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47天

经文: 10众人问他说:「这样,我们当做甚麽呢?」 11约翰回答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 12又有税吏来要受洗,问他说:「夫子,我们当做甚麽呢?」 13约翰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 14又有兵丁问他说:「我们当做甚麽呢?」约翰说:「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 路加福音 3:10-14 众人被约翰的定罪刺痛了,问他可有实际建议,如何表现他们的真正悔改 (10节)。四本福音书中,只有路加福音记录了施洗约翰对实际生活的教导, 约翰提出具体的方法,他们可以藉此證明自己的悔改。他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11节)。『衣裳』指穿在外面的长衣;在通常的情形下,这种长衣只要有一件就够用了,所以说要分给那没有的。解衣衣人,推食食人,乃是『爱人如己』的表现。能作到与人分享衣食,就證明我们的心已经被修理过,而不再被贪婪、骄傲、自私、麻木掌控了。约翰鼓励他们应当爱邻舍如同自己,这正是旧约圣经一贯的教导 (利未记19:18),只不过他们未予遵行罢了。 接著,对於不同的人,约翰则有针对性的教导。「税吏」是那些替罗马帝国政府征收税款的犹太人,因他们欺压同胞,以讹诈方式超收税金,中饱私囊,所以素为犹太人所厌恶、鄙视。对这些人,约翰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13节),约翰的意思是说,他们的行为作风应当绝对诚实。因为税吏以诈欺臭名远播,「正直诚实」乃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證据,表示他们真正悔改。 最後是兵丁,「兵丁」是指罗马驻军之外,在当地僱用的护卫兵;当时罗马政府允许藩王和犹太人的圣殿保持一些有限度的警卫军队。这些兵丁常仗势欺人,蛮横对待一般平民,攫夺别人的钱财,据为己有。对这些人,约翰说:「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14节)。 简而言之,施洗约翰对众人的要求,就是要求他们表里一致,以实际的行动、爱心的行为来證明悔改的心。他的信息要求人至少有叁种回应:(1) 与有需要的人分享你所有的;(2) 不论作什麽工作,都有尽力做好,公平待人;(3) 对自己所赚取的要知足。这虽是当时的言语,却也是对今日的我们每个人说的。 这里要特别小心,人并不是靠以上的好行为得救,这绝不是要我们做出甚麽好行为来换取救恩,而是这些行为都是外在可见的證据,在神面前体现出真正悔改回转的信心。「悔改」须有表现,最重要的是要结出悔改的果子,这是神所注重的。 求神的爱充满我们,使我们能够更多去爱人,与有需要的人分享;也求神帮助我们去掉贪心诡诈,能够忠於神、忠於人,作一个讨神喜悦的人!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47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46天

经文: 9不要自己心裏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 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10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裏。 11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後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2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裏,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马太福音3:9 犹太人非常尊重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认为他们自己才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子孙祝福的合法承受者,其他各族人都与神的祝福无分。因此犹太人有句俗语说:「祖宗亚伯拉罕坐在地狱门口,不许他任何一个子孙下入地狱。」这是认为有亚伯拉罕在,神必善待犹太人。约翰所斥责的就是这种观念,犹太人不能把其中的意义无限伸展。他说:「不要自己心裏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袓宗」,因为「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9节)。