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70天

经文: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翰福音 2:17-22 耶稣洁净圣殿的作法立刻引起了两种人的反应。首先是门徒的反应。他们记起诗篇六十九篇7-9节。这首诗提到:当弥赛亚来到时他必为神的殿心裏火热。所以当门徒心中记起这节诗的时候,他们对耶稣是弥赛亚的认识就更深刻更肯定,因为只有弥赛亚才会有这种行动。犹太人也和门徒一样,认出耶稣的行为是祂自认为是弥赛亚,但他们的反应却与门徒截然不同。一般人对弥赛亚的观念都是与「神蹟」有关的,因此犹太人要求耶稣用神蹟来證明祂的权能。从这裏开始,我们看到耶稣与祭司们产生了衝突,引发了犹太领袖们对祂的敌意,揭开了十字架的序幕,这是祂在犹太人手上受苦之路的开始。 耶稣回答他们:「你们拆毁这殿,我叁日内要再建立起来」(19节),祂的回答指出了一个重大的真理,当时没有人听得懂,但後来却被犹太人恶意扭曲,作为定祂罪的假见證 (马太福音26:61) 及对门徒的控告 (使徒行传6:14)。约翰在後面加了一段解释:「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所以到他从死裏复活以後,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21-22节)。这两节经文是使徒约翰亲眼见过耶稣复活,并经过六十年之久思想复活的主之後,很笃定地把这个解释写入福音书中。但耶稣「以祂的身体为殿」的意义究竟是什麽呢?耶稣是指祂来了会停止这一切人为的敬拜方法,而代之以「心灵的敬拜 」(约翰福音4:21-24);一切动物的献祭和祭司所行的礼仪都要停止,而代之以直接与神的灵交往,那是不需要人造的圣殿、烧香和祭品的,因为耶稣已经来到,祂带来一条进到神面前的路,而不需要这些人为的礼节。 圣殿里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很快的传遍犹太人的世界。 耶稣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地点,做了这一件事情,他的用意,显然是在向世人宣告一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耶稣要对当时以色列人的宗教领袖们宣告:圣殿的权柄不在他们的手上,而在神的的手上。 这些祭司们藉著他们在圣殿的职位而谋取利益,多少年以来的传统都是如此,从来没有人敢对他们的地位与作风提出质疑的,但是主耶稣直接对他们切身的利益与权力发出挑战。 第二,耶稣要对门徒宣告:耶稣与神的关係。 第叁,耶稣要向我们宣告:自从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後住在信徒的心中,如今我们的身体就是神的殿。 既然我们的身体是神的殿,那麽,在神的殿中自然要由耶稣来掌权。 若你真承认他是你的主,他进入你的心中以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洁净圣殿,也就是洁净我们的心。 

