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202天

经文: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 约翰福音 8:7-9 耶稣的沉默,并未使法利赛人和文士因此而醒悟,反而继续要强逼耶稣回答,这种态度,就像 一个旁观者不断的强逼审判官要赶快判罪一样的无情。因此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7节) 这句话是直接指着各人「良心」而发,责问那些设计这事情尝试陷害耶稣的领袖们。他们本身的动机已经指控他们的行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定别人的罪,因为在神的光中,都要看见自己和别人同样有罪。耶稣让这些宗教领袖看见,不但被定罪者是犯罪的, 连定罪者也是犯罪的;不只表面犯罪的是罪人,就是表面不犯罪的也是罪人。人以何事定别人的罪,正是以何事定自己的罪。 神爱世人,悔改得救的机会不仅仅是给那位明显犯了罪的妇人,同样的在这事件发展的过程里,我们的主同样的也把悔改的机会,给了那些带著恶意要来陷害祂的、并且自以为义的文士及法利赛人。他们听见这话之後,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出去了」(9节),因为他们自知也是有罪的人,只是不像那位妇人,犯了明显的死罪。我们的主对待这些陷害祂的文士及法利赛人,也显出了祂怜悯及宽恕的心肠,同样也没有定他们的罪,只是藉著这一句话的宣告,给了他们反省的机会。 主耶稣没说那妇人有罪,也没说那妇人无罪。「 有罪、无罪」、「处死、不处死」, 是众人等待的答案。 可是,主却是这样的回答。在众人恶意的控诉里,祂直接诉诸『每个人的自省』。 身为基督徒,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主耶稣的这句问话。这句话,不是对别人讲,也不是对当时的法利赛人讲, 正是对你、对我、对我们每个人直接的问话: 『你若是没有罪的,你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

365天灵修之旅-第201天

经文: ​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约翰福音 8:6 面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陷阱,耶稣不管怎样回答似乎都会被这些宗教领袖捉住把柄。但祂却出乎意外的冷静,圣经记载说:「耶稣却弯著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6节)。耶稣在地上到底写些了什麽字?我们无从察考。但耶稣这样做是为甚麽呢?大约有四种可能: (一) 祂可能藉此拖延时间,以便深思熟虑,不愿遽做决定。一面从容仔细思考,一面把这案情带到神的面前。 (二) 耶稣也许是故意让文士和法利赛人重新控诉一遍,藉此给众人一个自省的机会,好在他们第二次指控时,自己发现到本身的邪恶本质。 (三) 用沉默吸引众人的注意,把场面冷却下来,使他们把注意力从妇人身上转开,而移到自己的身上,预备聆听祂接下来的教训。 (四) 以「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这动作,来暗示这些控告者不要忘了「神的作为」。因为在出埃及记卅一章十八节那里记载,神在西乃山和摩西说话四十昼夜,立了许多当行的法则,「耶和华…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神用『指头』写的石版。」神不是用嘴吩咐出来的,不是叫天使刻印出来的,乃是亲手用『指头』写出来的。为什麽?这是讲到神亲自的关切,亲自的参与,亲自的立约,表明神是多麽重视祂子民的圣洁!这些宗教领袖们熟读圣经,看到耶稣的动作,不知是否在他们的心裏引起任何回响? 不论那一种原因,就是在今日,神的指头若作工,我们心中不为人知道,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的污秽和败坏,也要一样一样的被挑捡出来。卫斯理曾写道:「Before I can preach love and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201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200天

经文: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约翰福音 8:1-6 文士和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想抓祂的把柄,破坏祂的名誉;他们自信已找到一个机会,足使祂处於进退维谷之境。他们抓了一个『正行淫之时被拿的』妇人到耶稣面前,问耶稣该怎麽办她。从「维护律法」的角度言,文士和法利赛人并没有错,这妇人应该被人用石头打死 (参利未记20:10;申命记22:22-24)。不过他们处心积虑地,计划使耶稣陷於两难之境的诡计是这样的:如果祂主张用石头打死这妇人,就有两种後果—— 第一,祂将失去仁慈和怜悯的名誉,而不能再称为罪人之友; 第二,祂立刻触犯罗马法律,因犹太人无权治人死罪或把人打死 (约翰福音18:31)。此外,如果祂主张宽恕这妇人,立刻就被套上破坏摩西律法的罪名,同时无异於消极地鼓励人行淫放荡。 这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用来绊倒耶稣的陷阱,他们以为已经置耶稣於两难之间,等著抓祂的把柄了。但是随著故事的发展,我们会看到,耶稣却用他们的设的圈套来套住他们。 我们要注意约翰在此处的记载,这妇人是『正在行淫』的时候被捉的,而这种罪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犯,但是这里却不见那个犯罪的男人,所以明显可看出整个事件是他们故意设计要来陷害主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捉拿行淫的妇人,要求法办,他们所作的事,表面看来都是有道德上的正确性。但细加推究,便不难发现在其道学假面具的背後,隐藏著不公义的事实。这岂不是世人的写照?通常我们只看见别人的过错,而看不见自己的过错。我们已经习惯於用不同的标準来对己对人——用严苛的公义来要求别人,但却用宽松的怜悯来对待自己。「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言16:2) 人一切所作的,瞒不过神的眼目。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当他们把那妇人拖到主面前受审时,事实上,他们也正在把自己拖到主的面前受审判。同样地,当我们控诉论断别人的罪时,不要忘了,就是在控诉论断自己!

