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233天

经文: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犹太人围着他,说:“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约翰福音 10:22-29 耶稣在耶路撒冷过了住棚节以後 (7/16的灵修),可能在犹太地的许多城镇传道,然後到了冬天,再回耶路撒冷过修殿节。修殿节(Hanukkah)又叫光明节,是犹太人记念两约(新旧约)中间的时代,马加比王朝击退希腊人,收复并重整圣殿而定下的。它与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的节期没有关係。它大约在阳曆十二月,非常靠近我们的圣诞节的时候。现在世界各地犹太人仍旧普遍纪念这一个节日。今天的经文提到,犹太人 (在约翰福音中,”犹太人”这个词特指法利赛人和文士等宗教领袖) 在圣殿围著耶稣,叫祂「明明的」告诉他们,祂究竟是不是基督(弥赛亚),不要再卖关子了。在这项质问的背後,无疑地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诚心诚意地希望知道;但还有一种则是想套耶稣的话,好以亵渎的罪名法办祂。 犹太人难道真不知道耶稣的身份吗?不是主耶稣隐藏祂自己,也不是祂没有告诉他们,问题全在於他们的不信,他们不信主所说的话,也不信主所作的事(神蹟)。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證。」(25节)。他们实在是听见了,也看见了,但他们就是不信。所以耶稣「明明的」给他们指出:「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26节)。耶稣说的都是属灵的事,是天上的事,只能用「信心」来接受。人想要在律法字句中找到基督,或想用理智认出救世主,结果就走进犹疑不信的死胡同。犹太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墨守字句的教条,却摸不著律法的精意。因此,当主耶稣把律法的精意发表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住的与祂发生顶撞。这一个结一天解不开,他们顶撞的情绪就一天天的升高。他们巴不得耶稣清清楚楚告知他们祂是谁,但是因著他们的不信,主耶稣向他们说了,他们还是不能接受,相反的,更把顶撞的情绪再升级。这就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困境。 用信心接受主耶稣,就承受了祂的生命,成了祂的羊,就会听祂的声音。这生命是有保證的,因为谁也不能改变这身份:「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裏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裏把他们夺去」(28-29节)。这是多麽令人安慰的应许!永生是神的生命在人裏面,表现在外面就是「永不灭亡」。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发出像主耶稣这样的保證,因没有人有资格完全担当我们的罪。当耶稣说这段话的时候,祂对自己有信心,因为祂对神有信心。祂的态度不是自信,而是对神完全的信靠。 请注意主耶稣的应许:「他们永不灭亡」,若基督的羊有任何一只灭亡的话,耶麽主耶稣就是食言,背信弃义了。但这是不可能的事。耶稣基督是神,祂不能背乎自己。祂在这裏许下诺言,没有一只在祂旨意下的羊会落在地狱的永火裏。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得救後,就可任意过著喜欢的生活。而是一个人若真的得救,他就是主的羊,他一定会听主的声音,不再想犯以往喜欢的罪。神永不出错,神也说到做到;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应许:「主的羊永不灭亡」,然後去做主耶稣的羊,像孩子般的单纯,紧紧抓住父亲的手,走你一生的道路.