「石头」指没有生命的东西,连这样的东西,神都能从中兴起亚伯拉罕的子孙来;这意思是说,血肉之体和亚伯拉罕根本不发生关係,亚伯拉罕肉身生的,不一定就作亚伯拉罕的子孙;不是亚伯拉罕肉身生的,反而作了亚伯拉罕的子孙。 约翰警告犹太人,不要以肉身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自豪,他们决不能生活在祖宗的灵性资源上。一个败坏的时代,不能因为以往的英勇历史而自称得救;一个不好的儿子,亦不能因父亲的虔诚而能以成圣。所以这裏面暗示『信心』的功效,人惟有藉著『信心』,才能蒙神悦纳。後来使徒保罗在罗马书9:6-8也再度说明了这个真理。 对於那些冥顽不灵的人,约翰用一幅他们熟悉的图画来作为警告。在季节的末了,莆萄园和无花果树的看守人,会来查看他的葡萄树与无花果檥,那些一无所用,不结果实的树,都要连根拔除,因它们只是白占地土。虚度光阴常会招致灾祸。对神、对人都是无用的人,是在极严重的危险之中,他们也是在审判之下。「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喻指随时会把树砍下来,藉以警告时日无多,要把握机会悔改;「凡不结好果子的树,」指假意悔改的人,因为裏面没有重生的经历,自然外面也就没有神的生命的流露。「就砍下来丢在火裏。」指将来必遭审判,而被神丢弃 (10节)。 约翰在责备与警告之後,便提到应许──其中仍包含有警告的成份。正当他声名四播,并发挥最大影响力的时候,他却说,他为那将要来到的,连提鞋都不配 (11节上);而提鞋是属於奴隶的工作。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只是为将要来的「那一位」作开路先锋。他说那将要来到的,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1节下)。用「圣灵」施洗有别於用「火」施洗。前者是洁净和祝福的洗,後者则是审判的洗。这句话说出了主耶稣将要作的两方面工作:真正相信主耶稣的人都能享受圣灵的洗,使他们得著神的生命,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 (参哥林多前书12:13; 使徒行传2:2-4);而不信的人、和掛名的基督徒的结局便是受火的洗,就是将来火的审判 (启示录20:15)。 约翰进一步解释说 (参12节),古时犹太人收割麦子後,在打禾场上曝曬、碾压,使穀粒脱离糠皮,然後用簸箕将混有糠秕的麦子迎风抛向空中,较重的穀粒会落下,而较轻的糠皮则被风吹到远处,藉以分开麦子和糠皮,再把乾净的麦子收在仓裏,至於糠皮则作炉火的材料,被火烧掉。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祂要像这样作「分别」和「审判」的工作,判定谁是有神生命的麦子,谁是虚有其表的糠;前者会被收在天上的仓裏,即进入永生;後者要被扔到火湖裏烧掉,即永远灭亡。约翰只能用外表的「水」,给他们施浸,他只能使众人接受悔改的外在记号,这只能接触表面;但耶稣所用的是「圣灵」与「火」,在人心裏作洁净、祝福和分别、审判的工作。这也是施洗约翰与主耶稣之间最大的区别。主耶稣的工作远较施洗约翰的工作崇高,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必须知道,人绝对无法逃避对永恒的选择。人心裏最深处的意念,在神面前都无所遁形 (参诗篇139:1-7)。耶稣基督必然作分别的工作,真相信祂和表面相信祂的人,儘管现在还在一起,但总有一天,信和不信的要永远分开,正如经文所描述的。 神所看重的,不是我们的身份,乃是我们心裏实际的情况;不是我们属灵的家谱,乃是我们属灵的实际。我们千万不要自认为已经得救了,不会灭亡了,就放心去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要知道神是公义的,我们得救以後的情形仍要受神的审判。「悔改」与生命一样长久,生命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有犯罪的机会,也就有悔改的必要。 资料来源巜跟随耶稣每日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45天