365天灵修之旅-第69天

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约翰福音 2:12-16 之前我们看到了主行的头一件神蹟,是在迦拿的婚筵上。迦南婚筵上水变酒的神蹟的意义是在於显出耶稣如何使婚筵得以继续。 这神蹟启示了从伊甸园中就开始的永恒筵席,儘管因为罪而被迫中断,但最终还要继续。 耶稣的第一个神蹟指向了那个盛大的羔羊的婚筵。 现在我们又读到另一个神蹟,这次是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主耶稣也参加了。 他要做的事是去他父的殿,他的任务是使神的子民回归真正的敬拜。 圣殿在这敬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神的殿,是全能的耶和华喜悦住在他子民中间的地方。 但主耶稣在圣殿中看到的情形却无法让他欣喜。 圣殿的院子看起来更像集市而不是一个敬拜和祷告场所的入口。 看到这些,耶稣的震怒和忌邪之情被点燃了,他把商贩和兑换银钱的全部赶走。 在福音书中,耶稣有两次洁净圣殿的记录。第一次发生在传道的初期,就是本处约翰福音书的记载;第二次记载在其他叁本福音书中:马太福音21:12-13、马可福音11:15-17、路加福音19:45-46,发生在传道的末期,光荣进入耶路撒冷城之後。我们今天要看的,是耶稣传道早期的洁净圣殿那件事。 逾越节是犹太人叁大节期之一,从各地来耶路撒冷朝圣的人不能用携来的货币在圣殿奉献,因为罗马的货币上铸有该撒或其他神祗的像,有渎圣所,必须兑换成供圣殿专用的货币。因此圣殿外院挤满了兑换银钱的人。献祭要用牛、羊及鸽子,贩卖这些祭物的人和牛、羊也塞满了外院,人声十分吵杂。因为牛羊要由祭司接纳是「无残疾的」才可作献祭用,作买卖的商人要经由祭司允许才可开业,因此祭司们公然与商人勾结,从买卖中渔利。 但是对远道而来的人,这种作法十分方便,使他们不必大老远地带牛羊而来;何况兑换银钱和卖牛羊鸽子的地方不是在圣殿中犹太人的院子裏,而是专为外邦人分别出来的院子裏。因此就算明知祭司会从中图利,当日也没多少人觉得这有甚麽不对。 然而我们看到,耶稣对这种情形愤怒到一个地步,甚至动起手来,推翻桌子、赶出牛羊。在福音书中,还真不常见耶稣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为何耶稣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因为,第一、敬拜神只剩下了外表,失去了敬虔的实意。敬拜而没有敬虔是件可怕的事,它会使敬拜变成仪式化而勉强进行,祷告也会变成自言自语、索然无味;其次、犹太人的自私自利,使神的殿受了污辱。圣殿有几个院子,最外面是外邦人院,然後是妇女院、以色列院,然後是祭司院,最裏面是圣所、至圣所(参右上图)。所有的买卖都是在外邦人院进行,那是外邦人唯一可以进到圣殿的地方。神素来的心意乃是犹太人应该使万国蒙福,但现在他们只想到自己,以及在敬拜神的事上图方便与舒适,却以占用外邦人的院子,剥夺外邦人敬拜神的权利为代价。原意为让人悔改不致灭亡的圣殿当中,见它竟沦落到徒有敬虔的宗教形式,事实上却妨碍人真心悔改接近天父的地步,且利用一般人的敬虔来谋利,这是十分可耻的. 耶稣说“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当中要突出的,不是“万国祷告的殿”而是“我父的殿”!二者并不矛盾,但重点有所不同。“万国祷告的殿”所突出的是上帝与万国/万族/万民的普世性关係。“我父的殿”所突显的是耶稣基督与父的关系,而这是约翰福音所要突显的是耶稣基督的身份. 为何讲“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并且手段如此激烈,因为买卖的关係是交换的关係,讲条件、讲利益,与“父子”/“上帝与衪的儿子”的关係,根本是背道而驰,刚好相反,难以并存。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69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68天

经文: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约翰福音 2:11 主耶稣使用这些佣人服事了所有的人,但祂却没有张扬,除了少数人 (马利亚、门徒及佣人) 之外,婚筵中没有甚麽人晓得这一件神蹟的发生。这样说来,「祂的荣耀」(11节) 在那里呢?「祂的荣耀」乃就著祂的门徒而言,是他们相信了祂 (11节)。当这少数的门徒受耶稣呼召跟随祂时,他们是相信祂的,可是他们现在所看到的,把他们的信心再向前带一步,在那时刻之前,他们从未如此看见祂的荣耀,因此他们「就信祂了」(11节)。 耶稣在迦南婚宴中将水变为酒虽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蹟, 但是否有一点“大材小用”? 因为婚宴中酒用光了的确是一椿扫兴的事, 但相比於其他医疗性的神蹟, 如耶稣医治生来瞎眼或瘸腿的人, 则耶稣变水为酒似乎不是一种急切的神蹟。究竟耶稣为何要行此神蹟? 从神蹟的比较来看, 迦南婚宴的神蹟是一种“非医疗性”的神蹟, 但正因此迫使我们可以深思神蹟的意义。神蹟的产生故然是解决人间的疾苦, 但如果这是神蹟唯一的作用, 那我们就很难解释迦南婚宴神蹟的意义。并且我们亦很难解释2:11的经文: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68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67天

