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当时对主耶稣的反应有两种人,第一种是:虽然见过许多神蹟,却仍不肯相信的人。不肯相信的原因或许很多,但是可用「硬心」来形容 (参昨日经文)。今天不少人也是如此,即便见了神蹟,心眼还是蒙蔽,不肯相信。现在我们会看到另一种人——虽然信了耶稣,却不敢公开表明的人。在约翰的记录中,这种人以犹太人的官长居多 (42节)。这些人不是不想信,而是不敢信。他们的心思陷在极大的挣扎裏,想做一件两面讨好的事,就是「秘密的门徒」。因为他们恐怕一旦公开地作了耶稣的门徒,会遭致极大的损失。
人往往有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念,这是很奇怪的,由於他们还有一些私心,因此往往不敢冒险。犹太人官长有一点像这个样子,他们明知耶稣是对的,也知道统治者同僚想除灭耶稣。然而他们不敢冒险公开承认祂。因为他们若这样做,很可能绝了他们自己的前途,像那个瞎子一样,给赶出会堂 (约翰福音9:34,参7/30灵修)。这个代价太高,他们自觉付不起。他们不甘心为著主耶稣的缘故失去今生的好处,就是落在「爱惜自己生命」的陷阱裏 (约翰福音12:25),因此不敢起来为真理说话,宁可过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生活。「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於爱神的荣耀」(43节),这句话是约翰对这种人的控诉。这种纯理智上的信心,事实上是最大的不信。他们宁愿失去神的荣耀而保留今生短暂的好处,这是最愚昧不过的。
从昨天及今天的经文,我们看到耶稣被犹太人官长们厌弃 (约翰福音中,”犹太人”特指官长及宗教领袖们),似乎不论祂行再多的神蹟、讲再多的教训,都无法挽回他们刚硬不信的心。接著我们又看到「耶稣大声说:」(44节),这不是第一次耶稣大声说话,但却是约翰福音记载的耶稣最後一次大声说话,显明主的心中焦急,因为祂知道再这样下去,毁灭将是他们不可逃避的命运。所以耶稣又强调:「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44-45节)。人藉著耶稣和神相遇,信他的,就是信神;看见他的,就是看见神。此种相遇产生两种结果,各有不同的审判:「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46-48节)。
这是约翰福音中再叁强调的真理——耶稣来世上的本意,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神差遣耶稣到人间来,不是为了生世人的气,乃是为了「爱」;不过耶稣既然来了,就牵涉到审判。这话怎麽说呢?比如说,我们若以完全无私的爱来对待一个人,而他却不领情,那麽我们的爱,对他来说就成为了审判。这是约翰福音经常强调的真理:由於爱,耶稣到世上来,但祂来却牵涉到审判。耶稣是神的试金石,一个人对耶稣抱甚麽样的态度,也就怎样审判了自己。
最後,耶稣说祂所有的言论都不是凭著自己讲的,而是差祂来的天父叫祂说什麽祂就说什麽,祂一切的作为都是秉承天父的旨意 (49-50节)。这一位记载这些事的,是一直与耶稣同在的门徒,当他写本书时,他是在回溯当年往事,他也知道事情结局如何。当耶稣该做的事做完了,该说的话也说尽了,面对硬心悖逆的犹太人,祂还能怎麽办呢?就这样,约翰完结了耶稣论自己向耶路撒冷犹太人所作的见證。耶稣要叫犹太人官长接待祂为弥赛亚,但他们选择拒绝相信,甚至议定要治死耶稣,耶稣只好尊重他们的选择。
约翰福音记载从此以後 (12章之後),耶稣就不再对犹太官长发出教导,但其他福音书记载,祂仍对百姓发出教导。这是约翰福音特别的安排,显示毁灭的结局已经定了,因为他们已选择不接受耶稣。耶稣转而将祂死前最後的教训、劝勉和安慰的话,只说给祂的门徒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