365天灵修之旅-第232天

经文:​ 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有一个女人被鬼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耶稣看见,便叫过她来,对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于是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就归荣耀与 神。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气忿忿地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做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耶稣说这话,他的敌人都惭愧了;众人因他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 路加福音 13:10-17 这是耶稣最後一次出现在会堂之中,以後因为法利赛人和文士对祂的敌意太深,甚至要杀祂,使祂在会堂已没有立足之地。很明显的,在这时候宗教领袖们一直留意著祂的一举一动,等待一有机会便要抓住祂的错处。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了一个女人,她十八年来一直不能把腰直起来。跟著管会堂的便出面干涉,但他却没有直接面对耶稣的勇气,他只是对那些群众说话,虽然这些话是摆明了衝著耶稣而来的。耶稣为什麽非要在安息日治病不可?祂的作为要给今日的我们什麽信息?是我们研读这故事的重点。 这妇人虽然有这样的病症,仍经常到会堂去礼拜,这可说是她信心的表现,所以神赐恩给她。这个女人并没有求耶稣医治她,而是主亲自施怜悯,可见先顾灵魂的人,往往也得肉体的益处 (参马太福音6:33)。这女人不但是亚伯拉罕肉体的後裔,也是他灵性(信心) 的後裔,因为她一痊愈,就自自然然的将荣耀归给神 (13节)。然而,管会堂的人说话了:「有六日应当做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14节)。他的话不确实,因这女人没有求医,并且这是「神蹟」,不是「工作」。他的话更是冷酷麻木,在他看来,安息日的「仪式」比一切更重要。他说这件事不合「程序」,破坏了安息日的仪式条文。对他来说,那妇人是否得医治是无关紧要的。他拫本不考虑这妇人得医治的事,也不管撒但的邪恶势力被遏制的意义 (16节)。他只想到在安息日作任何形式的工都是不可的。他将属灵範畴裏的得胜贬低到物质的範畴裏,为了维护安息日的仪式条文不受到任何破坏,而情愿让那妇人继续被捆绑受苦,且让撒但继续肆虐。在我们看来,真不知是可笑抑是可悲? 主耶稣知道他们心中的意念,这可以从祂称他为「假冒为善的人」(15节) 看出来。他们假装为神的律法大发热心,其实是「嫉妒」耶稣 (马太福音27:18),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势地位受到挑战,因而与主为敌。耶稣与他们辩理:「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麽?」(15节),意思是说,「如果我伸手解开这妇人的捆绑,是在作工,那麽你解开槽上的牛驴的捆绑,牵去饮水,又是在作甚麽呢?」耶稣用这个问题启示了一个事实:归根究底,这人所反对的不是祂破坏了安息日,当这人力争安息日的神圣性时,他心中潜伏著对耶稣的敌意 (参17节),那才是他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因此,主揭露了他的假冒为善。 耶稣接著说:「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16节),管会堂的说,你不当在安息日作任何事;但耶稣说,你的「应当」,却未运用在你口渴的牛、驴身上。既然你不将「应当」运用在你的牛、驴身上,为甚麽你却运用在这女人身上?就像主耶稣在另一个场合说的,难道人还不如一只牛羊贵重吗?这些人都是很顾惜动物的,当他们的牲畜有了危险时,他们就设立一条律法来解决;而当人陷於痛苦、疾病时,他们反而采用另外一条律法来限制。耶稣反对管会堂的「应当」,而采用了另一个「应当」。对耶稣来说,人比条文律法重要得多了。 当人只注意「传统和仪文」,却不注意「神的心意」时,结果就是抵挡了神,也阻挡了他们到神面前悔改的机会,他们是被传统和条文「綑绑」了。耶稣这番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常常停留在「习以为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上,因为太习惯了,即使渐渐远离了神的心意也不自知,就像管会堂的及法利赛人和文士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那裏不对一样。追根究底,这还是人的「罪性」使然。我们安於待在「舒适区 Comfort Zone」裏,对一项工作驾轻就熟之後,自然不愿轻易作出改变。但若不时常察验,很容易就陷在所谓「传统和仪文」的框架之中,空有敬虔的外表,却无敬虔的实意,导致事重於人,形式重於爱心。

