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

经文: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 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约翰福音 1:35-37 这是耶稣正式公开出现在众人面前的第叁天的记载.首先我们一而再听到施洗约翰为耶稣所作的见證:「看哪,这是神的羔羊!」(36节),这一次是当著他的两个门徒说的。他知道得很清楚,对门徒这样谈到耶稣无异於叫他们离开自己转而效忠这位更伟大的新老师;但他毕竟这样做了。施洗约翰完全没有妒忌心,他来不是要人归附他,而是归附耶稣基督。一个人曾经居於首位而要退到次位去是世间最难做的事。但耶稣一旦出现了,约翰除了叫人到他那裏去以外别无其他想法。 当耶稣被称为神的羔羊时,指他是完美的对罪的挽回祭。旧约载有预言基督未来作为“赎罪祭”的内容(以赛亚书53:10)。事实上,神建立的整个献祭制度为耶稣基督的到来设定了舞台,耶稣是神为他的子民提供的完美的挽回祭(罗马书8:3;希伯来书10)。  作为祭物的羔羊在犹太宗教生活中非常重要。当施洗者约翰指称耶稣为“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约翰福音1:29)时,听见他的犹太人可能立即会想起几个重要祭物中的任何一个。随著每年逾越节的临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逾越节羔羊。逾越节是犹太人的一个主要节日和庆祝活动,为的是纪念上帝把被埃及奴役的以色列人解放出来。事实上,在逾越节宰杀羔羊并把血塗抹在房屋的门柱上(出埃及记12:11-13)是基督在十字架上赎罪的一幅美丽的画面。他为之死的那些人被他的血覆盖,使我们远离死亡天使。  另一个涉及羔羊的重要祭物是耶路撒冷日常祭祀。每天早晚,一只羔羊为人们的罪被祭献於圣殿(出埃及记29:38-42)。这每日的奠祭,如同所有其它一样,只是为了将人们指向在十字架上基督所做的挽回祭。事实上,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时间正对应於晚祭的时间。当时的犹太人也熟知旧约先知耶利米和以赛亚,他们预言了一个人将会到来,“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耶利米书11:19;以赛亚书53: 7)以及他的苦难和牺牲会救赎以色列。当然,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耶稣基督,“神的羔羊”。  虽然献祭的想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比较奇怪,不过我们却很容易理解付出代价和偿债的概念。我们知道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6:23),而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分离。我们也知道圣经教导说我们都是罪人,在神的面前没有义人(罗马书3:23)。由於我们的罪,我们与神分离,我们以戴罪之身站在神面前。因此,我们唯一的希望是,是否神能给我们一条路与他和解,而神所做的就是差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基督的死是为赎罪,为那些信他的人所犯的罪受罚。  正是通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作为因罪而献给神的挽回祭以及叁天後耶稣的复活,才使信他的人得永生。神自己献祭来偿我们的罪是福音书中荣耀的好消息的一部分,这在彼得前书1:18-21中清楚地表明:“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著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著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因为你们也因著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对於「罪 sin」的问题,很多人都会理直气壮地问:「我不偷不抢,没有杀人放火,我的良心对得起人,何罪之有?」 然而圣经中所讲的罪(sin)远较世俗的罪的含义深广,「罪」按原文的含义,是「未中标的 Missing Target」,也就是说,所谓「罪」,是指人无法完全达到神的绝对道德标準,是对神的标準的偏离。一个人也许不会犯刑事上的罪(crime),但却会有贪心、嫉妒、恶念、争竞、诡诈、苦毒、说谎 (不论大谎小谎)、背後说人閒话、论断人、恨人、侮慢人、骄傲、自誇、冷漠、没有爱心、不怜悯人…等等的罪(sin),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从来没有犯过「罪 (sin)」! 我们必须暸解,神与人之间有一层绝缘体,就是「罪」。神是圣洁的,不容许任何的罪污,「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希伯来书12:14)。「圣洁」就是完美无瑕。因此犯了罪的人,不能满足神的绝对道德要求,只有与神隔绝一途。「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3:23, 6:23),神是生命的源头,离开神的人,就像一根离开树幹的枝子,即使还能青翠几天,但因没有生命的供应,迟早会凋萎枯乾,这就是人类死亡的光景。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

365天灵修之旅-第60天

经文: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 约翰福音 1:38-39 这是耶稣公开出现在众人前的第叁天。耶稣正开始踏上祂公开服事的途径,接下来几天的经文记载了耶稣呼召头一批门徒的故事。 这裏提到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安得烈,另一个没提名字。但我们根据其他经文的记载,知道他就是写约翰福音的约翰。他们都是打鱼的,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和学生,但这天他们却突然转而做了耶稣的门徒。是因为他们听见施洗约翰指著耶稣说:「看哪,这是上帝的羔羊!」甚麽是上帝的羔羊?当日的人一听就懂了。简单地说,所谓上帝的羔羊就是上帝所立的赎罪者,即上帝所立的救主。这两个青年一发现耶稣是救主,就不顾一切地跟从了耶稣。 安得烈与约翰固然是因著他们的老师施洗约翰的介绍,与耶稣有了初步的接触,但他们对耶稣身份的真正认定,是在於他们与耶稣同住一晚的亲身经历。 耶稣问他们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要什麽」?(英文翻译: “What do you seek (你们寻求什麽)?”)(38节)。这句话是约翰福音第一章中记载耶稣对世人的第一次发声,真切道出了世人心中最大的现况。这是人类生命中一个最深入的问题:我们要甚麽?我们寻求甚麽?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忙碌後,那最中心的渴求是甚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当耶稣问这问题时,门徒的回答很奇怪:「拉比,在哪裏住?」其实这句话意谓著,门徒知道耶稣问的是个重要的问题,但他们当下无法回答,因此意思说:「我们不能立刻回答这问题。给我们一点时间吧。你住在那裏?我们可不可以来看看你,和你谈谈这问题呢?」底下接著就是耶稣的第二句话:「你们来看」(39节),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你们来就会看到」、「你们来我这裏,眼睛就会开启,并且就会看见」。於是两个门徒随著耶稣去,与他同住。在与耶稣住了一晚後他们得著清楚的答案,耶稣就是弥赛亚。这是第一手的经历,不再是透过施洗约翰的描述,而是亲自遇见了基督。 这样与耶稣相遇的经验就是一个人蒙恩的开头,每个基督徒都有这第一手的经历,那是属於自己生命中美丽的故事。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是怎麽与耶稣相遇的,因为不论我们听闻了多少关於耶稣的事蹟,终究我们必须亲自打开心门接受祂。我们的主是不怕人看的,祂主动邀约人与祂同住,祂经得起一切的查验,因为祂是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