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304天

经文: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马太福音 26:26-29 旧约的先知们若要使百姓瞭解必须瞭解的某种教训,就以象徵性的行为作为代表。我们也看到耶稣在进入耶路撒冷 (参9/30灵修) 的事情上,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也是耶稣在此地所行的。逾越节筵席所有的仪式,正是祂要向人描述的一幅图画。 第一、纪念。逾越节的筵席是蒙拯救的一种纪念,为要提醒以色列百姓,神如何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释放出来。此时,耶稣却要显明这纪念的真正意义:若没有祂赦免洗净我们的罪,我们有谁能站在圣洁公义的神面前?我们举行圣餐,是为了纪念,也是为感谢主耶稣为我们捨身赎罪的鸿恩和大爱。我们纪念主,主也纪念我们。与其说,我们纪念主,还不如说,主纪念我们:纪念我们的罪,我们的需要,尤其赦罪的需要! 我们当作什麽呢?在圣餐中纪念主,「反覆思想」主捨己的大恩和大爱,让主的爱紮根在我们心底,主的恩洋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第二、同在。在这宴席中的主人是主耶稣。宴席中所摆设的食物也是祂自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记得的,那就是,在施圣餐的时候,不是因为主缺席,主不在,所以需要我们纪念祂。事实上,在圣餐中,主不但不缺席,祂还真真实实临在我们中间,藉饼和酒把祂自己赐给我们吃喝,与我们一同座席。当祂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捨的…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加福音22:19-20) 祂一点都没有跟我们玩语言遊戏,祂是实实在在,完完全全的把祂自己赐给我们。我们当思想,我是谁?神竟愿意眷顾赐福给我们,把自己做为我们生命的粮,让我们吃喝。 第三、赦罪。主耶稣设立圣餐的话语时,特别提到:「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28节) 圣经说:「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 因为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未记17:11)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来书9:22) 在圣餐里赐给我们的血,不是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无瑕无疵,圣洁无罪,神的独生子的宝血,这血是神赦免我们的罪最确实的凭證。所以,当我们带著悔改和信靠的心,领受基督的宝血时,我们十二万分的确定,神确确实实赦免我们的罪了。 第四、盼望。「从今以後,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裏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29节) 耶稣将要赴难,被钉十字架,可是祂仍旧遥望天国,因为十字架决不是失败,而是祂得荣耀的道路。祂在十字架上,将要完全成全逾越节的意义,所以我们不需再纪念逾越节了,而是改以纪念祂。十字架的路,是耶稣走在通往神国度和宝座的路上,这对我们是何等的盼望——主耶稣彷彿告诉我们,祂虽不再在肉身裏与我们同喝,但仍要在永世裏与我们同享那无限丰满的祝福!所以我们今日的擘饼喝杯,只不过是「喝新的那日子」的预尝;我们所享受的福分(杯),乃是永世不辍的! 这裏有一个钥字,珍藏著耶稣全部工作与意向,就是『约』(covenant) 这个字。耶稣说祂的血是「立约的血」(28节),是什麽意思呢?「约」是两方面的关係,当两个人互相立约,这两人就有了关係。但耶稣所说的约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约,而是神与人中间的约,是神与人之间「新的关係」。这就是「新约」—耶稣的死必将奠定神与其子民的新关係,这关係正是以往先知所盼望的,一个属神子民的新群体(教会)将要诞生。逾越节於当年曾造就了一个与神订立西乃之约的以色列民族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0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03天

经文: 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来问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耶稣说:“你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对他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门徒遵着耶稣所吩咐的就去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马太福音 26:17-19 今天是星期四,当晚耶稣就会被捕,明天即被钉十字架。从过去几天的的经文我们看到,不管犹太宗教领袖们如何密谋暗算,形势却一直在耶稣的掌握之中。祭司们的计谋未定,耶稣已预先知道,犹大参与的角色也早在祂的明察之下 。现在祂就要开始这事件的进程,马太福音下面几章中的受难故事将会一气呵成,直达被钉十字架的顶峰。 我们不应忘记,整个事件是在「逾越节」的环境下展开的,并以耶稣的「逾越节筵席」为起头,并赋予这犹太人熟习的礼仪崭新的意义。