365天灵修之旅-第231天

经文: 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于是用比喻说:“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 路加福音 13:1-9 「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1节)。这些人为甚麽要告诉耶稣彼拉多所作的一件事?此事未见於其他史实资料。可能在彼拉多任犹太巡抚时,曾为了镇压加利利人的暴乱,在他们献祭时出动军兵屠杀,以致被杀者的血搀杂在他们所献的祭物中。在众人的心思里,以为这些被杀的加利利人所犯的罪一定很大, 才会让人把他们的血掺杂在祭物中,因为这样作是直接得罪神,生前犯了大罪,死了也继续在得罪神。人总是很自然的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若不是罪大恶极,就不会有这种下场,既然有这种下场,就一定是罪大恶极了。告诉耶稣这事的人也许从不觉得自己有这样大的罪,却没想到属灵的事是不能凭人外面的遭遇来作判断的。 耶稣的意思说你们错了:「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3,5节)。祂举了另一个例子来解释,从前西罗亚楼倒塌的时候,压死了十八个人,与那些加利利人正好相反,这些人都是顺服罗马巡抚的工人。他们遭遇这事,岂是因为顺服罗马人麽?不是的,反对或顺服罗马人与此无关,但你们若不悔改,全国的人也要如此灭亡。那告诉耶稣的人,只想到别人的罪,主却叫他也想到自己的罪。 犹太人的成见是,人若有特别的苦难,必是因他有特别的罪恶。但耶稣说:「不是的」。罪的存在,不是根据人的遭遇来作反證,而是根据人用甚麽态度来对待神。眼前的遭遇并不能代替神的审判,不是说,今生遭遇了人所以为的恶报,就可以免去神的审判,也不是说,今生有了好结局,就可以在神的审判中不给定罪,耶稣说,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这是很严肃的警告。在神的眼里,我们没有一个是义人,全都是罪人 (诗篇14:2-3;以赛亚书64:6),所差别的只是在神面前犯罪的程度,有些人的罪严重些,有些人的罪轻微些,不管是严重或是轻微,都是生活在罪里,那结局就是灭亡。主耶稣给人指出,要免去灭亡的结局,人唯一的路就是「悔改」,从背逆神转回归向神。 耶稣这段讲话是祂听了当日发生的新闻後作出的评论。祂迅速把世事提到属灵的层次:要解决今天世界的问题得先对付人的「罪」。罪虽不是造成所有灾难的直接原因,但灾难的出现,处处提醒世人必须悔改离罪,归向真神 (参约翰福音9:3)。有些人在人间看来有好结局,并不代表他在神的面前无罪。神责打的迟延,只说明了神对人的忍耐等待,留下机会给人去悔改。 神并不喜欢看见人灭亡,祂总是显出恩典来要把人挽回。因此主耶稣设了比喻 (6-9节),叫他们知道,神在人中间等待人悔改,如同人去找果子一样,神存留他们,特要他们结「悔改」的果子 (马太福音3:8;路加福音3:8;使徒行传26:20)。叁年的等待,甚麽也没有得著,按实情就得把树砍掉,免得白占地土;人在神面前也是这样,若糟蹋了神的恩典,就只有承受灭亡的结局。但那个管园的(代表主耶稣),向主人求情多宽限一年,再多加劳苦,让树能结出果子来。宽限的一年就是格外的恩典,主人的答应就表明了神在恩典中的等待。但恩典不是无限期的,恩典有停止的时候,到了恩典停止的时候,人要得拯救,脱离神震怒的审判,就不再有门路了。主提醒众人要悔改,也劝勉人要「及时」悔改,因为神在恩典中的等待不会长久存留的,人若是不认识恩典,继续在浪费恩典而不肯悔改,他就只能接受既定的灭亡的结局了。

