受希腊的偶像崇拜及风俗。 强迫人信奉异教的命令传到耶路撒冷和全犹太,按照这命令,凡在圣殿内献全燔祭、牺牲和其他的祭礼都要禁止。他又下令将安息日和节庆日看做平常日,圣殿和神职人员不再被视为神圣,而祭坛、殿宇和寺庙都要奉献给宙斯,并且宰杀猪和不圣洁的动物为奉献,并在其上撒猪血, 强迫犹太人吃猪肉;以色列人不得为他们的儿子行割礼……。总而言之,要他们以种种不圣洁、亵渎神的行为玷污他们自己,藉以丢弃律法,改变他们所有的礼义。最後命令中还说:“凡不遵守国王法令的人必须处死。”安提亚古四世的暴政引发了犹太人的反对,不少人因此殉道。 当西流基的安提亚古四世污濊圣殿之後,便激起犹太人极度的不满。犹太人在大祭司马他提亚和他五个儿子帅领之下起而抵抗,结果在势孤力单的情况下,竟能击退强大的希腊人,开创一个新局面。当他们收复圣殿,修葺一番,加以洁净,準备恢复献祭的时候,才发觉希腊人弄污了圣殿中的圣橄榄油,只留下一瓶圣油完封不动,上面仍有大祭司的印记。 犹太人用那瓶圣油燃亮圣所中的金灯台,但担心金灯台很快便会熄灭,因为一瓶圣油通常只够燃点一天。预备新的圣油至少要八天。然而神蹟出现了,金灯台不单在第二天没有熄灭,并且一连八天都大放光明,直至新油备妥,一切问题便解决了。犹太人目睹一切,都认为神蹟出现,是神悦纳他们新建国度的具体明證。因此以後的世代,犹太人都在冬天守节,定名为修殿节。 『修殿节』的希伯来名称叫做HANUKKAH(哈努卡).修殿节期间的八天,犹太人在家中、在房顶上、在行人道旁、在会堂里、在酒店内、在任何可放置的地方,都摆设『哈努卡灯』,就像基督徒摆设圣诞树一样。『哈努卡灯』有小至可掌握的,有大至高达数层楼的,有用橄榄油燃亮的,有用电力发光的,式式俱备,目不暇给。乃纪念两约中间神蹟发生的那八天。 修殿节一连八天,犹太人家家户户都燃点灯台。由第一天燃点两支烛光开始,以後每天添加一支烛光,到第八天便共有九支烛光。圣殿中的金灯台( MENORAH )只有七支灯盏,不够八天的添加,所以犹太人新创一种有九支灯盏的灯台,称为『哈努卡灯』。九支灯盏的排列次序不一,款式千变万化,但必有一支灯盏高出其他八盏少许,称为『头灯』 HEAD LIGHT,用以象徵原本可燃烧一天的那支烛光。其他八盏象徵神蹟发生的八天。 到节期的最後一天,全国情绪沸腾,众人都聚集到会堂或酒店内,参加燃点最後一支灯盏的仪式。莊严的仪式过後,众人大大欢欣地感恩讚美,载歌载舞。由於节期的高潮是到处燃亮的灯台,所以修殿节又称为『光明节』,或称『众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拉屠杀六百万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的岁月中,犹太人仍冒著生命危险去燃点『哈努卡灯』。『哈努卡灯』不单是光明节的圣火,更是犹太人心中的圣火,代表他们祖宗千百年来的信心,深信神必复兴他们的国家,正如在祂在两约中间所施的神蹟。 复国后的以色列,更加重视『光明节』。『光明节』变成犹太人地道的『感恩节』,与美国的『感恩节』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光明节期间,每家都从窗户透射出『哈努卡灯』的光辉,使人联想起圣殿的窗户都是内宽外窄的,为的是叫殿内金灯台的光能儘量散发出去,使更多人能领受圣火的光照。. 今天的犹太人在『光明节』的日子仍遵守这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惟一可惜的是他们忽略了主耶稣以圣殿比喻自己的身体,并且忘记了主耶稣是世上的真光,以致今日仍在那里等候弥赛亚的降临。

快乐,自己决定

萝丝老太太已经九十三岁了。她每天早上八点钟就穿戴整齐,头髮梳成最时髦的样式,脸上化妆一点也不含糊。 她先生刚刚去世,而她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因此,她必须搬到养老院去住。 她在养老院的大厅里等待分配房间。她一点也不急躁,只是安静地等著,脸上带著微笑。 房间準备好了,养老院的社工人员领著她进住。 在电梯里,社工人员将房间内部的状况与佈置描述给她听。老太太惊叹起来,就像八岁的孩子得到心爱的礼物一样。 社工人员说:「老太太!慢点高兴,你还没看到你的房间呢!」 但是老太太说:「那没关係!快乐是自己决定的心情。我喜欢这间房间并不是因为它的佈置,而是我早就决定要喜欢它。每天早上我醒来,我都会决定要快乐一整天。」 「我可以躺在床上,想我自己有多悲哀,我身体大部分的器官都已经不能用了。但我也可以高高兴兴起床,为剩下还能用的器官献上感谢。」 「只要我张开眼睛,每天都是一件新的礼物。我决定要高高兴兴地过。我会搜寻过去一些美好的回忆,心里充满感谢。这些回忆与感谢,可以让我一整天心情都很好。」 「老年就像是一个银行帐户,你可以随时提取你所存进去的东西。」她下了个结论,「所以,年轻的时候要多存一点快乐的事到帐户里,那么下次你提领的时候,又可以再快乐一次。」 感恩的心,是喜乐的泉源。 数算快乐,就被快乐充满。

