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71天

经文: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约翰福音 6:15-21 这是第四福音书中最奇妙的故事之一。因这故事所描写的,不是什麽非凡的奇蹟,而是一种简单的事实,从这事实中,约翰体会到他所认识的耶稣使他终身难忘。欲了解故事全貌,必须同时参照叁本福音书 (参约翰福音6:17-21; 马太福音14:22-33; 马可福音6:45-52,只有路加未记载此事),并留意它们之间不同记载的蛛丝马迹。当时,门徒才过了漫长的一天,耶稣叫他们把船划到湖对面去,稍候祂再跟他们在那裏碰面,然後耶稣就到山上去祷告。门徒把船开出去,但加利利海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加利利海是个四面环山的内陆湖,地中海的冷空气从群山的峡口流入,与湖上的潮热空气相遇,因此常常无预警地形成大风暴。 这不是第一次门徒在加利利湖上遇到风暴,上一次门徒坐船到格拉森 (还记得耶稣去医治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吗?) 的时候也曾遇到风暴,船满了水险些翻了。只是耶稣那次跟他们同在,只凭一句话便平静了风和海 (参马可福音4:35-41; 路加福音8:22-25)。这一次则不同,耶稣不在船上。门徒辛苦摇橹,从天黑到四更天 (四更天约为凌晨叁时至六时),大约过了七、八个小时,只在海面上行了十里多路 (19节)。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影子在海面上走,海在翻腾,威胁著要吞没他们;但是这个神祕的影子走向他们,好像是走在极坚固的地面上,并不沉下去。他们第一个直觉的反应是—「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 (马太福音14:26)。但是接著他们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马太福音14:27) 於是他们便接祂上船,而这船就安全的到达了对岸。 对比前一次用一句话就平静风和海,耶稣这一次却不这麽作,而是跨海踏浪而来。这件奇事只有门徒看见,所以是耶稣特地让门徒看见的。这整件事的意义究竟是什麽?耶稣为什麽要让门徒看到祂在海面行走?祂为什麽不说一句话让风浪平息就好了?是祂吩咐门徒上船渡海的,为什麽竟然把他们送到风暴当中?更甚者,为什麽耶稣让他们「因风不顺,摇橹甚苦」(马可福音6:48) 七、八个小时之久才出现帮助他们 (第一世纪当时,在波涛汹湧的加利利海中划小船,就等於今天在飞行中遇到强烈的乱流)?所有的事件乍看之下好像纯是巧合,但又处处透著蹊跷,好像刻意安排似地,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事件背後所有可能的意义和耶稣作为后面的动机.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71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70天

经文: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 约翰福音 6:15-17 众人亲眼见过耶稣的「五饼二鱼」神迹,又吃过了饼之後,他们认定了主耶稣就是那位摩西应许他们的「先知」 (14节):「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命记18:15)。他们的心思大概是这样想:若是这先知来作王,凭著祂的能力,脱离罗马人的手就不是难事,而且天天可以从祂那里得饱食,那真是好得无比 (之后的经文我们会看到耶稣指出他们心里的这种意念)。于是「众人要来强逼祂作王」(15节)。但是主耶稣的路并不是这样走的,祂在神的旨意中是要作王,但并不是照人的方式,而是根据天父的旨意来行事。所以祂作了一件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催门徒上船…叫众人散开…上山去祷告」(马太福音14:22-23;马可福音6:45-46) 「催」原意「强迫 force」,语气很重,表示门徒们也很有可能产生与群众同样错误的认识。群众的狂热情绪正要开始蔓延,形势紧迫,耶稣必须马上制止这种疯狂和危险的拥戴他为王的行动,叫他们的热情冷却下来。所以他「催 to force)」门徒上船,自己留下来安抚众人散开。 被群众拥戴,甚至被强迫作王,这是多麽有吸引力的诱惑!对一般人来说,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然而耶稣却丝毫不为所动。耶稣知道祂将得的荣耀不是在这地上,要荣耀祂的是神。但是此时的耶稣,和我们一样带著肉体,和我们一样会受到肉体眼目的情慾和今生骄傲的诱惑。面对这样的试探,耶稣的作法是离开人群,独自退到山上去祷告。这是耶稣常常有的举动,藉著「离开人群」、「上山祷告」,留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与神相处,并向神祈求能力。 静静地思想耶稣在这件事上的作为,不能不对我们自己有所警惕:越是有才华、有能力的基督徒,越容易在「事奉的果效」中迷失,成为出风头的人,享受被人簇拥的甜蜜感觉,却往往不自觉地窃夺了神的荣耀,而忘了事奉的真正目的——把人完完全全的带到主的面前。认真思想耶稣的榜样,看祂如何在极大的成功中自处,这是给普天下所有主耶稣的门徒们最好的提

