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这是一段生来瞎眼的和法利赛人之间生动精彩的对话,是约翰用熟练和清晰的笔触,把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对话一方本来是生来瞎眼,但被耶稣行神蹟治好﹔另一方是犹太人宗教界的权威—法利赛人,他们生来有对明亮的眼睛,却宁愿闭著它,耳朵发沉 (马太福音13:15),只用嘴唇尊敬上帝,心却远离祂;且藉著遗传 (安息日不可作工),废了神的诫命 (马太福音15:8)。因为耶稣治好瞎子是在安息日,所以法利赛人一再把他找来盘问,到底是不是真的瞎眼得看见。「将荣耀归给神」(24节) 是犹太人诘问时常用的句子,意思是「在神的名和在神面前诚实地说」。
但是法利赛人的反复盘问与纠缠不休,却使这人明白了他们的动机,而感到不耐烦,说:「(你们怎样说这个人都行) 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25节)。这瞎子见證了耶稣在他心灵和身上所成就的一切,别人虽然不明白他所想的,却体会得出他的心境。
接下来他对法利赛人说的话,更令人拍案叫绝:「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甚麽也不能做。」(31-33节) 这真是大智慧!他的下场,却是被法利赛人「赶出去」(34节),很可能就是「赶出会堂」(参昨日经文)。这个代价不菲,但因著自身奇妙的经历,他敢和法利赛人公开对抗,换句话说,他是豁出去了。这是真正得著真理的人,理所当然这样的反应.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35节),主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当瞎子被赶出会堂後,主再次找到这瞎子,告诉他,耶稣自己才是他真正应该去的”会堂”。主不仅使他肉眼看见,更打开了他心灵的眼睛。瞎子不用去担心,被赶出会堂後怎麽办,因为他「已经看见」主 (37节)。我们看见主在这瞎子身上的一片用心,同样当我们为真理挺身而出的时候,不用害怕后果,相信主也会像对待那瞎子一样及时给我们帮助和安慰!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那生来瞎眼的,怎样一步步地认识耶稣,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功课。他对耶稣的认识是叁阶段逐渐进步的,一个比一个更高。从知道耶稣是「医治他的人」(11节),到说耶稣是个「先知」(17节),现在这个人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38节),他对耶稣的认识可以说是叁级跳!
耶稣真是奇妙,我们越认识祂,祂就越显得伟大。然而人际间的关係却不是这样,我们对一个人认识得越深,就越发现那人的缺点和失败;但我们对主认识越深,就越发现祂神奇伟大;不但在有限的时间如此,在无限的永恒裏也是如此。
接下来的经文很重要 (35-41节),可说是约翰记载这个神蹟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带出以下的真理。这是约翰福音第八章「光明」与「黑暗」对立主题的延续。法利赛人在表面上是盘问耶稣的事,实质上他们是在「世界的光」—耶稣面前受审。他们被證实是心眼瞎了,虚伪的面目也完全暴露出来。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39节)。此话成了整个神蹟事件的总结。瞎子本来看不见,因著主所行的神蹟於启示,重获视力与生命盼望;视力正常的法利赛人却因著拒绝主所传的道与神蹟,反成了不能看见的瞎子。
主耶稣不单使瞎子看见,更使他看见了其他人所没有看见的人生希望;相反来说,许多人自以为有充分的视野,可以对人生一目了然,但结果却拒绝真正生命的源头与盼望,变成「心灵上的瞎子」。从肉眼看见转移至信心的看见,使人的眼睛成为真正的”灵魂之窗”。人的视觉故然重要,但更要的是心灵的视觉。
耶稣的话提出了一个选择,是祂一再对世人提出的——「接受祂」还是「拒绝祂」?在耶稣面前,每个人都要作个抉择,不能弃权,也不可能守中立,因为「光」和「黑暗」、「看见」和「瞎眼」,是水火不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