365天灵修之旅-第321天

经文: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约翰福音 15: 5-8 本段经文再叁说到『常在我(基督)里面』,究竟这是甚么意思呢?基督徒在基督里面;基督在基督徒里面,这是只有属主的人才能明白的奥秘。我们有一个简易的方式来了解并经历它,这条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打一个比方,借助它来帮助我们了解真理。比方说有个人很软弱,很容易受到试探,逐渐堕落。所幸他有一个朋友,刚强勇毅,能够帮助他从颓靡的情况中爬起来。他必须不断和这位朋友接触,才有力量胜过试探。如果他不这样做,旧的试探会重新抬头并胜过他。人都有堕落的倾向,必须常常接触美善的事,始能胜过邪恶的试探。 『住在基督裏』正是这个意思。耶稣得胜生活的秘诀,乃在於他常与天父上帝接触;他常常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和父交谈。我们也必须常常与耶稣接触。与耶稣接触必须靠实际的行动,比方说──早晨向主祷告,那怕是一个简短的祷告,也能在那一天中产生防范的作用,一个人岂能在和耶稣接触过后就去接触罪恶呢? 『住在基督裏』的意思乃是经常和耶稣接触,同时也包含我们必须安排读经的生活,安排祷告的时间,安排安静的时刻亲近祂,使自己任何时刻都不会忘记耶稣。 许多人不领会「常在基督裏」的重要,故耶稣警告:「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乾,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6节)。枝子若脱离树幹,还可以青翠几天,但不数日终必枯干。若信徒不常在耶稣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乾,灵命终将枯萎。最後「人拾起来,扔在火裏烧了」,这里的『火烧』不是受永刑的意思,而是说信徒若不在祂裏面会变成无用,就好像脱离了主幹的枝子,变成枯枝,只可当柴烧罢了。人们不但不会尊重那失去见證的基督徒,反而会把他们引为笑谈,叫他们觉得羞愧,如同被扔在火里烧了一样。 耶稣又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7节),主耶稣在这里用一个很大的应许,来描述与祂连结的成熟的生命所将带出来的果效:「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这是何等大的福气,凡祈求的就必成就!在本段中,祂乃是说:「你们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里面」,可见主的话在我们里面,与祂亲身在我们裏面相等。这段话向我们开启一个新境界,看见神在基督裏的话,在我们属灵生命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对我们的祷告尤然。 解经王子坎伯摩根解释这一句的时候,把它希腊文的原意重译为:「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你们所要求的,就是你们所当得的,我就把它产生给你们。」事实上,「在主裏面」是一个关键,这是表明我们与基督连结之後,将会产生一个的美好结果。当基督徒住在主裏面到一个地步,主的话也住在他们的裏面,基督的心愿成为他们的心愿,他们能从主的话中知道神所要的,也知道神所不要的;这样的人,他们所愿意的,也就是神所愿意的,所以无论祈求甚麽,都能合乎神的旨意,也都是基督所要求的,祂就成全。「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8节),主耶稣告诉门徒这就是与祂连结的成熟生命的美好结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天父得到一切荣耀! 耶稣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祂都完全付出自己,为我们成就;而祂对每一句话的要求,就是要我们献上全人遵守祂的话,以接受其应验。祂可以完全将自己的旨意交付於信祂之人的意志,祂不怕赐下这样的应许:若我的话常在你们裏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凡是如此相信,又如此遵行的人,祂就会完全实现这个应许。神是信实的,祂说到作到. 过去我们为自己的祈祷不蒙应允找各种藉口,其实我们祈祷软弱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的生命太软弱——我们不能「常在主裏面」!献上一篇文辞并茂的祷告是很容易的事,以人的智慧就可以学习到;但是若要作上达天庭的祈祷,使其感动神,影响那不可见世界之权势,这样的祈祷,这样的言语,就全看我们是否真能「我常在主裏面,主也常在我裏面」了。 耶稣的话教导我们一个功课:当我们对一些事有所祈求的时候,不是先学习怎样迫切祷告,或是怎样禁食求告,更不是预备心思与神摔跤,而是先回到心灵里面,去省察我们与主耶稣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对了,思想与看法也会对,所求的就合神的心意,必蒙应允;关系偏差了,思想和看法就不对,无论怎样迫切直求,禁食祷告,神还是不会应允。记住主所说的:「你们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