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00天

经文: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 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 神当作平等。 约翰福音 5:10-18 一个人患了看来是不可医治的病,却被医好了,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件值得高兴和感恩的事,但犹太人却用冷漠刚硬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他们指责他犯了「安息日」的律法,因为他背著褥子行走。当初神设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记念神的「创造」(出埃及记20:8-11) 和「救牍」(申命记5:12-15)。但经过了一千多年之後却演变出了几千条琐碎的规则,其中一条就是安息日不準背东西,拉比的律法这样写著:「任何人故意在安息日背著东西从公共场所到私人住宅就要被石头打死。」这条规则是犹太人根据耶利米书17:21-27及尼西米记13:15-19扩大演绎而来。但尼希米13章15节写得很清楚,有问题的是在安息日做买卖如同在平时一般,但耶稣时代的拉比们却无限上纲地规定,在安息日中,如果一个人在衣服上带一枚针都是犯罪。 这个被医好的人後来在圣殿碰到耶稣,就立刻去向犹太人报告,看来似乎是恩将仇报,但可能因为怕死,所以才对犹太人打小报告,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个人的小报告点燃了耶稣与犹太人之间冲突的导火线,耶稣一语双关地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17节)。除了宣告自己的身份—神的儿子—之外,也暗示性地宣告了自己的任务。不错,根据创世纪2:1-2,神在第七日休息,但只是息了「创造」的工,更多的工作如「救赎」(本於祂的慈爱怜悯)与「审判」(本於祂的圣洁公义)仍然继续。 所以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暗示说:即使在安息日,(因神的慈爱怜悯) 神的(救赎)工作仍然进行,所以我也如此工作。 就是这一段话使犹太人震惊不已,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看自己与神平等,是亵渎的,是该处死的。但细思耶稣话中之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怜悯与慈爱:在人的苦难之前,神岂能安息呢?祂把人类的需要放在心上,没有一件工作大於解救人类的痛苦忧伤,所以祂不停工作,安息日亦然。 一一一一一 主耶稣医好这叁十八年的瘫子,也是给所有犹太人一个机会,叫他们反省,叫他们警惕,因为他们祖宗出埃及进迦南以前,因不听话悖逆神,整个一代人在旷野瘫痪了叁十八年,像这瘫子一样。直到第一代人都死去了,他们的後代才进了迦南,关於这点,每一个犹太人应时刻反省。 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路号称40年,实际38年 (参申命记2:13-15)。主耶稣医治叁十八年瘫子决非偶然。 祂所作之事都有意义。 在这段经文裏还可以看见另一个信息。当耶稣在圣殿裏遇到这人时,特地告诉他不要再犯罪 (“stop sinning”, 14节),否则更坏的事 ——狭义指更大的灾祸;广义指末後的审判——将会临到他身上。这倒不一定说这人的病是由於他的罪,但极有可能「罪」是他的病的主要原因。耶稣没有责备那人的过去,只是关切他的将来,要他努力过圣洁的生活,否则「罪」会给他带来更严重的後果和末後的审判。唯有解开罪的綑绑,人才能有真正的安息。这个真理不只适用在这病人的身上,也适用在所有的人身上。