经文: 施洗约翰传道 2 7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8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马太福音 3: 7-8 7约翰对那出来要受他洗的众人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裏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 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9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裏。」路加福音3:7-9 「法利赛人」意思是「分离」,指一些为保持纯洁而与俗世保持距离的人[1],与撒都该人追求俗世的权力及物慾相对。法利赛人大约在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就已出现;到第二圣殿被毁以後,法利赛教派重新建立为拉比犹太教── 并成为了日後传统犹太教的典範.他们注重遵守律法仪文,并与世俗隔离的团体,但後来逐渐演变成墨守成规,拘泥传统 (马太福音15:1-9),只注重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心实际的人 (马太福音23章)。当时的文士 (抄写圣经的人) 多属法利赛人。 「撒都该人」是古时犹太教一个以祭司长为中心的教派,形成於西元前2世纪、消失於1世纪以後的某个时候。与法利赛人是犹太社会中对立的教派,他们是犹太人的世袭贵族,多从事祭司职务,只承认摩西五经,反对法利赛人所遵守的口传规条,他们也不信鬼魂、天使、复活等道理 (马太福音22:23-32)。撒都该人在耶稣那时代往往和公会大祭司沆瀣一气 (使徒行传4:1-2,5:17)。他们是当时宗教界的领袖人物,又彼此对立,现在却同时出现在施洗约翰的地方,可见约翰所传的信息业已在犹太教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法利赛人是形式主义者,他们宣称全心遵守律法,内心却满有贪慾、骄傲自大、嫉妒纷争、虚伪自义。而撒都该人则代表冷静强硬的理性主义者,他们对信仰怀疑不明,并且否定基本的道理。约翰看见这班专讲形式礼仪的人,和另一班凡事标榜理性的人都来到他这裏。他看见他们外表虽堂皇,内心却败坏,甚至影响全国,贻害了百姓,使全国受苦,於是就严厉地斥责他们:「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7-8节)。约翰的意思是说,人若要逃避神的忿怒,不可只在外表上受浸,而须以实际生活和行为的改变,来證明裏面的悔改。他的话彷彿是在说,你们到这裏来,说你们悔改了,但你们必须比其他的人更显出悔改的样子! 约翰熟悉旷野的情形,他责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话,充满生动的描述,与先知耶利米的警告类似 (耶利米书46:22)。他彷彿看到一幅生动的图画:在旷野裏遍满了矮小枯乾的野草和荆棘,是毒蛇的栖身之所。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如同栖身树林中的毒蛇一般,当人们砍伐树木,放火焚烧林野之际,毒蛇被火燄所追逼,不得不仓惶奔跑逃命。约翰所想到的就是这些情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他们想要前来受洗,就像那些毒蛇在旷野的火来到之前死裏逃生一样。当神的审判将临之际,他们不思悔改,并在行为上「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8节),却以为藉著接受约翰的洗礼,便可逃避神的忿怒。他们实在应当思考,施洗约翰所传的道,不是一个外面的记号,而是内心的真实悔改。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45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44天

经文:施洗约翰传道 1 1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 2「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3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著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蟲、野蜜。 5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裏, 6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裏受他的洗。 马太福音 3:1 1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 2 正如先知以赛亚(有古卷没有以赛亚三个字)书上记着说: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3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 照这话,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5 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 6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4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43天