我们会看到这旧约的礼仪形式是如何「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并如何惊人的在祂的身上完全实现! 每年的逾越节时,数以千计的人从罗马统治下的各地方来到耶路撒冷过节。逾越节的历史被详细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12章。逾越节是纪念以色列 人出埃及的前一晚 (犹太宗教曆正月十四日,约当今天的阳曆四月初),在黄昏的时候,要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把羊羔的血塗到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及门楣上,好在稍後灭命的天使击杀埃及人的长子及头生的牲畜时可得拯救。他们然後要把羊羔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 羊羔的骨头一根都不可折断。 无酵饼造法简单,只用麵粉和水而成,且很快烤好。 逾越节只是一个晚上,之後是无酵节 (除酵节) 与之一同庆祝,持续一个星期。人们把家中所有的酵都除去,为记念祖先出埃及时,没有时间待生麵团发起来。逾越节筵席的含义很丰富:羊羔的血代表罪得洁净、苦菜代表在埃及为奴的苦况、无酵饼代表纯洁。这件事预表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祂是神无瑕疵的羔羊,祂的血要流出,好把祂的百姓从罪和审判中拯救出来。 準备逾越节的羊羔是需要一番工夫的。以色列人要在逾越节的前四天 (正月十日) 取羊羔。羊羔选好以後,要被察看试验四天,看牠是否有残疾 (出埃及记12:3,6)。我们若细读四福音,将看见主耶稣也被试验四天。像出埃及记十二章中的羊羔一样,祂必须没有残疾和瑕疵。在那四天之内,主耶稣被以色列会众察验,就是祭司、长老、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代表的,如我们过去一个月所读的经文。讚美主,祂通过了试验,没有人能找出祂有任何瑕疵来!此外,主耶稣被捕後,将受到六次察验,三次在祭司们手裏 (约翰福音18:12-13;马太福音26:57-61;路加福音22:66-71),按著神的律法查问祂;三次在罗马官府之下,按著罗马的律法试验祂。最後,彼拉多不得不三次宣佈,他查不出祂有甚麽罪来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03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02天

经文: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马太福音 26:14-16 从前天的经文我们看到,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在耶路撒冷密谋捉拿杀害耶稣,但他们不敢在节期中动手,以免引起民众暴动,危及他们自己的地位 (参10/27灵修)。本来他们打算在逾越节过後才捉拿耶稣,但从今天经文我们看到,那些宗教领袖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的。由於有犹大献计,故他们可以提前实现他们的阴谋。撒但鼓动了犹太领袖们要除灭耶稣(约翰福音8:44),撒但也诱惑了犹大去出卖耶稣(约翰福音13:2) ,他们以为用「死」的办法可以阻止神国度的王出现,他们一点也不晓得,神正是要藉著「死」来带进祂的国度,藉著「死」废去掌死权的魔鬼,让天国的王——耶稣显出来。他们的作为仍然在至高者的掌握之中,不自觉地应验了神在旧约的预言:耶稣要成为「逾越节的羔羊」,代死以除去世人的罪孽 (约翰福音1:29,参2/28灵修)。 福音书提到「加略人犹大」这名字的地方并不多,从现在起,他要成为耶稣受难事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为甚麽犹大要出卖耶稣呢?圣经没有详细交代。从第15节来看,犹大的卖主纯属自觉自愿,他纯粹是在做一笔冷血交易。他卖主的动机只有凭我们自己来推断了。约翰福音12:6告诉我们他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但仍难令人相信只为这区区银价,他就背信弃义。很可能是他也像其他门徒一样,希望耶稣发动一次革命,推翻罗马政权,而他负责掌管钱财,也期望将来在耶稣的新政府裏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雅各、约翰的想法一样 (参9/25灵修)。可是耶稣对弥赛亚使命的说法 (十字架) 令他大失所望,与他当初加入的目的全然不同;加之看到耶稣称讚马利亚所献香膏时的说法 (参昨日经文),他可能明白耶稣的国度并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如果跟随耶稣,不但功名无望,近在眉睫的反倒是坐牢受刑的威胁,所以决计儘早脱身,兼且换取金钱和那些宗教领袖的喜悦。总而言之,犹大是个聪明人,比其他门徒聪明得多了,然而不论他卖主的动机为何,在马太笔下,他不是一个被迫的叛徒,却是一个主动的告密者。 只有马太福音记载犹大出卖耶稣换取银钱的确实数目——三十块钱 (舍客勒),这是一个奴隶的价值 (参出埃及记21:32),仅够马利亚膏耶稣所用之香膏价值的三分之一。然而马太特记这个数目,是与撒迦利亚书11:12相呼应,那里「付给」那见弃的牧者的「工价」便是这个数额,有嘲弄的性质;那牧者正是弥赛亚的象徵。祭司长只给犹大三十块钱,一方面是捨不得多给他,一方面是故意要羞辱耶稣,因为律法的定例,是以叁十块钱为「奴僕」之生命的代价 (参出埃及记21:32)。不论如何,大局已定,一方面耶稣平静坦荡地等待,另一方面犹太宗教领袖却奸险狡诈地预谋。一方面忠贞信女对耶稣奉上珍贵香膏,为祂的死作準备,另一方面犹大却横心背叛,伺机行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至此为止,确为耶稣受难的故事和主题奏出了壮烈的序曲!