365天灵修之旅-第99天

经文: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约翰福音 5:1-9 今天经文中这一个事件上显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生命软弱的人的帮助,是胜不过罪恶辖制的人的解救。这事可能发生在五旬节的期间,地点在耶路撒冷东北角靠近羊门的毕士大池,旁边有五个廊子。裏面躺著许多病人(3节)。这些人都是残缺不全的,他们在那裏等候一个希望,因为传说有天使按时来搅动池水,水动的时候,谁先到池子裏去,谁就可得医治。 究竟这传说是否真实的,圣经没有明说,但这传说却是吸引了一大群可怜的人,聚在那裏等候机会。耶稣「看见」一个人躺著,「知道」他病了许久,就主动上前问他:「你要痊癒吗?」(6节) 当然要痊癒!否则为甚麽会守在池边呢?池边哪一个病人不想痊癒?那麽耶稣为甚麽还要问他?也许这个人心中并不真相信可以痊癒。他人虽在池边,却不带著盼望。 他的答案答非所问,显示他缺乏信心:「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7节)。他连说「我要痊癒」的勇气都没有!面对这麽软弱无望的人,耶稣说的话是带著权柄的:「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8节) ,那人顺服了主所吩咐的,就「立刻」痊愈,起来走了 (9节)。 一一一一一一 这故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的提示。它仿佛告诉我们,人都在不自觉地为自己製造许多的枷锁与綑绑,然後在这些枷锁和綑绑中挣扎,越挣扎就越绝望,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全地的人都落在相同的情景中,儘管各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但自以为是的光景却没有两样,都是以自以为有的去代替神,结果在挣扎中不单是没有得著解脱,并且是越陷越深。就如这个病人一般,他既然知道没有人把他放进池子里,那麽又何必每日在池边苦等呢? 这人病了卅八年,可能大半时间都在池边苦等,他的人生,正是一般世人「无奈」的最佳写照:日复一日等,却不相信能得医治;但又不得不等,否则真永远不得医治。 一一一一一 「你要痊癒吗?」真正能够,也愿意帮助你的人——唯有耶稣!

365天灵修之旅-第98天

经文: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马太福音 9: 9-13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5:27-32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他来,他便教训他们。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法利赛人中的文士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可2:13-17 这是耶稣呼召另一个门徒——马太(利未),及其所带出的真理。 马太是个「税吏」,而税吏可说是当时犹太人最憎恶的一种人。因为那时候,犹太人被罗马人统治,罗马人采用一种「以犹治犹」的方法:就是用犹太人去管理犹太人。他们用包税制,以一个地区为範围,作税吏的有权利去收税,税额多少由税吏决定,收到的税额只要交出固定金额给罗马人即可,剩下的全归税吏自己。比如说,假设罗马政府规定要缴交一百万的税款,那麽如果税吏能征收到叁百万,他只需缴一百万给罗马政府,二百万则归他自己。所以税吏尽量榨取税金,把规定所收的馀额,全部放进私囊。这工作是个大肥缺,但却是犹太人最痛恨的,因为他们认为税吏是帮著罗马人欺负自己的同胞,因此把他们视为犹奸、卖国贼。  耶稣为什麽会呼召一个众人鄙视的税吏马太做祂的门徒?从祂对法利赛人所说的话可以略窥一二:「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2-13节)。主耶稣到世上来的目的,就是要把迷失的神的儿女寻回,祂服事人,为要使人与神恢复交通。耶稣呼召税吏马太,也和税吏罪人一同吃喝,主这样的接近罪人,乃是为了帮助他们恢复与神的关係。 这里有个词「看见」,看见乃是定晴的看、仔细的看,是带著透视的眼睛看。所以这里圣经说看见一个税吏,乃是主耶稣看到一个税吏的心坎里去。“看见”令马太完全地转变过来。那一看,就把整个世界改变了。那一看,就叫他撇下所有的来跟随我们的主。 当主耶稣用锐利的眼光定睛看马太的时候,大概是马太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在十二个门徒里面,只有马太一开始就披著罪人的标誌。 马太写马太福音的时候,他已经是使徒;讲到使徒怎样蒙呼召的时候,他多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是马可、路加都没有用的。只有马太自己说:税吏马太。马太永远不会忘记,他是一个罪人,然而蒙了主的恩典。 而回应耶稣的呼召,马太的悔改归正是立即可见的,路加记载他「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路加福音5:28),在所有门徒当中,马太是牺牲最大的,因为做税吏是一份非常优厚的职业,并且别的门徒可以重操旧业,他却绝无机会复职。这样的悔改之心是神所看重的。 但是那些法利赛人和文士却不这麽认为,他们以为活在宗教的仪文和传统中十分了不起,只知道用律法的消极意义去定人的罪,却不瞭解律法的积极意义是使人归向神。因此耶稣对这些熟悉圣经的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13节)。耶稣的回答对历世历代的自以为义的人是当头一棒!