365天灵修之旅-第230天

经文: 路12:41-48 彼得说:“主啊,这比喻是为我们说的呢?还是为众人呢?”主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仆人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那仆人若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仆人和使女,并且吃喝醉酒;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路加福音 12:41-48 昨天我们看到主耶稣说了两个比喻,很清楚的表达出:「要随时儆醒準备迎接主的再来」。今天我们要看第叁个比喻,这是继前二个比喻,耶稣进一步说明,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儆醒」的僕人,还要做一个「尽忠职守」的僕人。这个比喻是由彼得的提问引起的:「主啊,这比喻是为我们说的呢?还是为众人呢?」 (41节)。他的问题非常有趣,又颇醒目。为什麽他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人总是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耶稣讲儆醒等候,彼得认为自己天天跟耶稣在一起,那里需要儆醒?应当儆醒的是那些有问题的人。通常一个属於「每一个人」的责任,最後都没有人做到,因为「每一个人」(包括你和我) 都有一种很奇特的「自我防卫」功能,当听到「每一个人」或「我们」之类词语的时候,会自动解读成「那是别人」,所以与我无关。当我们读主的话语时,必须撕掉这层「自我防卫」的绝缘体,才能将自己的心向主的话语敞开,得著主所赐的亮光。 耶稣的作法满有智慧,祂没有正面回答彼得,反倒丢一个问题问他:「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裏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42节)。我们的主实际上是说,我到底是对你们说的,或是对众人说的,要看情形而定。我是对「我的管家」说话,你们当然是我的管家,但这个门是开放的;别人如果愿意,也可以进入我的国,作我的管家。真正的问题在:「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 接著,耶稣特别提到应用的例子。教导我们如何作管家 (43-48节)。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管家若尽忠职守,主人回来看见,这管家就有福了,主人会把更多的职责交给管家 (44节),忠心的奖赏就是更大的职责。在「责任」里面,人不得不儆醒。有承担责任的人,比没有责任在身的人,更加要儆醒谨慎。但若是管家以为主人回来的时候还很远,他就随兴滥用职权,『就动手打僕人和使女,并且喫喝醉酒。』(45节),在他想不到的日子,『那僕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46节) 这个比喻的重点是,神要按照各人的「责任」来审判各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託谁,就向谁多要」(48节)。这句话不是把已经给的再拿回去,而是来察看得到後的结果是什麽。它一方面是「警告」:我们领受了神的恩典,要知道神会注意我们蒙恩得救後的表现,我们的生活表现,有没有跟所得的恩典相称。如果我们浪费了神的恩典,将来神要追讨我们的责任。另一方面,这句话也是「安慰」我们:神将来要我们向祂交帐,完全是我们做得到的程度,因为祂已经先给我们了,祂不会要求得多过所给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因人的心思多是看见别人少作,心中就不平;自己比别人多作,心中也不甘;别人作得又多又好,自己却作不来,心里就难受。但主耶稣不要我们看数字上的比较,只要我们注意作完祂的託付。比方说,神托给我一百份工作,我完成了九十九份,这就是没有完成,虽然我所作的九十九份,比一个只作了十份的人多了差不多十倍,但神给他的託付就正好是十份,他在神面前所作的就比我强了,因为他完成了神所托付的,而我却没有完成。人注意外面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神却是注意我们心里向祂的忠心。不要与别人多作比较,单单的注意主的要求。冠冕不是赏给作大工作的人,而是赏给完成主託付的人。这一个亮光,我们千万不可轻忽——我们不是追求作「大事」,我们所追求的,是完成「主所交託的事」。

365天灵修之旅-第228天

经文: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 路加福音 12:29-34 这段经文的信息曾在5/8, 5/9, 5/10日读过,那是马太福音6:19-34的经文。现在让我们复习路加福音的类似经文。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不要求吃甚麽,喝甚麽,也不要掛心;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29-31节)。「外邦人」指未得救的人,他们不知道或不接受有一位天父,所以只有顺著本性的驱使,专注於食衣住行和娱乐,这些东西便成为他们生存的中心和範围。反之,主的门徒明白,天父知道他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会、而且能把所需要的一切赐给他们。耶稣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想这些吃、喝的事;而是说,我们不要为这些事掛心,不要把这些事当作生命裏最热衷追求的目标。生命中最要紧的,不是吃喝甚麽,而是要得著神的国。神的国不仅仅是一些「遥远的事件」,而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所要努力追求的,就是和这既存的神国事实,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关係」。我们越遵守这个命令,就越能进入神所赐的和平,宁静,和安息中。所以,「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32节),只要我们有心追求神的国,神必把祂的国赐给我们。既然连最重要的神国祂都『乐意』赐给我们,更何况那些日常的需用呢? 耶稣的话固然浅显易懂,但包括许多基督徒在内,并未切实遵行。为什麽?耶稣接著说:「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賙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裏,你们的心也在那裏」(33-34节)。这就是原因了。原来,一个人属灵追求的破口,是把心放在不正确的地方,心放错了,行为也就跟著错了。所以追求神的国,首先该把心放在对的地方。人的心若在地上,他就追求属地的事物──而在某天,他一定非得与这些事物道别不可;但人的心若在天上,他就追求属天的事物。在巴勒斯坦地,常常是以”贵重衣服”来表示”财富”,但蟲子却可以把这些华美细软的衣服蛀坏;而人若以公义、怜悯、谦卑和良善作为灵魂的服饰,在地上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加以损害。耶稣要我们把心放在这样的地方。 大多数人都未能明白「钱财」是从神而来的考验与託付。神以钱财来教导我们信靠他。对许多人来说,金钱的确是最大的考验。神察看我们如何使用金钱,以此考验我们是否值得信赖。对许多基督徒来说,「钱财」是他们「『先』求神的国」(31节) 的最大障碍。很多人这样想:”我想为神而活,但我也想多赚点钱,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实际上他们所想的是:”『先』赚够用的钱,再求神的国”,更聪明的想法则是:”我一边赚够用的钱,一边求神的国”。不管那一种想法,它们都与神争夺我们生命的焦点!耶稣说:「你们的财宝在哪裏,你们的心也在那裏 」(34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让我们把手边工作暂时放下,好好想一想:钱财在我心中的地位,有否阻碍神在我人生中更多的作为呢?我知道「天上的财宝」是什麽吗?我到底有没有在累积天上的财宝呢?

