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160天

经文: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马太福音:10:5-10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预备差遣使徒出去,并赐给他们权柄。马太福音第十章接下来的所有内容,就是在使徒出发之前,耶稣给他们的行前教育。耶稣的这段谈话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针对使徒们第一次受差工作的範围和方式 (5-23节);後一部分则指出,跟随主的门徒普遍地会遭遇到的这世界的对待,以及门徒因应的原则 (24-42节)。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这段经文一开始,就有一个令人觉得十分困难的教训:「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5-6节)。耶稣稍後也在一个外邦迦南妇人前作了类似的声明:「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马太福音15:24)。为什麽耶稣要这麽说呢?难道天国只是为以色列家的麽?难道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都不是神所顾念的麽?要理解这句话,必须留意这两句话所反映的是当时的历史事实,即在耶稣复活之前,祂和祂的门徒事实上只局限在以色列人中间作工,当时作工的人不多,因此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个例外 (马太福音8:5-13, 15:21-28),向外邦人传道的时间要留待祂复活升天,教会开始建立以後。 主耶稣的话不是不允许扩大工作範围,而是说工作的首要对象应是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人在神的计划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他们是神的「选民」。按神的计划,他们必须先得福音,然後将福音传给外邦人。虽然他们後来拒绝了福音,但是神的心意,本来是要首先给予他们接受的机会 (罗马书11:11-15)。耶稣的这一个吩咐,只适用在当时的第一次差遣,和今日的我们无关。然而,耶稣所有的吩咐,每一部分背後都有它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於任何时代。 第一次的差遣是短时间的传道事工,旨在宣告「天国近了!」(7节)。使徒们的任务是「传道」和「治病赶鬼」同时进行 (7-8节),这任务和耶稣本人的工作是那样的一致——他们要传的是「天国近了」(7节),和马太福音4:17那里耶稣说的话一样;这裏所列的治病赶鬼 (8节),就是耶稣所行的各种治病赶鬼神蹟的缩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使徒们的任务是耶稣使命的扩大,祂已将行使这使命的「权柄」授予了他们,这权柄是神赐予的,而不是他们自己买来或挣来的,所以「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捨去」(8节)。他们怎样得来,也被要求以怎样的精神付出。 但是,对著实际的环境时,他们需不需要为自己作一些预备呢?耶稣的教导很奇特,祂不但不嘱咐他们上路之前要準备好路上之所需,反而叫他们不必顾虑去筹画什麽资金,也不需要準备特别的装备 (9-10节)。他们应该起身就走,而把所有生活所需交託给神,因为任务极为紧迫,不容他们花时间为自己準备吃住事宜。「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10节下)。既然受差遣,主就一定会为他们準备 ,他们不须去为自己準备。 这意思是连贯上文的「属天权柄」(昨日经文) 和下文的「生活供应」(明日经文)。这是跟随耶稣的人必须学习的信心功课。人的本性是只为自己打算,生活上的供应必须自己好好的积蓄。但耶稣明明地说不是这样,因为祂的道路是不为自己打算的,是白白得来的,就该白白的捨去。越是捨去,就越是多得;没有捨去,就不能得著。跟从主的道路,实际上是一条捨己的道路,却也是经历主的丰富供应的信心之路。

365天灵修之旅-第159天

经文: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马太福音10:1-4  之前,耶稣已带著祂的门徒走过不少地方,领他们思想过祂所宣讲的天国道理,也让他们看过祂医病赶鬼的大能。然後在马太福音第九章的末了,耶稣对祂的门徒发出一个宣告:「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於是对门徒说:『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莊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马太福音9:36-38)。 现在,由第十章一开始,就记载耶稣差遣门徒的行动 (1节),这两者之间有极明显而密切的关联——耶稣差遣十二门徒出去,以实现上述的宣告。祂设立这十二位门徒作「使徒」(2节),使他们有新的身分,不再只是门徒而已。这是头一次将「使徒」这个名词应用在他们身上。马太福音裏,这个词只用过一次。「使徒」是个代表,是「使者」,所代表的是「天国的王」。使徒奉王差遣,经王授权,是王的大使。使徒的工作就是作王的代表,代表王发言,并以王的权柄说话。 这是耶稣第一次差遣门徒代表祂出去,这一次的差遣只是短时间的传道事工 。门徒是两个两个地出去 (马可福音6:7),耶稣并没有与他们同行,因为祂要门徒学习独立的工作,叫他们经历即使主耶稣不在眼前时,也能靠著祂所赐的能力与权柄,完成祂所托付的工作。但耶稣仍与他们同工,因为马太福音11:1 告诉我们,祂交待完了对门徒的託付之後,也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 要注意的是,主总是先供应人,然後才差遣人,「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路加福音9:1-2)。主耶稣先赐给他们所需的权柄与能力,藉此说明一切的圣工都当本於祂、且倚靠祂。神一定先把权柄恩赐给人,然後才使用人,这是祂的工作法则。