365天灵修之旅-第97天

经文: 有一天,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着;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 神以外,谁能赦罪呢?”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什么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 神。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 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路加福音 5:17-26 路加福音从5:17起到6:11止,连续用五个故事,描写耶稣和犹太人宗教领袖发生很大的衝突。从那时起,宗教领袖们敌对的态度和行动就开始显露出来了。这是第一件这样的事,仍发生在迦百农。 由於耶稣的名声已四处传扬,所以各地(包括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宗教领袖也上门来查个究竟。当天,有人拆了众人聚会的房顶,把一个瘫子缒下来到耶稣面前。看见他们不计任何艰辛,把瘫子带来求医治的信心,耶稣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20节)。这句话引起了宗教领袖们的反感, 他们不愿承认耶稣是神,就只好指称耶稣说僭妄的话 (21节)。 主耶稣进而證明给他们看,祂已真正赦免了那人的罪。祂问他们:「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23节)」这句话的妙处是:若用嘴巴说说「你的罪赦了」很容易,因为没有方法可證明罪真的蒙赦免了;但如果说「你起来行走」,则是需要权柄能力的,必须真的叫病人起来行走,让人看得见。 其实,无论是「叫瘫子起来行走」或是「赦免人的罪」,都只有神才能做得到。法利赛人「看不见」那人的罪已蒙赦免,因此他们不会相信;但耶稣施行一个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神蹟,證明祂有权柄能力做那「看不见」的——赦免那人的罪,也叫宗教领袖们哑口无言。 请注意,主耶稣做事的次序是:(1)「看见他们的信心」(20节)。(2)「你的罪赦了」(20节)。(3)「拿你的褥子回家(治病)」(24节)。 这个次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主耶稣所行的其他神蹟里也可以看到。这与一般人向主耶稣所要求的次序刚好相反。藉著这个神蹟,耶稣让我们看见「赦免」及「医治」的关係:赦免在先、医治在後,医治之前先有赦免,赦免重於医治也先於医治。 肉体得医治固然值得欣喜,但若灵魂得不著赦免,则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治病赶鬼是医治肉体,但不如人的罪得赦免重要。耶稣一再用不同的方式叫人知道,祂不是单为解除人肉体的痛苦,而是为恢复人与神的交通到地上来的。「罪」是人类患难痛苦的主因,若不解决罪的问题,人的痛苦不会停止。当日的人不瞭解这个真理,今天的许多人也还是不瞭解。

365天灵修之旅-第96天

经文: 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求耶稣,向他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即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耶稣严严地嘱咐他,就打发他走,对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人从各处都就了他来。 马可福音 1:40-45 耶稣下了山,有许多人跟着他。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拜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风立刻就洁净了。耶稣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太8:1-4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耶稣嘱咐他:“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路5:12-16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耶稣医治一个麻疯病人的故事。旧约圣经用了整整两章 (利未记第十叁和十四章,共116节) 讲述关於传染性麻疯病的条例。麻疯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以犹太人的律法而言,是属於不洁凈的。长了痲疯的人,会丧失皮肤的感觉。若未经及时而适当的治疗,往往造成面容残缺、手足畸型、甚至残障,故易引起大众的恐惧与排斥。病人往往受到不人道对待,被遗弃在荒野中任其自生自灭。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痲疯病传染性并不算很高,但因为人们对其认识不深,心裏存著畏惧的阴影,所以对痲疯病十分害怕。今天经文中,我们看到这个麻疯病人,他深知自己的光景,热切盼望得著洁净,而且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他,因此极其谦卑地,跪下恳求耶稣洁净他(40节)。 让我们特别注意主耶稣的反应:「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41节)。长了大痲疯的人并未要求主与他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他只知道主有医治的权柄。但主耶稣却『伸手摸他』!一个敬虔的犹太人看到这幕景象,他们的诧异甚至会变为惊吓过度:怎麽有人敢摸麻疯病人!?但事实正如他们眼中所见,耶稣甘心遭受玷污,以致那个污秽的大痲疯病人可以得著洁净。 这是非常感人的画面,全是因著主耶稣对我们的爱,「祂动了慈心」,因而一个全然洁净的人伸出手来去摸一个不洁净的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带来了重大的意义,就是主耶稣愿意降卑,来到罪人当中,以祂温柔的手,与他们接触,使不洁凈的人成为洁凈。要留意的是:主耶稣伸手摸这长了大痲疯的人,是祂主动的行为,不是病人的要求。从来没有人像主耶稣一样主动伸手摸痲疯病人。这样的接触,不单在肉身上有医治的作用,在心灵上也有医治的疗效。长了痲疯的人是被违弃的一群,与人隔绝。也与爱隔绝。不论长大痲疯的人是否知道耶稣是基督,耶稣的行动让他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竟然愿意主动伸出手来触摸他! 一一一一 耶稣不但医治人的肉体,更医治人心灵的创伤。祂以「爱」与「接纳」,令失丧的人重新振作,重拾自信,叫黑暗裏的人见阳光,为伤心绝望之人带来信心与盼望。

