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51天

经文: 他们到了格拉森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对面。耶稣上了岸,就有城里一个被鬼附着的人迎面而来。这个人许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坟茔里。他见了耶稣,就俯伏在他面前,大声喊叫,说:“至高 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是因耶稣曾吩咐污鬼从那人身上出来。原来这鬼屡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铁链和脚镣捆锁,他竟把锁链挣断,被鬼赶到旷野去。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名叫‘群’”;这是因为附着他的鬼多。鬼就央求耶稣,不要吩咐他们到无底坑里去。 那里有一大群猪在山上吃食。鬼央求耶稣,准他们进入猪里去。耶稣准了他们,鬼就从那人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湖里淹死了。 路加福音 8:26-33 在耶稣用比喻教训人之後,紧接著祂行了一些医病的神蹟,头一个就是医治那在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在此之前,耶稣已有不少赶鬼的神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的,并使得法利赛人甚至亵渎说祂是靠著鬼王赶鬼 (马可福音3:20-22,参5/21灵修)。现在我们要看的是耶稣在一个不受人瞩目的情况下所行的赶鬼神蹟,并要思想其中的意义。 这裏提到,耶稣渡海到了格拉森,立刻就碰到一个被污鬼附著的人来迎著祂。这个鬼附的人是个被他的同胞拒绝的人,他应该已造成当地居民相当严重的困扰,所以被放逐在坟茔裏 (27节),他们甚至还尝试用铁鍊脚镣来限制他的行动 (29节)。当多数世人还不了解耶稣的身份和权柄时,这群鬼却清楚的知道,并在祂的权柄之下,不得不跑过去俯伏拜祂,并且感到畏惧而央求 (路加福音8:28-32; 马可福音5:1-13)。 耶稣医治了这个人,但代价却是二千头猪 (马可福音5:13)。也许我们会问,耶稣为甚麽容许这群鬼将牠们毁灭性的力量发洩在那一大群猪身上呢?在其他赶鬼神蹟中,好像没有这麽戏剧性的情节。我们对於这个领域所知甚少,所以最好是采取谦卑谨慎的态度。这一次之所以需要这种外在的记号,可能是要使旁观之人确信鬼真的被赶了出去。这一大群猪的数目使所有人明白,此人曾经遭受邪灵的折磨是多麽的严重,严重到连二千头猪都无法承受而投海! 耶稣这个神蹟的意义是什麽?要了解这点,必须回头思考:耶稣为何要到格拉森去?是刻意还是巧合?圣经没有明说耶稣的动机,但在上文路加福音8:22节,耶稣亲口吩咐门徒:「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可见耶稣是定意到那裏去的。耶稣已不是第一次如此做了 .如果这个被鬼附之人是活在现代的话,大概和当时的格拉森居民没有两样。因为这种人只会对社会造成麻烦和困扰,更别提他们能对社会有什麽贡献。其实这也反映出社会是如何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个鬼附的人在社会普遍的标準下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其下场大概不是隔离,就是让其自生自灭了。 可是耶稣宝贵他,胜过二千头猪,所以特来寻找拯救他。 在今天的经文当中,我们看见耶稣在意的是人真正的需要,甚至值得专程去格拉森一趟,就是为了他这个被鬼附之人。这个人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恢复正常而已,同时回复他身为「人」的地位与价值,不是按著这个社会所界定,乃是按著神的心意——要见證耶稣基督在他身上的奇妙作为。 在神的心目中,我们是无价的珍宝!如果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请看一下十字架。神用了祂的独生子来交换我们。主耶稣伸出钉痕的双手,好像在證明你我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这不在乎你的「感觉」如何,乃在乎「事实」!