365天灵修之旅-第169天

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约翰福音 6: 1-14) 「五饼二鱼」是耶稣所行的神迹中,唯一一个四本福音书皆有记载的神迹,这说明了这件事在福音书的作者对耶稣的认识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神蹟的重要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们要知道,福音书记载耶稣的神蹟,绝对不仅仅是證明耶稣有施行神蹟的能力而已,每一个神蹟的背後,都有它重要的属灵意义,把我们引到天上的真理。约翰在记述了这整个故事之後特别有一段讲论(约翰福音6:26-58),说明这个故事有其象徵的意义。 有两段旧约经文值得我们思考:一个是神赐「吗哪」给在旷野的以色列人的神蹟 (出埃及记16章),另一个是先知以利沙用二十个饼餵饱了一百人的神蹟 (列王记下4:42-44),耶稣作的也类似 (不过比以利沙提供的範围要大得多了)。犹太人希望弥赛亚来时,能再赐给他们吗哪 (参约翰福音6:30-31),说明这样的神迹就是弥赛亚的表示。 耶稣固然重视人的属灵生命的需要,但耶稣也顾念人身体的需要。天将晚的时候,门徒按照常理,要求将群众散去,好自己买吃的 (马太福音14:15)。但耶稣却转向腓力说:「我们从那裏买饼叫这些人吃呢?」(5节) 耶稣是否跟祂的门徒开玩笑呢?在场的光是男人就大约有五千人 (马太福音14:21),问这样的问题,岂不是太过於强人所难?这是圣经记载惟一耶稣问人该怎麽作的地方,除了这裏,再找不到有任何地方说到祂请问别人。这事发生六十多年後,老约翰在圣灵感动下,对耶稣这个问题下了一个颇有启发性的註解:「(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6节) 原来,耶稣这样问,是给腓力机会,试试他是否意识到这位大有能力的主就在他身旁,而来倚靠祂。「二十两银子」(7节) 差不多是一般人一年的工资,试想,有多少人能够一次拿出一年的工资请人吃饭呢?腓力的回答已经是根据一个人的最大程度「理性计算」了,但却不是根据主的能力。他的回答毫无信心,在这场试验中彻底失败了。反倒是另有一个人把问题往前推进了一步。那就是安得烈,他说:「在这裏有一个孩童,拿著五个大麦饼,两条鱼」(9节上) 这裏的「孩童」和「鱼」都是指「小」的意思,但是请注意安得烈话语中所反应的意思,几乎是一种觉得可笑的反应:「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麽呢?」(9节下) 五个饼和两条小鱼?安得烈作了一次信心的冒险,对於自己的建议却又觉得有点好笑。 耶稣并没有责难这两个门徒。祂接受了安得烈所建议的这孩童的五饼二鱼,紧接著就行了这个神迹。对这孩童而言,他所提供的食物是绝对不够的;但在主手中,这个不足却成为远超过所需,不但喂饱了超过五千人,而且还绰绰有馀,剩下的竟盛满了十二个篮子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69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67天

