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与上帝的 “義”

马丁·路德是500年前德国的一位修道士,他渴望过敬虔的生活.他可以数日禁食,长期彻夜不眠地祷告,然而,在公义的上帝面前,他发现自己在很多的事情上以及心灵的深处仍然有罪。

他甚至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和想法上,按照上帝的标准来省察,发现都是罪.于是他花很长的时间认罪告解,甚至让听告解的神父都不堪忍受.

但即使如此,马丁·路德仍然怕还有自己忘记了,或者没有意识到的罪,这让他对自己能否得到上帝的拯救产生怀疑.常常陷入灵性的黑暗。

直到有一天,他读到罗马书中的一段经文: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7)

马丁·路德自己后来这么解释:我极其盼望能理解‘罗马书’.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上帝的义’这个词。我一直以为它是指上帝大公无私,凡行不义的人上帝必惩罚的意思。

我虽是一位追求敬虔的修道士,但在上帝面前我仍是良心不安的罪人,我也不知道我的善行能否平息祂的怒气。因此我不爱这位公义而震怒的上帝,相反地我恨恶祂,并向祂发怨言。

直到我领悟到这段经文. 

“義”,是上帝通过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时感到自己获得重生,乐园的门为我大开。

从那时开始《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的意义·

从前‘上帝的义’令我闻而生厌,现在它使我在更大的爱中有说不出的甜蜜。这段话使我进入天堂之门。

 这个领悟对马丁·路德不仅是一个学术上的认识,更是有很重要的属灵意义,在他的属灵黑暗里面开出一道亮光。他一生后来仍然会经历属灵的黑暗时期,会陷入怀疑神的恩典和慈爱中,但当这种情况再出现的时候,圣经就成为他的帮助,成为他信仰的磐石,因为他在中间看见神饱含恩典的义,而不再是一位震怒的神.

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会的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兴起了改教运动.

之后马丁·路德提出基督信仰的三个唯独:

唯独圣经

唯独信心

唯独恩典

《圣经日日行》作者甘力克提到罗马书这段经文对马丁·路德的意义时说:马丁·路德由此看见“上帝的义”是 一种被动的义,就是大有怜悯的神,凭着自己的,通过我们的,算我们为义人 一 既“因信称义”;“因信得生”

你无法做任何事来换取或赚得上帝的义,上帝的义不是工价,也不能靠善行换取,它是一个礼物,你只能凭信心来接受。

通过耶稣的生、死和复活,凭着信心接受这个礼物,就能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 .

..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罗马书3:22 和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