365天灵修之旅-第150天

经文: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马太福音 13:47-52 撒网的比喻 (47-50节) 是耶稣的天国比喻的第七个。它和前天我们看过的「麦子和稗子」 (马太福音13:24-30,37-43) 的比喻联为一对,有同样的意思。这种比喻称为「双重比喻」,即两个比喻讲解同一个意思。但麦子稗子的比喻是对群众们说的,而撒网的比喻则是在屋内对著祂的门徒们说的。 撒网的比喻讲到一个渔夫撒网捕鱼,「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48节)。刚打上来的鱼虾都是新鲜的,怎麽叫「好的」和「不好的」,原来,按照犹太人的规矩,有些海鲜是不能吃的,例如:鳝鱼、螃蟹、龙虾等等,视为不洁净,故此是「不好的」,要被分拣出来丢弃。人若被神分出来丢弃了,就要「哀哭切齿了」(50节;亦参42节)。 耶稣的比喻很传神,试想像一下一条鱼给丢在地上那副张口喘气的狼狈相,就是哀哭切齿了。这个比喻论述天国善恶族类分受赏罚。天国的福音不是可有可无的玩具,而是有断定生死的审判。当世界末日来到之时,义人和恶人将要被分开。「好的」要被收取,「不好的」要被丢弃;这也就是稗子与麦子的分开,稗子和荆棘都要被火焚烧,麦子则要收在仓裏 (5/28灵修)。 不错,现今教会充塞著真假的基督徒,无法分开,好像网撒在海裏,将有生命的水族,和无生命的石头与垃圾都一同圈住一样,但是及至拉上来之後 (善人恶人都要复活—使徒行传24:15),天使就要将他们分开了 (参约翰福音5:29:「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耶稣的比喻警告我们,不要以为自己身在教会中,便一定得永生,当早日觉醒,以免到了末日时哀哭切齿已太迟了。 主耶稣说了这些比喻後,就问门徒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麽?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51节)。耶稣要祂的门徒明白祂说的比喻,因为这事关係到门徒对祂的跟随。不明白祂的话的人作了门徒,这样的人是糊塗人。只有明白了祂的话的人作门徒,才能真正的跟随祂。所以耶稣接著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52节)。若不接上文来看,我们很不容易明白耶稣在说甚麽。文士不只是抄写圣经的人,也是犹太人的律法专家和教师。他们对律法是十分谨守的,不轻易对律法有一点点的偏离。在这样的基础上,若文士接受了天国的道,他一定是脱离了律法条文表面字句上的限制与捆绑,而从律法的意义中真正看见了基督,因为律法和先知都是指向基督的 (路加福音24:25-27)。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50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49天

经文: ​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马太福音 13:44:46 接下来的四个比喻,是耶稣离开了喧哗的众人,进入安静的房子,与祂的门徒在房子内说的 (36节)。此时祂比喻的重点与前四个对群众说的比喻有著明显的不同。前四个比喻的主题,是耶稣暗示在祂再来之前,天国在这地上世代的光景 (参前几天经文)。这些群众并不在天国之内,他们是从天国之外观看,是好奇的旁观者。因此耶稣对他们所论到的都是天国的外在方面,比如:在不同土壤的种子产生不同的收成 (撒种的比喻);仇敌的搅扰 (麦子稗子的比喻);天国的发展茁壮 (芥菜种与麵酵的比喻)。但是後四个比喻,耶稣不是对凭眼见的人说的。从这时起,祂专对有信心的人讲论,就是那些不单凭眼见,更凭看不见的信心而跟随祂的人。这些比喻,将教导我们从神的观点,来看天国在这世代中独特的内在价值。 今天的第五和第六个天国的比喻:「隐藏珍宝」 (44节)、「无价珍珠」 (45-46节) 的比喻。「隐藏珍宝」比喻的背景,对於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的人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因一般的老百姓每每把土地当作最安全,用来保存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的地方。何况巴勒斯坦是战争频繁的地方,每当战争一发生,一般人民通常在逃难以前把他们的财宝埋藏在地下,盼望他们将来有一天回来的时候,可以再把它们取回来。 根据当时的律法,任何埋藏在地裏的财宝是归业主所有。所以这个比喻提到两个要点,就是一个人「无意」找到一块藏宝地,特地将它「藏起来」(表示他极看重这珍宝,唯恐失去,所以要藏起来);以及这人「欢欢喜喜变卖一切所有」来买这块地,使这笔财宝确实地归他所有。耶稣要说的是:进入天国值得我们付上任何代价。天国是那样的宝贵,但要得到它,可能要我们放下自己十分喜爱的事物,放弃某种十分难以放弃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接受一种不容易做到的锻鍊和捨己;总而言之,就是背起我们的十字架来跟从耶稣。可是,对识货的人,或说有信心的人,的确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啊! 相对「隐藏珍宝」的比喻,寻找「无价珍珠」的比喻则是指人「有意」地寻找天国的福音,当找著了,愿意付极大代价去获得它,而这价钱又是重到这样的地步,值得付上那人一切所有的。这两个比喻指向同一件事:主耶稣要我们明白,祂就是那隐藏的珍宝、无价的珍珠,是值得我们付出全部所有的去追求的。我们若能深知确认主耶稣和祂的福音是无价的宝藏,而又肯将自己所有的全部摆上,这就是真信心,是最能讨神喜悦的窍门。 天国是隐藏的宝贝,可惜识货的人不多。这比喻的深意是耶稣告诉祂的门徒们:不但不信主的人不识货,连有些信主的人也不识货 (注意当时耶稣说话的对象);若真识货,就会付上一切代价去得到。 天国是向那些真正爱慕祂,遵行祂旨意的人显现;而像那些无所谓、不在乎,可有可无的人,天国是隐藏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148天