365天灵修之旅-第227天

经文: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 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路加福音 12:16-21.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15节)。接著祂转过来对群众说了一个比喻,来解释何谓「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故事讲到有一个财主,田产很多,他以为今後可以高枕无忧,安享晚年了。不料,神却对他说: 「无知的人 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20节) 这个财主千算万算,自以为算无遗策,却没算到自己的寿命将尽!财主追求今生的享受,却没有及时为永生打算,所以神给他的评价是「无知」,也就是说他一生劳碌的结果是「一场空」。这是个很有意义,但也很讽刺的故事,值得我们再叁深思。 神为什麽称他是一个「无知的人」呢?是因为: 第一、他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无知:「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15节)。 第二、他对自己的寿命和死後无知:「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豫备的,要归谁呢」(20节)。 第叁、他对神的存在和心意无知:「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21节)。 因著他的无知,使他犯了叁样致命的错误: (1) 他以为拥有财物就是拥有一切。 因此他的心思意念专注於自己的经营。「怎麽办呢?」(17节)他说。我要这麽办!他想著。他所拥有的,不断的拥有更多。相对的,他在神面前所不足的,不断的更显贫乏。 (2) 他以为满足肉体就是满足灵魂。 因此他对自己的灵魂说,「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喫喝快乐罢!」(19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22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226天

经文: 众人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耶稣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路加福音 12:13-15 群众中突然发出一个声音,中断了耶稣和门徒的谈话,有一个人请耶稣为他断定分家业的事情。在巴勒斯坦,人们要求敬爱的拉比为他们仲裁纷争,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听起来这人似乎是求耶稣主持公道,但从耶稣的回话当中我们就看见,他显然是一个贪心的人 (15节)。耶稣拒绝捲入任何有关银钱的诉讼裏头。而这个请求却给予耶稣一个机会,替祂的跟从者定下对钱财物质应有的态度。无论是家道丰富,或是贫无立锥,耶稣的说话都是饶有深意的。 耶稣教导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15节)。这实在跟今日的社会风气大相迳庭。这个社会裏,生存的目标是「家道丰富」,而「贪心」却是促进社会进步繁荣的重要因素。因为人贪心,想拥有更多财富产业,人才会发奋图强,社会才会进步。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世界观。但耶稣却不这麽说,祂利用这件事提醒祂的听众,要谨慎人心裏最阴险的罪恶——就是「贪心」。贪得无厌的物慾是生命最强的推动力之一,却也使人类完全丧失生存的目的。 环顾四周,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确实在乎他所拥有的财富。人们把他们的生活和物质紧紧相连,却与神分离。重「必朽之物质」而轻「无价之生命」,世上再没有比这更致命的错误了。所罗门王说:「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7:2)。言者谆谆,可是听者渺渺,世人不但不愿思想生命之归宿,相反的还极力追求物质的享受,因为在多数人的心目中,都以为多拥有物质就是富足。但耶稣却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在乎他「生命的本质」,而不是在乎他拥有甚麽。 在耶稣那亘古不变的教导中,我们真正看到:物质永远是短暂的,灵魂才是永恒的。物质既不能拯救生命,更不能填补人心灵的真空。有人外表真的很富有,但他们的生命却近似枯萎。真正的富足不在於家道,而在於「生命」。因为那才是神所看重的。「家道丰富」的人无法在永恒里面购得一席之地,唯有靠著耶稣基督所赐的「生命」才可以。让我们学习用耶稣那属天的眼光来看一切事情,愿我们的生命,都在神面前富足!