经文: 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加福音 2:50-52 孩童耶稣上圣殿之後,路加接著再一次用了一节经文来形容耶稣由十二岁至叁十岁 (参路加福音3:23) 之间的十八年时间:「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51节)。路加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明白耶稣的青年期与常人并没有明显的分别。耶稣都是顺服在神的心意下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成长,直等到时机成熟,祂才出来开始祂的传道事工和拯救世人的工作。 路加特别提到耶稣「顺从」祂的父母 (51节)。这一趟耶路撒冷之行,耶稣已发现自己的身份——是神的儿子;然而祂的肉身父母却不明白这属灵的奥秘。但是这一情形并没有为耶稣带来骄傲,也没有使祂轻看在世上的双亲。祂仍同他们回家,并且「顺从他们」。而这一「顺从」就是十八年!你能想像十八年有多长吗?路加的描述省略了主耶稣在拿撒勒,作为木匠儿子的十八年。天父却使用这十八年的时间,继续陶养祂的爱子以至忠至诚来尽为人子的本份,使祂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完全。天父在祂身上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暗中,正如宝石都是在地的深处变化成功一样。这十八年的沉寂岁月告诉我们,神的儿子,甘心服在父母的权柄下,默默地準备,接受磨练,忍耐等候,直到祂作工的时候到来。 忍耐、等候是耶稣生命的特性,祂在神面前等候再等候、忍耐再忍耐。其实祂可以十二岁就出来,不然也可以在十八岁时出来。若照我们的想法,若耶稣早些出来作工,祂的工作範围不知还会扩大多少!但这只是人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因为我们都缺少忍耐等候的特质。我们的主宁愿安静在神面前,深深紮根在神里面,等候神的时候和命令。就像一座水库,蓄积了丰富的储备,时候一到,那生命的活水就流出来。到祂出来工作的时候,虽然只有叁年半,但是果效却是我们无法估算的。 此外,路加亦再度描述了马利亚的特质——将神的事存在心里。路加福音叁次记载马利亚将有关耶稣的事「存在心里」或「反复思想」。第一次是天使长加百列奉神差遣到拿撒勒问她安时 (路加福音1:26-29。)。第二次是救主降生後,牧羊人将天使所报喜讯传开时 (路加福音2:15-19); 第叁次则是今日经文。由这些经文可知,马利亚是个沉静、谦卑、温柔且富有思考力的聪慧妇人,懂得反复思想、追求明白神旨。 神拣选马利亚是有道理的,她接受一项很大的挑战,可能会被众人视为淫妇,但是她愿意承受。她不懂、不明白的时候,她就存在心中,反覆思想。马利亚给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好的榜样:有时候,我们不明白孩子讲的话,我们也不明白他们属灵的经验。但是感谢主,马利亚虽然不了解,她放在心中反覆思想,没有骂孩子,也没有喝斥孩子。 神怎麽吩咐我们,我们就怎麽遵守?如果有些吩咐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我们就把它存在心中反覆思想,然後看事情怎麽成全。 路加福音二章52节总结了耶稣的童年:「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全人教育就是根据这节圣经。耶稣还那麽小的时候,就活出全人的榜样。祂的智慧-祂知道怎麽面对自己;祂的身量-祂注意物质,祂身体的健康;神喜爱祂的心-祂注重跟神的关係;人喜爱祂的心-祂注重与人的关係。这些都一齐增长,不是只有一面。这好像一个圆形图,从圆心到圆周,四面都是相等的,四个层次一齐增长,叫做全人的生命。求主帮助我们,能效法耶稣的榜样。 资料来源:《跟随耶稣每日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42天

