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灵修之旅-第282天
经文: 有一天,耶稣在殿里教训百姓,讲福音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上前来,问他说:“你告诉我们,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且告诉我。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于是回答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耶稣就设比喻对百姓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住了许久。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了他,并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又打发第三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伤了他,把他推出去了。园主说:‘我怎么办呢?我要打发我的爱子去,或者他们尊敬他。’不料,园户看见他,就彼此商量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我们杀他吧,使产业归于我们!’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他们呢?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路加福音 20: 1-18 受难周的星期二可说是”最长的一天”,又称”辩论日”。四本福音书很详细地记载了耶稣在这一天与犹太宗教领袖们的言语交锋。这一天裏,我们看见耶稣长期以来和犹太人领袖们的衝突达到了最後的阶段。他们一开始就反对祂,然後越演越烈。我们的主所要应付的是祂那个时代裏最聪明、最有权势的人。在这段记载中,我们看见耶稣和这些人面面相对,作最後一次的短兵相接。祭司长、法利赛人、文士、和撒都该人轮番上阵质疑耶稣,又设言词陷阱要陷害耶稣。但耶稣的回答充满智慧,辩得他们哑口无言,一一知难而退。「从那日以後,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麽」(马太福音22:46)。接下来叁天的经文,我们要跟随耶稣的脚踪,欣赏这场二千年前精彩的辩论会。 首先,犹太人的领袖们对这位受百姓欢迎但威胁他们权威的耶稣,又怕又恨,就用第2节的问题:「权柄何来?」来找杀祂的把柄。他们问题的後面是,他们根本不愿相信耶稣有权柄。的确,从人的层面上看来,他们没有错。祂既不是祭司,也不是文士,更不是长老,而且祂在公会中末占一席之地,因此他们的问题在理智上是很有效的攻击。他们所期待的,就是要耶稣斩钉截铁的承认祂自己就是弥赛亚,神的儿子。这样,他们便好把一早预备好的亵渎的罪名加诸祂身上,可以当场把祂拘捕。 耶稣的回答很有智慧,祂要他们回答:「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4节) 这是反问他们,施洗约翰的权柄是那裏来的?要点在於,他们对这问题的答案,也正好回答了他们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众人都知道,约翰见證耶稣就是弥赛亚 (约翰福音1:29-37,参2/28灵修),也知道他承认自己是这位弥赛亚的先驱 (约翰福音1:24-28,参2/18灵修)。如果他们同意约翰的权柄来自神,他们就必须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约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他们否认这说法,百姓便会起来反对他们,因为百姓都相信约翰是先知。耶稣所说的话和所行的事,足以證明祂是仗著神的权柄,尼哥底母已经看出这个道理 (约翰福音3:1-2,参3/13灵修),只是祭司长们故意不肯承认罢了。 接著,耶稣转向百姓,有感而发,一连讲了「两个儿子」、「兇恶园户」、「娶亲宴席」叁个比喻来责备他们 (记载在马太福音21:28 到 22:14)。路加福音只记录了一个「兇恶园户」的比喻 (9-18节) 。这比喻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葡萄园代表以色列这个国家 (以赛亚书5:1-7)。园户则是以色列的统治者,而以色列便是委託在他们的手中;僕人代表被逼迫和杀害的先知;爱子乃是指耶稣自己。犹太人的领袖恶待神的先知,杀害祂的儿子 (10-15节)。因此在终局裏头,神要处置他们,连圣殿也要毁灭,把本归以色列的恩典给予外邦人的教会