经文: ​ 太13:24-43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 马太福音 13:24-43 比喻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可以开启天国的奥秘。对於那些骄傲顽梗的人,他们就算有了钥匙,对天国的财宝还是不屑一顾。这就是为什麽耶稣要用「比喻」对门徒传讲天国的奥秘 (34-35节)。数天前我们已看过耶稣的第一个关於天国的「撒种」比喻。今天我们一口气来看耶稣的第二、三、四个天国的比喻:「麦子与稗子」(24-30节)、「一粒芥菜种」 (31-32节)、以及「麵酵的比喻」(33节)。这叁个比喻,耶稣都用「天国好像…」这几个字起头(24,31,33 节),不住提醒我们在读这几个比喻时要把握住它们的真意,都是与天国的奥秘有关的。 在「麦子与稗子」比喻中,「稗子」是一种杂草,亦称作有鬚的毒麦。稗子可说是对农夫劳碌的咒诅,因为稗子与麦子的种子极其相似,不可能把它们分别出来,必须等它们发芽以後才能区别,可是那时候麦子跟稗子的根纠缠在一起,如果拔掉了稗子的根,麦子的根也会一齐被拔出来。耶稣亲自对这个比喻作出解释,他用的是寓意法 (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把比喻的每个小点都一一地说明 (参考37-43节)。 耶稣说这比喻的用意是什麽呢?天国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场极猛烈的属灵争战,神在地上建立天国的同时,撒但也不甘示弱,牠也在著手进行破坏天国的建立。天国至终必会被建立,不会受稗子的出现而有所改变;但是稗子的出现却会影响天国建立的过程。我们往往不肯接受教会是一个良莠不齐、有麦子也有稗子的群集。但主耶稣的话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接受这事实:稗子和麦子一定是相混的。而历史也显明,在教会中的确一直都是麦子和稗子相杂的。现今仍然是麦子和稗子互相混杂共长的时候,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主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并不是鼓励祂的儿女们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乃是要让我们能够活出分别为圣的见證;主不是教我们容忍稗子,而是教我们怎样等待天国,并坚定地持守。到天国显现的时候,持守的果效也显明出来:「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43节)。「义人」,「他们父」,和「像太阳」这叁件事串起来,我们就领会天国显现时的光景了。 对於「芥菜种」与「麵酵」的比喻,耶稣并未作出解释,因此我们在解读这两个比喻时必须要特别留意,不可随私意解说,也不要过度解读。耶稣说芥菜种是百种裏最小的,是一种惯用语,当然有种子比它更小的。「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31节) 又是甚麽意思?耶稣说,天国开始的时候是极小的,像一粒芥菜种,毫不起眼,但却包含著无限生命的大能,可以长成比其他的菜都大,且成为飞鸟荫庇之所!这种生命的成长是没有东西可以阻拦的。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48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47天