365天灵修之旅-第158天

经文: 可6:4-6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马可福音 6:4-6  面对乡亲们的厌弃,耶稣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4节) 这一句话深刻地把他们心中醜陋的一面揭露出来。耶稣的话显示了他们不信的理由是出於”嫉妒”——他们很难於承认这一个与他们没有分别的人,竟能比他们更优越。这点不必多加解释我们都瞭解得太清楚了。这是人性遗传下来醜陋的一面,历世历代都没有改变。古时这罪性如何在拿撒勒人心中动工,今天仍然在人们心中强烈的动工。这是人性的互相轻视,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总不能相信我们同辈中的一个人能当我们的教师,我们总是自认为太瞭解他了,因此不愿相信他。 拿撒勒人厌弃耶稣的下场,就是神蹟不再於他们当中显现:「耶稣就在那裏不得行甚麽异能」(5节)。「不得」行异能? 马可在这里的用词很大胆,他写到耶稣「不得」行什麽异能,但从同一节我们看到耶稣还是能够按手治好了几个病人。所以马可其实是说耶稣的异能受到了限制。耶稣不是神吗?祂怎麽能受到限制呢?其实,神不能作工在一些人身上,不是神真的不能作,乃是人不愿意接受神所作,神就不勉强在他身上作。比如说,人若不信,而不带病人到耶稣跟前,耶稣就不会行神蹟。神的恩典是向所有的人打开的,你愿意接受,你就接受。你不愿意接受,神也不勉强你,但你不接受,你就要承担那不接受的结果。这是神的法则,我们必须明白。 经文接著提到,耶稣也「诧异」他们不信 (6节),这又是一句令人费解的话。耶稣既然早已知道先知在本乡不被尊敬的道理,为什麽还会感到「诧异」呢?我们要知道,耶稣虽然知道人心一切所想的,祂知道一定会被乡亲弃绝,但祂的爱使祂对人仍有所期盼,因此祂绝不愿意放弃。一般人如果知道自己会被厌弃,他们就会立刻放弃不管,既然你一定会弃绝我,我幹嘛还要管你?但我们的主不是这样,祂对人满了爱与怜悯,这种爱与怜悯使祂一心期望著他们会相信并接受祂。 有一句俗话说:「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我们的主却是知道一定会受伤害,但祂还是要期待!明知不可为,祂也一定要去做做看,因为祂爱他们,不愿放弃他们。从这裏可以看到耶稣心裏面对的矛盾与挣扎.如果你是不受管教又叛逆的孩子的父母,你大概就可略微体会耶稣的心情於万一了。正因为耶稣一心地期望著他们会相信接受祂,所以当他们拒绝祂的时候,祂会「诧异」。耶稣的诧异,说明祂绝不放弃这些乡里亲族,祂会等待他们悔改回转。 拿撒勒人是先入为主,不对耶稣有期待,即使耶稣行神蹟,即使祂的道理再好,他们的心早已封闭;耶稣却相反,明知会被厌弃,仍对他们抱著极高的期望,即使这只是亿万分之一的希望。耶稣的心总是打开的,总是準备好去接纳人的。

