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跟随耶稣的人群中,有的人确实是诚心诚意来跟祂的,但有些人则抱著不单纯的动机。那麽耶稣究竟如何来分辨那些决心要跟随祂的人呢?福音书的作者路加在第九章的最後一段经文,记录当时追随耶稣的人中,有三种不同的心态。第一种心态的人是主动来到耶稣的面前对他说:「你无论往哪裏去,我要跟从你。」(57节) 根据马太福音八19的平行记载,这个人还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文士,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当这个人向耶稣如此表白追随的意愿时,或许是因为耶稣不同凡响的教导,也或许是因为耶稣所行的神蹟奇事打动他的心,使他以极大的热情来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耶稣很坦白的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8节)
或许这个想要跟随耶稣的人,他的热情不是虚假的,可是耶稣提醒祂的追随者要小心如此感情用事的决定。换句话说,耶稣挑战这个想要跟随祂作门徒的人好好地想一想,是否有决心与祂同样过一种无法安稳地休息、四处流浪、没有保障的生活?因为跟随耶稣所走的道路,不是一种平坦容易的生活,反而是一条「苦路」。想要成为门徒的人,事先在心里上要有这样的準备,不再有世俗搭起的城堡可栖身,反而随时要付出代价,如同耶稣背负十字架为众人受苦的决心。
一般的世俗观念就是越多的人群越好,只要谁能够掌握群众,谁就有影响力;主耶稣却反其道而行;反而劝那些宣称要跟随他的人,好好去思想「跟随祂的代价」。这个主题在过去一个月的经文中频繁地出现,因为十字架的道路已经公开,不再隐藏,这是跟随耶稣的门徒们该下个决定的时候了。
耶稣说这句话时的语气为何?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但一定带著一种「决心」——没有一件事能困住祂,或拦阻祂走向十字架!那是祂「定意」(9:51)要走的路,也是祂为何挑战这文士的原因。十字架既是主耶稣最後「枕头的地方」,也是门徒们跟随主之道路的尽头之点。主耶稣之所以一开始就要让那个人清楚明白这一点,是因为「说易行难」,一个人可以像「文士」一样,在理论上把十字架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是真正行走在这条路上时,一遇到困难打击便轻易半途而废。愿主耶稣的话提醒我们,当初祂为了我们,「决心」走向十字架的道路,今天我们也能回应祂的爱,「决心」跟从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