经文: 耶稣又对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上吗?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又说:“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 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照他们所能听的,对他们讲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没有人的时候,就把一切的道讲给门徒听。 马可福音 4:21-25,33-34 今天的经文中,耶稣进一步针对门徒的问题:「对众人讲话,为甚麽用比喻呢?」(马太福音13:10) 的说明。数日前我们曾读过耶稣对这问题的初次回答:「神国的奥祕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马可福音4:11-12) 。照字面来看,耶稣似乎有意让人没有回转的机会,才刻意用比喻,为要把真理隐藏起来。真的是这样吗?耶稣真有这用意吗? 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彼得後书3:9),而耶稣一生都是照神的心意行事 (约翰福音4:34),因此祂不可能只允许某些人得救,却禁止某种人不能得救;更何况耶稣屡次强调:「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23节),可见祂多麽渴望外人也听见真理!所以耶稣用了另一个「比喻」来说明祂「使用比喻的目的」:「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臺上吗?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21-22节)。真理的光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吗?耶稣岂是故意叫人不能看见真理吗?耶稣的比喻的确隐藏了真理,但是,隐藏的真理一定要显露出来!这是神的心意,也是耶稣到世上的目的。可是问题是,该如何显露呢? 接下来的经文,耶稣对此作出了说明:「又说:『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24-25节)。同一个比喻,不同心态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怎样对待比喻,就得了什麽领受。耶稣的比喻隐藏著真理,但那些心里不在乎真理的人,听的时候,就摸不著头脑,两手空空的走了;反之,如果听者的心被吸引,他会追寻当中的意义,那麽隐藏的就会最终显露出来,「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这就是真理显露的方式——只对有心人展开!有找寻真理的心,这人就能有所得著;没有寻求真理的心,就什麽也看不见。所以人带著什麽「量器」来到耶稣面前,耶稣也必用什麽量器量给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他在真理上的收获。人若不能得著什麽,不是因为耶稣用比喻来隐藏真理,而是因为「人的态度」! 耶稣的话是给你我的一个提醒,或者说是警告:如果我们不是那样渴慕真理,也不是那样想遇见耶稣,而是可有可无的话,那麽,真理为什麽要向你我显露呢?所以,不要问,为什麽读经没有亮光?为什麽神好像离我很远?要反省的是我自己的心态:我真爱耶稣吗?真渴慕祂的话吗?

365天灵修之旅-第146天

经文: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马太福音 13:23 在撒种的比喻中,只有一种人领受这道后结实,就是所谓的「好土」或「好地」。「好土」是怎样的土呢? 路加福音8:15说:「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 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裏,并且忍耐著结实。」 好土象徵没有被世俗压挤硬化的心,没有罪隐藏在其间的心,也没有被世上的思虑和钱财的诱惑所缠绕的心,这样的心对神的道是如此的柔软,对神的道采取开放并乐於遵行的态度,神的道落入其间就好像种子落入肥沃的田中,会结出许多的子粒来。 就我们的天然本性而言,我们并非「好土」,那麽如何才能成为好土呢?把今日经文中各福音书关於「好土」的经文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如何成为好土」的几个步骤:听道、领受、明白、持守、忍耐、和结实,是让神的道在我们的心田裏从一粒种子结成许多粒的关键。特别注意「持守」与「忍耐」两词,表示若要成为能够结实的好土,不是白白得来,而是需要努力付代价的。 属灵生命的成长没有任何捷径,主耶稣要我们的生命不单是要长起来,并且还要结实;不单是要有生命,并且还要有丰盛的生命。光是有生命是不够的,有了丰盛的生命仍是不足的,必须要有更丰盛的生命 (参约翰福音10:10),那才是主耶稣的目的。「人听道明白了,後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叁十倍的」(23节)。我们要注意,叁十倍和六十倍都是结实的表现,但主耶稣要得著的却是一百倍。只有结实一百倍才是主的心意,因为神的心意,是要塑造我们成为祂儿子耶稣的模样。所以不能满足於一点点的丰盛,而是要追求得那满足的丰盛。 听起来很难,但按照神的应许,只要我们愿意成为一块好土,主会帮助我们!我们只要常常与主耶稣同在,咀嚼祂的话语,默想内中意义,跟随祂的脚踪,行出祂的榜样。「持守」、「忍耐」著去做,在不知不觉间,主的生命力会在我们身上迸发,主的馨香之气必在我们身上流露,那时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会惊讶於自己的改变!关键,只在於我们是否有一颗「愿作的心」(哥林多後书8:12) 而已。