365天灵修之旅-第199天

经文: 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腊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腊人吗?他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约翰福音 7:32-39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竟然当著犹太人领袖的面说,他们不认识神!(28节) 对神的选民说他们不认识神,简直是莫大的侮辱。这是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宣称,是犹太人 (特别是宗教领袖们) 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他们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 (32节),可是连这些差役也慑服於祂的权威,所以没有人下手。众人为了耶稣,更是议论纷纷,越来越糊涂,究竟耶稣是不是基督呢?约翰福音将犹太人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相信这样的矛盾心理,在今日的许多人身上也看得见,究竟耶稣是不是救世主呢?祂值不值得我去信呢?让我们看看耶稣自己怎麽说。 首先,耶稣强调一点:可寻找时当寻找。耶稣说祂只有很短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终有一天,他们要寻找祂,但不是为了捉拿祂,而是要得到只有祂才能给予的东西 (即永生)。但那时已经太迟了,因为祂所去的地方是他们绝不能去的 (33-34节)。耶稣的意思是祂要回到的神那裏去,而他们因不信服已经把他们自己和神隔绝了。但听耶稣说话的犹太人领袖并不明白,他们嘲笑耶稣,是否要到远方去传教,以致他们见不到祂 (35节)。讽刺的是,他们的刻薄嘲弄後来竟真的成了事实,复活的基督果然在外邦人中传扬开去! 这段经文使我们面对耶稣的应许与警告,主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赛亚就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以赛亚书55:6)。人生的限制就是光阴短暂,一瞬即逝,我们与耶稣基督的关係也是如此,可能你感到需要的时候却已经太迟了。一个人离开耶稣基督太久,便会渐趋麻木,直到再没有需要的感觉,也就不会去寻找;如果不去寻找,就永远不会找著。不要以为时间还多,容许你在永生的抉择上蹉跎。这是当初犹太人的盲点,又何尝不是今日许多人的致命伤呢? 接著,住棚节的最後一天,也就是犹太历的7月22日 (阳历十月中旬),在圣殿裏有一幅戏剧性的仪式在上演。这项特别的仪节与耶稣的话有密切的关係:当时的人们带著棕树枝和柳枝环绕圣殿而行,他们环绕祭坛七次,以纪念当年环绕耶利哥城七次,使城墙倒塌而占领该城 (参约书亚记6章)。祭司则拿个金水壶,下到西罗亚池去盛满了水,再经过水门带回来。大家这时就宣读以赛亚书十二3节:「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这水带到殿裏倾倒在祭坛上作为向神的献祭;大家则高唱诗篇118篇「你们要称谢耶和华…耶和华啊,求你拯救」(1,25节),最後唱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29节) 时,敬拜的群众心裏盼望著将要来的弥赛亚 (即『最大之日』之预表,37节),就大声欢呼并向祭坛大力摇动他们手上的棕树枝,他们的快乐已达到极致,甚至有俗话说:人若没有经过住棚节和打水奠水的欢乐,就没有见过欢乐的事。 就在这一刻,耶稣的声音响起:「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裏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37-38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99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98天