经文: 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或译: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裏吗)?」 路加福音 2:48-49 从过去两天的经文,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路加一方面想指出耶稣好似一般小孩子一样,很正常、很健康的成长。但另一方面,他又想让读者知道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这位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却是与众不同的,因为祂对自己与天父的关系,有著超乎常人的了解与认知。这个事实充分展现在今天的经文中。当时希律王新建的圣殿精美华丽,慑人心魄,其他的成年男孩可能对这麽雄伟的圣殿感到兴奋,而耶稣所感受的,却比这一切更深——祂感到「这是我父的家」(49节,另译)。对祂来说,成为「律法之子」不仅是意味著与神的律法发生关系,同时祂也开始领悟祂是神的儿子,神是祂的父。祂不只是在外表上有了与神律法的关係,而是在心灵裏面有了与这位赐下律法的神——祂的父——的关系。这关係不但包含了对神敬畏的心,而且是爱神的心。对祂来说,圣殿不仅是金银宝石,圣殿是父家,是父所居住之处,也该是子的居所。 祂说:「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新译国际版圣经,把这节经文译作「我必须在我父的家裏。」这些译文意思都是说「我必须忙神的事。」有些译本作「我必须在神的家中。」所以严格说起来,父的事就是祂的家。这不正是我们的天父所忙著要作的事吗?从起初祂就想为自己和人类建造房子,祂要住在人中间,那就是祂的家,也是你的家;这就是神要作的,也是祂的事。只可惜亚当犯罪,但这并没有更改父的心意。 神要建造房屋,为祂自己也是为你。但这家并不是用物质盖的房子,而是属灵的房屋。雅各离家逃亡的时候,神遇见他。他当时不容於他父亲的家,只好逃命,可是神不放过他,在旷野遇见他,应许为他建立家室,他就应许神要为祂作殿,神把他改变成以色列。 神把以色列民拯救出了埃及,就把他们带到西乃山,向他们启示祂的心意,祂要住在他们中间,要把会幕建造起来。这只是预表,是个影儿而已。 所罗门建造殿,也不过是影子。事实上父的心真要作的是甚麽?子在地上的时候,祂心中要作的是甚麽?祂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祂。」亚伯拉罕仰望那有根基的城,这是神所建造的。 甚麽是父的事呢?父的事是与殿有关,是与祂的家有关。我们若能因信,并且把在基督耶稣裏因信而有的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甚麽是父的事?父的事就是要我们都有份在神的家的建造。我们都是这家的一份子,而且都要为家的建造尽力。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与其他基督徒一起聚会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参加聚会,并且是一同被建造成为教会。这是大有分别。许多人去礼拜堂,那不过是个物质的房子。但若我们聚集,在爱中一起被建造成为教会,那我们就是作父的事。不管我是在学校,或在家中,或在办公室,或在福音工场,不管我在哪里,也无论在作甚麽,应当记著:当以父的家为念。我现在所作的,有没有为神家的建造付出甚麽?我所作的、所说的、所想的,或我的态度,这些有助於神家的建造吗,还是有损神的家?我们有否以父的事为念?愿主帮助我们。 (摘录自《使我认识祂——荣美基督的一生》页48-50,王国显著,王梁素雅译)

Featured

365天灵修之旅-第41天

经文:路加福音 2:41-47 41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 路加福音 2:41 路加记载的这件事,大概是主耶稣的成长过程中,唯一一件值得记录的不平凡事件了。资料来源很可能是从马利亚那裏得来。正如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医生在第一章的序言所讲:他对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蹟详细考察过後,就特意按著次序将耶稣的事蹟写下来,好让读者能够对主耶稣的生平,有更详细的认识。 昨天我们提到,主耶稣是完完全全的人,祂的成长过程与一般的小孩没什麽两样。但是,当这孩子渐渐长大,又强健,又多有智慧的时候,无疑地祂心裏会开始有所领悟,意识到祂与神之间有一种关系——父与子的关系。祂也许不会一下子就完全领悟,但当祂渐渐长大,这个认知——就是领悟到祂是从天父那裏来的——就开始成形在祂裏面。这个领悟渐渐成长,直到一个重要的关头,就是祂满十二岁成年的那一天。 满十二岁,对犹太男孩是个重要的日子,他们要到圣殿参加一项特别的典礼 (Barmitzvah, 意思是「律法之子」),从此由一个孩子的身分转变为成人,要接受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并负担起宗教上的责任。