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41天

经文:路加福音 2:41-47

41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

路加福音 2:41

路加记载的这件事,大概是主耶稣的成长过程中,唯一一件值得记录的不平凡事件了。资料来源很可能是从马利亚那裏得来。正如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医生在第一章的序言所讲:他对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蹟详细考察过後,就特意按著次序将耶稣的事蹟写下来,好让读者能够对主耶稣的生平,有更详细的认识。

昨天我们提到,主耶稣是完完全全的人,祂的成长过程与一般的小孩没什麽两样。但是,当这孩子渐渐长大,又强健,又多有智慧的时候,无疑地祂心裏会开始有所领悟,意识到祂与神之间有一种关——父与子的关系。祂也许不会一下子就完全领悟,但当祂渐渐长大,这个认知——就是领悟到祂是从天父那裏来的——就开始成形在祂裏面。这个领悟渐渐成长,直到一个重要的关头,就是祂满十二岁成年的那一天。

满十二岁,对犹太男孩是个重要的日子,他们要到圣殿参加一项特别的典礼 (Barmitzvah, 意思是「律法之子」),从此由一个孩子的身分转变为成人,要接受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并负担起宗教上的责任。路加在43节称呼「孩童耶稣」(the boy Jesus),与40节的「孩子」(the child)称呼不同,便是指此时的耶稣已经懂得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和负责任。

从福音书中,我们看到婴孩耶稣由一开始就是倚靠的生命。祂说:「子凭著自己不能作什麽! 」祂事事需要倚仗父母,反映出祂凡事倚靠天父;及至祂长大仍旧需要凡事倚靠祂的父,祂说:「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五19)。祂离开了父不能作什麽。祂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差我来者的。」这就是基督生命的特点。天上有命令,地上才有行动;这个生命就是生命树的生命,可塑性最高的生命。这个生命是最荣耀的生命,是成长的生命,是掌权的生命。

这似乎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一面说,祂是救主,要拯救全人类;另一面,祂似乎却是最软弱的,一切需要倚靠父神来作;祂所有的力量是从父神来的。所以从路加福音中,我们看见,在前叁十年所彰显的,特别是倚靠的生命。这就是祂生命的特点。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大节期,不论远近都会上来守节,这可能是长大的孩童耶稣第一次到耶路撒冷。此次上圣殿,对耶稣的意义非常重大,他已开始体会到自己与天父特殊的关係了,以致於祂竟留在圣殿学习,因而与父母脱队分开。犹太人上耶路撒冷守节,都是成群结队步行,男丁走在最前面及最後面,以便保护走在中间的妇女和小孩。到晚上要住宿过夜时,男人们才散去找妻小,女人们也各自散去找家人。去的时候主耶稣是小孩子;回来的时候则已经行过成人礼,算是一个成人,要按著规矩走在成人的行列中。也许因为认知上的差距,约瑟夫妇误以为耶稣是跟著对方,所以直到回程的第一天晚上,他们才发现耶稣不见了。他们判断儿子可能没跟上回程的队伍,所以只好回头再走一天,第叁天终於又累又急的回到圣殿。当他们发现耶稣竟悠哉的坐在圣殿中,和一群博学的圣经教师讨论,而且问答之间,头头是道,甚至他的论点那麽清晰而深入,以致老师们都大感惊奇。

我们可以想像,那叁天,神很开心的看著耶稣坐在圣殿之中,祂的儿子在祂的殿宇之中,学习祂的道。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耶稣一出世就甚麽都懂了,我们总以为祂是天纵英明,或是天赋异禀,不需要学习。但事实上,耶稣与任何一个孩子一样,神的儿子成为完全的人,像人一样,耶稣生下来是全然与一般婴儿一样的,他也需要学习,就像任何一个孩子需要学习一样。

耶稣「一面听,一面问」(46节),为我们启迪了学习神话语的态度。因为唯有经过思考默想,才能发出有意义的问题;而唯有能够主动发问,神的话才算进入你心,成为你自己的.让我们再看看孩童耶稣的学习态度:祂一面「听」,一面「问」;我们的主正在聆听讨论,就像求知若渴的学生那样热切地探求神的话。

资料来源:巜跟随耶稣每日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