经文: 约7:11-33 正在节期,犹太人寻找耶稣,说:“他在哪里?”众人为他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不然,他是迷惑众人的。”只是没有人明明地讲论他,因为怕犹太人。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人凭着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耶稣说:“我做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你看他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他的,说:“基督来的时候,他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  约翰福音 7:11-33  耶稣终於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时间及自己的方式到耶路撒冷去。这时祂的名声越传越远,成千上万的人看过、听过祂,许多的人因著祂病得医治。因此当时祂是耶路撒冷众人最感兴趣的一位,是众人注意力的中心。但是宗教领袖们对祂的恨意和敌意越来越强。「只是没有人明明的讲论衪,因为怕犹太人」(13节) 当时的气氛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因此若有人要论到祂,都只能小声交谈。在这複杂的场合裏,我们会见到四种人。第一种人是充满敌意的犹太人领袖 (11,13,15,30,32,35等节);第二种人是从外地到耶路撒冷过节的犹太人 (12,20,31等节);第叁种人是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群众 (25节);第四种人是圣殿的侍卫 (45节)。除了宗教领袖外,每个犹太人的心裏都在猜测,耶稣就是基督吗?他们实在被耶稣所说的和所做的搞糊涂了。怎麽说呢? 第一件叫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是:耶稣这个人没有学过,何以他的教导是如此具有权威性呢 (15节)?当时的情况是一个门徒唯有跟从有资格的教师学习过才有资格解释圣经,讲论律法。而这个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加利利木匠是谁,竟敢向犹太人宗教领袖们引述和解释摩西的书?耶稣的回答是:「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16节) 事实上祂是说:「你问谁是我的老师吗?你问我引述什麽权威来支持我的言论和我的解经吗?神就是我的权威。」这也是祂一而再,再而叁的宣称 (参12:49, 14:10)。耶稣更进一步说出了一个真理,祂说唯有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神的教训 (17节)。这不是一个神学的道理,而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这些人所以不能明白祂的教训,无非是因为他们无心遵行神的旨意罢了。 第二件叫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是:如果耶稣是基督,他就不会违反安息日的律法,何以耶稣偏偏在安息日治病呢 (21,23节)?耶稣指的是约翰福音第五章所记载的,祂医治了毕士大池边那个瘫痪了叁十八年的病人 (参4/9灵修)。祂挑战那些宗教领袖:如果祂在安息日医治一个人就是破坏律法,那麽他们想要杀祂,不也是破坏律法吗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98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97天

经文: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约翰福音 7:6-10 前文提到耶稣的兄弟不信祂,所以用讥讽的语气刺激耶稣,要祂到犹太 (意即耶路撒冷) 去,将祂的作为显给门徒及世人看。但主耶稣没有理会祂兄弟们的激将法,而回答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6节) 耶稣的兄弟们什麽时候去耶路撒冷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一日 都可以去,因为没有人会注意他们。但如果耶稣去就大不相同了,为什麽呢?因为耶稣一来,就把「挑战」带来,就把「审判」带来,当祂一来,对人心产生衝击的事情就要发生 (7节)。所以耶稣一定要选择祂的时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我的时候还没有满」(6,8节)。这话表明,主耶稣行事不凭自己的意思,而一心寻求神旨意的引导,祂专心等候神所定的时候来到,现在还不是公开显露祂为神子的时候。但从这件事可以看见,因为耶稣能等天父的时候,所以能彰显神的荣耀,神能够藉著祂活出神的荣形。 但是,耶稣後来「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10节),意即不是照祂弟兄所提议的方式受人簇拥著张扬而去 ,乃是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去的。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耶稣大有能力,为甚麽祂要时常隐藏自己?那是因为祂所在意的是救恩如何成全,救赎工作如何完成,不必要且不合宜的意气之争,都是多馀的。那些宗教领袖憎恨祂,不管祂说甚麽或做甚麽,他们都会拒绝祂。如果耶稣越公开教导,这些领袖也就越为祂和信徒带来麻烦,所以耶稣需要尽量静静地传道和工作。争千秋不争一时,不到时候绝不轻言牺牲,时候到了绝不畏惧牺牲,是耶稣能够面对外来刺激与冤屈之时,仍能如此坦然沉著的缘故。 事情纵只可在暗中行,耶稣没有放弃,今天我们有幸能公开教导、传道、敬拜神,而不必受迫害,岂不更应当感谢神,尽量运用这些机会去传福音吗?耶稣的「隐藏自己」,也给我们很宝贵的亮光,常常,主要我们「等候」,把自己完全「隐藏起来」。当一个人还在显扬自己,找机会让自己出头时,神的作为不会彰显。当你懂得隐藏了,就如第十节所说:「似乎是暗去的」,你能如此,神的时候就到了。