365天灵修之旅-第157天

经文: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到了安息日,他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异能呢?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他。 马可福音 6:1-3  耶稣出来传道之後,曾两次回到家乡拿撒勒。祂第一次回去时还没有门徒跟随,为的是在家乡父老面前宣告祂弥赛亚的任务 (路加福音4:14-21。参3/27灵修)。现在耶稣再次返回拿撒勒城,这趟回来,祂不止探望亲友,还带著一班门徒 (1节),以夫子的身分回来的。祂首先到会堂去教训人 (2节),但是这些从小便认识祂的人,给耶稣的批评却是羞辱性的。 祂得到的反应就是嘲笑的鄙视。他们说:「这不是那木匠麽?」这句话含有奚落意味,意思是说:『祂岂不是一个普通用手劳力的工人,像我们一样吗?』他们又称耶稣为「马利亚的儿子」 (3节),这个称呼更含有轻视的意味,因为犹太人总是说父亲 的儿子,而不说母亲的儿子 (比较第一次回来时,他们对祂的称呼:路加福音4:22)。 他们讥讽耶稣的出身背景,不但不希奇祂的智慧与所行的异能 (2节),反倒轻看藐视祂:「他们就厌弃他。」(3节) 因他们以为祂太平凡了,有什麽了不起的呢?眼前这位耶稣是他们从小就认识的,祂不过是一个木匠的儿子,祂的弟弟妹妹在他们的村子裏长大。像这样的一个平凡人,能作出甚麽伟大的事呢?他们从小认识祂,觉得没有理由相信祂与他们不同,更不相信祂是神所特别膏立的。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完全决定了他们对耶稣的看法,即使有种种事实 (耶稣的智慧与异能,2节) 摆在面前,也因为与他们的印象不吻合,而完全被抹杀。 在拿撒勒的这些人,他们因著成见与偏见,只看见一个卑微的木匠,却没有看见在卑微木匠的身份裏,隐藏著祂是神的儿子的事实。我们感谢主,耶稣有君王的身份,却没有出生在皇宫大内,祂甘愿卑微,卑微到一个地步,竟然被祂的家乡人厌弃!祂隐藏君王的荣耀,甘愿作一个卑微的木匠,只因为祂可以藉此进到更多的人当中,可以在许多人中间随时来往,去服事拯救这些人。我们的主是这麽的愿意牺牲自己,为的是爱我们这些卑微渺小的人.

365天灵修之旅-第156天

经文: 太9:32-38 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将鬼所附的一个哑巴带到耶稣跟前来。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法利赛人却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马太福音 9:32-38 瞎子可以看见,哑吧可以说话,这叫「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33节)。天国的扩展,却引动了黑暗权势的抵挡,法利赛人说:「他是靠著鬼王赶鬼」 (34节)。这就是耶稣所提到的不可赦免的罪 。把圣灵所行的神蹟,歪曲说是藉撒但而行,就是亵渎圣灵。虽然其他的人藉著耶稣得医治祝福,法利赛人在灵裏却是死的,他们眼瞎不见,而且愚拙不可挽救。 在法利赛人反对的声浪中,「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 (35节)。耶稣孜孜不倦地为在地上建立天国而努力。祂走遍各城各乡,到人群裏,祂到人文萃荟之地,也到穷乡僻野。「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36节),这是描述耶稣的经文中,最打动人心的话语之一。主耶稣当时所看见的人都是以色列民,他们的困苦流离不是因为亡了国,被罗马人统治;也不是生活上的欠缺和凄凉;而是因为他们远离了神。 犹太人虽没有停止在圣殿里的活动,也常在节期中上耶路撒冷去守节,但是他们心里没有神的地位,也不肯来跟随神子耶稣。他们只有外表的敬虔,却没有内心的敬畏。因此他们心灵枯乾,里面没有平安。他们的领袖 (文士、法利赛人、祭司、撒都该人等) 不但不按正道牧养他们,反而用律法的枷锁重重捆绑他们,使他们在律法的重担下无法释放。他们就像没有牧人的羊群,面对狼群的肆虐,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关口。 这种灵里的荒凉,深深打动了耶稣的心。祂是满有慈爱怜悯的神,一见到受苦的人,就想要除去他的痛苦,因为祂亲身感受过我们所受的苦。祂十分盼望揩去每一个人眼中的泪。祂对这些属於祂名下的莊稼充满了感情,祂不甘心这些莊稼朽坏,祂要收割这些莊稼,把他们藏在天国的府库里:「於是对门徒说,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莊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37-38节)。 这裏有一个伟大的真理,就是耶稣需要收割莊稼的人!没有收割莊稼的人,收成的工作便永远无法完成。祂在世上的时候,从未离开过巴勒斯坦地,却有一整个世界等待著祂。祂一直盼望人能够听见福音的好消息,但是,若不是有人肯宣传这信息,其他的人永远也听不到。这也是对所有基督徒发出的挑战,耶稣的愿望是要每一个人都成为宣教士与收割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且应该把某些人带到神面前。