365天灵修之旅-第94天

经文: 可1:32-34: 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他。 马可福音 1:32-34 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太8:16-17 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又有鬼从好些人身上出来,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耶稣斥责他们,不许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基督。 路4:40-41 安息日的晚上,马可记载了耶稣当天行程的第四件事,「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32-33节)。为什麽是天晚日落的时候?因为安息日结束了, 七日的第一日开始,犹太人可以正常走路作事了,所以那些人都来找耶稣寻求医治。我们看见耶稣「来者不拒」,对众人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祂只看到他们的需要,凡是来寻求祂的,祂都医治。 在耶稣那时代,病痛以及污鬼的附身,都常被认为是与撒但的工作,以及「罪」所带来的刑罚有直接的关係(参路加福音13:10-17; 约翰福音9:1-2),因此,耶稣施行医病赶鬼的神蹟,可以说是对撒但以及罪恶权势的一种直接和有效的挑战。马太说祂「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马太福音8:16);路加说祂「斥责他们(鬼)」(路加福音4:41),「斥责」这字眼,我们已在过去两天多次看见,在在表明耶稣话语的「权柄」,超乎一切自然非自然物之上。 马太又为耶稣的这一天加上了一段註解:「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17) 这是引自以赛亚书53:4:「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忧患」在希伯来文的原意便是「疾病」。 这段註解明白的告诉我们:主耶稣医病赶鬼的事蹟,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就像一个记号,引领人认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 到目前为止,犹太人还没有认出耶稣的真正身分,但鬼魔都知道,也都喊著说耶稣是「神的儿子」、「神的圣者」。然而,耶稣却叫牠们不要作声,不许牠们说话,原因是: 第一、现在还不是显露祂的身份的时候。耶稣的一生,完全遵照神的旨意而行 (参约翰福音12:49;14:10),祂要等候神亲自所作的启示,神定规的时候到了,祂才要张显自己的身份。 第二、耶稣拒绝接受鬼魔为祂所作的见證,因所有这类的见證皆非出於自愿,不是真信仰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9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93天