经文: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约翰福音 2: 9-10 奇妙的事发生了!那些水已经变成酒,人的难处全然解决了!在这个故事裏,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顺服耶稣的吩咐」。首先,耶稣的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甚麽,你们就做甚麽」(5节),这就是『顺服』。接著,「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7节),这又是『顺服』!最後,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8节),请注意:这是「洗手水」,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看了,都不可能相信酒会从这些混浊的「洗手水」而出,但是用人仍是送了去 (8节),这还是『顺服』!因此,在整个「水变酒」神蹟发生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连串的「顺服」。顺服的背後就是「相信」,因著信心,人才能经历耶稣的神蹟。 管筵席的一席话,道出了主耶稣处事与一般人的分别:「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0节),作者约翰写这段文字时,其佈局的巧妙转折,真叫人感触良多。借古喻今,这段经文要我们看见的,不是耶稣有一天「曾」把水缸的水变成酒,而是要我们看见耶稣「一直」到今天都仍在做的:什麽时候耶稣进入人的生命,什麽时候生命就有一种新的品质像水变酒一般转变过来。没有耶稣,生命是暗淡的,有了耶稣,生命就变得香醇丰盛、多姿多彩而充满喜乐 (约翰福音10:10)。 祂能变水为酒,将我们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的人生真正甘美,祂就是主耶稣。那天晚上,主耶稣在那个『酒用尽了』的筵席中,把水变为酒。今天祂也要在你我人生的筵席上,将我们身上的死亡变为生命。不仅如此,这个新的生命和那天晚间的新酒一样,要为你、为我带来更美好、更丰富、更实际的享受。因为,凡喝过那『水变为酒』的,都同意那天晚上管筵席的看法。 他说:『好酒。』不仅如此,还是『不尽的好酒』。 请注意:约翰是在主耶稣被钉六十年後才写这本福音书的,六十年来他在回忆中沉思默想,以致他终於见到当时未曾见到的意义——「好酒留到如今!」他好像在对我们说:如果你想要喜乐丰满的生命,记得邀请耶稣基督进入你的生命,你的生命将会改变,像水变成好酒一般!

365天灵修之旅-第66天

经文: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约翰福音 2: 5-8 马利亚是个心思敏锐,大有信心的女子,当她明白了耶稣的话中之意後,便立刻吩咐用人照耶稣之命而行。这裏有六缸的水,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是用来洗手洁净用的。难得的是用人们听从了马利亚的话,当主吩咐他们把水倒满在这些缸裏,他们不问为什麽就照样的作了。倒满了後,主耶稣又吩咐他们舀出来,送去给管筵席的人,而这些用人很有勇气,竟然敢把洗手的水拿去给他们的客人喝. 从这个故事来看,神行神蹟有个「叁部曲」: 第一、「酒用尽了」:这是神行神蹟的前提。它暗示,只有当人手酿造的酒用尽了,也就是人承认自己的能力到了尽头,已经没有任何容许个人施展能力的空间时,神的手才会干预; 第二、神蹟的发生,是由人向神的呼求或祷告引起的; 第叁,单纯地顺服神的带领,神蹟就会在神与人和谐的配合下,在最恰当的时刻出现。 活在现时代的人,要经历神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靠著各样看似充沛的人为资源,不轻易也不愿意被神带到「酒用尽了」的地步。更不用说还有「诚心等候」、「彻底顺服」的考验在后头等着. 上帝允许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为叫人了解:人的能力有限,有时真的很无奈;不过更重要的是,上帝同时也向我们彰显:祂那无限的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困难。 犹太人按律法有许多洁净的规矩,门口石缸的水本是用来洁净的。此处水不满的事实象徵犹太教已经非常贫乏,律法的洁净只及於身体的表面而无力深入内心,不但酒用完了,连水也不满。这时耶稣不直接解决酒的问题,却去管那六口石缸,要用人把水倒满(v.7)。当人为「没有酒了」的窘境来呼求耶稣时,祂却往往要人「把水倒满」,这时我们会顺命而行,还是会忍不住提醒耶稣祂搞错了?感谢主,当人顺服时,耶稣的第一个神蹟发生了:六口石缸的水变成了美酒,而美酒正是弥赛亚来到的兆头,因为「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溪河都有水流」(珥叁18)。主耶稣行事超乎我们所想所求,使我们福杯满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从用人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用人可能默黙无闻,只是被人叫来做这做那。在这个神跡中,耶稣没有把水直接变出来,而是请用人把水拿来。为什么?因为耶稣要与他们同工,耶稣要他们参与,耶稣要和他们一起创造神跡!犹太人装洁净用水的缸不小,每个大约能装20到30加仑水(参见英文NIV版圣经)。当用人辛辛苦苦地把六个缸都装满水的时候,他们第一个看到了水变成了酒,他们第一个看到了耶稣的能力与荣耀!可以想像他们是何等的惊讶与喜乐。