365天灵修之旅-第301天

经文:  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马太福音 26:10-13 门徒对马利亚把几乎价值一年工钱的真哪哒香膏打破,膏在主耶稣身上这事,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还不如拿去賙济穷人更好。他们觉得这是浪费,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这事对主的意义,「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甚麽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10-11节)。为什麽耶稣这麽说呢? 主耶稣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的心,只有马利亚知道我的心。之前,虽然主耶稣几次明说,门徒却总不能明白祂为什麽要在十架上受死。马利亚所作的,似乎安慰了主耶稣的心,好像终於有人明白祂将要钉十架的事实。当耶稣被鞭打、被审判、被钉十字架时,祂可以闻到香膏所散发出来的香气,马利亚的行动温暖主耶稣的心。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毫无保留的,所以耶稣称讚她所做的是件「美事」,「美事」是与「对」、「错」无关的。那是马利亚把握机会,把「爱主」放在最高的优先次序上面。因为耶稣说穷人常常与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什麽时候都可以,但是你们却不常有我。 主与我们同在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顺理成章的,我们要把握主与我们同在的机会,要把「爱主」放在最高的优先上,这是我们可以从马利亚身上学习的一个功课。人若真有「爱」,就不会计较付出,爱往往超越谨慎思虑的界限,能将最贵重的东西倾倒出来。这般的爱必获得爱的回应。耶稣说:「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甚麽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12-13节)。马利亚可能不知道她所作的是为耶稣的安葬作的,但耶稣却将这件事情联系到祂即将钉十架上面。 为什麽耶稣说马利亚香膏膏主的故事要传扬在各处呢?因为她浇香膏的举动,清楚的预示了主耶稣的死。而主耶稣十架上的死与复活,正是整个福音的中心。当整个世界,包括耶稣自己的门徒在内,都还不能明白的时候,马利亚却已经用浇香膏的行动宣告了十架的福音。如今,没有人能够再为主耶稣的安葬事先预备,因为主的死与复活已经是历史的事实,这告诉我们事奉主要及时,要把握机会,有些机会一过去就不会再回来。 这也是耶稣仅有的一次说到要纪念一个人,而祂所说的纪念方式,不是用大理石来塑像,也不是用庙宇来纪念;这一切终有一日会倾覆,化为灰烬。祂所说的是记念这事的芬芳,因为马利亚的爱,和耶稣悦纳了那爱,使这地上更甘甜,天上更富有。耶稣从那虔诚的爱裏,收集了宝贵的甘甜和馨香。这香膏在祂心中十分宝贵,祂说,将为这事记念她。感谢神,在那麽黑暗的一刻,仍然有闪耀的光亮。感谢神,曾有一颗心那麽靠近主耶稣,一个被门徒们看为感情用事的软弱妇人,将香膏倒在祂的身上,天上因著那罕有的奇妙香气而更形美丽。(摩根解经丛书) 这个故事向我们启示了更多耶稣的心意,耶稣为我们而死,是祂爱我们到一个程度,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牺牲祂自己。但是,祂也渴望我们回应祂的爱,不是出於勉强,而是心甘情愿,像祂对我们一样。祂渴望与我们相遇,渴望到一个地步,祂必须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将来才能再见到我们。主耶稣渴望我们的爱,远比我们渴望祂的爱来得更迫切,因此马利亚的一个贴心的举动,就深深地打动祂的心。我们有什麽能打动主的心呢?