365天灵修之旅-第155天

经文: ​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 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马太福音 9:27-31 今天经文记载的事,只见於马太福音。有两个瞎子高声呼求耶稣:「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27节) 『大卫的子孙』这称呼是流行在犹太人中的弥赛亚观念。世世代代的犹太人都在等候著神应许大卫後裔中的拯救者 (参撒母耳记下7:8-16),他们期待这位领袖与元帅,不但使他们脱离异族统治,并要引领他们恢复如大卫王朝般的光荣强盛。这就是瞎眼的人对於耶稣的想法。我们知道,这不是对耶稣的恰当观念。但即使如此,他们来到耶稣的面前呼求,祂仍旧医治了他们。耶稣对待他们的方式,颇为发人深省,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 从过去两天的医病神蹟中,我们看到耶稣是随时预备好的。当睚鲁带著心中难以负荷的忧伤,虔敬卑微地来到耶稣的面前,为著他女儿的需要向主恳求,「耶稣便起来,跟著他去」(马太福音9:19。参6/2灵修)。当血漏妇人悄悄地挤过拥塞的人群,靠近耶稣的身边,排除万难,只为能摸到耶稣的衣裳繸子。结果她甚至还没有开口,就得了医治。但在今天的经文中,尽管这两个瞎子一路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耶稣却没有理他们,一直到他们进了房子,耶稣才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 (28节)。为什麽耶稣要这样作呢? 求神蹟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其中丝毫也没有其麽神秘或神学的理论。耶稣并没有立刻答应这两个瞎子的请求,因为祂要看看他们是否有信心。并非每个向神发出请求的人都真正相信神可以帮助他,有些人可能只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态。神知道我们的信心如何,但我们自己却往往以为知道,其实是不知道。耶稣等候并查问这两个瞎子,为要加强他们的信心。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也难免有时要面对神的沉默:「主啊!我该走何路?祢的旨意是什麽?」没有任何回答,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神啊!祢在那裏?为什麽不做些事呢?」一阵沉默。尽管我们恳切祈求,甚至泪流,可是好像都没有反应,耶稣你在哪儿?这两个瞎子坚持不懈,直走进耶稣所在的房子里。他们知道耶稣可以医治自己,就不让任何东西阻碍他们找耶稣——这就是真信心:如果你真相信耶稣可以满足你每一个需要,就不要让任何人或事拦阻你到祂那裏去! 主是从不误事的神,祂永远知道在甚麽时候、用甚麽方法来帮助那些向祂心存盼望的人。耶稣的沉默,也是一种声音,愿我们都能听见,听懂.

365天灵修之旅-第154天

经文: ​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马太福音 9:20-22 一一一一一一 今天读的经文,是所谓「故事中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耶稣前去医治管会堂睚鲁的女儿 ,而在途中发生了第二个故事:祂医治了一个患有十二年血漏的女人。两个故事都与「信心」有关,而这血漏女人更是鲜明的把「信心」表达的淋漓尽致。 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律,一个患血漏病的妇人是不洁净的 (利未记15:25-33)。她所摸到的每 一件东西和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不洁净,所以她绝对不可以敬拜神,更要远避公众场所,不许与其他人有来往。这女人甚至不该站在围绕耶稣的群众之中,因为他们会受到她的不洁净所感染。这女人极其迫切的想要用一切方法,去摆脱那隔绝与羞辱的生活,是不足为奇的。 在摩西年间,神曾吩咐以色列人,在他们的外衣上作「繸子」,为要叫他们看见,便谨记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 (参民数记15:37-41)。(当时的法利赛人将这些繸子作长了,是要彰显自己的虔诚)。这外衣大概是一块长方布,批搭在肩膀上,「繸子」在外衣的四角上。这妇人所摸的,就是这繸子。 若说睚鲁为女儿的悲伤是深沉的,那麽,这个女人的伤痛更深,因为她是当事人,且花了一切养生的,却不得医治,病势反倒更重(马可福音5:26)。她之所以杂在众人之间,从後头来摸耶稣的衣裳缒子,是因为她不敢抛头露面。对她来说,她的绝望与无助已经到了一个地步,只要有一线生机,她什麽都敢做。 这段经文中提到那个摸耶稣的女人时,出现了好几次的「摸」字,是整个故事的关键字眼。 原文字典指出,这个「摸」字的字源是出自「系紧」。换句话说,别看这个女人只是轻轻地摸了耶稣一下,实际上她已经和主「系紧」在一起了。 反过来,拥挤耶稣的人一大堆,拥拥挤挤紧靠著主 (路加福音8:45),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与耶稣「系紧」。这当中的关键就是「信心」。 「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马可福音4:24)。这女人带著信心的量器到耶稣面前,耶稣就用她带来的量器量给她,而且还多给她 (马可福音5:29—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5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53天