365天灵修之旅-第65天

经文: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约翰福音 2: 1-4 这是圣经裏记载主耶稣35个神蹟中的第一个,也是约翰福音记载的八个神蹟的第一个。只有少数的门徒目击这个神蹟。迦拿在拿撒勒东北约四英里,距下约但河有叁日的路程,也是耶稣在数日前刚呼召的门徒拿但业的家乡.为什麽耶稣呼召门徒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带领他们禁食祷告,却是去参加婚筵?为什麽耶稣的头一个神蹟是在婚筵中施行的?这裏头是否有什麽属灵的意义?——当神造了亚当和夏娃後为人类所行的第一件事是什麽?就是为他们举行婚礼,从而制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耶稣也以婚礼来开始祂的事工,藉此表明自己的身份,表徵祂与教会的关係,并宣佈天国的到来,因为「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宴席」(马太福音22:2)。 「酒」在圣经裏常用作「喜乐」的象徵。按犹太人的礼节,婚筵席间,主人会无限量供应美酒,所以当年的迦拿婚筵,「酒用尽了」(3节),是件非常尴尬失礼的事。当马利亚把这问题带到耶稣面前时,耶稣对母亲的回话,乍看之下,令人觉得不甚礼貌。 耶稣怎能以这样近乎无礼的话回应母亲呢?这是许多信徒的问题。无怪乎许多释经书,甚至圣经译本都努力尝试冲淡这段经文叫人为难的地方。50 一旦我们淡化,甚至美化这段对话,恐怕对这段经文的意思失诸交臂了。从叙事本身的发展来看,迦拿水变酒的中心和主权完全在於耶稣。耶稣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二4),祂并没有说:「我们的时候还没有到」。约翰叙事提到的「时候」,是个极其重要的主题,也是只用在耶稣职事(特别是钉十字架)的「时候」 。耶稣那看似兀突的回答,旨在清楚表达除了上帝的旨意之外,祂职事的主权不受制於任何人,包括马利亚。有的圣经学者告诉我们,主耶稣直称其母亲为妇人,并非对她不尊敬,而是表示关係上的某种相隔。也就是说,虽然马利亚身为主的母亲,但就与神的关係而言,却不是以肉体的亲情来衡量。 在婚筵中「酒用尽了」,这是何等尴尬难堪的事,一场喜剧也许就此变成闹剧甚至悲剧。这不正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好的光景总是短暂难留,人靠著自身的热情不可能甜酒尝不尽,到头来总得面对「酒用尽了」的局面。人生有太多意外是无法理解的,而且这些意外单靠人的能力绝对无法解决,只有那位创造天地的主,那位掌管过去、现在、未来的神,可以扭转乾坤,并且使原本遗憾的事,变成比意外还未发生以前更理想的状况。 照圣经的解经原则,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眼、人物、事件,通常都有特别的启示意义。所以,这第一个神迹,也必定有其特别之处。 圣经告诉我们说,当婚宴进行之际,酒用尽了。这是神行神迹的前提。它暗示,只有当人手酿造的酒用尽了,也就是人承认自己的能力尽头了,神的手才会干预进来。换言之,当人自己的能力被挤到边缘的角落,已经没有任何容许个人施展活动能力的空间时,神才找到了行神迹的立足点。