365天灵修之旅-第300天

经文: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 马太福音 26: 1-9 这是神圣悲剧最後一幕的开始,耶稣再一次警告祂的门徒那将要来到的事。在最近的几天,耶稣的行动曾带著如此莊重和主动,门徒可能以为祂即将要公然反对犹太的领袖们;但是祂在这裏又一次很清楚的表示祂的目标是十字架:「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2节)。祂的话说明即将发生的事是神所预定的 (早在第3-5节犹太领袖们的策谋之前),耶稣已预知且坦然接受。 耶稣受难在逾越节期间并非巧合;纪念以色列人得救出埃及的日子 (即逾越节,参出埃及记12章),正是预表耶稣这神的羔羊,为世人流血受死代赎罪价最合适的时刻。在同一个时候,犹太的权威人士正在策划他们的阴谋。他们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5节)。因为「暴乱」是罗马政府最忌讳的事,那会危害到犹太领袖们的官位。但耶稣却说,祂将在逾越节被钉十字架。这两种决定相合,但在时间上却彼此相左。我们彷彿看见,主耶稣行在似乎将祂层层包围的环境之中,将要被逮捕,将要被打倒。然而请定睛注视祂:这一切全在祂的手下,祂不慌不忙的,以一种使我们惊惧的奇特权能,安排了那包围,使那与祂为敌的势力,实则是被迫依祂的命令行事,以祂的方法来成就神自己的旨意! 正在这大黑暗笼罩著耶稣时,故事中,我们看见一道耀眼的光辉,照射在主耶稣的身上,那光辉发自马利亚对主的爱 (约翰福音12:3提到”那女人”就是马利亚,即耶稣使之死而复活的拉撒路的姐姐)。马太福音26:1-16节共记载了叁段故事:(1) 犹太人领袖谋害耶稣 (1-5节); (2)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 (6-9节); (3) 犹大卖主 (14-16节,10/29灵修)。今天我们看的是前两段故事。乍看之下这叁段故事似乎没有什麽关联,但是在马太的巧妙安排之下,却为主耶稣的受害与安葬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这叁段故事是以一种被称为「三明治叙述法」 的犹太文学手法表达的。请看这段经文的结构:【犹太领袖密谋害主(3-5节)——马利亚用香膏膏主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00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299天

经文: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马太福音 25:41-46 昨天我们看到,耶稣用「绵羊与山羊」的比喻,说明祂再来时的作为。这个画面中呈现了一个转捩点,随著旧秩序的告终,一个新的秩序开始了。这将是对地上万民的审判。祂要在地上施行「分别」和「审判」的工作,并建立神的国度。首先,祂称讚右边的义人(以绵羊喻),且邀请他们进入神的国。然後祂转向左边的人(以山羊喻),显明了将他们排除在祂设立的秩序之外的公义:「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裏去」(41节)。换句话说,他们要去和那些致力毁坏地上秩序的魔鬼为伍,主耶稣不容他们进入神的国度的福分裏。一切违反神的国度的理想和品格的人,都不能进入祂的国。他们究竟作了什麽事,以致被摒除在神的国度之外呢? 耶稣的说明是:「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 … 我病了,我在监裏,你们不来看顾我」(42-43节),山羊所作的刚好与绵羊所作的相反,他们没有与弟兄们表同情,也没有理会主耶稣的事,这即是说,他们根本就与主耶稣没有关係。 这个比喻有一个隐藏的重点,就是山羊和绵羊一样,他们都根本不知道在甚麽时候与主有没有关係。当山羊们得知自己的结局,他们极为吃惊,但主耶稣的说明很明确:「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45节)。耶稣对服事人的评估方法与人不同,祂的教训往往把世俗的标準颠倒过来。被咒诅者的「错」还不在於他们做了错事,而是他们没能做「对」的事,因此最後的判决就是「离开我」(41节),即失去与耶稣的关係。 虽然我们眼不能见,但主耶稣此刻正在人间,祂正与那些穷乏的、饥饿的、坐牢的、病痛的、被欺压的人同在,因为祂在世时就是与这些人为伍的。一杯凉水、一句问候、一个招待,都是生命的考验。人若说自己信耶稣,却没有爱心及善行,他的信心是死的。信心的表现是爱,那些自命有信心却没有爱心的人,有一天将要发现自己被拒於神国之外。 回顾「绵羊与山羊」的比喻,整段话里说只有两类人:「蒙福的」和「被咒诅的」,所以最终也只有两个归宿。这也是圣经一再启示的真理,人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神明白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审判 (参希伯来书9:27)。