经文: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马太福音:10:34-49 跟随耶稣的门徒不但要受别人的逼迫,耶稣更毫不隐瞒的说:「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34-36节) 这段经文不易理解,甚至经常引起误会。为什麽耶稣来到世上,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带来纷争,甚至兴起刀剑呢?为什麽跟从耶稣就会使家里的人成为仇敌呢?作门徒的代价怎麽这麽大呢?换个角度看,没有一处比这裏对耶稣的诚实的描述更为生动的了。耶稣老实不客气地告诉门徒:他们如果接受了祂给的身分和使命,将会面临一个争战,在这场争战中,仇敌往往就是自己家裏的人。当一个人决定跟随耶稣时,必然会面对抗拒的势力,而且这股抗拒的势力,多半来自至亲。例如:父母反对、妻子反目、家人排挤、甚至亲情决裂等等。这也是这场争战中最苦恼的事。特别在东方社会,作为基督徒,如果在日常生活不与世俗妥协,就会跟亲人发生衝突磨擦,关係变得非常紧张,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难题还没有结束呢,门徒(基督徒)们又面临另一个「抉择」。耶稣说:「爱父母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37节) 「爱..过於爱..」的原文是「恨」,它似乎是个很强烈的字眼。但耶稣说的是当时流行的亚兰语方言,亚兰文「恨」的原意是「爱得较少」,这句话我们若用「伦理」的角度来读,会觉得很不好受,但耶稣绝对没有教导我们做一个不爱家庭、不孝敬父母的基督徒。更何况在整本圣经都没有这样的教导(马太福音15:4)。耶稣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爱父母妻儿,但若要跟随耶稣作祂的门徒, 除非我们能爱祂比这些至亲更多。不然的话,还是别再跟随了。因为有一天,我们在面对患难逼迫的时候,就要在主耶稣和至亲之间作一个选择——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比如一个人,对他的妻子儿女爱得如此之深,使他不愿接受主的呼召;又或者害怕接受了呼召之後,会置家人於危难之中。果然,主耶稣说这话後不到五十年,基督徒就要在罗马皇帝的祭坛前作一个选择:该撒(凯撒)是主?还是耶稣是主?今天在一些地方,基督徒还在作这样的选择。然而因著神的怜悯,遭遇这种选择的人,可能不多,有的人可能从来也没有遇见过。但事实是这样,耶稣强调,在一切的忠诚中,仍以对神的忠诚为最重要。 过去几天我们所看的,耶稣对门徒讲的这些话,大概是耶稣的众多教导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但耶稣毫不留转圜的馀地,又说:「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38节)。当时的罪犯,的确是背著他们的十字架,到他们将要被钉的地方去。来听耶稣讲道的人都看见过人们在十字架的重压之下蹒跚而行,并在其上痛苦而死的情形。在这裏,十字架乃指世人所加诸耶稣身上各种不合理的对待,和痛苦的顶点。所以「背十字架跟从主」,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是代表各种「『为主的缘故』所忍受的苦难、羞辱与牺牲」。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权力,能够向另一个人作出这样绝对的、完全没有挽回馀地的要求,除了耶稣基督。 信耶稣不是像栽花养鱼,用来陶冶心灵;也不是因为对某些哲学和主义失去信心,就用耶稣来作心灵的寄托。基督徒要能够牺牲安逸与舒适的享受,也可能要牺牲在事业上的成就,他可能要把他的梦想放在一边,因为没有 一个基督徒再不能作「他所喜欢作的事」,他必须作「耶稣基督所喜欢的事」。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十字架」,跟随主的人,走的就是十字架这条代表牺牲与捨己的道路。 最令人踌躇的,是耶稣接著说的这番话:「得著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著生命」(39节),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属世的生命,第二个「生命」则是指属天的生命。不只是「背十字架」而已,耶稣更进一步,要求作祂门徒的必须「冒险」——把他们的生命摆上,因为被逼迫杀害的,必大有人在。提到「受苦」,许多人也许还可以忍受;但是讲到「失丧生命」,却不得不叫人再叁思量。然而这些话在教会历史上,一次一次在逐字逐句上證明了它的实在。一个人若拒绝「冒险」,可以轻易地救他自己的生命,但对主耶稣的门徒而言,「安全第一」的政策完全没有价值。门徒若选择安全、舒适,把自己的生命贮藏起来,他将失去一切使生命对别人和他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服事神的道路,就是付出无私的生命之道路,惟有如此,才能得著今生和来世的生命。 耶稣说的这番话就像一个大锤敲醒我们——祂要我们务必好好估量「作祂门徒」的代价;不要因一时衝动,在没有估量计算过代价,就贸然地说要跟随耶稣,作他的门徒。这样的门徒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还可以平安无事,但大难来时,肯定会半途而废。 作主的「门徒」,跟随耶稣,绝对没有中庸之道。到了一个地步,前面就是「十字架」,我们再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可是走这条路的人是不会羞愧的,因为生命的冠冕正等待著你。 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迟早会产生一种对生命成长的渴望和需要,迫使他朝著成为耶稣「门徒」的方向前行,因而早晚总要面对「认主?不认主?」「更爱主?更爱亲人?」「背十字架?不背十字架?」…种种的抉择。在这种矛盾中挣扎时,那滋味很不好受,但是恭喜你!这种经验正是一个证据证明你真是神的孩子。那位看顾麻雀,数算你头髮的父,爱我们的主,正密切地注意著你,等著要将你向上提升!