365天灵修之旅-第64天

经文: 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约翰福音 1:50-51 昨天我们看到,拿但业因耶稣看透他的心灵深处而降服。在今天的经文中,主耶稣要把他带到更高的一层启示裏,让他从眼见裏的看见主,进到在信心裏看见主。无花果树下的经历是在『眼见』裏,「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50节) 则是在『信心』裏、在启示中。穿透无花果树的遮蔽看见拿但业是极小的事,那「更大的事」是指出神的儿子与人的关系,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祂,没有人能到神那裏去:「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51节)。 这段话是旧约圣经裏早已预告的,那故事记载在创世记二十八章,发生於主前大约一千八百七十多年,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属灵经历。当时,雅各骗取了哥哥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父亲的祝福之後,因为害怕哥哥报复而出逃。当他行走在茫茫旷野中,正感孤独无助时,晚上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神站在梯子以上对他说话 (创世纪28:12-13)。 耶稣向门徒说,他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51节),这是耶稣引用旧约雅各梦中的异象,神的使者在天梯上去下来。这个异象要应验在耶稣身上,祂自己就是那天梯,是人与神之间唯一的桥樑与中保。人要脱离罪恶,得著救恩,与神和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信靠耶稣基督。 耶稣以「人子」自称,有它的旧约背景。诗篇八4:人算什麽,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顾他。这里的「世人」,希伯来文可直接翻译为「人子」,就是「人类」的意思。耶稣用人子这个称呼,显示他自己也是人,好像普通人一样;希伯来书记载耶稣也曾凡事受过试探,因此他能谅解人的软弱和搭救被试探的人。 但「人子」这称谓还有更丰富的含意。先知但以理曾在夜间的异像中,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著天云而来,这人子在神面前,得著权柄、荣耀和国度,使天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而且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他的国度也是永不败坏的(但七13~14)。由此可见,「人子」一词含有荣耀的意义,人子的根源是属天的,并且拥有无上的权柄,要建立不朽的国度。 因此,当耶稣引用「人子」称呼自己,并不单纯是一种谦逊的称谓,更是一个充满荣耀的称谓,其使命就是建立属神永不朽坏的国度,这正是弥赛亚的使命。 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一51)天会打开,主耶稣自己就是天梯;使者就是服役的灵,是神安排来帮助我们的天使。他们上上下下,把我们的需要带到神的面前,并把神的供应、神的祝福带给我们,好叫我们活在神的爱中,一方面享受祂的同在,一方面完成神在我们身上的呼召。 天的门能够被打开、能够上去,是因为有梯子。只有主耶稣可以把我们带到天上去,而且在梯子上头有耶和华。这句话是指进入永恒、活在永恒。神不但创造我们,并且在我们身上有一个永恒的计画。人生在地上或许有很多选择,但永恒却只有两个选择:天堂或地狱。你与神永恒的关係将由你与祂在地上的关係决定。你若学会如何爱慕、信靠神的儿子——耶稣,你会被邀请与祂同享永生;但若拒绝祂的爱、宽恕与救赎,你将永世永远与神分离。 永恒很难解释,因为永恒不是人发明出来的、不是人製造的、也不是人能够掌管的。我们尚且无法掌握明天、下个月,何况是永恒。永恒是属神的、是神所掌管、神所创造的。换句话说,我们无法用头脑分析而明白永恒,只有当我们遇见这位永恒的神,就是真实的信靠主耶稣时,才能真实地经历到永恒,而得到永生。