从耶稣这比喻看来,不但有审判,而且结局可能出人意表。 很多人说:「我对得住天地良心」、「我做人堂堂正正」、「我从来不亏负人」,言下之意是,即使有神,有审判,他们仍可过关。 不过,到审判那天,结局可能大出人意表。耶稣用「绵羊和山羊」的比喻告诉我们,当审判的时候,有些人行善,自己没放在心上;有些人凉薄寡恩,自己却毫不在意。到审判那日,两种人都大吃一惊:我是这样的人吗?原来在神眼中,有些人并不如自己所想的乏善可陈;另有些人却远比自己所想的坏。这个真理值得我们慎重思考。为我们从今生进入永生定位的是神。是神审判我们,不是我们审判自己。所以说自己是怎样的人,将必如何,那没有意义。除非我们根据耶稣的真理行事为人,不然在审判之日将大吃一惊。 我们当常常默想耶稣的这个比喻,留意自己的信心:「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各书2:17)。很多事奉是隐藏,人家看不见,但却是基督所称许的,愿圣灵光照我们,使我们看见何为主所喜悦的事,并尽心尽力去遵行!

365天灵修之旅-第298天

经文: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马太福音 25:31-40 「绵羊与山羊」的比喻是橄榄山预言的第三部分,也是末了的一部分。它常常被解释成最後的审判,但其实它和最後的审判无关,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才是最後的审判 (参启示录20:11-15)。不管是谁,他总要在神面前经过审判。所不同的只是时间地点和目的 (参彼得前书4:17-18;帖撒罗尼迦前书4:15-17;启示录20:11-15)。耶稣所描述的,是祂再度来临时对地上万民的审判。在橄榄山上,耶稣站在少数拥戴祂的门徒中间,对他们说,这一趟世上之旅并非最後的一次,这次的死也并非终点。犹太人拒绝接受我,几天後,那粗陋且染满血迹的十字架将被举起,但那并非终结。「当人子在他荣耀裏、同著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31节) ,耶稣的眼目穿过即将成就的十字架的苦难,看见神旨意的成就。「人子」是但以理书7章13-14节所预言的那位得国度并统管全地的人,这词因此在犹太人中成为弥赛亚的代号。这预言无疑在耶稣身上应验了。 当耶稣再度来临时,祂的身份不再同现在一样,祂不再是柔弱赎罪的羔羊,而是大有荣耀、威严、能力、权柄的君王。「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32节) 我们看见祂运用祂的权柄所作的第一件事,是招聚万民。这不一定是指祂将万民招聚在一个地点,而是指耶稣运用祂的权柄,使地上的万民归而为一,祂自己是他们的中心,是掌权的王。这是一次全民的大划分。祂首先使万民归一,消灭了现有的一切区别和分野。然後祂在万民中加以一个新的区分。这一个区分是以人对待祂的态度为根基(40节)──分别以「绵羊」和「山羊」的表号来象徵。 到了那时,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还有不同种族之间的区别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以这世界的历史而论,那划分的时刻是何等空前!今日所有人类自以为傲的阶级,所有被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界限,都将全然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随後耶稣将要颁下审判,来解释两种人之间的分别。祂对祂右边的人(绵羊)宣判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34节)。这不是在天上的国,而是在地上的国度 (参启示录19:11-20:6),耶稣呼召义人去承受那国,就是神的国。在这国度裏,所有人都以遵行神的旨意为依归。何以得知呢?「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 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裏,你们来看我……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35-40节),主曾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参马太福音12:48-50)。主耶稣和祂的门徒,是忧戚与共,悲喜相关的。祂说这句话,显明人若善待他的弟兄,祂是何等的喜悦。祂不是说你们所作的,『如同』作在我身上,乃是切实的说,『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这说明这些人(绵羊)得以承受这国是根据他们对主耶稣的态度,而他们对耶稣的态度,是显明在他们对祂的弟兄的态度上。 虽然这个审判说的是将来的事,但它却给了我们十分积极的属灵学习的指引,叫我们在追求生命成长的路上有很明亮的光。