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300天

经文: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

马太福音 26: 1-9

这是神圣悲剧最後一幕的开始,耶稣再一次警告祂的门徒那将要来到的事。在最近的几天,耶稣的行动曾带著如此莊重和主动,门徒可能以为祂即将要公然反对犹太的领袖们;但是祂在这裏又一次很清楚的表示祂的目标是十字架:「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2节)。祂的话说明即将发生的事是神所预定的 (早在第3-5节犹太领袖们的策谋之前),耶稣已预知且坦然接受。

耶稣受难在逾越节期间并非巧合;纪念以色列人得救出埃及的日子 (即逾越节,参出埃及记12章),正是预表耶稣这神的羔羊,为世人流血受死代赎罪价最合适的时刻。在同一个时候,犹太的权威人士正在策划他们的阴谋。他们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5节)。因为「暴乱」是罗马政府最忌讳的事,那会危害到犹太领袖们的官位。但耶稣却说,祂将在逾越节被钉十字架。这两种决定相合,但在时间上却彼此相左。我们彷彿看见,主耶稣行在似乎将祂层层包围的环境之中,将要被逮捕,将要被打倒。然而请定睛注视祂:这一切全在祂的手下,祂不慌不忙的,以一种使我们惊惧的奇特权能,安排了那包围,使那与祂为敌的势力,实则是被迫依祂的命令行事,以祂的方法来成就神自己的旨意!

正在这大黑暗笼罩著耶稣时,故事中,我们看见一道耀眼的光辉,照射在主耶稣的身上,那光辉发自马利亚对主的爱 (约翰福音12:3提到”那女人”就是马利亚,即耶稣使之死而复活的拉撒路的姐姐)。马太福音26:1-16节共记载了叁段故事:(1) 犹太人领袖谋害耶稣 (1-5节); (2)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 (6-9节); (3) 犹大卖主 (14-16节,10/29灵修)。今天我们看的是前两段故事。乍看之下这叁段故事似乎没有什麽关联,但是在马太的巧妙安排之下,却为主耶稣的受害与安葬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这叁段故事是以一种被称为「三明治叙述法」 的犹太文学手法表达的。请看这段经文的结构:【犹太领袖密谋害主(3-5节)——马利亚用香膏膏主 (爱主)(6-13节)——犹大卖主(14-16节)】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强烈的对比:在前後一片害主、卖主的阴暗邪恶之中,马利亚爱主的表现,像颗明珠般被衬托得闪闪发亮;而在世人一片唾弃主的声音当中,马利亚无声的表现,反彰显了主的高贵与尊崇!(同样的故事也用这种结构被记载在马可福音 14:1-11

这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有一个女人拿著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7节)。马利亚从玉瓶裏,倒出香膏来,倾倒在耶稣的头上,也抹在祂的脚上 (约翰福音12:3)。马利亚的膏抹,正彰显了耶稣的弥赛亚的身份 (「弥赛亚」原义即「受膏者」)。她拿的是一瓶至贵的真哪达香膏,甚为昂贵,约等於一个工人一年的薪资。玉瓶打破,香膏流出之後便不能再作其他用途,难怪门徒们会觉得可惜。结果不止犹大批评她 (约翰福音12:4),全体门徒也都议论纷纷说,何用如此枉费呢 (8-9节)?显然门徒们看不到这件事的价值。

有些事—特别是「爱」,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因为那是无价的。在此之前,从未有任何人,曾像马利亚那样摸著耶稣的心。门徒们常听耶稣的教导训诲,但马利亚却看到耶稣的心。也许她不能完全明白十字架的真义,但她能体会主耶稣所将要面对的苦难和死亡的阴影是何等巨大。马利亚是个「有心人」,别人只看见自己的需要,但马利亚却看见在十字架苦难之前的这一刻,主耶稣真正的需要,并且主的需要极大,比任何人的需要更大。她愿为主的需要,献上自己最珍贵的哪哒香膏,毫无保留。

几天後,耶稣被钉十架,众门徒离开祂逃跑;当耶稣孤零零地在十架上,血一滴一滴流下的时候,却有哪哒馨香萦绕著祂。耶稣会否想到,祂在世上并不孤单,因为有马利亚知道祂的心呢?马利亚当然无法预知这事,但她此刻的摆上,对耶稣却是多麽的温暖与贴心啊!

马利亚献上她最好的香膏,她也毫无保留的献上,她更是在最好的时机献上的。有的事情我们随时都可以做,有的事我们只能做一次,一旦失去机会,就永远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