365天灵修之旅-第145天

经文: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马太福音 13:18:22 在马太福音13章的七个比喻中,耶稣亲自为头两个比喻作了解释。今天我们要看耶稣亲自对「撒种比喻」的说明。天国的实际内容,起源於「神的道」,故这撒种的比喻,对帮助人瞭解天国的奥秘,非常重要,因为它很明确的突出了「属天的生命」是建立天国的根本条件,没有神的生命,就不能建立天国。比喻中 的”种子”代表「神的道」,”田地”代表「听道者的心田」,”结实”代表属天生命的成长茁壮,”撒种的人”是主耶稣自己。神的道种在不同的心田裏会有不同的生长情况,比喻中的四种土壤代表人对神信息的不同反应: 第一种是”撒在路旁的种子”(4,19节),乃指心灵闭塞的听道者,对天国的事漠不关心,神的道无法进入,魔鬼就从这人心里把天国的道拿去。没有了生命的子粒,自然长不出生命来。有许多东西可以闭塞人的心灵,比如偏见、骄傲、惧怕(改变)等等,使人刻意忽视或故意拒绝神的道。 第二种是”撒在土浅石头地上的种子”(5,20节),虽是长出来了,但却长不起来。耶稣说这些听道者是「心裏没有根」的(21节),也就是指人虽听了道,却没有完全实行主的道。他们只追求外表行为的义,比如说固定上教会、固定奉献,所有形式上的礼仪条例他们都遵守,但却没有个人灵修生活。他们和主耶稣并没有发生生命的联繫,他们也不能从主耶稣和祂的话中吸取力量、亮光和滋养,所以他们「心裏没有根」。 今日𠕇一种「听道文化」,人们有一种错觉,以为听道就是尽了责任,却不知道听了道才是责任的开始。如果听了一篇好道,「觉得」很有「道理」,一时感动,但却没有把道「行」出来的实际行动,那样的听道只会停留在感觉和知识的层面,不会带来生命的改变。对这样的人,耶稣说:「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21节) 第三种是”撒在荆棘里的种子”(7,22节),长是长起来了,但却不能结实,不能结实就是白占地土。对於这一种情形,主耶稣说他们是被「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22节)。这叁样东西用耶稣的归纳,就是所谓的「吃甚麽、喝甚麽、穿甚麽」(马太福音6:31)。他们有个人的灵修,也有与主耶稣的生命关係,但却可惜地错置了生命的优先次序,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等所捆绑,经常忙得身心不宁,连祷告读经的灵修生活也都流於形式,以致不再能从主和主的话中得到营养,他们的属灵生命也就日趋枯萎,结不出果实来。这种人通常不会知道自己的光景已到这种地步,还认为自己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属地、属世的事都能兼顾,而不知灵性正在渐渐枯萎死亡。 在撒种的比喻里,很著重人用甚麽「心思」去对待属天的生命。主耶稣所撒出的都是属天生命的种子,发生问题的绝不种子,而是在听见天国道理的人身上。人若是用对的心思来接受天国的道,属天的生命就在他里面成长。生命的成长和成熟并非在於听了多少篇好道,或看了多少遍圣经便可达到,乃在於『行』出多少篇真道。让我们不要再自己欺哄自己,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行』出神的道来。