愿意为神做「大事」的人总比做「小事」的人多,但这个比喻也提醒我们,耶稣会在「小事」上评量我们,因为伟大的机会往往隐藏在卑微的工作裏,生命中的小事决定大事。比喻中的义人所做的小事,对他们自己来说,是那麽不值一提,所以他们不假思索就做了,以致当他们得到主的奖赏时,竟然感到非常诧异。这完全是生命自然的流露,行为不是得救的根据,但却是生命的證据。除非你习惯性仁慈,也就是无须思考便表现仁慈,否则不能声称自己仁慈;除非你爱人就像爱自己一样的自然,完全不用思索,否则不能声称自己能够爱人。 在今天的日子裏,其实主耶稣并没有在这世上缺席,也没有失踪,相反地,祂化装在地上,祂化装成我们那些穷乏的、饥饿的、坐牢的、病痛的、被欺压的…等等弟兄的身分。祂选派这些人来接受我们的爱,藉著服事他们,我们服事耶稣。如果我们说,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找到耶稣的存在,很可能我们是找错了方向。这个比喻是主给每一位神的儿女的吩咐,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365天灵修之旅-第297天

经文: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25: 1-30 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一共讲了叁个比喻,叁个比喻都跟「主耶稣的再来」有关係。我们今天要看头两个比喻。第一个是童女的比喻,这个比喻的重点是看我们是否儆醒预备自己与耶稣的关係,这是「生命」的问题;第二个比喻则告诉我们,主来的时候要和我们算恩赐才幹的帐,或者说算殷勤懒惰的帐,这是「事奉心态」的问题。 「十童女」的比喻,并不是一个勉强编造的故事,而是巴勒斯坦乡村生活的真实片段。耶稣利用当地的风俗民情,生动地向门徒们解释儆醒等候的真理。在这比喻中,新郎的来临,是众童女共同的盼望,但她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愚拙」的,另一种则是「聪明」的。愚拙的童女预料新郎会来──她们「出去迎接新郎」(1节),但她们粗心大意,没有妥加準备:「拿著灯,却不预备油」(3节)。当新郎突然临到时,她们向其他童女借油不果,只好外出买油,因此错过了进入筵席的时间,新郎对这一类人说:「我不认识你们」,并把她们摒於门外。而聪明的童女不只拿著灯,又预备额外的油在器皿裏,因为她们知道,守候的时间也许会很长,必须为等候有所準备。结果这一类的人就可以进入婚筵。 这个比喻,像耶稣所说的其他比喻一样,有直接(针对性)的含意,也有普遍性的含意。 它直接的意义是针对著犹太人,他们是「选民」,他们整个历史应当为神儿子的来到作準备,可是他们并没有準备接待祂,所以他们被撇在门外。在这个比喻中,把犹太人无準备的悲剧,用戏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是,这比喻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普遍性的意义,是神的儿女们应当警惕的。这裏所说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与神的关係」。愚拙的童女们显然预期新郎(耶稣)的莅临,愿意与祂相会。但她们却不是切实的等待祂的抵达,因为她们毫不用心,拿著灯并未预备油。这告诉我们什麽信息呢? 第一、它警告我们有些事不能在最後一分钟才做。就好比学生在考试临到才开始準备功课;或是一个人事先没有建立足够技能,那麽在工作机会来到的时候,他再想去学就太晚了。我们与神的关係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把事情拖延得很晚,使我们来不及準备迎见神。 第二、它警告我们有的东西是无法借用的。愚拙的童女在需要时才发现借不到油。一个人无法借得到与神之间的关係,他自己必须要有这种关係;一个人不能借到品格,他必须自己有品格。我们不能靠著别人所积聚的属灵资本而生存。属灵的资产是我们必须下功夫去获得的,因为我们不能向别人借到它们。 十童女的比喻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心志,儆醒预备,专心寻求主,将会发现什麽好处都不缺;可是那些一直筹谋自己的道路,算盘裏不把「得著基督」算在里面的人,他的算术都是地上的算术。这样的人不可能一直在蒙福的路上。也许好像暂时在这世上颇有成就,但有一天环境一动盪,他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根,因为没有基督丰富地在他里面。那时他就像愚拙的童女一样,请大家分油给他,聪明的童女说没有办法分给你,因为油是靠平日付代价买来的。凡读这比喻的人,岂能不深自警惕呢? 上一个「十童女」的比喻是强调「作好準备」,接下来「僕人才幹」的比喻还是在讲一个主人去了又回来,以及那些应该準备迎接他回来的人的不同结局。除此之外,这个比喻还承担了另一个任务,即回答十童女的比喻中未得回答的问题:什麽是「作好準备」?