365天灵修之旅-第166天

经文: ​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10:32-33 尽管门徒去传天国的道,如同羊进入狼群一样,有生命的危险,耶稣却安慰他们,叫他们不要害怕,因为在天父的眼中,他们比什麽都宝贵。但人的本性是趋吉避兇的,当面对危险时,本能地都会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优先。因此耶稣又说:「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耶稣这句话既是勉励,也是提醒。从上下文来看,这裏的「认主」是指在逼迫门徒的人面前承认耶稣是他们的主,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他们的生命!耶稣说明了基督徒生活双重的忠诚。若有人今生忠於耶稣基督 (基督徒的责任),耶稣基督在来世亦会忠实於他 (主的责任)。人若以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主为荣耀,耶稣基督也以承认他为祂的僕人为荣耀。原来,我们在人面前认不认主,与将来主在天父面前认不认我们,两者息息相关。我们若因为怕人,而不敢在人面前承认主,将来就要得这个『怕』的後果。是人可怕呢?还是神可怕呢? 这句话在历史上成了最明显的事。如果在教会历史上,没有那些宁愿死亡,却不愿否认耶稣基督的基督徒,就不会有今天的教会。今天的教会是建立在那些对耶稣基督忠心不贰,虔守信仰者不变的忠诚上。 每一个逼迫都是一个「试炼」,是神用来除去我们生命中的渣滓,好使祂的生命在我们身上长成,使我们成为祂所要的样式。特别是服事主的时候,祂却允许逼迫患难临到,以致我们问:「神啊,为什麽?」这是因为,祂正在炼净我们,正在教导我们信靠祂。祂将我们从自己的力量拉开,转而倚靠祂的力量。祂全然知道该允许多少热度来熬炼我们的生命,祂绝不会将我们灼伤,但如果我们因觉得太热而从某个炼锅里跳出来,祂还是準备了别的炼锅等著我们。我们生命中的渣滓一定得除去,否则属灵的生命无法长大。 你知道古代的炼银者如何知道何时才算完工,终於可将热度降低吗?就是当他看著炼锅,能够从闪亮的银液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只要映照出来的影像模糊不清,有渣滓构成浮沫,他便知道自己必须继续工作。最後,当他的容貌终於能够清楚显明时,银便已经炼净了。神对祂儿女们的属灵炼净过程正是如此——祂的永恒计划便是使我们「像祂儿子的模样」(罗马书8:29)。这是一个出於「爱」的程序,虽有痛苦,滋味也不好受,却为我们的生命带来美好、成长与扩大,能够承接祂所赐的更大的福气。