365天灵修之旅-第196天

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约翰福音 7:1-5 「住棚节」是犹太人的叁大节期之一(其他两个为逾越节和五旬节)。犹太男丁在这叁个节期必须上耶路撒冷朝圣。「住棚节」是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神保守他们的祖宗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日子。它自犹太历七月十五日开始(利未记23:33-44),节期相当於阳历九月至十月间,恰在逾越节六个月之後。这是一个八天的节日 (申命记16:13),犹太人一般都在九月底、十月初上耶路撒冷过节。当年上百万人漂泊在沙漠中,沙漠怎能养活这麽庞大的人口?除非神的供应,他们根本不可能生存。神确实供应他们——白天以云柱,晚上以火柱来引导他们 (出 13:21-22);降下鹌鹑给他们 (出 16:13;民 11:31-32);供应吗哪给他们 (出埃及记16:11-36);祂又使磐石流出水来 (出埃及记17:1-6)。所以「住棚节」是犹太人纪念祖宗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日子里,蒙神奇妙的供应的节期。 耶稣是一个无罪的人,他本有神的形象,却降卑成为人。他过著和一般人一样的生活,但他在叁年半的传福音生涯中却受到无数的藐视: 一、撒旦的藐视。撒旦太轻看耶稣了,牠以为耶稣可以用「食物」、「权势」(从圣殿跳下,天使会托住祂)、「万国和万国的荣耀」让耶稣俯首称臣,牠被耶稣拒绝,牠太小看耶稣了。 二、同乡人的藐视。同乡的人听到耶稣在宣扬天国的好消息时,不但不以他为荣,认为和耶稣同乡「与有荣焉」,反而用藐视的口气说:「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耶稣在本乡被藐视,使耶稣在本乡很少行神蹟,也说出:「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可6:4) 叁、亲兄弟的藐视。耶稣是长兄,好好的木匠的传承本业不做,反而当起传教师,使兄弟对他不太谅解,而向耶稣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人欲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约7:3-5)耶稣听到弟兄说他要「显扬名声」,内心一定非常的伤心。 四、门徒的藐视。门徒当中有彼得的叁次不认主,多麽伤耶稣的心!多马不相信耶稣的复活,要亲自摸耶稣的肋旁,也是怀疑耶稣。在门徒最大的藐视是犹大的出卖主,耶稣拣选犹大当十二门徒之一,是何等大的恩典,但犹大却将主耶稣以叁十两银子卖了,这是多麽大的藐视!  五、文士、法利赛人的藐视。他们处处用话语来刁难耶稣,最後是他们怂恿百姓将耶稣解到希律那里,要定耶稣的罪。 六、希律王的藐视。希律王藐视耶稣,并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希律又把耶稣送回彼拉多处。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196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195天

经文: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路加福音 9:61-62 又有另外一个人,这一个也是不同类的另一个人。他不像文士有跟随的心,主动把自己送上门的人,带有宗教狂热色彩的人士. 也不像第二个藉故推迟。他有心跟随却是心意不坚。是「冷」而不想动的。其问题所在就是被「死人」所缠。 这种人一方面跟主表示说,「我要跟从你」;却被活人实物所累,双脚踏双船的人。这种人一方面跟主表示说,我要跟从你;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容我先去辞别我家裏的人。 原文字典指出,这句话中的「辞别」带有「安排」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家裏的一切,甚至连自己的退路都安排好了,才出来跟随主。 对於这种人,主耶稣的调教之法,是毫不含糊地指出此路不通。因为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主耶稣的这个回答是根据巴勒斯坦当地的民情而说的。巴勒斯坦地区多是石头满佈的土地,手扶著犁耕田的人必须注视前方,让耕田的牛能够朝著直线行进。假使他们犁田时不专心看前面,却不住的往後看,耕出来的地就歪歪斜斜,一定无法犁出可供耕作的土地。犹太人将他们在田里耕作的经验用这样的俗谚来指出,一个人假使在做事时不断地瞻前顾后,没有全神贯注的话,结果必然是无法达成最终的目的。 当我们一方面扶著犁往天国走,另一方面却仍然留恋旧有的一切,频频向後看的时候,神说,这样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人,不配进 神的国。 原文字典指出,其所以「不配」,是因为在神的国度裏,很难「安排」这种原先很会为自己做安排的人。