「作好準备」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的行动」,认真的做出成绩,使得主人来到之後能够亲眼看见并且予以肯定。所以这段等待的时间,不是让僕人虚度荒废,而是给他们的一个「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幹,把主人委託他们的事做得好上加好。 这个比喻整个注意力,毫无疑问的是集中在接受一千银子、无用的僕人身上。他代表甚麽人呢?耶稣特别要警告与责备的是甚麽人呢?无用的僕人代表著 文士与法利赛人,以及他们对待律法与神真理的态度。无用的僕人把他的银子埋在地裏,为的是要在主人回来的时候可以原璧奉还。文士与法利赛人整个的目标就是按照原来的样子守住律法;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想要『在律法四周围起篱笆』,任何的改变,任何新的解释(如耶稣所作的诠释),均为他们所咒诅。他们的方法使得真理被「埋藏」起来了,他们像这个懒惰的僕人一样,要把那交给他们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他们被定罪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同上一个比喻一样,这个比喻还有更普遍的含义,是要神的儿女们留意的。 第一、它告诉我们人的才幹有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如何使用」他的才幹。神赐给人不同的恩赐,好比一个人接受五千,另一个人二千,还有一个人是一千。世人往往这样看错了神,以为神向他们所要的,是过於他们所有的,要他们所行的,是过於他们的力量。那些忽略神所赐之恩典和机会的人,也是往往用各样推辞的话,来掩饰他们的过错。神决不会要求那才幹小的人和才幹大的人,作成同样大的事功,但神却要人「各尽其才」。人在才幹上是不平等的,但在努力上可以相等。这比喻也告诉我们,不论我们有甚麽才幹,或多或少,都必须为神而使用。 第二、它告诉我们,受惩罚的人,是那「不肯努力」的人,而不是「失败」的人。那又恶又懒的僕人,如果他曾尽力经营,即使失掉了他的本钱,还比他分文不动好些。他受了责备和刑罚,不是因他赔了钱,乃是因为他耽误了机会,没有作主人要他作的事。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是个有才幹的人,不能为神作什麽事的话,你当好好思想这个比喻。 第三、它定下了一条普遍有效的生命规则,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29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一样恩赐才幹,并用它,就越来越善用;可是有一样恩赐才幹却不去使用它的人一定会失去它。比如说我有某种的天分,如果我越运用,越熟练,就越能够担负起更艰难、更重大的工作。可是不使用它就丧失它。这个规则在属灵恩赐上,也是同样地实在。保持一样恩赐的方法,就是在服事神中多多使用它,这是人生的一个功课。 第四、「忠心良善」的奖赏是更多的託付与更大的喜乐。耶稣说:「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1,23节)。「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原文作「进入你主人的快乐」。我们现在所能得著的喜乐 (彼得前书1:8),只是自己的器量所能容得下的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29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295天

经文: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马太福音 24:37-44 耶稣虽然晓谕门徒们,祂再临之前必有各种预兆;但又强调,他的再临乃是忽然的,出乎意外的,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从今天的经文24:37开始,一直到25:30,全部是主耶稣说到祂再来的日子後,给门徒举出一个接著一个的例子及比喻,要他们一定要「儆醒预备」!主一再的提醒,都是锁定在「儆醒预备」这一点上。明白神心意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事的严重。耶稣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37-39节)。这不是说,吃喝嫁娶有甚麽坏处,乃是说,那世代的人是专顾今世的事,绝不信服挪亚所警诫他们刑罚速到的话,因此他们完全没有预备。 在路加福音十七章26至27节(参9/18灵修)中,耶稣也提起罗得的日子,这就显明耶稣不以洪水氾滥和所多玛被火焚烧为虚无的事,这些大灾和耶路撒冷被毁灭的事,都是在末日人子降临时,世人受刑罚的预表。耶稣的这话岂不是明明的告诉我们,虽然有些预兆,若是人不儆醒,预兆对他并没有用处吗?