365天灵修之旅-第165天

经文: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马太福音:10:28-31 耶稣叫门徒不要怕那些逼迫他们的人 (26,28节),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门徒认清,惟一当怕的,是那位拥有永恒生杀大权的神 (28节)。那番话令人感到严肃敬畏.接着耶稣立刻用两个简单的例證,向他们说明他们所当怕的神之真相,却是满有慈爱恩惠的。第一个例證是:「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29节) 这句话按原文更传神的翻译是,神并不是当麻雀落在地上死了,才注意牠;麻雀每次在地上停歇或跳跃,祂都注意;没有一只麻雀落在地下,不为神所知道。 另一处经文:路加福音12:6-7,耶稣也问一个相似的问题:[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麽?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 就是你们的头髮,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这两段经文里,那第五只麻雀有一个很特别的意义:两只麻雀卖一分银子,四只麻雀卖两分银子,第五只麻雀不算钱。 当你一只、一只买的时候,前面四只麻雀都有价值,要半分银子﹔ 当你买四只的时候,就奉送一只:那第五只没有自己的价值。 在耶稣所说的两段话里,那没有价值的第五只麻雀,神却看它是有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的。耶稣的意思是,神若是如此关心不值钱的麻雀,岂不是更关心人类?何况祂是「你们的父」,祂怎会眼睁睁的看著儿子们受害而不伸出手去干预和解救呢?只值一分钱的麻雀神也看重,更何况是比许多麻雀的价值加起来还要贵重的儿子们呢! 第二个神爱我们的例證,「就是你们的头髮也都被数过了。」(30节) 耶稣的意思不止这样。「数过」这个词,耶稣的原意是我们每一根头髮都被编上号码。数算只是算一下数目,编号则每一个号码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耶稣是要告诉我们,神的无限细緻,正如祂的无限伟大一样。当祂的儿女为祂辛劳工作之馀,伸手擦去额头的汗,触动了他的头髮时,即使只有一根,天父也知道!祂是这麽温柔细腻的神,满有慈爱与恩惠。因此耶稣好像告诉我们,我们固然当敬畏神,但敬畏的目的不是使我们惶恐惧怕,而是为使我们无所畏惧。祂吩咐我们从敬畏中,产生无畏。既然天父连我们的头髮都数过,祂对我们的顾念到这麽深的地步,那还有什麽可以使我们害怕的呢?感谢讚美主,祂既差遣,祂就负责供应,祂也负责保守。不经过祂的允许,甚麽也不能使我们受害;若是经过祂的允许,祂自己就是我们能站住的力量。 面对前途的艰难险阻,耶稣告诉门徒:不要害怕那些逼迫他们的人,那些人最多只能伤害他们的身体,却不能杀他们的灵魂。作门徒的职责就是传扬耶稣的福音,不要惧怕——若没有天父的许可,任何人不能动他们一根毫髮,因为在天父的眼中,我们比什麽都珍贵。

365天灵修之旅-第164天

经文: 太10:17-28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马太福音:10:17-28 主耶稣刚刚提醒使徒们,去传讲天国的道就像「羊进入狼群」(16节)。现在祂更具体说出他们将受逼迫的情形。耶稣描述的逼迫并未马上发生,有许多要等到祂升天後,使徒们开始在地上建立教会时才会发生。这些逼迫是很残忍严酷的。他们会被人拘捕、在会堂裏遭受鞭打、被带到君王前受审;不仅如此,甚至他们的至亲,兄弟父母儿女都要跟他们作对,并且害死他们。总而言之,为了传福音的缘故,他们必会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迫害,有宗教性的(犹太人)、有政治性的(外邦人)、也有家族性的(自家人)。为天国辛劳的人所遇上的风浪是又大又凶险的,地上的人用甚麽态度对待耶稣,也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跟从祂的人。人既把主钉死在十字架上,也要把跟从主的人赶进死地。在教会的历史中,这样的光景不住的发生,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 面对这些残酷的践踏,主耶稣告诉门徒说:「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甚麽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裏头说的」(19-20节)。这样的应许对处在逼迫中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安慰与鼓励。但我们千万不要曲解了主耶稣的意思,而成为懒惰的藉口。事实上,神要我们在凡事上都作万全的準备,包括事先充分的祷告寻求,以及彻底的预备。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无论面对任何情境,神都在看顾、神都会帮助,所以不需要担心,而绝不是说什麽都不必準备。耶稣又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2节) 「忍耐到底」并非指救恩中的得救,乃是指从这些凶狠践踏的环境中得救。这样的忍耐不容易,这不是一时的强忍,而是长期的接受践踏。我们要注意这句话背後所代表的意义,耶稣说这是「为我的缘故」(18节) 和「为我的名」(22节) 被人恨恶,祂这样说,乃是说出我们是站在祂那一边的,祂与我们一同在承当所发生的事,我们就能活在忍耐中。这种忍耐,是真正委身基督的凭据,也是敬虔生命应有的表现。跟从耶稣的人要预备好受苦的心志。主耶稣会负责带领我们走过这兇猛的风浪,祂给的安慰和激励使跟从祂的人有把握说,风浪虽是兇猛,总有尽头的日子,正像许多经过风浪的弟兄姊妹们说的:「我们并不是在等坐牢,也不是在等死,我们乃是在等候主再来」。 门徒不但要忍耐,也要有智慧,「有人在这城裏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23节) 从第十章的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是说,门徒面临犹太人逼迫时,只能继续前进,因为「在人子到来之前」,总会不断有给以色列人传讲天国的机会。耶稣鼓励门徒不断寻找机会去向以色列人传道,千万不要因胆怯而放弃自己的使命,也不要停在原地浪费时间。「人子就到了」是但以理书7:13的反映,那里不是说人子来到世上,而是到神的面前去领受权柄。耶稣经常使用这样的说法以表示从祂复活後显现到末日审判之前,在不同时候和不同场合下祂将要得的荣耀 (参马太福音19:28, 25:31, 26:64, 28:18)。耶稣说这段话的用意,并非作什麽预言性质的谈话,而是以祂将要显现,对门徒的传道起鼓舞的作用,鼓励他们坚持传道的任务,因为有作不完的工作正在等著他们。 世人凶狠的抵挡逼迫耶稣,却又奈何祂不得,因此他们所有的怒气都将要倾倒在跟随主耶稣的人身上。举例来说,如果主人都会被羞辱,家裏其他的人岂不是要受更大的凌辱吗 (24-25节)?耶稣的说法,无非是要使将来遭受逼迫的门徒,藉著想起耶稣所受的逼迫而得著安慰。因为耶稣受的逼迫,远大於祂的门徒要受的。身为老师的,都受了这麽残酷的逼迫,身为门徒所受的还算得了什麽呢?因此,在往後事奉的岁月当中,每逢遭受逼迫时,只要想起主耶稣的遭遇,就不觉得自己有什麽委屈了。「所以,不要怕他们」(26节) 耶稣的话实在是太有恩典了,也带著无限生命能力的供应。因为天国的来到是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阻止得来的,神所命定的天国,终必要在地上显现 (26节),所以只管坦然无惧地向世人宣告天国的信息,不要退缩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6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63天