365天灵修之旅-第144天

经文: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马太福音 13:10-17  耶稣是说故事的大师,他用了许多比喻教导人有关天国的道理。特别的是,他只对外人说比喻,没有外人的时候,就把道理直接向门徒说得清楚。他的行径使门徒大惑不解,门徒就问耶稣箇中原因。 耶稣回答:「神国的奥祕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可4:11-12) 照字句的意思,耶稣似乎有意令外人没回转的机会,才刻意用比喻,为要把真理隐藏起来。耶稣真的有这用意吗?这看来是违背了父神的旨意,因为耶稣要传讲天国的道理,天父又愿万人得救,他不可能禁止某种人不能得救。 耶稣用比喻是因为那些人太盲目癡聋了,用任何其他的方式都不能使他们看见真理(13节)。还记得不久前他们怎麽说耶稣的吗?他们睁著眼说瞎话,说耶稣靠著鬼王赶鬼 ,无论耶稣做什麽,他们已铁了心不接受。耶稣如果明显说出天国的信息,势必要引起他们疯狂的反对,甚至更加闭耳不听这些真理了(参使徒行传7:57)。耶稣引用先知以赛亚的预言:「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著,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裏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14-15节)。这是当年神对其子民的哀叹,藉此,耶稣也对当时的人发出同样的哀叹:人心怎竟如此悖逆愚蒙?这些人虽然看了(真理),却无所见;虽然听了(神的话),却无所闻。 是甚麽缘故,使他们落到这般境地?原来是因他们自己闭上了眼睛,恐怕看见;自己塞住了耳朵,恐怕听见。他们既将耶稣弃绝,就失去了开启天国奥祕之钥。就是因著他们心中顽梗迟钝,祂才改用比喻对他们说话。对那些不爱慕真理,甚至仇视真理的人来说,耶稣透过比喻说出这些真理,既可触动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思索,又可不给他们留下把柄。因此,耶稣的比喻还带著「审判」的信息:之所以他们不能明白,责任在於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在於比喻本身。 耶稣的真正心意是什麽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9节)。这才是真正耶稣说比喻的用意!祂用比喻来吸引所有人,让每个人都有接受真理的机会。耶稣是个伟大的教师,祂以比喻来教训人,目的不是要他们看不见,听不明白,感觉不到;相反的,祂的目的正是要促使他们愿意看见,愿意明白,愿意去体会。对於那些诚心追求、且有心明白真理的人,就一定会来问耶稣,而耶稣也必为他们讲明,使他们在已知道的之外,还要更多的得著;而那些无心了解、或拒绝真理的人,不仅无法明白天国的奥祕,连他们原有的一点对旧约律法的认识,因为缺少主耶稣的启示,也会逐渐失去 (12节,亦参马太福音25:29)。「比喻」是那位无限慈爱的神所用的方法,这方法是出於祂的恩典,因为惟有这样,才能应付短视的人之需要。而最後祂会以更多直接的教导,来解释并且扩大比喻中所向我们暗示的一切教训。 耶稣的比喻好比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里面佈满了线索,你用心去寻找的话,真理最後必会给你寻见。