365天灵修之旅-第63天

经文: 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约翰福音 1:43-49 这是耶稣正式公开出现在众人面前的第五天的记载 .我们会看到,耶稣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呼召了两个门徒跟随祂。第一个是腓力,腓力是一个希腊名字,按理他应该有个犹太名,但圣经中未见提及。腓力是耶稣直接呼召的第一人,耶稣说:「来跟从我吧!」(43节) 腓力就这样的跟从了耶稣。你是否觉得奇怪,为什麽这麽简单的一个呼召,腓力就跟从了主,做主的门徒呢? 约翰福音立刻就给了我们答案:腓力找著了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45节)。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素常留心考察先知预言的人。他对认识真理的工夫一定下得极深,他的心早已预备好了迎接弥赛亚,所以一遇见主耶稣,就认出祂是弥赛亚来。耶稣能看透人心,因此祂直接呼召腓力。腓力不是施洗约翰的门徒,没有受过正式的神学训练;那时主耶稣也没开始行神蹟,对腓力也没说过什麽预言;但一个熟习真理的人站在真理面前,马上就能认出来。人遇见了主,就遇见了恩典和真理 (约翰福音1:14),真理是带有能力的,若不是愚顽人,在恩典的吸引和真理的光照下,一个预备好的人就会立刻认识主耶稣是谁。 腓力认识了耶稣,就去找拿但业(45节)。但腓力的见證叫拿但业所领会的只是「拿撒勒人耶稣」(45节),这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因为他瞧不起拿撒勒这卑微且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可是,主耶稣只向拿但业说了几句话,在拿但业的心裏,主耶稣就从一个「拿撒勒人」成了「神的儿子」,成了「以色列的王」(49节)。为什麽呢? 原来耶稣此处所谓「在无花果树底下」(48节)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用词。因为凡是虔诚的犹太人,都会经常在无花果树下研读默想律法、祷告亲近神、并等候弥赛亚国度的来临。 因此当耶稣这麽一说,使拿但业惊异的不是耶稣见到他在无花果树下,而是他感到耶稣己看透了他的心灵深处,他内心最深的意念在这位主的面前无所逃避,是以在这位洞察人心的主面前,拿但业毫不犹豫的就降服了。他的表现正应验了耶稣对他的评语:「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没有诡诈的」(47节)。 耶稣没有直接解答他的问题。耶稣只说,「你在无花果树下的时候,我就看见你了」听见耶稣这句话,拿但业回应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经文留下了供人思想的空间。也许除了拿但业和耶稣外,永远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曾与耶稣相遇的人应能发出会心微笑。一句话、一节经文、一首诗歌、一幅图画,四周的人总是不明所以,只有耶稣和祂所触摸的人才会明白箇中底蕴。 坦白说,这些门徒刚开始「跟从」耶稣,并不是建基在完整的神学概念或教义之上。门徒对耶稣的称谓,有「拉比」(一 38)、「弥赛亚」(一41)、「摩西在律法书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位,我们已经遇见了,他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一45)。究竟门徒对耶稣的身分和职事有多少掌握?从表面看,门徒似乎真的认识耶稣。然而,「他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这句话暴露出他们对耶稣的认识还是相当有限的。因为约翰福音一开始已经清楚宣告耶稣是从上而来的,祂是从太初就存在,并与上帝同在的道。只有不明白耶稣真正身分和来源的人,才会视祂来自拿撒勒(一46,七52)、是约瑟的儿子(六42)。这几位亲身跟从耶稣、经历祂职事的门徒,未必清楚耶稣的身分。再者,耶稣对拿但业和其馀的门徒说,他们「还要看见比这些更大的事」(一50),就充分表示他们的信仰还有待成长。 门徒将要晓得耶稣就是那连接天上人间的梯子。祂是人通往上帝的门和道路,一所不囿於地域的圣殿,一条没有种族之分的道路。祂不但是以色列的王,更是世界的救主.

365天灵修之旅-第62天

经文: 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约翰福音 1:42 当安得烈带西门到耶稣面前时,即便没有人告诉耶稣,祂也知道西门的名字和他那衝动的性格。「耶稣『看见』他」的原文指聚精会神的凝视,不只是看外表的事物,而是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耶稣是神,祂知道西门的个性,知道他的一切,所以耶稣做了件一般人会觉得奇怪的事情:刚见面就改了西门 (希腊文Simon,希伯来文Simeon-西缅) 的名字。矶法是亚兰语,其希腊语为彼得,是「石头」(rock) 的意思。 彼得是「石头」(rock)的意思,这种石头不是零碎小石,而是巨大坚硬的磐石。耶稣以长远的眼光、永恒救赎的角度,知道这个年轻的渔夫,将成为传递真理的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后来,多人看见耶稣的神蹟,多次想要拥戴耶稣作王,耶稣经常离开群众,却紧紧带著彼得。甚至耶稣在钉十字架之前,还对彼得说:「撒旦想要得著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後,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二十二:31~32)彼得相信耶稣,经历的是「质变」,由沙漠变磐石、由可废弃的变为天国的宝贝,由软弱变为坚固的石头。 要将沙漠变成磐石,在自然界几乎是不可能的。磐石只会经由风化、日曬、风吹、雨淋,逐渐的变成细石、砂子。砂子要反自然方向凝聚成磐石,必须又回地壳底下,经由高温、高压的重塑,才能重现磐石。要改变一块石头已经这麽困难了,何况是人。人有自己的意志、选择,世俗的喜好、引诱,文化的禁锢、压力,人性的罪恶与软弱,这些只会加速人的劣化,即使是宗教、哲学、美学、教育,只能期待减缓劣化的速度,但是无法产生彻底的质变。只有耶稣,才能给人带来这种质变。祂在彼得身上就做这一个宣告,你不再是沙漠,而是磐石。 当耶稣进到彼得的生命裏,这个简樸的渔夫就成为一个有新目标和新生命的人。他并非变成一个完全的人,他仍然是西门彼得。感情衝动的彼得肯定不会是一块稳重的石头,事实上对一般人而言,他们对彼得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他叁次不认主耶稣的事了 (参路加福音22:54-62)。但耶稣拣选祂的跟随者,不是找一些模範,而是拣选平凡人,可以被祂的爱所改变,并成为祂的见證。耶稣愿意接纳任何人——即使那些常常失败的人。 在旧约中,改变名字通常是表明与神有新的关係。例如雅各改名为以色列 (创世纪32:28),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 (创世纪17:5)。当一个人进入与神的新关係时,彷彿生命重新开始,成为一个新人,所以要有一个新的名字。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耶稣是怎样看一个人的:耶稣不只看到我们目前是如何,祂也看到我们将来会如何。就像耶稣看彼得,祂看到的不只是加利利的渔夫,还看到他会成为教会的柱石。跟随耶稣的人,生命经历的是「质变」,由沙漠变磐石、由会朽坏的变为天国的宝贝。