经文: ⋯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10:11-15 耶稣差使徒们出去,他们的处境之险恶,就像「羊入狼群」。他们该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呢?主耶稣的教导是:「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16节下)。何以「要灵巧像蛇」呢? 这个词语的原文,是有关学习蛇的智力,以及其小心翼翼的特徵和辨别能力。蛇是个聪明的生物,只是蛇将牠的聪明运用在邪恶的地方。反之把聪明运用在发觉并抵挡邪恶的逼害,那叫做「灵巧 shrewd」。耶稣说:羊 (门徒们) 要进入狼的世界,首先要「灵巧像蛇」。也就是要有像蛇那样的聪明,能看穿恶者的计谋,然後才能抵挡魔鬼的诡计,保护自己。除了要灵巧像蛇,接著更重要的一句话:「驯良像鸽子」,「驯良 innocent」是「纯洁」的意思,即纯真坦诚的人;作这样的人不是要天真简单,而是要绝对诚实。耶稣要门徒们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因为进入罪恶的世界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著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让他们也同流合污,与恶者沆瀣一气。简而言之,耶稣的门徒不应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傻瓜,但也不应是耍诡诈骗人的奸诈之徒。 「灵巧像蛇」不是叫我们变成蛇,乃是提醒我们要有敏锐的属灵触觉,可以分辨环境的险恶;「驯良像鸽子」是让我们保持单纯倚靠神的心,因看见神的安排而坦然接受兇险的环境。这就是一面去保护自己,又一面不专注的去保护自己的原则。这两种性质放在一起,是一种很奇特的组合,却是一个完美的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灵巧像蛇,防範一切的危险与伤害。但更要勇敢,能承受各样的危险与伤害。要能背起基督的十字架,为基督受苦,勇敢走入世界。即使受伤害,爱仍永远没有退缩,才能领受耶稣的使命,完成祂交代的任务。