路加在43节称呼「孩童耶稣」(the boy Jesus),与40节的「孩子」(the child)称呼不同,便是指此时的耶稣已经懂得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和负责任。 从福音书中,我们看到婴孩耶稣由一开始就是倚靠的生命。祂说:「子凭著自己不能作什麽! 」祂事事需要倚仗父母,反映出祂凡事倚靠天父;及至祂长大仍旧需要凡事倚靠祂的父,祂说:「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五19)。祂离开了父不能作什麽。祂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差我来者的。」这就是基督生命的特点。天上有命令,地上才有行动;这个生命就是生命树的生命,可塑性最高的生命。这个生命是最荣耀的生命,是成长的生命,是掌权的生命。 这似乎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一面说,祂是救主,要拯救全人类;另一面,祂似乎却是最软弱的,一切需要倚靠父神来作;祂所有的力量是从父神来的。所以从路加福音中,我们看见,在前叁十年所彰显的,特别是倚靠的生命。这就是祂生命的特点。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大节期,不论远近都会上来守节,这可能是长大的孩童耶稣第一次到耶路撒冷。此次上圣殿,对耶稣的意义非常重大,他已开始体会到自己与天父特殊的关係了,以致於祂竟留在圣殿学习,因而与父母脱队分开。犹太人上耶路撒冷守节,都是成群结队步行,男丁走在最前面及最後面,以便保护走在中间的妇女和小孩。到晚上要住宿过夜时,男人们才散去找妻小,女人们也各自散去找家人。去的时候主耶稣是小孩子;回来的时候则已经行过成人礼,算是一个成人,要按著规矩走在成人的行列中。也许因为认知上的差距,约瑟夫妇误以为耶稣是跟著对方,所以直到回程的第一天晚上,他们才发现耶稣不见了。他们判断儿子可能没跟上回程的队伍,所以只好回头再走一天,第叁天终於又累又急的回到圣殿。当他们发现耶稣竟悠哉的坐在圣殿中,和一群博学的圣经教师讨论,而且问答之间,头头是道,甚至他的论点那麽清晰而深入,以致老师们都大感惊奇。 我们可以想像,那叁天,神很开心的看著耶稣坐在圣殿之中,祂的儿子在祂的殿宇之中,学习祂的道。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耶稣一出世就甚麽都懂了,我们总以为祂是天纵英明,或是天赋异禀,不需要学习。但事实上,耶稣与任何一个孩子一样,神的儿子成为完全的人,像人一样,耶稣生下来是全然与一般婴儿一样的,他也需要学习,就像任何一个孩子需要学习一样。 耶稣「一面听,一面问」(46节),为我们启迪了学习神话语的态度。因为唯有经过思考默想,才能发出有意义的问题;而唯有能够主动发问,神的话才算进入你心,成为你自己的.让我们再看看孩童耶稣的学习态度:祂一面「听」,一面「问」;我们的主正在聆听讨论,就像求知若渴的学生那样热切地探求神的话。 资料来源:巜跟随耶稣每日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40天

经文: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 神的恩在他身上。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加福音 2:40-52 四福音书记载主耶稣成长过程的地方并不多,事实上只有马太和路加两本福音书提到。路加福音只告诉我们,当耶稣生下来满了八天,按著律法受了割礼;以及马利亚满了洁净的日子,把耶稣带到圣殿献与神 ,这两件事。除此以外,路加福音再没有提到主耶稣童年时代的任何事蹟。事实上,路加连远来敬拜这小孩的博士都没有提及;路加也没有提到祂是如何给带去埃及及返回 (这些事只见於马太福音)。这一切路加都没有提到。路加福音二章叁十九节只提到他们办完了把孩子献给神的事後,就回到加利利,并在拿撒勒住下来。此外对主耶稣童年所发生的事,只用了这句话交代过去:「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40节)。 我们都很希望多知道主耶稣童年的事蹟,但奇怪的是,这些其他事蹟都没有记载下来。难道神不重视耶稣的童年时期,所以没让福音书的作者多记些细节吗?当然不是!那麽,为甚麽主耶稣的童年没有详细记载在圣经裏呢?原因是:神要叫我们知道,主耶稣作孩童的时代,跟其他小孩一般正常地成长,毫无分别。我们以为祂既是神人,称为以马内利,是神成为人,因此祂的童年必定是与众不同。但是神要我们知道:我们的主身为人子,是个完完全全的人,与所有的人一样,从婴孩开始,渐渐长大;祂和我们一样也要吃饭睡觉,祂也需要学习—学习阅读,学习写字,很多的事是要经过了学习祂才能懂得。祂幼时是个正常的孩子,有正常的童年,过正常人的生活。简而言之,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因此根本没有什麽特别好记的。 