经文: 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她就服侍他们. 马可福音 1:29-31 一一一一一 太8:14-15: 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侍耶稣. 路4:38-39: 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有人为她求耶稣。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 一一一一一 马可记载耶稣到了迦百农的第一个安息日所作的第叁件事,是进到西门(彼得)和安得烈的家,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有人为她求耶稣,耶稣就进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这是在门徒的家中,不是公开场合,耶稣不需要有观众,才肯施展祂的能力。祂可以在会堂,也可以在一间小屋子裏,随时準备替人医治;对接受祂的帮助的人来说,祂从来不会感觉厌倦的。祂总是先替人的需要著想,然後才想及自己的需要和休息。 一一一一 路加福音对这件事的观察较其他福音书细微,因路加是个医生。他说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路加福音4:38),可见她患的热病不是一般的热病,可能有生命危险;路加说有人为她『求』耶稣;他又特别提到耶稣作了一件其他医生所无法作的事:「『斥责』那热病」(路加福音4:39),神的话就是能力,这又是一个耶稣话语「权柄」的表明. 。「斥责」原文有责备、禁止的意思,早上祂责备污鬼(参昨日灵修),现在祂斥责热病。此外,耶稣的医治总是完全的,一般人高烧退了之後,不可能马上恢复正常;但西门的岳母得了完全的医治 ,并且能够「『立刻』起来服事他们」(路加福音4:39)。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件事平平无奇,对比其他神蹟,并不见有何奇特之处,为什麽圣灵却感动叁本福音书的作者不约而同都记下这件事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灵原则」,当福音书记载主耶稣行神蹟医病赶鬼时,著眼处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情背後的教导或含意。就以医治彼得的岳母和被鬼附者这一段为例,是强调主的工作「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17)。 耶稣行神蹟是出於他对世人的怜悯,而不是祂服事的重心。耶稣服事的目的是在福音的宣扬,是要让神的救恩成就於世上,而不仅仅在於医病、赶鬼。因为耶稣所医治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

365天灵修之旅-第92天

经文: 可1:21-28 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他喊叫说:“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 神的圣者。”耶稣责备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风,大声喊叫,就出来了。众人都惊讶,以致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啊!他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他。”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耶稣下到迦百农,就是加利利的一座城,在安息日教训众人。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的精气附着,大声喊叫说:“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 神的圣者。”耶稣责备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鬼把那人摔倒在众人中间,就出来了,却也没有害他。众人都惊讶,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用权柄能力吩咐污鬼,污鬼就出来。”于是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周围地方。 路4:31 一37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迦百农是耶稣在加利利地方(巴勒斯坦地北部)事工的根据地,耶稣且住在那裏(马太福音4:13)。迦百农位於加利利海西北,通往今大马士革的商路上,该市繁荣富庶,却也堕落充满罪恶,因为迦百农也是罗马军队重地,许多罗马军队在这裏驻扎,来自罗马各地的异教风俗随处可见。因此,此地正是耶稣传道,以神国的福音挑战犹太人和外族人的好地方。 耶稣在前往迦百农城的路上,经过加利利海边,呼召了四个门徒(西门、安得烈、约翰和雅各)来跟随自己。主呼召了门徒以後,立刻马不停蹄地工作。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要看马可福音记载的关於耶稣在迦百农的第一个安息日,从早晨、中午,晚上直到隔日早晨所作的事(马可福音1:21-35)。 头一个记载,就是耶稣於安息日的早晨到会堂去,用话语来教导人,祂的教导是带著「权柄」的 (22节)。犹太文士在教导中,经常引用拉比的话,使自己的话更具权威,然而耶稣不必这样做,因为祂自己是神,是最高的权威。因此凡听见的人都「希奇他的教训」(22节),他们觉得在祂的话语中遇见了神。   接著,他们的崇拜突然受到了一个被污鬼所附的人的搅扰。一个被鬼附之人竟然能够在会堂裏崇拜,却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直到他遇见了耶稣,而且他最初显然根本不愿意从他的痛苦中得著释放 (26节),这实在是对迦百农的属灵情境一个特异的诠释。在犹太人尚未了解耶稣的身分时,从污鬼的口中,已把祂的真实身份「神的圣者」(24节) 宣示了出来。耶稣的话大有能力,只用一句话,便将污鬼赶出 (25节)。这又是另一个「权柄」(27节) 的显明。这是今天第二件记录下来的事。 耶稣所采用的赶鬼方式和犹太人以往所见的完全不同,因耶稣的传道方式来自圣灵充满。犹太人不明白为何耶稣有权柄和能力赶鬼,但他们却知道这绝不是向某位有名的犹太教师模仿而来的,所以感到很惊讶(27节)。耶稣所显出的大能,只有更加證实祂的听众内心中所留下来的印象:这裏有一个带著「权柄」的人(27节)。 这里看到主耶稣的权柄不只是教训人,更是带著释放人从魔鬼的捆绑裏出来的能力。《以赛亚书》说,当弥赛亚来的时候,祂要使被掳的得释放,受压制的得自由。衆人非常稀奇,彼此问说这是什麽道理呢?马可福音记载说这是甚麽新的道理?要注意在耶稣的时代,不是只有耶稣才赶鬼,当时的宗教领袖,法利赛人的门徒,甚至有些行邪术的人也会替人赶鬼。那麽,他们惊讶什麽呢?耶稣只要吩咐污鬼出来,污鬼就出来了。耶稣基督用权柄和能力吩咐汙鬼出来,这是基督信仰和其他信仰一个很大的区别。每一个信仰都有它的道理,都强调要学一个道理。而基督信仰强调的不只是道理,更讲到得释放,从罪裏面、从魔鬼的权势裏、从心中的各种重担裏得释放。圣经说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加6:13)。