365天灵修之旅-第194天

经文: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 路加福音 9:59-60 照犹太人的传统,埋葬死了的亲人是神圣的责任,也是爱的表现,重要过任何宗教义务。耶稣说这话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光看字义的表达,很容易产生文化的误解,好像主耶稣要求门徒的跟随严格到连父亲过世都不准去照顾。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圣经上下文没有说到这一个人父亲的情况,但是由犹太人的风俗来推断应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通常犹太人一死亡,一定是当天就埋葬。这个人的父亲要不就是还没有死,要不然就是葬礼已经处理完毕;否则他不会在这裏跟著耶稣。 看这段经文要注意的是,这人本来没什麽表示,但耶稣『主动』对这人说:「跟从我来!」为什麽耶稣要这样作?可能这人在一旁听了耶稣对文士说的话:「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8节) 之後,他感到害怕了。耶稣看透他的心理,所以才用这个问题来挑战他。这是第二种心态的人:没有心跟随主耶稣,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找藉口推辞的人。他的藉口是「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59节) 这是当时的谚语,意即养老送终。那个门徒的意思是说,他必须先对父亲尽自己为人子的义务,然後才来跟从主。其实,儒家的孔子也曾说过:「父母在,不远遊」就是类似这个道理。 然而,主耶稣却回答他:『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60节) 前面一个「死人」是指『灵裏』死了的罪人(以弗所书2:1,5),泛指世人;後面一个「死人」则是指『肉身』死了的人。主耶稣这裏的意思,不是要跟随祂的人一点都不照顾地上家庭的需要。日後我们会看到,主被钉在在十字架上临死时,还把祂的母亲託付门徒约翰来照顾,参约翰福音19:25-27,祂又怎会要求祂的门徒如此绝情呢?耶稣的意思就是让属灵的死人去埋葬肉体已死的人,属灵的活人应该去作属灵活人该作的事。这里面牵涉的议题是优先顺序的问题,不是孝顺父母的议题。 我们不该等到属地的事务都办妥了,然後才来跟从主。耶稣是要强调,顺服神的呼召,比实践律法或任何宗教的义务更加重要。因为决心跟随耶稣的人,应该要将顺服神的旨意、实现神国的福音,当成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使命,甚至必要时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包含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割捨亲情的羁绊和束缚的代价。 不是所有跟随耶稣的门徒都会立刻面临这样的抉择。但是当神的呼召临到,与家庭的事相衝突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麽?若是我们停留在亲情的羁绊,我们永远无法的得到那最好的祝福。有人会说,我不要最好的,只要次好的。但属灵的原则与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从神而来的上好福分,我们连次好的也掌握不到。

365天灵修之旅-第193天

经文: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路加福音 9:57-58 跟随耶稣的人群中,有的人确实是诚心诚意来跟祂的,但有些人则抱著不单纯的动机。那麽耶稣究竟如何来分辨那些决心要跟随祂的人呢?福音书的作者路加在第九章的最後一段经文,记录当时追随耶稣的人中,有三种不同的心态。第一种心态的人是主动来到耶稣的面前对他说:「你无论往哪裏去,我要跟从你。」(57节) 根据马太福音八19的平行记载,这个人还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文士,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当这个人向耶稣如此表白追随的意愿时,或许是因为耶稣不同凡响的教导,也或许是因为耶稣所行的神蹟奇事打动他的心,使他以极大的热情来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耶稣很坦白的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8节) 或许这个想要跟随耶稣的人,他的热情不是虚假的,可是耶稣提醒祂的追随者要小心如此感情用事的决定。换句话说,耶稣挑战这个想要跟随祂作门徒的人好好地想一想,是否有决心与祂同样过一种无法安稳地休息、四处流浪、没有保障的生活?因为跟随耶稣所走的道路,不是一种平坦容易的生活,反而是一条「苦路」。想要成为门徒的人,事先在心里上要有这样的準备,不再有世俗搭起的城堡可栖身,反而随时要付出代价,如同耶稣背负十字架为众人受苦的决心。 一般的世俗观念就是越多的人群越好,只要谁能够掌握群众,谁就有影响力;主耶稣却反其道而行;反而劝那些宣称要跟随他的人,好好去思想「跟随祂的代价」。这个主题在过去一个月的经文中频繁地出现,因为十字架的道路已经公开,不再隐藏,这是跟随耶稣的门徒们该下个决定的时候了。 耶稣说这句话时的语气为何?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但一定带著一种「决心」——没有一件事能困住祂,或拦阻祂走向十字架!那是祂「定意」(9:51)要走的路,也是祂为何挑战这文士的原因。十字架既是主耶稣最後「枕头的地方」,也是门徒们跟随主之道路的尽头之点。主耶稣之所以一开始就要让那个人清楚明白这一点,是因为「说易行难」,一个人可以像「文士」一样,在理论上把十字架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是真正行走在这条路上时,一遇到困难打击便轻易半途而废。愿主耶稣的话提醒我们,当初祂为了我们,「决心」走向十字架的道路,今天我们也能回应祂的爱,「决心」跟从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