那么耶稣时代的犹太孩子是怎样教育长大的呢?根据近年圣经考古学和历史研究成果﹐认为新约耶稣时代﹐犹太人虽然失去自己真正的圣殿﹐但犹太孩童的教育一直没有中断过。犹太著名拉比描述当时的教育的地点仍然在犹太圣殿﹐圣殿有敬拜和教育两大功能。一般犹太孩童﹐五岁学习手抄摩西五经﹐十岁学习摩西五经的解释﹐十叁岁开始学习圣殿礼仪和十条诫命的解释﹐预备侍奉圣殿﹐十五岁研习如何成为拉比作出决定﹐二十岁追求生命的丰富﹐叁十岁属灵生命达到强壮的高峰。 一般犹太孩童成长过程中需要无数次书写和背诵记忆熟读摩西五经﹐以致今天在以色列大街小巷可以找到孩童背诵摩西五经时的熟练程度。我们可以从上述参考内容看出﹐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人子﹐他经历孩童和人生﹐他一定和父亲约瑟一同学习木工手艺﹐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圣经话语﹐直到神预备的时间来到﹐然後他出来传福音。 但是主耶稣在一切的平凡之中,也显出祂的不平凡,这种不平凡就表现在今天的经文之中:这孩子在身体、智力(心理)、灵性上都强健起来 (40节),祂对神、对人的关係都美好 (52节)。这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教养儿女的完美榜样,是一个「全面」且「平衡」的成长过程。何以致之?四福音中给了我们不少的暗示,说我们的主从小就是明白圣经的。祂不论在家或是在会堂必定是勤读圣经、熟背圣经的。比如说,有一次祂到圣殿,有小孩子喊著:和撒那!和撒那!祂就马上引用了诗篇第八篇的话:「你从吃奶和婴孩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话」(马太福音21:15-16)。若非熟背圣经,神的话怎能随兴出口?祂有一次到拿撒勒会堂,就读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2节 (参路加福音4:16-22),这段话是预言弥赛亚的到来。我们的主当时从会堂拿到以赛亚书经卷是厚厚的皮卷,没有分章,没有分节,也没有标点,若非熟读圣经,怎能及时地在密密麻麻的经卷中找到这几节经文?我们的主无论到那裏,神的话都在祂的口中。 圣经中沉默的耶稣童年少年时代好像一面镜子﹐无声地教导今天的基督徒用谦卑受教的内心﹐接受属灵的装备﹐终有一日可以为神使用。反思今天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学习神的话语是根本﹐孝敬父母﹐认真学习﹐按照规矩行﹐明白圣经的含义和属灵教导﹐学习侍奉的功课﹐熟悉侍奉规章﹐耶稣基督无私摆上的榜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65天灵修之旅-第39天

经文: 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马太福音 2:19-23 希律死後,主的使者肯定地告诉约瑟,那时已安全了,可以归回本国。可是当他们到达以色列地,约瑟又听见希律的儿子亚基老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作了犹太王。亚基老是希律诸子中最残暴无道的一个,後被罗马皇帝於主後六年废掉。约瑟不愿回亚基老管治之地居住,是可以理解的。结果他在梦中被主指示,向北往加利利境内去,加利利由希律另一子希律安提帕治理,此人性情比较温和,故他们在拿撒勒定居。 拿撒勒是在北加利利的一个小村莊,是耶稣成长的地方在旧约及早期犹太文献中,拿撒勒是个名不见经传、住著外邦人的小城。那真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城,考古学家根据那时的坟墓估算出来,在主耶稣的当时只有120到150的人口。所以正统的犹太人根本瞧不起那裏的人,说:「拿撒勒还能出什麽好的吗?」 (参约翰福音1:46)。 在那时代,一个人常被以出生或居住的城市来识别。因此在新约裏,耶稣有十七次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马太说:『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23节)。但旧约圣经里找不到这句话,这是新约的圣经难题之一. 可能的解释是: 一、这是先知“口头的预言”,不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预言。 按著当时犹太人拉比(律法教师)的解读旧约方式,马太将以下数段旧约预言的精意融合起来,再以综合的话写下。 马太福音书有个特别的目标,就是要向犹太人显明,主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马太引用许多旧约先知的预言来加以说明主耶稣一生的事蹟。