365天灵修之旅-第143天

经文: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马太福音 13: 1-9 马太福音第十叁章记载了七个耶稣称为「天国的奥秘」(马太福音13:13)的比喻。主耶稣喜欢用比喻讲道,是因为通过比喻能够将一些重要、宝贵的道理生动而深刻地印在人的心裏,并使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些比喻的事物时,又会时常提醒人想到这些道理。再者,比喻中常能包含著极丰富的真理教训,是一些简短的话语所难以表明的。比喻中所包含的教训也常是深入浅出的,一方面连小孩子也能从其中吸取简明的教训;而另一方面,连博学之士也能从比喻中不断思索、领悟出更深奥、丰富的属灵含意。主耶稣所以要用比喻,是为了祂门徒的益处,为了让他们能牢记这些比喻,并不断从中思考、体会出更多的真理亮光。 今天我们要看有名的「撒种的比喻」。此时正是耶稣事工中的转捩点。在此之前,祂在会堂裏教训人,但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却公开与祂挑衅作对;会堂的门正在向祂关上,所以耶稣直接走入群众,继续传扬天国的福音。当时耶稣很可能以湖边的船为讲台,面对著海岸附近的田地,有农夫正在撒种,於是耶稣就藉著大家都看得见的撒种人作为题材,来说明天国的普遍真理。这是一幅任何在巴勒斯坦的人都会瞭解的图画。 当时农夫有两种撒种方式:(1) 农夫把一大袋的种子背在肩上,在田间边走边用手撒种,所以农夫不能控制种子一定落在好土上,当风吹时种子有时会落到路旁;(2) 农夫也可以在驴的臀部上放两个装著种子的大布袋,布袋下方开著口,当驴子走动的时候,穀子也就跟著撒在田地里。驴子走动时因臀部摇摆,就会将一些种子撒到道路旁,并在道路上生长,这样的种子会因农夫或驴子走过而踩死。(Barclay, William, 马太福音註释,网路版)。路加福音8:5特别提到:「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就是描述这种情景。 再者,在巴勒斯坦因为是旱田,农夫用石块来区隔彼此的田地,撒在石头间的种子若发了芽,也会因为没有土或是土壤太浅,无法扎根下去,很容易因为太阳一曬就夭折了。第叁种是撒在荆棘里的种子。所谓荆棘,就是没有除掉的草丛。在巴勒斯坦的农夫只有在第七年休耕的时期才整理田地。因此,田里长出草丛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种子落在草丛中,会受到草丛捆住生长不出来。 这比喻中的”种子”代表神的道,”田地”代表听道者的心田。主耶稣为什麽会以种子来比喻神的道呢?因为在小小的一颗种子里面,充满了「生命力」。一旦落在好土裏,它便要开始强劲生长。神的道可能像种子般微不足道,看来毫不起眼,裏面却充满能力。随时都要破茧而出,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当神的道进入我们的心灵之後,人的生命就充满能力,足以面对人生所遭遇之一切挑战!这是神的能力,而不是人的知识所能习得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142天

经文: ​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马可福音 3:31-35 这是耶稣忙碌的一日裏所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耶稣爱他的母亲和弟兄,这是不容置疑的。母亲和弟兄关心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看见他忙得连饭也顾不得吃 (21节。参昨日经文);另一种可能是担心耶稣与犹太人宗教领袖起衝突,而那些宗教领袖很有势力,所以他们要来劝耶稣回去,不要得罪宗教领袖们。 耶稣的回答:「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33节),乍听之下,让人觉得似乎极不敬重,且不礼貌,尤其是对自己的母亲。为什麽耶稣要这样回答呢?我们必须要注意耶稣说话的目的,因为祂的话并没有停在这裏,底下还有更重要的话。祂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35节)。这个话非常重要!不是主耶稣不接待祂生身的母亲和肉身的兄弟,而是因为祂到地上来,固然有地上的亲属,但更重要的,是祂在父神面前受差遣的目的。祂不能让属地的关係,来阻挡祂在神面前所接受的差遣。 如果我们深入一点去思想耶稣的话,会发现耶稣再度坚定地表达祂的决心:祂要把所有的人,都带到「遵行神旨意」这一个光景裏。这是祂服事的内容 ,也是祂教导门徒祷告时所说:「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的实践,因为祂的服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整本圣经为我们描绘一幅神如何建立一个天上永世家庭的计划,神要这个家爱祂、荣耀祂、与祂永远掌权。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神便成为我们的天父,我们也成了他的儿女,其他的信徒就成为我们的弟兄姊妹,教会就成为我们属灵的家。神的家包括所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信徒。成为神家庭的一员的邀请是普世性的,但是有一个条件:相信耶稣。你藉著第一次的出生,成为人的家庭的一员,却藉著第二次的出生(重生得救)成为神家中的一份子。 你属灵的家比你肉身的家更重要,因为那是永远的家。地上的家再好,却是短暂脆弱的,会因无可避免的死亡而破碎。但是我们属灵的家——和其他信徒的关係,却可存留到永恒,是比血缘关係更为坚固的契合。让我们铭记这奇妙的真理:你因著耶稣,成为神家裏的一个成员。神以你为荣!耶稣的话绝对不错:『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成为神家裏的一份子是至高无上的荣耀,非任何事物能够相比。每当你感到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或缺乏安全感时,记得你属於神。(取材自『标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