365天灵修之旅-第225天

经文: 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开讲,先对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我又告诉你们,凡在人面前认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认他;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人带你们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面前,不要思虑怎么分诉,说什么话;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 路加福音 12:1-12 当我们念这段经文时,便会想起犹太人对讲道一辞所下的定义──Charaz,这即是串珠的意思。这一段经文,正是以数个珠子穿聚而成,并不是紧密的联繫,而是互为段落,但当中却含著几个重要的观念。虽然当时有「几万人」聚集在耶稣旁边,注意耶稣讲话的对象却是门徒。因为耶稣知道祂复活以後,普天下将要传扬神国的福音,现在隐藏和掩盖的弥赛亚将要被人知道,并为人宣扬,且因此祂的门徒就要为祂的名受苦受害。因此,祂重複一些教训,来告诫并勉励门徒当作的事。事实上,今天的经文所含括的主题已散见於早先的每日灵修,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複习一下。 (一)它告诉我们当禁戒的罪行——就是假冒为善。这是法利赛人的酵 (1节,6月30日的灵修),是主的门徒不可不防的恶行。「假冒为善 hypocrite」这个用字原指演员,戴上面具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以取得别人的掌声。伪善者是永不真诚的;他常常在演戏。神宁愿接纳一个坦白诚实的罪人,也不喜欢矫饰造作的伪善者。 (二)它指示我们信仰生活的正确态度,也就是一种无惧的态度。因为隐藏的事必定显露,没有一件假冒为善的事,会不为人所知,真相必会大白,所以不要惧怕 (2-5节,参6月13日灵修)。 (三)神的眷顾是无微不至的。神看顾微不足道的麻雀,岂不更看重人吗?(6-7节,6月14日的灵修) (四)基督徒生活双重的忠诚。若有人今生忠於耶稣基督 (基督徒的责任),耶稣基督在来世亦会忠实於他 (主的责任)。人若以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主为荣耀,耶稣基督也以承认他为祂的僕人为荣耀。(8-9节,6月15日的灵修) (五)它表明不得赦免的罪,这就是亵渎圣灵的罪。(10节,5月21日的灵修) (六)它说及圣灵的帮助,当门徒被控诉的时候,圣灵会指教当说的话 (11-12节,6月13日的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224天

