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马太福音十:37 – 38也有记载耶稣这个教导,那裏的场景不同,跟随耶稣的人还不多,现在祂知道上十字架的日子已近,有必要再重复这个教导。不管是在犹太地,还是在比利亚,跟随耶稣的人群可说是声势浩大。过去在路加十二章第一节 ,我们就曾读到有「几万人」聚集听耶稣讲道。现在跟随耶稣的人似乎有增无减,是「极多的人」(25节)。他们为甚麽与耶稣同行?是了解为何耶稣要说这段话的关键。
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路,是一条「十字架」的路,但门徒和群众却以为,耶稣是到耶路撒冷去得权柄、荣耀,是一条荣耀与能力之路,他们完全不明白耶稣到耶路撒冷是去受苦赴难。故此,『他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裏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25-27节)。我们不要误会主耶稣的话,祂绝对没有不允许人去爱他们的亲人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让地上亲属的感情来妨碍人去跟随主。若遇上亲人的拦阻,必须作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主放在第一位,看重主过於看重亲人的感情,因为只有主才能领我们进入神的国,失去了神的国是甚麽也不能补偿的。
主耶稣所说的第二个条件更是令人吃惊,一个真门徒必须「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从祂。「十字架」并不是一些身体的疾病或心灵的痛苦,而是一个人甘愿「为基督的缘故」拣选的一条羞辱、痛苦、孤单、甚至捨己的道路。不是所有信徒都背著十字架,我们可以藉著过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生活来避免十字架;但如果我们要跟随耶稣,就必须存预备受苦的心,经历耶稣在地上所遭遇的反对与逼迫。这就是十字架。
我们彷彿可以想见,耶稣看见听众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们的心思:「为甚麽祂把条件定得如此严格呢?」然後祂用了两个例子,强调跟从祂之前「计算代价」的必要。全心跟随主要付上很大的代价,耶稣不要祂的门徒糊里糊塗去跟随祂。祂将作门徒的决定比作一项「建築工程」(28-30节)和一场「战争」(31-32节)。建楼之喻的意思说,凡要作耶稣之门徒者,应当预先作好打算,免得因遇见阻碍便半途而废。许多人因怕被人笑骂,就放弃作主耶稣的门徒,耶稣的意思说,为别的缘故被人笑骂,还不要紧,惟独因半途而废,惹人笑骂,那才是真的可怜。打仗之喻的意思说,凡要作耶稣的门徒,也当预先好好筹划,仔细考虑自己能否打败敌人,要不是破釜沉舟,就是屈辱投降。作基督的门徒也是这样,不能半途而废。
全心跟随主的心志必须成为行动,没有行动的心志,只不过像看来美丽的肥皂泡,一碰就破了,甚麽也没有留下。所以耶稣接著说:「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甚麽叫它再鹹呢?或用在田裏,或堆在粪裏,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34-35节)。古时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是『盐砖』,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等到盐块的鹹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就成为一块没用的石头,只有随手弃置,任人践踏了。
『 盐』象徵门徒。一个人为主委身和捨己是好的,值得嘉许。但这幅图画是描绘一个门徒本有美好的开始,若背弃承诺,半途而废,以失败收场的话,就像盐块失去了价值所在的特性,世上还有比它更没用处的东西吗?那些不再作基督门徒的人也是这样的可怜,他们不适合世界的目的,但也捨弃了神的目的。他们拥有许多宗教经验和知识,不敢进入世界的虚荣和罪恶中;但同时也没有恩典和真理的喜乐,叫他们可以走在基督的道路上……失了味的盐成为世界的藐视和天上审判的对象。还有比这更可怜的事吗?
这么多人愿意跟随耶稣,祂不高兴吗?耶稣这番话像是要把这些人赶走似的。耶稣不要我们跟随祂吗?不,耶稣只是不要我们不知底蕴地来跟随祂。祂向跟随祂的人提出了价值的「绝对要求」——若不估量计算过作祂门徒的代价,不如不作!有人也许会犹疑:难道没有容易些的、代价小一些的选择,让我们可以两全其美吗?也许短期有吧,但到了一个地步,我们一定要选择非此即彼,不再有第二个选择,不再有中庸之道。这是耶稣的信徒常常感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一件事,但这是个理性的决定,是每一个信主的人或早或晚总要面对的抉择。
耶稣这个略带讽喻的劝告,是劝谕那些想要跟随祂的人,千万不要脚踏两条船,以免两头都落空。若真的决定要跟随祂,就专心「背起十字架跟从我」、「撇下一切所有的…作我的门徒」。这些刺耳却扎心的话,是耶稣挑战我们作祂门徒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