经文: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 马太福音9:18-19 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他。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闺女便起来了。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 马太福音9:23-26 昨天说过在格拉森地区,耶稣医治那被群鬼所附之人,可是由於当地人的自私与害怕,他们要求耶稣离开那地。於是耶稣就和门徒渡海回到对岸去,在那裏,又有一大群人围著祂聚集 (马可福音5:21; 路加福音8:40)。此时,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见耶稣,求祂医治他病危的女儿,耶稣答允了。 仔细观察睚鲁对主耶稣的态度,可帮助我们瞭解他心中的伤心与绝望。马可福音5:22和路加福音8:41都告诉我们,睚鲁「俯伏」在主耶稣的脚前—他不是「跪」(膝盖著地),而是「俯伏」,是双手双脚和头部都贴在地面,这般的敬虔卑微!在圣经里,有很多人向主耶稣求助,但是很少人像睚鲁那样,「俯伏」在主的脚前。你能体会他这样做的心情吗?睚鲁是个「管会堂的人」,管会堂的人是从犹太人的长老之中选举出来的,负责崇拜中一切的程序,并监督与会堂有关的一般事务。像这样身分地位的人,若非伤心绝望到一个地步,只把所有的希望与信心放在耶稣身上的话,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眶鲁从心中发出的诚挚呼求,打动了耶稣的心。然而,在路上前进时,耶稣受到了一位患血漏的妇人耽搁。因著这耽搁,睚鲁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来报噩耗:「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马可福音5:35)。让我们尝试将自己放在当时的环境,如果你是睚鲁,会有什麽感受呢?你千辛万苦地、这麽卑微地俯伏在地上去求耶稣,祂答应了。那时,你心里突然有了盼望,心想女儿有救了。谁知在途中却遇上这个妇人,耽误了主耶稣的时间,结果女儿死了!这是多麽大的打击,希望转眼间成了泡影,这个打击之大,若非身历其境,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这是一般人的反应—人死不能复生,一切再也无法挽回。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麽表面,在最绝望的时候,耶稣捎来一句最安慰的话:「不要怕,只要信!」(马可福音5:36) 祂告诉我们,不要看发生的事,只要相信神到底,就可以看见神的荣耀!果然,因著睚鲁的信心,主耶稣真的叫他女儿从死裏复活! 请留意经文的记载,叫死人复活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按常人的观念来说,当然越多人看见越好,但是为什麽主耶稣在作这事以前,把那些嗤笑祂的人都撵走呢?因为他们不信 (『复活』显然是反乎理性常情的),对这样的人,主就没有甚麽意思让他们看复活的大能。

365天灵修之旅-第152天

经文: 放猪的看见这事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众人出来要看是什么事;到了耶稣那里,看见鬼所离开的那人,坐在耶稣脚前,穿着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看见这事的便将被鬼附着的人怎么得救告诉他们。格拉森四围的人,因为害怕得很,都求耶稣离开他们;耶稣就上船回去了。鬼所离开的那人恳求和耶稣同在;耶稣却打发他回去,说:“你回家去,传说 神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满城里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 路加福音 8:34-39 放猪的人对於耶稣超然能力之明显彰显的直接反应是害怕,所以逃跑回城里报告所发生的事情 (34节),城里的人知道一切後,也感到害怕 (35,37节)。他们不但没有为这人被捆绑中被释放而感到高兴,反而央求主耶稣立时离开他们的境界。为甚麽呢?因为一个人的康复对他们没有太大实质的助益,但他们的猪只 (财产) 尽毁却是切肤之痛。这样的事是不可忍受的,必须立刻制止。这是人性极度自私无情的表现,他们毫不关心这人恢复理智,只关心他们所拥有的猪只。他们看这人的价值还不如他们的猪。 但主耶稣怎样看这人的价值呢?主宝贵他,胜过二千只猪;主宝贵他,因他原是按著神形像而被造的。主特来寻找他,拯救他,不理别人的反对和排斥。主耶稣甚至不要这被医治的人来跟随,却给他指出一条服事的路:你若要跟随主,就去作主的见證人 (39节)。这人的回应是去忠心地完成主的托付,而且极为成功 (马可福音5:20)。 从耶稣去格拉森医治被鬼附的人,我们可以体会两个重要的真理: 第一、 世上无一处地方是主耶稣不愿意到的。耶稣专程到格拉森,一个犹太人视为不洁的地方 (猪只是犹太人视为不洁的动物),去拯救那被鬼附的可怜人。今天,祂还要这样拯救一切在各样捆绑下而不能自拔的人。 第二、世上无一个破碎的生命是主耶稣不愿意医治的。主不惜长途跋涉和冒著大海风浪到格拉森,只是为了拯救一个被鬼附的破碎生命。今天,主让我们继续存留在地上,是要我们做祂的代表,去寻找、去爱、去帮助那些在各样患难中的人。求主开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富贵荣华之人背後的寂寞而破碎的生命,向他们宣讲福音;也能看见骄傲之人背後的孤单而破碎的生命,向他们宣讲福音;又能在平凡的群众中看见被漠视的破碎生命,向他们宣讲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