路加福音 11:33-36 “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路加福音 11:33-36 一一一一一 南方女王和尼尼微人,在犹太人眼中都是不蒙神怜悯的”外邦人”,但是神的话一光照他们,他们都接受了。「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裏,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臺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33节),这话是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所说的神蹟是隐藏的,从来没有人特为隐藏光而点灯,我所说的神蹟,也是人人都可以知道的!」主屡次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这「点灯」的比喻 (参马太福音5:15;马可福音4:21;路加福音8:16-17) 来提醒犹太人,他们所求的其实是明明可见的,只是他们的心眼瞎了,因而视若无睹。神让主耶稣作世界的光,正如人点灯是要照明进来的人,使他们得见亮光。神既不是把光放在遮蔽的地方,而是明明的放在人的眼前,能不能接受光照,问题全发生在人的身上。人若是摀住眼睛, 他虽在极强烈的光中,仍是把自己留在黑暗中,看不到真相。 人必须活在「真光」里,心里面的光才不会黑暗。「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裏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34-36节)。耶稣这句话是用人看得见的身体器官来解释看不见的属灵真理。从身体上看,眼睛叫全身光明,如果眼睛健康,人就能看见光;但如果眼睛生病,或瞎了,光便不能进去;在属灵上也相同,如果一个人心灵的眼睛明亮,诚心要知道耶稣是否神所立的基督,神必会向他启示,但如果他心灵的眼睛昏暗,就是心里刚硬,因著自己的骄傲,偏执於人为的知识学问和属地的智慧,而拒绝神的光照,那麽他裏头必是黑暗无光的景况。听耶稣说话的法利赛人和文士,自以为非常聪明,他们以为自己全身光明;但主耶稣警告他们要注意,在他们里头的光事实上是黑暗了。他们自己假装的智慧和优越感使他们远离祂,也远离了救恩。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眼睛看不见,而是有眼睛却看不见 (参约翰福音9:39-41)。有些人看到宇宙万物的奇妙存在,却看不到宇宙万物背後的创造主;看见天理昭昭,却领悟不到把辨别是非善恶放在人心中的真神。眼睛是身体的灯,灯一亮全身就光明,才能看清楚,看得远,看得透。属灵的眼睛,就是人内心的眼睛,需要主耶稣来亲自打开。当祂打开了,全身就光明,不再被黑暗笼罩,也不会再活在黑暗裏,而看不清生命的目标和生命的价值。心灵眼睛若明亮,就会对準生命的焦点,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因为肉体眼睛的看见是暂时,唯有灵裏的看见才是永恒。

365天灵修之旅-第223天

经文: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马太福音 12:42 所罗门是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一位空前绝後的智慧君王,神亲口对他说,他的聪明智慧「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没有像你的」(参列王记上3:10-12)。所罗门王的特点在於「智慧」,他的智慧达到一个地步,从前没有一个像他的,以後也没有一个像他的。原来,神的计划是要在旧约时代立下一个人,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所有的人,神要用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来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才真正是宇宙中最有智慧的人,因为智慧原本就是主的别名,我们的主乃是创造的主宰,是智慧的化身 (参箴言8:22-36)。我们的主原来是千万人中的第一人,没有人比我们的主更有智慧。「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这是主耶稣给我们的一把钥匙,开启我们认识祂自己,并通往智慧的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主耶稣的话就像所罗门所说的智慧话,是人所渴慕的。「她(南方女王)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南方女王” 就是示巴女王 (参列王记上10章),示巴(Sheba)意”誓言”,乃古时含族人之後裔 (创世纪10:7)。示巴的位置大约在今日的非洲衣索匹亚。示巴人长於经商,以黄金,香料。宝石为贸易,可称为富足之国 (列王记上10:2; 以赛亚书60:6; 诗篇72:15; 耶利米书6:20; 以西结书27:22,23)。示巴女王从地极而来,就带了这些黄金,宝石,香料为礼物送给所罗门王,亲自觐见,渴慕聆听王之智慧话,称颂神 (列王记上10:1-10)。「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这是耶稣的第二个对比,是以南方的女王,来和那世代相比。耶稣说外邦人都存著这样的渴望及受教之心来讨教,而法利赛人连这些外邦人都不如。 耶稣用尼尼微人和南方女王来与法利赛人作对比,还有另一层意义。以色列人是立约的百姓,熟知神的话语和应许,而尼尼微人是约外之民,他们没有以色列人所拥有的”神的选民”的身分;至於南方的女王更属遥远之国,完全没有选民的一切权利和福气。这些人受到较少的启示,听见的是较浅显的道理和教训,他们却遵守了。「看哪,在这裏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这人就是主耶稣自己,祂就站在他们面前,向他们说话,但是他们听不进去。他们称为「神的选民」,可是他们对待神的态度比外邦人都不如。所以主说,外邦人都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 他们应受定罪,这是十分明显的。 主耶稣所说过的话都是智慧话,并且祂话语的背後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主就是智慧的化身。但是很可惜,人今天宁可要人的智慧,不要神的智慧。有很多人在圣经学校里面,所读的不是圣经,而是评论圣经的书。但愿我们能够记得,这些评论圣经的书,不过是人的智慧。只有当我们读神的话的时候,我们才会遇见智慧的本身。这就是主耶稣要告诉我们的:「看哪!这里有一个人比所罗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