365天灵修之旅-第91天

经文: 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路加福音 5: 8-11 这个「捕鱼」的神蹟对彼得和他的同伴有什麽意义呢?耶稣在整件事中对西门只讲了两句话,一句是第四节:「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另一句在第十节:「不要怕,从今以後你要得人了」。看见一个神蹟就在眼前发生,西门彼得顿时对主耶稣产生极大的敬畏,甚至要主离开他这个罪人。彼得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是为自己过去的不信和疑惑而忏悔。这从他对耶稣的称呼改变便可得知(5,8节),他称耶稣为「夫子」时,只承认耶稣是一个好的老师,但当他称耶稣为「主」时,他已经将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了。 耶稣的外在神蹟,在彼得的内心产生了另一个神蹟——生命的改变!这改变大到那满船的鱼获 (满到船都快沉了) 都不再能打动他的心,他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11节)。这是一个真正与神相遇的生命——物质的丰富不能拦阻我们跟随主的心志!  为什麽彼得只因看了这麽一个神蹟,竟产生这样大的改变? 因为人在未认识主耶稣之前,都是活在黑暗中,不知道自己的本相。但是一认识了主耶稣,在祂的生命光中,立刻看见自己的醜恶,看见自己及不上神的要求。「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9)。这是很实际的经历,用不著别人责备自己,自己就会责备自己。 耶稣并没有给彼得讲甚麽道理,也没有责备他,但彼得一看遇见祂的作为,心里马上就给照明了。他立刻认识了自己在神的面前的无知、骄傲,简直是一无是处,甚至不敢见主的面,所以他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8节)。心灵里面真遇见主的人,一定看见自己的醜陋黑暗,像彼得一样。但主耶稣给他的回答却是「不要怕,从今以後你要得人了」(10节)。一面是赦免,一面是要大大使用他;这完全是主的恩典! 耶稣行「捕鱼」神蹟的主要目的,不在鱼获的本身,而是要藉此在彼得身上显明一个更大的神蹟——那就是向他发出神圣的呼召,从今以後,他要由一个普通的渔夫转变为一个「得人」的渔夫。而这正呼应第一节所描绘的「莊稼可以收割了」的景况 。在认识耶稣约一年之後的今天,彼得及他的同伴安得烈、约翰和雅各这群专业的渔夫终於撇下一切跟随耶稣。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耶稣要带著他们,训练并装备他们,成为得人如得鱼的门徒。 在彼得身上发生的属灵原则,也正发生在历世历代神的儿女身上。我们喜欢「主的『神蹟』」、「主的『祝福』」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有多少时候我们真的喜欢那位「赐神蹟、祝福的『主』」呢?我们多少时候能像彼得这样,在主的神蹟与祝福中看见了自己的本相,知道自己根本不配得到,而彻底悔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