挪亚的日子就是这样,偌大的一艘方舟正在建造,人还以为那是开玩笑。因为预兆的警讯出现的时候,人世间的生活还是和平日一样,只有儆醒的人才会知道主再来的日子近了。 耶稣再来的时日既然没人知道,就一定会有人没有準备。耶稣举挪亚例子的深意是,準备迎接人子降临不是不可能,但不是靠数算日子,而是要一辈子随时随刻準备好,听从神的各种指示和警告来生活。显然人要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準备的(因而得救),一类是无準备的(因而被弃)。耶稣举了另外两个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划分是多麽严酷。两个男人在田里做著一样的活计,两个女人在磨坊同样在推磨,他们被取或被弃,绝不是根据不同的工作或环境,而全取决於是否準备好了 (40-41节)。「取去一个,撇下一个」的这段话是直接向教会裏每一个神的儿女说的,让我们知道一定要儆醒,好好的预备,免得见主的时候受亏损,向主交不出账来。 若是随时儆醒预备好见主,必定不会受亏损。「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43-44节)。这个比喻不但是强调主耶稣的再来,是在人想不到的时候,也是强调主的再来是大多数人所不欢迎的,因为贼来,不是要给人好处,乃是要拿去他们既有的。要是贼事先发出警告的话,人人便都会警觉起来;人子就像这窃贼一般,并不告知祂来的时辰,所以我们只有随时戒备才能儆醒预防。道理已说得如此透彻清楚,若我们仍不知道主耶稣的用心,这岂不是荒唐吗?基督再来时将会是突然和快速的,不会再给人最後一秒来悔改,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我们现在所作的抉择将会决定我们永远的命运。

365天灵修之旅-第294天

经文: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 马太福音 24:36 耶稣从一开始回答门徒们有关「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麽预兆」的问题 (3节),就不断强调祂不会透露再来的时间,祂会在人们最想不到的时刻降临,也就是说无先兆可以奉告。大多数人都会不甚在意,但是门徒们必须随时随地作好準备。从今日经文的24章36节起,一直到25章30节,耶稣是论到作为属神的儿女(教会)的责任。祂用比喻来说明,从耶路撒冷遭毁灭,到人子降临,神四散的选民被招聚时,这期间教会应当「儆醒预备」。这一段里有「明说 」(如39,4,43,44,50等节),也有通过各种比喻和警句的「暗示」,都为阐明这一主题。 耶稣再来的日期不仅人不知道,天使不知道,就连祂自己也不知道,「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这是令人费解的一句话。既然耶稣是神,那麽为什麽祂还会有不知道的事呢?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在许多圣经的手抄本和各早期版本中,本节的「子也不知道」的句子都被删去了,就是因为抄写者对耶稣这一「不知道」在教义上实在难作解释。在新约里谈及耶稣知道的也有限制,这是最清楚不过的一次了。 为什麽耶稣不知道祂自己再来的日子?我们可以从耶稣其他的讲话中来了解。耶稣说:「我没有凭著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甚麽,讲甚麽… 我所讲的话正是照著父对我所说的」(约翰福音12:49-50) 又说:「子凭著自己不能作甚麽」(约翰福音5:19,30)、「我没有一件事,是凭著自己作的」(约翰福音8:28)、「…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著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约翰福音14:10)。耶稣道成肉身之後,祂在世上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是照著住在他里面的父神的命令作的,父神叫他说,他就说,叫他不说,他就不说;因此,如果父神不叫他知道再来的日子,他就不知道。 主耶稣再来的日子,是属於天上的奥秘,因为神将这最终极的知识,保存在祂自己和祂的智慧之中。祇有神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所以想推测主耶稣再来的时间,就是在寻求只属於神的秘密,显然就是得罪了神。人的责任并不是推测,而是準备自己并且儆醒。最要紧的,是要确定我们已经在神的国度裏,而不是问这世界甚麽时候临到它的末日。我们不知道耶稣再来的确实日期其实是一件好事。假若我们知道确实日期,可能会被试探,在为主工作的事上闲懒,更坏的是会继续犯罪。「主耶稣必要再来」是一件影响我们到永远的事,我们千万不可怠忽,务要遵照主耶稣的命令,好好预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