365天灵修之旅-第162天

经文: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10:16 耶稣一面给使徒们解释这次的差遣任务,但另一面祂也预见一幅景象:祂的使者们,就是站在身边的这些人,不久後将进入他们工作的新阶段,将面临新的难处。祂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16节上) 这是对於一个新过程的描写,和前几天我们所看的5-15节中所描写的完全不同。这一节的话,是马太福音第十章的转折点,它既是初次差遣使徒时所用,又是下一段受迫害主题 (24-42节) 的序言。 在正常的状况下,是狼入羊群,企图残害羊只;但是,耶稣却把差遣门徒入世服务比喻为「羊入狼群」。耶稣要使徒们明白,「出去收莊稼」这件在天上看是伟大而有永远价值的事 ,在地上却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危险的地带上。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仍然在魔鬼的掌控下,基督徒在世上传福音,宛如在敌人的领土上明目张胆地挑釁敌人的权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魔鬼必然会强加阻挠,也一定会竭尽所能地来抵挡门徒们一切的作为,且利用牠的代言人来迫害他们。在教会的历史上,这种迫害屡见不爽。直至今日,这样的情节仍在世上的某些角落发生。使徒们可能有人因第一次得权柄受差遣而感到兴奋,「初生之犊不畏虎」,但耶稣要使徒们明白自己的处境,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有生命危险的属灵战争。他们的处境照字面来看,就是「有死无生」!(你看过羊进入狼群还能活著出来的吗?) 既明白自己的处境,就得学会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但又不必专注的去保护自己。这些话好像是自相矛盾的,但在属灵功课的学习和操练上却是必须这样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161天

经文: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马太福音:10:11-15 之前我们看到,耶稣叫使徒们不必顾虑生活所需和衣食装备 (9-10节),既然受差遣,主就一定会为他们準备。今天的经文告诉我们,主怎麽为他们预备。这个教导是两方面的,耶稣一方面教导使徒们,受差遣去作工时,如何接受人的接待;另一方面则教导神的子民们如何接待神的僕人。祂说:「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的家,直住到走的时候」(11节)。「好人」是指「敬畏神的人」,敬畏神的人就会敬重神所差遣的人。 耶稣这样的吩咐有两个用意:祂要使徒们不可自高,因没有一样不是神所供应的;但也不许自卑,因他们是祂的代言人,是天国之王的使者,理当接受人的接待与供应。因此,「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12-13节)。凡接待神的使者的,乃是接待神所赐的平安,这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在圣经裏,请安并非虚假的客套,祝福的话一旦出口便产生效用 (参考以撒的祝福,创世纪27:33-38)。但那家并不一定得到平安,如果态度不对,平安就仍归於求平安的人,就像一张未兑的支票一样。 使徒们所传的信息,若有任何地方被拒绝接受,他们就在那裏跺去脚上的尘土 (14节),继续他们的行程。犹太人认为外邦人居住的土地之尘土也是不洁净的,所以他们在外邦地方旅行後,回到巴勒斯坦他的国土时,要跺去脚上所沾染的外邦之路的尘土,表示「将最後的这一点污秽甩掉」之意。特别是从外地回到耶路撒冷城朝圣的侨民,这样的举动更是必要的。因为耶路撒冷是「圣城」,表示神圣的神之城,不可有不洁净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不做这些举动,会被认为是污秽了神圣的神一样的严重。 耶稣引用这个传统的习俗动作来提醒祂的门徒,主要是告诉他们,实在没有时间和人争论,或是閒聊攀关係,因为时间有限,相当紧迫。如果传道者出去传福音被拒绝时,就用「跺下脚上的尘土」来回应,意思就是表明在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和拒绝福音的人没有关係。 耶稣并不是说,这些拒绝的人要被永远撇在天国之外。这与昨天我们看到的,耶稣要使徒们不要上外邦人的地方去相似,它是针对当时的情境而发的,完全是有时间的因素。使徒们这次工作的时间是短暂的,为要尽量使人听见天国的宣告,已没有时间争辩反驳,这些只有留待以後去做。在这个时刻,门徒要尽快的走遍他们的本国,因此当他们所传的信息不受欢迎的时候,他们就要离开,继续他们未完的行程。 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机会一去不再回。对当时的以色列百姓而言,他们本有接受福音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接受,这机会可能就一去不返。若非出於神的怜悯,谁能保證他们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呢?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根据创世记第十九章23-29节的记载,是被神从天上降下硫磺烧毁,「所有人口,以及长在地上的一切植物」都被消灭。在当时,神还因为亚伯拉罕的缘故,留下罗得一家人的性命得免灭亡。这样,比较起来就明白了:一个拒绝接受福音的人,将来审判的日子来临时,其将遭遇到审判後果之严重性,要比这两个城市被毁灭的情况还要严重 (15节),那就可想像得到有多令人可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