这是马太福音第二章裏提到的第四个旧约预言的应验  「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 (以赛亚书11:1)「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以赛亚书53:2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士师记13:5) 马太福音第二章结束在耶稣是个「拿撒勒人」的卑微身分之下,这正是弥赛亚第一次到世上来所扮演的角色——出身卑微、被人藐视、掩面不看(以赛亚书53:3)。这全章是一个缩影,它描绘了主再来之前的各时代一切的光景,每个人都要因为耶稣的降生,无可回避的必须决定与祂的关系——是要像东方博士、或像希律、祭司长文士?这个决定也决定一个人永恒的归宿。第二章也预告了基督在世界中将要受到的待遇。马太提到耶稣的降生应验了四个旧约圣经的预言 (2:5,15,18,23节),预言的应验表明了耶稣基督降生後的一切情势和遭遇,都在神的预先安排之下。  资料来源:巜跟随耶稣每日灵修》

365天灵修之旅-第38天

经文: 13他们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著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14约瑟就起来,夜间带著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15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马太福音 2:13-15 从马太福音第二章13-23节,一共包含了叁个简短的故事。故事言简意赅,但通篇的焦点集中在旧约经文的应验上。昨天我们看了第二个故事及其旧约的应验,今天我们要回过头来看第一个故事。主的使者透过梦境的异象告诉约瑟,希律即将屠杀小孩子,要他们逃往埃及。昨天提到要注意马太说的顺序是「小孩子和母亲」,而不是「母亲和小孩子」,因为这小孩子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必须放在最前。 从这段经文的记载我们看到,我们的主在孩提时便已饱受死亡的威胁。固然祂的出生是为了救赎代死,不过要到命定的时间才会受死。祂的父母也跟著流亡他乡,事奉主不是条平坦的道路,但是神的保守看顾,正是在危难险阻当中显得可贵。神指示约瑟和马利亚趋吉避兇,虽在颠沛流离之中,相信他们的内心仍享有平安。 马太记载这件事,其作用仍是强调耶稣身世来历细节中的神的旨意。选择埃及为避难地是很自然的,在旧约时期 (如:列王记上11:40;列王记下25:26;耶利米书26:21) 及当时,埃及便一直是有政治问题的各种以色列人逃居之地。因此地不在希律管辖範围之内,是安全的. 马太藉此说明了另一个旧约预言真正的属灵意义,这是马太福音第二章裏提到的第二个旧约预言的应验。神曾经藉何西亚先知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 按照原文,这是指以色列从埃及得拯救出来。可是,现在它有双重的意义──以色列就是神的子民,且耶稣是神的『独生子』(约翰福音1:18),弥赛亚的历史将会和以色列历史非常相似,基督从埃及回到以色列会使这个预言得到应验。这件事的真正属灵意义,就是神能够按祂的计划和祂的能力,把祂的百姓拯救出来,正是主耶稣基督到世上来所要做的。 那些熟悉有关摩西事蹟的犹太读者们,他们一眼便能看出,马太在书中一个隐藏的题目-『摩西之预表』 根据旧约出埃及记,埃及王命令以色列的收生婆杀了所有接生的以色列男孩,而摩西却被奇蹟似地保存下来 (参出埃及记1:15-2:10);而在这裏,耶稣一出生便受到死亡威胁却奇蹟般的逃生。又如今日经文第13-14节约瑟全家逃往埃及,影射的便是出埃及记二15,摩西为躲避法老的杀害而逃亡。第20-21节约瑟全家再回以色列地 (明日经文),影射的便是出埃及记四19-20,法老死後,神指示摩西回埃及去。虽然所涉及的并不是摩西的诞生,但这些影射,加上埃及对孩童的杀戮,就足以使读者们警觉了。俩人的对比,并不是逐条逐点相符相合,但是通篇一系列的相仿之处,便隐含耶稣就是第二个摩西之意。 表面上是躲避希律王的一场绝命逃亡,其实却是神为其子民所订之计划的鲜活例子。神指引耶稣及家人逃往埃及,再由埃及回到以色列,以实现旧约圣经的预言。祂跟几世纪前的摩西和以色列百姓一样由埃及出来,成为活生生的见證,提醒了耶稣的家人,过去神曾怎样拯救其百姓脱离枷锁、进入自由。神引导这场神圣之旅,要让世人看到,祂的儿子耶稣有一天将拯救百姓脱离罪恶的捆绑,进入自由之地。祂也确实这般地把犹太人拯救出来。 埃及在圣经中是罪的象征,世界的象征;进入了应许之地,是神同在的象征.我们每个基督徒都是被神从埃及带出来,进入祂应许,祝福之中的.今天愿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敬拜祂。 资料来源:《跟随耶稣每日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