365天灵修之旅-第61天

经文: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约翰福音 1:40-42 这是耶稣正式公开出现在众人面前的第四天的记载。在这段经文中,约翰为了要帮助希腊读者多些了解,他又解释了一个希伯来字:「弥赛亚 Messiah」。「弥赛亚」与「基督 Christ」是同一个字,弥赛亚是希伯来文,基督则是希腊文,两个字都解作「受膏者 Anointed」。如同古代帝王即位时都要接受油膏一般,弥赛亚与基督都解作「神所膏的王」,就是神所委派,完成神的定旨,成就神永远计划的那一位。 今天经文记载著,最早跟随耶稣的两个人,一个是安得烈,另一个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约翰。安得烈很快便找自己的哥哥西门,告诉他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遇见弥赛亚了!」(41节) 。自从亡国之後,犹太人迫切地盼望等候那应许的弥赛亚──神的受膏者—已数百年了,现在西门从他的弟弟口中听到弥赛亚就在附近,可以想见他该有多惊奇,多喜悦啊! 使徒安得烈,我们对安得烈的认识不多,但仅此一处记载,已将他的个性完全表明出来,安得烈是门徒中很特别的一位。 他有两个特点:第一、安得烈安於次要的位置。安得烈不是使徒的中心人物之一,人们可能不知道安得烈是谁,但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兄弟彼得是谁。他是最先跟从耶稣的两个门徒之一;彼得之遇见耶稣是安得烈引见的;安得烈期望在门徒中占个重要的位置应是很合理的,但在各福音书的记载中,并未见安得烈为这点抱怨。安得烈真可谓是一切谦卑、忠心、安於次要位置的门徒的代表。 第二,安得烈也是领人去见耶稣的典型人物。在福音书中只有叁次安得烈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一次就是本段所记述他把彼得带给耶稣的事;一次就是他把那个带有五饼二鱼的小孩带给耶稣的事 (参约翰福音6:8-9);另一次则是他把外邦希腊人带到耶稣面前的事 (约翰福音12:22)。安得烈具有传教士一般的心肠,他自己找到耶稣之後,就毕生介绍别人进入这美好关係中。在这点上,他的确是我们的模範。 我们来看安得烈领人遇见耶稣的四个步骤: 1,先-找到自己的兄弟西门,有属灵的敏锐度。 2,找-好东西跟好朋友分享,积极的态度,不是「等」。 3,说-开口为主作见證。安得烈跟他的哥哥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 4,领-把人带到主面前,让主自己跟他说。「於是领他去见耶稣」这是个聪明的方法,你要把人带到主面前,当他遇见耶稣,生命就改变了。 当一个人遇见耶稣,通常也会希望亲人也能见祂,分享自己的喜悦。救恩就是这样宝贵的东西。安得烈没有领西门到甚麽雄伟的殿堂或甚麽知名的教士那裏,而是「领他去见耶稣」 (42节)。这对我们是个重要的提醒——我们不必作什麽伟大的佈道家,也不需要伶俐的口齿才能传福音,我们只需要告诉别人耶稣的事,「领他去见耶稣」,神自会照顾其馀的事情。然而,除非我们自己跟耶稣有生命连结的关係,真的发现耶稣基督是位又真又活的神,是我的救主,不然我们是不会有热诚领人去见耶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